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文稿,还能这样写》作者雄文《笔杆子碎语》作者王一端《机关文稿写作入门》作者杨新宇《机关文字工作五十讲》作者何新国
最新《公文写作培训课程》直播间《公文写作百法例讲》作者房立洲老秘网站长、《老秘笔记》作者老猫《公文高手的自我修养》作者胡森林
开启左侧

海东市委书记王林虎:在中国共产党海东市第三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摘要) 稿子 今天

[复制链接]
释然 发表于 2021-8-22 16:42: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公文写作培训班
牢记初心使命 奋楫时代征程为建设青藏高原山水田园生态绿色宜业宜居 创新活力城乡统筹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海东不懈奋斗——在中国共产党海东市第三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摘要)海东市委书记 王林虎
(2021年8月10日)

同志们:

中国共产党海东市第三次代表大会,是在“两个百年”交汇、“两个大局”交织的历史节点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大会的主题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总结过去五年的工作,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牢记初心使命,奋楫时代征程,团结带领全市各族人民群众,为建设青藏高原山水田园、生态绿色、宜业宜居、创新活力、城乡统筹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海东不懈奋斗。

一、栉风沐雨、硕果盈枝,圆满交出“海东答卷”

市第二次党代会以来的五年,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市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青海工作的重要讲话和一系列指示批示精神,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各项重大决策部署,团结带领全市各族人民群众攻坚克难、砥砺前行,海东各项事业取得新成就。

——这五年,我们牢牢扭住经济建设中心任务,综合实力跃上新台阶。全面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始终坚持新发展理念,“十三五”时期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5%,2020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首次迈上500亿元台阶。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7.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7.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长14.7%,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始终坚持农业基础地位不动摇,着力打造河湟特色现代农业体系,连续五年成功举办庆祝中国农民丰收节暨青海(河湟)农产品展交会,绿色生态有机的品牌效应不断彰显,特色农作物比重稳定在86%以上,粮油蔬菜产量占全省比重均在40%以上,占据了全省农业的“半壁江山”。始终坚持走新型工业化路子,金属冶炼、建筑材料、水力发电、农副产品加工四大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能源新材料、装备制造、信息产业、食品医药等新兴产业培育壮大,青稞酒、富硒、拉面、青绣等特色产业提质增效。始终坚持文旅融合发展新理念,构建起全民共建、内外共享的全域旅游发展新模式。创新举办“青海年·醉海东”系列文化旅游活动、首届河湟文化艺术节、首届河湟文化论坛,高水平举办沿黄河马拉松赛、抢渡黄河极限挑战赛等赛事活动,建成河湟文化博物馆、瞿昙寺景区、喇家遗址公园,河湟文化的保护传承弘扬能力全面提升。互助土族故土园、平安驿·河湟民俗文化体验地等一大批旅游示范区成为全省热门“打卡地”,以乐都卯寨、互助卓扎滩、民和七里寺花海等为代表的一批乡村旅游蓬勃兴起,全域旅游格局逐步形成,获得“中国文旅融合示范城市”殊荣,“彩陶故里·拉面之乡·青绣之源·醉美海东”四张金色名片享誉全国。

——这五年,我们坚定不移走城市崛起之路,城乡统筹绘就新图景。积极融入“兰西城市群”发展战略,坚持西宁海东一体、产城一体、城乡一体、港城一体的“四个一体化”发展理念,以乐都、平安城市核心区建设为引领,狠抓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生态、人文、和谐、奋进”的城市品格正在形成,一座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日益完善的现代化新城初具雏形。设立河湟新区,与乐都、平安同城规划、组团发展,统筹推进互助、民和、化隆、循化四县城镇建设,六县区城镇建成区面积达到8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40.4%,公路通车里程突破1.2万公里,城市发展体系基本形成。完成核心城区17个片区427万平方米的旧城拆迁,综合改造城镇老旧小区2.02万户、农村危旧房6.9万户。完成投资27.56亿元,全面建成核心城区地下综合管廊45.63公里。新建改建核心城区20条城市道路,培育引进乐都唐道、平安力盟等一批城市商业综合体,积极引进绿地、香格里拉、碧桂园等高品质地产项目落户海东,建成乐都三河、平安驿州、民和史纳等10个湿地公园,新建乐都杨家、平安牙扎等4座大型水库,全面完成平安白沈沟、三合沟等流域综合整治。高质量推进高原美丽城镇、美丽乡村建设,大力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新改建各类厕所6.8万座,“厕所革命”三年计划圆满收官。成功创建省级卫生城市,为创建全国卫生城市打下了坚实基础。

