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g. R% B7 {8 ^
7 [( g) F! A; H( M交流发言材料是机关工作中经常遇到的一种文体。把这种材料写好,能够使自己的交流发言出彩。
/ ~0 q5 v, ^5 k' l - b' p0 b( B. x0 S9 Z6 l; S7 ^
贵在挖掘思想、给人启迪
6 ^, D$ Y& r0 A3 W4 T$ C- P' p; R3 g4 m% c% Q% A2 k& C6 E; s3 P
贵在抓住关键、开门见山
4 e! x& d# n& Q) W, G' M) c& w& Q: X! t9 \3 ~! [
贵在有起有伏、平奇相间% F) K+ S9 A$ `4 R
(来源:《秘书工作》杂志;作者:张瑞志) 名作欣赏: 在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的致辞 中共浙江省委书记 夏宝龙 (2014年11月19日)
* x8 j5 a, R: \8 L尊敬的马凯副总理, 各位海内外来宾,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上午好[首先问候]。刚才马凯副总理宣读了习近平主席发来的贺词[紧接着承上]。这[指习近平主席发来贺词]充分体现了习主席对这次会议的高度重视、对发展互联网事业的殷切期望,我们听了深受鼓舞,一定要按照习主席的要求,把这次大会办成精彩圆满、永不落幕的大会[这一句实际上讲了认识、感受、决心等三层意思]。 世界因互联而美好,生活因互通而便捷,技术因共享而进步,网络因共治而精彩[四个“因”字句,概括了大会的主题]。今天的乌镇洋溢着喜庆的气氛,世界互联网精英从天南地北汇聚到这里,共同参加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叙事,切入会议正题]。首先,我对远道而来的各国朋友、各位嘉宾、各界人士,表示热烈的欢迎![表示欢迎,客套话,放在结尾。] 借此机会[承接上文],我愿意向各位介绍一下乌镇、介绍一下浙江[这是致辞稿的主要内容]。乌镇是美丽浙江的缩影[乌镇及浙江的自然之美,此句极其关键,“乌镇与浙江的关系”是文章的枢纽和主线,下文几个方面都是紧扣这个关系展开的]。乌镇小桥流水、粉墙黛瓦,青石为路、小巷幽深,是江南水乡的一颗璀璨明珠[概括介绍乌镇]。在浙江,像乌镇这样美丽的地方,星罗棋布、不胜枚举。浙江既有水光潋滟的西湖,也有烟波浩渺的千岛湖;既有“海天佛国”普陀山,也有天下奇绝雁荡山,被誉为“山水浙江”、“诗画江南”[从乌镇推广到浙江全省]。在这里[指乌镇],在浙江[指全省],我们可以看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无穷魅力。[“在这里,在浙江……”,是本段的结论,是对开头本段主旨“美丽浙江”的提升,下文两个段落处理方法同此;因为“这”、“浙”谐音,所以“在这里,在浙江”在本段落、在全文就构成一种如同音乐上的回环之美。] 乌镇折射了浙江人文之光[乌镇及浙江的人文之美]。“唐带银杏宛在,昭明书室依稀”,中国著名文学家茅盾曾用这两句诗来描绘故乡乌镇的悠久历史。乌镇的历史是浙江历史的一部分。乌镇得以保持传统的形态,得益于中华传统文化,得益于浙江的人文之光。浙江人文历史光辉灿烂,大禹治水所体现的敬业,钱王保境安民所体现的和平,陈亮的经世致用和黄宗羲的工商皆本所体现的务实和开放,这些传统绵延数千年,薪火相传、弦歌不绝,与当今互联网时代是完全融合的。在这里,在浙江,我们可以看到传统与现代的和谐相融。 乌镇见证了浙江信息经济的发展[乌镇及浙江的发展之美]。今天的乌镇,扫码支付普及,网络营销发达,免费无线WIFI覆盖,“智慧旅游”方兴未艾。正如这次大会“互联互通,共享共治”主题所倡导的那样,互联网正在改变千年古镇的面貌,也正在改变浙江人民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这些年来,浙江省顺应科技革命和新兴产业发展趋势,加快发展信息经济,打造信息经济大省。浙江已经成为中国互联网事业最为繁荣发达的地区之一。拥有24万多家网站、3300多万网民,互联网普及率超过60%,拥有阿里巴巴等国际知名互联网企业。在这里,在浙江,人们正从互联网中汲取无尽的营养和收益。 女士们、先生们!中国有句古话,“有缘千里来相会”。我们因网结缘,因为共同的关切而齐聚美丽的乌镇[采取求同的方法,寻找共同点]。展望未来,我们坚信,世界互联网大会永久落户乌镇,是人类先进文明与中华传统文化的一次完美拥抱,必将加深全球互联网界在推动网络信息联通、技术合作、多方治理等方面的共识,也必将推动互联网如江南烟雨般浸入浙江千家万户的生活,为浙江经济社会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从这里走向世界,使我们的世界更美好、更便捷、更精彩[展望未来,提出希望]。 最后,祝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圆满成功! 祝各位嘉宾在浙江、在乌镇生活愉快、身体健康!谢谢大家![最后祝愿] 小编按: 中共浙江省委书记夏宝龙同志的这篇致辞,其实是他代表全省人民作为东道主向国内外来宾所作的一篇欢迎词。这篇致辞稿只有1200字,可谓短小精悍,不仅内容精致,而且结构有其独到之处。尤其是中间第三四五等3个自然段,向各位来宾介绍乌镇、介绍浙江,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分析体会。这三个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采取了相同的构造方法,开头都有一句概括性的话,把乌镇与浙江关联起来,作为本段的中心,然后从乌镇说起,推广到浙江全省,最后都有一句结尾的话,不仅仅是对本段进行小结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加以升华。特别是这3个自然段落最后一句话,在内容上起到升华本段主旨的作用,在形式上它们结构相同,在相同的位置重复出现,如同歌词的处理方法,读起来确实有一种回环之美。据我所知,夏宝龙书记通音律、会乐器、能指挥,这篇致辞稿在形式上真的是比较好地体现了他的个性化要求。
. `% z8 S% L: g
8 q% L( \0 A3 n G7 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