理念引领行动,思路决定出路。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指出,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习近平同志更是强调,新的发展理念就是指挥棒,要坚决贯彻。作为今后各项工作的“指挥棒”,新的发展理念对机关公文写作同样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机关公文写作也必须“崇尚创新、注重协调、倡导绿色、厚植开放、推进共享”(习近平语)。
: Y+ T% c8 ?6 e$ L一、崇尚创新 X9 G8 \. R8 d
创新,自古有之。《礼记·大学》云: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对于国家、民族而言,“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作为以文辅政的工具,机关公文自然也离不开创新。$ J( f* B, f8 K) c" E& j. r
创新性是所有写作与生俱来的本质特性。李渔在《闲情偶寄》中说:“人惟求旧,物惟求新;新也者,天下事物之美称也,而文章一道,较之他物,尤加倍焉。”任何成功的写作本身都是一种创新,或思想创新,或内容创新,或语言创新,或表现角度创新,即使是同一主题、同一题材,甚至用同一表达方式,也有作者自身的创新存在。文章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但这种反映不是消极、被动的,而是积极、能动的,所有文章都寄托着作者自身的情思、意志和追求。正是这种积极、能动的创新性,才使文章有了独特的价值和生命。
! _5 v. M4 Q8 r7 [; k' M, X, N贯彻创新理念,对于机关文稿起草而言,尤其重要。创新的文章人人都爱读,人人都爱存,人人都爱记,人人都爱用。有人曾把机关文稿比作一种产品,现在领导和群众对这一“产品”的需求越来越高,而解决这一供需矛盾最终要靠创新。一篇文稿能否吸引眼球,能否打动人心,能否让人读罢眼睛为之一亮、耳目为之一新、精神为之一振,关键在创新,根本也在创新。因此,人云亦云、拼凑成章,蹈人旧辙、陈陈相因,从内容到形式了无新意,从来都是作文之大忌。写公文,不仅仅是写文字、写材料,还是写工作、写思想,更是写能力、写创造。作为一种能力和实力的体现,创新是机关文稿起草者所应具有的综合素质中最核心、最关键的能力素质。. E2 w4 s/ d" F$ Y1 L
用创新的理念指导写作,必须打开心灵之窗,启动创新思维,激发创新灵感,提升创新能力。写作贵在标新立异,标新就意味着除旧,立异就意味着除同。用于写作实践,就是要敢于突破思维定势,打破思维惯性,冲破思维封闭,张开思维空间,既不迷信权威,也不盲目从众,既不因循守旧,也不墨守成规,善于以新颖独创的方法,以多向的思维和视角去思考研究工作中存在的重点、热点、难点、亮点,从而提出新见解、开拓新领域、总结新经验、创造新事物,拿出新颖、独到的思维成果,也即文稿成品。$ [- ?% }) n+ x, I. h3 K1 O
文章创新,关键是思想创新。任何时候,思想都是时代的强音。写文章,说到底还是拼思想。在堆积如山的机关文稿中,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引发读者、听者广泛共鸣的,往往都是那些观点鲜明、思想深刻的创新之作。好文章之所以被人们所推崇,并在读者心里留下深深的烙印,不仅在于内容的丰富、视角的独特、语言的睿智,更在于观点的新颖和思想的厚重。机关文稿所包含的思想,是工作实践的理性升华,是在客观实践、具体事实基础上,经过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思维创新活动所形成的理性认识。具有创新性的思想,才有文章的深度和高度,也才有文稿的说服力和穿透力。
. k# t# w# J# a% Y4 H1 j0 ~“诗文随世运,无日不趋新”。崇尚创新,对文稿起草而言,不是旧瓶装新酒,不是换汤不换药,也不是花样翻新、染旧作新,当然这些也可能是创新的因子,有时也是必要的,但文章的创新更应该是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的创新。从形式上看,创新表现为标新立异,但其精神实质仍是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新鲜的材料、独到的见解、独特的构思、创意的表达等,凡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的,凡能在“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上有新思路、新举措、新语言”“思想深刻、富有新意”(习近平语)的,都能独领创新之风骚。总之,套用“十三五”发展纲要的话,就是要把创新摆在机关文稿起草的核心位置,把创新作为机关文稿起草的第一动力,不断推进文秘工作的各方面创新,让创新贯穿以文辅政的一切工作。; Q6 Q, u* r9 A" D* o) } b+ R
尊新必兴,守旧必衰。新陈代谢是发展的规律,推陈出新是时代的召唤。对于写作而言,“喜新厌旧”是人之天性,标新立异是作者的追求。日新月异的时代为创新提供了广阔空间。只要工作中强化创新意识,养成创新思维习惯,关注新情况,研究新问题,挖掘新动力,创造新亮点,就不愁讲不出新话语、写不出新篇章! # U5 s" w; `/ n+ L) l8 q% R8 f" t
二、注重协调
: V# \+ n: w; T' G协调,词典上的解释是和谐一致,配合得当,是正确处理组织内外各种关系,为组织正常运转创造良好的条件和环境,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强调协调发展,要求 “牢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正确处理发展中的重大关系”“不断增强发展整体性”,其目的是为了解决发展的不平衡问题。协调发展的理念对于写作同样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K$ M" y* T7 i# U" x3 H