——这五年,我们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保障和改善民生取得新成就。秉承“小财政办大民生”的理念,每年财政总支出80%以上投入民生领域,教育、就业、住房、养老、医疗、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202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是2015年的1.43倍和1.51倍。社会保障覆盖面不断扩大,城乡居民基本养老、医疗保险参保和医保基金风险防控走在了全省前列,居家、社区、机构“三位一体”养老服务新格局基本形成。全力推进教育教学质量六年行动计划,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园率、义务教育巩固率、高中阶段毛入学率全面达标并稳步攀升,成功承办全国控辍保学暨农村学校建设工作现场观摩会。高标准创办青海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累计投资26.27亿元,新建各类学校18所,实施教育项目802个,重点实施了市级四所高中改造和城市核心区教育教学基础设施全面提升工程。深入实施健康海东战略,市第一人民医院提档升级,新建市第二人民医院,1587个村级卫生室全面建成,市县乡医院远程诊疗系统实现全覆盖。全力拓展群众文化体育共享空间,市体育中心、图书馆建成投运,村级文化活动中心实现全覆盖,公共文化体育服务水平不断提高。

——这五年,我们全力总攻绝对贫困,脱贫攻坚战取得新胜利。立足全省贫困人口最多、贫困程度最深、脱贫任务最重的实际,聚焦易地扶贫搬迁、产业扶贫等关键领域,创新实施脱贫攻坚“十大工程”,全市634个贫困村全部退出,4.84万户、17.57万绝对贫困人口现行标准下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如期完成了脱贫攻坚目标任务,消除了绝对贫困和区域性整体贫困。高质量承办全国人口较少民族脱贫攻坚奔小康现场推进会。坚持把易地扶贫搬迁作为脱贫致富的治本之策,累计投入36.6亿元搬迁安置1.8万户、6.47万人,搬迁人口占全省易地扶贫搬迁总人口的34%。持续推动拉面产业发展壮大,18.05万海东籍拉面人在国内外280多个大中城市开办拉面店2.93万家,2020年全市拉面产业经营性收入141.3亿元,拉面成为了海东各族群众的“致富面、团结面、幸福面”,拉面扶贫模式被国务院农民工工作领导小组作为先进经验向全国推广。高质量、全方位开展东西部扶贫协作,争取东西部扶贫协作资金8.2亿元,实施扶贫协作项目309个,无锡·海东消费扶贫模式入选“全国消费扶贫典型案例”。海东市委被党中央、国务院评为“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互助县班彦村荣获“全国脱贫攻坚楷模”称号。

——这五年,我们坚决扛起生态保护政治责任,绿色海东展现新颜值。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和生态优先理念,积极融入国家公园示范省建设,投资37亿元高质量推进绿色海东“333”全域生态振兴工程,连续5年开展春秋两季百万人次义务植树造林“大会战”,扎实推进三北防护林、规模化林场建设等工程,完成国土绿化376.04万亩,全市森林覆盖率从“十二五”末的32%提高到现在的36%,“十三五”期间造林面积居全省之首,绿化总人次、数量、面积均相当于过去30年的总和。湟水河三大峡口生态环境发生了历史性转变,特别是对以原民和镁厂为代表的湟水流域48家废弃工厂进行了彻底整治,昔日的“黑色硅铁走廊”变成如今的“绿色生态走廊”。聚焦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坚决打好污染防治八场标志性战役,大力实施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农业面源污染得到有效治理。高标准完成两轮中央环保督察反馈23项问题整改销号,依法关闭取缔88家砂石料场,拆迁关停禁养区畜禽养殖场148家。扎实推进祁连山南麓海东片区3个县区、21个乡镇、38家矿山企业、262个图斑环境综合整治。全面落实建筑工地“八个百分百”,全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到95%,黄河、湟水河、大通河出省断面水质达标率均为100%,确保了一江清水出城出省。“大棚房”整治全面完成,违法用地、撂荒地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持续推进,循化县波浪滩、民和县中川乡等一批涉河违规建设项目得到彻底整治,生态环境实现根本性、整体性好转。2020年海东绿色发展指数位列全省第一,守好筑牢了青海东部生态安全屏障。

