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文稿,还能这样写》作者雄文《笔杆子碎语》作者王一端《机关文稿写作入门》作者杨新宇《机关文字工作五十讲》作者何新国
最新《公文写作培训课程》直播间《公文写作百法例讲》作者房立洲老秘网站长、《老秘笔记》作者老猫《公文高手的自我修养》作者胡森林
开启左侧

倪岳峰:把读书当作一种生活方式

[复制链接]
释然 发表于 2022-4-23 15:15: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公文写作培训班
  读书对于一个人的成长进步非常重要。古今中外,“凡是伟大的领导者都是伟大的读书者”。我们党历来重视学习,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领导人都是热爱读书的典范。习近平总书记更是把读书当作一种生活方式,努力使一切有益的知识和文化入脑入心。在陕北插队时,他经常在煤油灯下读“砖头一样厚的书”。在福建工作时,他专门请专家学者开列书单,每周再忙也要挤出时间,闭门读书。正是这样对知识的铢积寸累,才有“肝胆长如洗”的荡气回肠,才有《之江新语》等名篇佳作,才有“治大国若烹小鲜”的稳健自信。的确,“好书蕴藏着思想的精华”,读之使人收获知识与快乐。
  爱读书,开卷有益
  现实生活中,爱读书与不读书,确有不同。凡爱读书者,总能激发“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的思想活力,得到“夜来一笑寒灯下,始是金丹换骨时”的智慧启发,滋养“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浩然之气。总之,爱读书好处甚多。

  第一是明理。西汉大学者刘向说:“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因为书中的知识,可以帮助我们祛除心中的黑暗,涵养社会的底气和定力。比如,为什么当代中国,只能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书中可以得到释疑解惑的答案。如,张维为的《中国震撼》总结了当代中国发展模式的八大特点——实践理性、强势政府、稳定优先、民生为本、渐进改革、顺序差异、混合经济、对外开放,展示了我国凭借这一西方一些人士并不认可的模式迅速崛起的辉煌现实,印证了中国道路成功的历史必然性。
  自然与社会浑然一体,其规律也是相通的。在物理学中,一个封闭的系统,熵是不断增加的,熵所反映的是系统的有序程度,熵的增加表明系统走向无序。一个封闭的系统,必然走向无序,走向混沌。一个开放的系统,熵是不断减少的,系统走向有序,走向发展。由是观之,邓小平同志推行改革开放符合自然规律,必然成功。同样,从物理学规律看,“9·11”事件对于美国是致命的,因为美国在“9·11”后,开放政策开始收缩,使美国从不断开放转向封闭的思维取向,是美国走下坡路的重要转折点。