注重协调,是文章整体美的一贯要求。办成一件事,需要工作协调;推进一项事业,需要部门联动。统筹兼顾各个方面情况如同指挥乐队,只有协调,才能奏响一部和谐美妙的交响曲。做文章也是一样。任何文章都是一个整体、一个系统,需要各方面、各环节、各要素的协调联动。写文章讲究虚实相生、过渡自然、照应合理等,体现的其实都是协调的理念。就具体文稿而言,我们讲主题是文章的灵魂,材料是文章的血肉,结构是文章的骨架,语言是文章的细胞,其本身就说明,任何文章都是一个由各种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因素构成的“有机体”。在这一“有机体”中,哪一方面出现短板,都会造成文章的失衡和不协调。一旦失衡,文章就立不起来。很多写成的文稿看着总觉得好像少了点什么、好像哪里不对劲儿,其实原因往往就是在协调与平衡上出了问题,这中间,要么观点与材料不统一,要么内容与形式不匹配,要么文种与语言不适应,要么逻辑关系不一致,要么分论点各自为战、缺乏衔接,要么部分与部分之间“各吹各的号,各唱各的调”而导致主题不集中,如此等等,都是不协调的典型表现。可以说,文章协调与否,是衡量文稿是否成功的一把尺子。& n& F( N* ?$ }( Q5 ?' t; b
用协调的理念引领文稿起草,必须强化整体思维、协同思维、核心思维、补短思维。
# y, a; A. n/ y' F( E) Y强化整体思维,就是要强化作者思维的全局性、系统性、整体性。干工作要讲总体战略,写文章要讲总体布局。一篇文章是“一盘棋”,上下结构要“一体化”。如前所言,每篇文章、每个文稿实际上都是一个整体,文章的构思首先是从全局和整体上来谋篇布局的。不善于把握整体,不善于合理编排,不善于有序配置,就难免厚此薄彼、顾此失彼,造成不平衡、不协调。因此,谋篇布局要在整体中把握、在全局中谋篇,要始终围绕文章主题,服务文章整体,用整体系统的、普遍联系的观点和方法研究工作、运用材料、处理关系、起草文稿。对于写作而言,协调的范围是整体,协调的结果是发挥整体效能,协调的目的是增强文章的整体性,实现文章整体功能的最大化。
+ f( W) v, u3 Q8 _4 Y: W7 c1 j+ }3 h强化协同思维,就是要注重文稿各要素间的协同配合,注重研究各要素的关联性,学会在起草过程中“弹钢琴”。“弹钢琴”是毛泽东同志对领导方法的一种形象表述,用到文稿起草上也是一样道理。写作具有综合性的特点,涉及因素很多且非常复杂,更要学会“弹钢琴”、善于“弹钢琴”,让文章的各要素之间协调一致、合理配置,使文稿各要素在互为印证中相互配合、在写作过程中相互促进、在表达效果上相得益彰。譬如对文章重点的把握上,要处理好重点和非重点的关系,既要对重点内容浓墨重彩,也不能对非重点抛弃不管;譬如在形式与内容的关系上,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但形式又反作用于内容,只有二者高度统一,才能达到良性互动;譬如观点和材料,文章的观点有时是需要靠材料去论证的,有时则是需要从材料中提炼的,它们互为前提和基础,缺一不可,而这些讲究的,仍然是统一和协调。
3 s h* [& d7 p1 L强化核心思维,就是必须讲主题、讲重点,抓关键、抓根本。一个组织只能有一个核心,一篇文章只能有一个主题,多数公文都要求一事一文。只有明确了主题,把握了重点,才能知道笔往哪里走,句子往哪里用,话往哪里说。很多文稿不协调的原因,归根究底还是问题没吃透、重点没想透,没有抓住关键。明确了主题,把握了重点,文章就能围绕中心,突出主题,左右逢源,众星拱月。舞蹈演员是通过舞曲让彼此的动作协调起来的,舞曲就是协调的魂。文章的主题就是一组舞蹈的“主旋律”,只有“主旋律”明确,演员才能根据自己的角色,按照旋律的节奏翩翩起舞,“唱和如一,宫商协调”。主题鲜明,才能音韵和谐;音韵和谐,才能节奏鲜明。如此文章,才能张弛有度、行稳致远。9 |" w0 B4 B O: ?+ V% ~% j
强化补短思维,就是要坚持不断地“补厥挂漏,俾臻完善” (清·赵曦明《〈颜氏家训〉跋》)。“木桶效应”告诉我们:一只木桶能盛多少水,并不取决于最长的那块木板,而是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补短板就是调整比例、优化结构,为的是整体协调。做任何事情都有一个不断总结完善的过程,写文章也是如此。文章的修改和完善其实并不是在文章完成后进行的,而是从构思时就已经开始了,构思过程也是分析的过程、取舍的过程、补充的过程,直至最后的定稿。文章不厌百回改,“补短板”就是通过不断地修改、完善或补充,变不平衡为平衡,变不协调为协调,使文章更均衡、更协调、更完整、更统一,也更完美。从这个意义上讲,好文章就是协调出来的。& R+ D4 H2 ^$ i' Q' Q/ X5 W
“千钧将一羽,轻重在平衡”。注重协调,既是手段,也是目标,更是评价文章好坏的标准。协调是手段,就是说要写一篇好文章,必须依靠协调来完成;协调是目标,就是要把文章是否协调作为追求文章之美的价值取向;协调是评价文章的标准,就是说文章的好坏,要把是否协调作为评价的重要尺度。但协调是全方位的协调,贯穿于写作的各个环节、各个阶段和各个领域,是内在协调与外在协调的高度统一。只有全部协调才是真协调,全部好才是真的好,内在美与外在美相统一才是完整的美。这样的文稿才能称得上美文和精品。(作者单位:河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办公室)1 G3 \7 J! e+ t' s$ U0 ?
(来源:应用写作)' G; e2 m) n/ P5 ?
8 p2 ]0 Z5 N: H0 O; L
+ f& y9 N: [+ |6 q1 I# z5 n# \7 X" v3 k4 F& [- f Z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