——这五年,我们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民族团结之花结出新硕果。始终把党的领导作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根本政治保证,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共识,以正确的舆论导向引领社会风尚,以文化建设浸润民族团结,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打牢了民族团结进步思想根基。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创新开展城市民族工作,荣获“全国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示范城市”称号。在市州区划边界地区共植民族团结林,妥善化解了多年没有解决的地界纠纷问题。坚持依法治理,不断促进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在全省率先制定出台《海东市藏传佛教活佛管理办法》《加强伊斯兰教事务管理若干意见》和《加强朝觐管理服务工作30条措施》,首次把党支部建到朝觐管理团队上并建立了述职述责制度,宗教事务管理实现了制度化、规范化。坚持把改善民生、凝聚人心作为实践引领,投资7.08亿元,实施人口较少民族地区发展项目873个,基础设施、民生保障、公共服务得到了全面提升,各族人民有了更多的获得感。五年来,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4个,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3个,全省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2个,六县区都被命名为省级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县区,成功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打造青藏高原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新高地的基础更加稳固。

——这五年,我们注重和谐社会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开辟新境界。加快法治海东建设步伐,先后制定出台《海东市全民义务植树条例》《海东市绿色宜居城市建设促进条例》等7部地方性法规。《海东市移风易俗促进条例》成为全国在该领域的首部地方性法规,树立了文明海东新样本。《海东市河湟文化保护条例》将于今年9月1日起正式实施,成为第一部为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制定的法律规范。广泛开展“七五”普法,群众法治观念、法律意识明显增强。深入开展平安海东建设,扎实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全市共打掉涉黑涉恶犯罪团伙26个,人民群众安全感持续提升。成功入选第一批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城市,持续深化“枫桥经验”海东实践,毫不放松抓好社会矛盾排查化解工作,信访量连续五年呈下降趋势,六县区均获评全国信访工作“三无”县区称号,社会大局持续和谐稳定。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应急管理体系日益完善。面对疫情大考,始终坚持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广大党员干部、医务工作者、人民警察、社区工作者、志愿者和社会各界人士团结一心、众志成城,齐心协力、共克时艰,建立了较为完备的疫情防控体系,取得了疫情防控零输入、零感染、零报告的阶段性成果,牢牢守住了疫情防控青海东大门。

——这五年,我们始终坚持改革开放不停步,高质量发展焕发新活力。持续深化城市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强化集中力量办大事的观念,实现了对核心区规划建设的提级管理,对医院、学校、农业科技园区等重大公共服务民生资源的提级管理,市级统筹能力全面加强。纵深推进“放管服”改革,建成市县(区)两级公共资源交易和行政服务中心,累计取消行政审批事项101项,下放186项,承接92项,市场主体总量突破10万户,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迈上新台阶,发展环境持续优化。持续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党政机构改革全面完成,国企体制改革、国家级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城市试点取得重大进展,互助县公立医院改革走在全国前列。在全省率先完成居民阶梯水价改革。农信社改制全面完成,成功组建海东农商银行。河湟新区获批国家科技资源支撑型双创特色载体,曹家堡保税物流中心(B型)提档升级加快推进。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项目深入实施,县乡村三级电商服务体系、物流体系和农产品供应链体系持续完善。与江苏省无锡市建立深度合作关系,与吉尔吉斯斯坦共和国托克马克市结为友好城市,在埃及、阿联酋、俄罗斯开展以推广拉面为主的经贸合作,外向型经济向更高水平迈进。

