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学习时报,作者:徐文秀 有些事、有些人为什么干不了、干不成、干不大、干不长?中组部“大笔杆”徐文秀的经典力作《凭什么才能“干好”》,给出了给出了答案,此文在微信圈中广为流传,深受欢迎!全文精于辞章锤炼,语言精致、说理精细,比如:“没有本事干不了、没有奋斗干不成、没有文化干不大、没有人格干不长”,具有很强的学习借鉴价值,赶紧来看看吧!
为什么 干不了 干不成 干不大 干不长
原题:凭什么才能“干好”
中组部政策法规局副局长 徐文秀
工作要做好,事业要做大,凭什么,靠什么?对于这个问题,一些人认知上是有误差的。比如,有的人可能认为,靠背景、靠关系,或者说靠机缘巧合、靠走捷径,甚至觉得靠手段、靠小聪明、靠歪门邪道等等,结果行为上出现这样那样的偏差。毋庸讳言,现实中的确有人靠这些获得过一时的成功,但正真要想把工作做好、事业做大,靠这些是靠不住的,倘若没有以下几件东西,是干不好的。
没有本事干不了 俗话说,火车不是推的,牛皮不是吹的。做好工作、做大事业,归根结底靠真才实学。但在本事、能力上,大抵有两种情况,有的只是小本事,学什么东西都是浅尝辄止、蜻蜓点水,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半桶水晃荡晃荡,结果小本事干不了大活儿,也上不了大场面;有的则是一些老本事,靠“老底”在那里混饭吃,一旦碰到新情况新问题和新矛盾,便捉襟见肘,很不适应。小本事也好,老本事也罢,暴露出来的就是本领恐慌,难免陷入“新办法不会用,老办法不管用,土办法不能用,洋办法不实用”的尴尬与窘境。本事是干事最大的本钱。要在学习实践中练就一身真功夫、硬功夫和好功夫,只有本事大了,而且不断长新本事,才能干大活儿、上大场面,才能到大江大河里去“游泳”。
没有奋斗干不成 事业是干出来的,干就离不开辛勤努力和艰苦奋斗。天上不会掉馅饼,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然而,如今在一些人身上,吃苦耐劳、“睡地板”“咬咬牙”的精神差了,豁出去、“拼命”的劲头弱了,敢试、敢闯、敢冒的那股“气”少了,相比之下,工作上的奉行“干点意思意思”的多了,生活上感觉“没啥意思”的多了,慵懒散漫成了一些人的工作常态和生活习惯,更有甚者,只想到索取没想到付出,只想到获得没想到舍得,贪图安逸、坐享其成,成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食肉者”。人是要有一种精神的。奋斗要有奋斗的样子,这个样子就是吃大苦、耐大劳的样子,就是埋头实干、苦干、拼命干的样子。奋斗是有味道的,这味道就是苦中有乐、苦尽甘来。奋斗者要有奋斗者的姿态。奋斗的样子最好看,奋斗的过程最幸福,只要奋斗就会让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成为现实。
没有文化干不大 人是要有文化的,没有文化的人会走不远、飞不高、行不稳,而且会缺少格局和视野。现实生活中,有两种看法值得澄清和辨识,一种看法认为,文化是文化人的事,觉得一般人有没有文化影响不大,甚至无关紧要;另一种看法觉得有知识等于有文化,于是认为有了一纸文凭,或肚子里装了一些墨水,似乎就意味着有文化了。其实不然,文化人当然要有文化,但文化不局限于或仅限于文化人,想把事业干大,没有文化支撑就是一句空话。大量的正反事例告诉我们,知识是学来的,文化是修来的。鲁迅先生说过,文化是深入骨髓里的一种东西。一种什么东西呢?就是一种教养、修养、涵养和素养。文化是一个人知识、学识、见识和胆识的集合,光有知识,不等有文化。现实中,不乏一些有学历甚至高学历的人却屡屡频现“雷人雷语”,让人大跌眼镜,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没有人格干不长 不缺性格缺人格,不缺能力缺魅力,这是眼下一些人身上致命的结构性缺陷。人格说到底是怎么做人。要懂得:做人不成功,做事成功是暂时的;而做人成功,做事不成功也是暂时的。现在有的人人格是不健全的,自私自利的有之,自轻自贱的有之,自负自大的有之,自怨自艾的有之,自暴自弃的亦有之,更有甚者,欺上瞒下、欺软怕硬、阿谀奉承、见风使舵、脚踩两只船、闻风两边倒等等。人格是一种意志力,也是一种道德品行。人格高尚的人,会散发出异彩,绽放出光芒,其魅力让人肃然起敬,敬畏之余会让人更加敬重和敬佩;而人格低下的人,会充斥卑锁,笼罩萎靡,让人感到压抑。高尚的人格,让一个人的事业干的更加久远。
本事、奋斗、文化和人格是人们前行路上的四张“通行证”,不可或缺,无论缺哪一张,或“不干了”,或“干不成”,或“干不大”,或“干不长”,一句话,也就是“干不好”,当缺什么补什么,方能正真干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