  第二是修身。培根在《论读书》中写道,“读书使人充实”,“知识能塑造人的性格”,“精神上的各种缺陷,都可以通过求知来改善”。读书之于修身,如同唱国歌《义勇军进行曲》,当“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的旋律响起,无论你面临多大的困苦,都会变得精神振奋、勇往直前。所以,孟德斯鸠感叹道:“喜欢读书,就等于把生活中寂寞的辰光换成巨大享受的时刻。”我们党历来重视读书对于加强党性修养的作用。习近平同志强调:“广大党员干部要养成多读书、读好书的习惯,使读书学习成为改造思想、加强修养的重要途径,成为净化灵魂、培养高尚情操的有效手段。”新的时期,我们党面临“四大风险”和“四种危险”,这就要求广大党员干部必须坚持在读书学习中坚定理想信念、锤炼道德操守、提升思想境界,努力成为党和人民需要的好干部。
  第三是益智。当年,北魏道武帝拓跋珪问:“天下何物最益人智?”群臣对曰:“其惟书乎!”书中蕴藏着益绽心灵的智慧,有“为人处事”的良方。比如,《论语诠解》,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参观孔子研究院时,说要“仔细看看”的两本书之一,充盈着人生的哲理。如,做事要学会“务本”,“本立而道生”。做人要心存敬畏,人之有敬畏心,始知有行为边界,“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才能有所遵循,不越界。书中更有“经国济世”的才智。比如,我国古籍文献中的反腐思想,至今仍值得借鉴。在中纪委十八届三次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引用“猛药去疴、重典治乱”,“刮骨疗毒、壮士断腕”、“养痈遗患”等成语、典故,阐释我们党惩治不廉洁的坚定决心和方式方法。这方面的书不胜枚举,王跃文的《大清相国》就是其中的佳作。书中再现了清康熙名臣陈廷敬驰骋仕途五十多年、屹立不倒的历史故事。陈廷敬之所以能从波诡云谲的仕途突围而出,因为他深知,要做一个宅心仁厚的清官、精明强干的好官、从善如流的能官、不乏铁腕的德官,清清白白做人做事,一心为国家社稷才是正道。我们要以陈廷敬为鉴,既要做兼济天下的能臣,又要做独善其身的廉吏。
  读好书,心明眼亮
  总的来说,读书是多多益善,但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我们不可能把所有的书读完,还是应该多读好书。什么是好书?好书应是读之就像与一位智者对话,他讲着,我们的灵魂答着,助我们提升精神境界、增强工作能力、完善知识结构。
  好书,包括洞察大势的哲学书。“知识之最高之满足,必求诸哲学”。哲学是实践的升华、经验的结晶。一个问题、一件事,如果用哲学的眼光去分析,就能辨清主流与支流的纠结,分清现象和本质的复杂,探清特殊与普遍的微妙,避免片面性和盲目性。所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原原本本学习和研读哲学经典著作,提高战略思维能力、综合决策能力、驾驭全局能力。冯友兰先生的《中国哲学简史》就是一本值得学习的哲学书,给人不少启益。比如,谋事干事要有人本观。以人为本是中国传统哲学的精华之一。孔子强调,“天地之性,人为贵”。孟子认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些观点为历代治国者所推崇。唐太宗经常告诫众人,“君者舟,人者水”,“水能载舟,亦可覆舟”。我们党将党与人民的关系提升为“鱼水关系”,共产党是“鱼”,人民是“水”,鱼以水生,国以民本,治国者不能离开老百姓,人民群众才是历史的最终决定者。作为党的干部要“始终同广大人民群众保持密切的血肉联系”,这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基本功”。
  好书,包括开阔视野的历史书。马克思说:“我们只知道一门唯一的科学——历史学。”历史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形成发展、盛衰兴亡的真实记录,是最好的老师。古往今来,一切有为的治国者都明白“不知过去,无以图将来”的道理,对《资治通鉴》《贞观政要》等历史典籍推崇备至。我们共产党人更是将通晓“从孔夫子到孙中山”、以史为鉴开辟未来作为政治自觉。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等中央领导从五千年文明史、百余年近代史阐述“中国梦”,引“徙木立信”论八项规定的作用,借“霸王别姬”说不良作风的害处,展现出宽广的历史视野、深邃的历史眼光。历史是一面镜子,不仅提示过去,也拷问当下。我们学习历史是为了创造新的历史,要注重以史资政、古为今用。正如习近平同志所言,想问题、作决策要有历史眼光,能够从历史中汲取经验和智慧,自觉按照历史规律办事。
  好书,包括锤炼思维的科技书。我们身处“科技改变世界”的时代。没有哪个时代像今天这样,科技如此深刻地影响着个人和社会的发展。比如,把科学思维融入工作流程,就会多一些实事求是,多一些尊重规律,少一些一言堂的傲慢,少一些拍脑袋的随意。因此,学习科技知识、锤炼科学思维,是我们应有的素养。即使读不懂那些晦涩深奥、高精尖的科技书,只要能够选择一些科普书来读,一样可以使自己紧跟科技发展的大势。英国学者迈尔-舍恩伯格和库克耶合著的《大数据时代》就是一本既应潮流、又适众人的科普书。这本书呈现给大家一个大规模生产、分享和应用数据的新时代。书中的例子给人以强烈的震撼。比如,谷歌公司凭借庞大的数据资源、强大的处理能力和先进的统计技术,通过对特定词条检索信息的挖掘,成功预测了2009年冬季美国流感的传播,比采用传统方式的官方调查速度更快、结果更精准。在大数据时代,对数据不再追求精确度,不再追求因果关系,而是承认混杂性,探索相关关系,通过对海量数据的分析,获得巨大价值的信息服务,带来思维和管理模式的变革。