——这五年,我们全面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党的建设展现新水平。坚持把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深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引导全市广大党员干部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各级党组织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纪律建设全面加强。高质量推进“组织体系建设三年行动”,全力整顿转化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发展党员5412名,全市1587个村集体经济全部“破零”。实施了激励党员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一系列新举措,强化本土人才培养,加大人才引进力度,着力激发干部干事创业新动能。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健全完善了网信管理体制,着力推进县级融媒体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广泛开展“善行海东”主题道德实践活动,全市干部群众的思想凝聚力、发展向心力全面增强。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不廉洁工作,在全省率先出台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一岗双责”责任清单,率先开展乡镇纪委“三化”建设,率先实施扶贫领域专项巡察,二届市委巡察实现了全覆盖,创新开展民生领域“主动说清”专项行动,全面从严治党螺丝越拧越紧。在党的领导下,人大政协工作全面推进,爱国统一战线不断巩固,老干部工作提质增效,群团组织作用进一步发挥,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得到强化,社会各界建设新海东的活力进一步激发。

二、深挖内涵、拓展外延,大力弘扬“海东精神”

五年砥砺奋进,积累的经验弥足珍贵,凝聚的精神影响深远。五年奋斗历程深刻启示我们:

——必须把党的全面领导作为推动发展的定海神针。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书写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最恢宏的史诗。历史证明,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最大优势,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幸福所系。

——必须把以人民为中心作为推动发展的价值导向。党的百年历史,就是一部践行初心使命的历史,就是一部党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历史,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立,始终同人民在一起、为人民利益而奋斗,是我们党立党、兴党、强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只要我们始终坚持人民立场,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当好人民群众的知心人、贴心人、领路人,用情用心用力解决好群众关心的实际问题,我们的发展才有最足底气、才有最实根基。

——必须把生态保护作为推动发展的最大前提。海东作为黄河上游重要生态功能区、青海东部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和对外形象的第一窗口,在全省全国生态格局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我们必须立足“三个最大”“三个安全”省情定位,牢记“国之大者”使命要求,扛实扛牢维护生态安全的政治责任,把生态环境保护作为海东发展的基本前提和刚性约束,正确处理全局与局部、继承与创新、保护与发展的关系,在把青藏高原打造成为全国乃至国际生态文明高地中贡献海东力量。

——必须把深化市情认识作为推动发展的坐标基点。海东是青海东部门户,是进藏入疆的交通枢纽,是全国唯一连接两大省会城市的地级市,是兰西城市群的核心腹地,在全省区域协调发展、城市功能互补、产业布局、商贸流通、社会稳定等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只有辩证看待海东的比较优势和短板不足,准确把握经济基本走势和海东阶段性特征,正确认识市情、科学把握市情,才能以更宽广的视野、更稳健的步伐、更有力的举措,推动海东经济社会实现高质量发展。

——必须把产城融合、城乡融合作为推动发展的主攻方向。产业是城市发展的基础,城市是产业发展的载体,城乡融合是推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我们必须依托有利区位条件、资源禀赋和发展基础,科学定位区域功能和作用,构建具有海东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实现城市和产业共生、共利、共赢。坚持以协调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和新型城镇化战略为抓手,打破城乡二元结构,把城市和乡村真正统筹起来,老城新城一体提升、城市乡村一体发展,走出一条具有海东特色的产城融合、城乡融合发展之路。

——必须把改革开放作为推动发展的强大引擎。改革开放是我们发展进步的活力之源。从1978年国务院设立海东地区到2013年国务院批准海东设市,海东见证并经历了改革开放全过程,靠着在思想理念、经济结构、产业布局、生态治理等方面的一项项改革举措、一次次开放融入,我们凝聚了力量、形成了共识,极大地激发了海东发展的动力活力,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深刻认识到,只有持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才能实现海东的发展,助力海东的崛起。

——必须把城市理念、海东意识作为推动发展的思想共识。在推进海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城市理念、海东意识”。城市理念,就是用现代文明城市的思想和标准引领城市发展,打破传统农业社会的思维定势,让海东有城市的样子、城市的标准。海东意识,就是跳出以往一县一区、各自为政的老思路,想问题从海东全局出发,办事情从海东全局把握,抓落实从海东全局推动,旗帜鲜明做海东人、讲海东话、办海东事。

——必须把尊重客观规律作为推动发展的基本原则。认识规律、把握规律、遵循规律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前提。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到海东正处于“三个转变”的发展阶段,准确把握“大农村、小城市”的现实特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尊重客观规律,合理确定发展目标,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做到按客观规律办事,不妄为、不乱为、不胡为,按照既定的规划蓝图,一任接着一任干,一届接着一届抓,特别是对历史遗留问题,新官要理旧账,不断把海东各项事业推向前进。

——必须把坚持底线思维作为推动发展的根本保障。坚持底线思维是我们党战胜各种风险挑战、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重要思想方法、工作方法、领导方法。我们必须牢牢守住生态环保底线、政府债务底线、耕地保护底线、脱贫成果底线、公共卫生底线、安全生产底线、防汛防灾底线、和谐稳定底线、经济发展底线、财经纪律底线和廉洁自律底线,安不忘危,治不忘乱,始终做到居安思危、深谋远虑、未雨绸缪。

——必须把精神引领作为推动发展的动力之源。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高度凝练,是我们党立党兴党强党的精神原点、思想基点,是中国共产党人安身之魂、立身之本。青海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是党在团结带领青海各族群众热爱青海、建设青海、奉献青海的历史进程中积累的宝贵财富。我们必须赓续红色血脉、传承红色精神、发扬红色传统,凝聚起奋斗新征程、建设新时代的精气神。

树高千尺总有根,河流万里总有源。一方水土,孕育一种精神。长久以来,海东人民在波澜壮阔的奋斗发展历程中,筚路蓝缕、顽强拼搏,凝聚升华形成了“耕读传家、崇德尚美,团结互助、守正笃实,艰苦奋斗、勇闯天下”的海东精神。

耕读传家、崇德尚美,是河湟儿女勤劳耕作、知书达理,上善若水、厚德载物的题中之义。农业耕作是海东人民祖祖辈辈赖以生存的方式,河湟文化本质上是具有鲜明高原烙印的农耕文化。世世代代海东人通过读书充盈思想,怀揣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以品德润身、以公德善心、以大德铸魂,涵养了修齐治平、立己达人,爱国爱家、崇尚信义,朴实善良、勤劳智慧的传统美德。

团结互助、守正笃实,是汇聚发展向心力,推动全市各族干部群众干在实处、走在前列的创业之基。互助、民和、平安等地名本就取义互助协作、民众和睦、平和安顺,承载着海东各族人民高度的价值追求、文化认同和情感依赖。海东各项事业之所以破茧成蝶、凤凰涅槃,在于各族群众血脉相连、守望相助,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在于各族群众恪守正道、宽廉平正,求真务实、脚踏实地,不断推动海东发展行稳致远。

艰苦奋斗、勇闯天下,是紧跟时代步伐,激励一代又一代海东人阔步向前、迎难而上的动力之源。海东山大沟深、自然禀赋差、发展基础薄弱,海东人民不向命运低头,更没有被困难吓倒,毫不气馁、排除万难,勇于向困难挑战、与恶劣的自然条件抗争,不畏困苦、不甘落后,战天斗地、负重图强,这里有40万海东人外出创业的壮志豪情,有18万拉面人将拉面店开遍大江南北的生动场景。海东人民以披荆斩棘的开拓姿态、只争朝夕的追赶意识,书写了不屈不挠、敢为人先的奋斗篇章。

三、紧跟时代、胸怀全局,精心描绘“海东蓝图”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区域发展布局和对外开放格局深刻调整,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长江经济带、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兰西城市群建设、东西部协作和对口支援等战略布局为我们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从全省来看,呈现出生态文明建设攻坚期、转型升级关键期、竞争优势重塑期、改革开放深化期“四期叠加”的特点。就海东而言,正处于城市崛起高位推动,乡村振兴深入实施,各项事业蓬勃发展的关键时期,但必须清醒认识到,海东经济总量规模较小,产业发展相对滞后,科技创新能力不足,城乡居民收入不高,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亟须改善,社会治理还存在薄弱环节,各类人才的引进与培养还有短板不足,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任务十分繁重。面对前进道路上的困难挑战,我们要准确把握海东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大力弘扬“海东精神”,善于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力争在全省全国新一轮发展中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

未来五年全市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青海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和一系列指示批示要求,深刻认识青海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的地位和作用,牢牢把握“三个最大”“三个安全”省情定位,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深化拓展“一优两高”实践内涵,以“四地”建设为引领,培育发展“四种经济形态”,积极融入“五个示范省”建设,凝聚全市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的智慧和力量,牢记初心使命,奋楫时代征程,为建设青藏高原山水田园、生态绿色、宜业宜居、创新活力、城乡统筹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海东不懈奋斗。