  善读书,行稳致远
  从政需要知识。“学者非必为仕,而仕者必为学”。读书学习水平决定了工作和领导水平,不读书,肯定会落后,甚至会落伍。我们不仅要爱读书,更要善读书,学有所悟、学有所成、学有所用,才能行稳致远,更好地服务党和人民的事业。
  善读书,要有端正的态度。读书首先要有一个正确的学习态度,清楚读书是为了明理、修身、益智,提升精神境界、增强工作能力、完善知识结构。如果把读书当作追名逐利的手段,不但使读书缺乏乐趣,缺少境界,有时甚至会把人引入歧途。很多被查处的不廉洁分子,为何朝为骄子暮为囚,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读书观发生了扭曲,把读书当成升官发财的阶梯,而不是把牢思想“总开关”——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锐利武器,造成精神之“钙”严重流失。所以,他们面对金钱美色的诱惑,就难以把持,干出“一失足成千古恨”的蠢事。“国家之败,由官邪也”。我们要正确认识读书教化育人的作用,摆脱名利的束缚,把读书学习当作一种追求、一种境界、一种信仰,不断拓展视野,更新观念,振奋精神,以坚守为民、务实、清廉的价值追求,赢得有理想、有价值的人生。
  善读书,要有科学的方法。把书读好,方法很重要。方法科学,则事半功倍;方法不当,则事倍功半。读书方法没有统一的模式,但也有一些共通的地方。一是要注重“学”、“问”结合。“学”指读书,“问”指思考。让读书与思考相伴,才能摒弃囫囵吞枣、不求甚解的不良学风,学到书本里的精髓和真知。邓小平同志非常重视思考的作用,他强调:“在党内和人民群众中,肯动脑筋、肯想问题的人愈多,对我们的事业就愈有利。”二是要注重“新”、“旧”结合。将传统纸质阅读方式与现代电子阅读方式相结合,既能享受捧着书本的乐趣,又能享有电子媒介的便捷。三是要注重“博”、“专”结合。在知识日新月异的时代,需要应对各种复杂问题,必须储备广博的知识;同时,社会分工的细化,又要求我们“术业有专攻”,成为某一领域的行家里手。比如,现阶段,纪检监察工作专业性越来越强。广大纪检监察干部必须在努力学习各种知识的同时,突出对办案等主业知识的学习,不断提高监督、执纪、问责的能力。
  善读书,要有明确的目标。读书,就要学以致用。如果读书无助于做人行事,与不读无异,甚至比不读更坏。比如,纸上谈兵的赵括,熟读兵书,却全军覆没。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习近平总书记非常注重学以致用、知行合一。他认为:“学得再多,束之高阁,只是一种猎奇,只是一种雅兴,甚至当作奇技淫巧,那就不可能对现实社会产生作用。”学以致用的思想在习近平同志的著述中有着深刻的体现。比如,1992年出版的《摆脱贫困》,书中收录了习近平同志在宁德工作期间的部分讲话和文章,记录了他在闽东的思考和实践,是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典范,至今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一是有助于我们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习近平同志认为,发展要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放。既要敢于“弱鸟先飞”,“跨出自己的小天地”,学会“飞洋过海的艺术”;又要韧于“滴水穿石”,“要像接力赛一样,一棒一棒接着干下去,脚踏实地干出成效来”。这些思想仍适用于今天的福建。二是有助于我们坚定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习近平同志亲自倡导并推动了“四下基层”的工作机制,带领党员干部跋山涉水,深入家家户户,帮助群众纾困解难。这是我们必须练就的基本功。三是有助于我们坚守为政清廉的原则。习近平同志曾告诫党员干部四句话:第一句话,“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第二句话,“熊掌和鱼,不可兼得”,当干部就不要想发财;第三句话,“寸心不昧,万法皆明”;第四句话,“为官一场,造福一方”,不能图实惠,谋私利。《摆脱贫困》是一座精神的“富矿”。正如项南同志在《序》中的评价,近平同志的“这份精神财富,肯定会对继任者起承前启后的作用”。每一位党员干部都应当读一读《摆脱贫困》这本书。
来自:福建日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0关注

114粉丝

6596帖子

排行榜
作者专栏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公众号

客服个人微信号

全国服务热线:

0595-22880819

公司地址:泉州秘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运营中心:福建省泉州市

Email:506070961#qq.com

Copyright   ©2015-2025  老秘网 责任编辑:释然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秘途文化  备案号   ( 闽ICP备19022590号-1 闽公网安备35050302000919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