——打造山水田园新海东,绘就一份有“品质感”的蓝图。山水田园是现代化新海东建设的内在品质。我们要准确把握海东地理特征和气候特点,坚持带状城市、点状开发,划定边界、集中打造,保护城乡山体自然风貌,修复河湖湿地生态,加强城市公园和绿地建设,系统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冰治理,构建田中有城、城中有林、林茂田丰、山清水秀的城市新格局,实现有山、有水、有田园,守护好青海东大门碧水蓝天,让新海东更具山水品质和田园诗意。

——打造生态绿色新海东,绘就一份有“现代感”的蓝图。生态绿色是现代产业发展、现代市民生活的底色底蕴。我们要围绕把“青藏高原打造成为全国乃至国际生态文明高地”重大要求,构建河湟谷地生态共同体,综合整治水土流失,稳固提升水源涵养能力。加快建立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推进工业绿色升级、农业绿色发展、服务业绿色提质,实施绿色城市、森林城市、无废城市和生态乡村建设行动,崇尚绿色产品消费,倡导绿色低碳生活方式,推动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让新海东更具生态福祉和绿色福利。

——打造宜业宜居新海东,绘就一份有“幸福感”的蓝图。宜业宜居反映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我们要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充分发挥海东气候温和、海拔较低、人文底蕴深厚、社会和谐稳定的环境优势,全力推进健康养老产业发展,加快建设全省健康养老基地和国家医养结合示范城市,持续办好教育、就业、医疗、住房等民生实事,不断加强优质公共资源和服务供给,让新海东更具人文关怀和民生温度。

——打造创新活力新海东,绘就一份有“未来感”的蓝图。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我们要深入实施科教兴市、人才强市、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补齐科技创新短板弱项,强化科技创新载体支撑,建立务实有效的用人留人新机制,加大教师、医生等紧缺人才引进力度,建设一大批教育、文化、卫生等方面的公共服务设施,全面提升公共服务能力,以城市聚集人气,以产业聚集商气,以教育聚集才气,以人才聚集活气,让新海东更具创新引领和发展活力。

——打造城乡统筹新海东,绘就一份有“魅力感”的蓝图。城乡统筹发展是实现城市崛起和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我们要全力构建彰显优势、协调联动的城乡统筹发展体系,统筹县域城镇和村庄规划建设,推动实现城乡要素配置合理化、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础设施通达程度比较均衡、城乡生活水平大体相当,努力构建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全面融合、共同繁荣的城乡统筹发展新格局,让新海东更具城市品质和乡村魅力。

四、只争朝夕、厉精为治,全力汇聚“海东力量”

1.在坚定不移做“中华水塔守护人”中站高位勇担当。深度融入国家公园示范省建设,高质量推进绿色海东“333”全域生态振兴工程,深入实施春秋两季百万人次义务植树造林“大会战”,筑牢祁连山南麓生态屏障,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上作出海东贡献。全力建设公园城市,推动城镇绿地、湿地和生态公园建设,扩大城镇生态空间和环境容量,满足各族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优良生态产品、优质生态服务的美好期盼。着力推进三大流域综合整治,全力实施绿廊碧道工程,建设湟水河“百里绿廊”,黄河“百里碧道”,全面增强保水、增水、净水核心生态功能,实现绿水绕城、绿水润城、绿水活城。加快融入清洁能源示范省创建,推进传统产业绿色化改造,着力发展光伏、风电等清洁能源产业,促进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相得益彰。坚决打好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蓝天保卫战、碧水保卫战、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扎实推进净土行动,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着力提升生态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2.在加快“建设体现本地特色的现代经济体系”中促转型增动能。坚定不移贯彻高质量发展要求,以“四地”建设为引领,围绕培育生态、循环、数字、平台“四种经济形态”,积极参与“世界级盐湖产业基地”“国家清洁能源产业高地”建设,重点培育高端装备、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特色轻工、高原特色生物六大重点产业和现代物流、信息服务等系列配套产业,激发民营经济主体活力,形成具有河湟特色的产业新体系。大力发展金融、文体、家政等服务业,加强公益性、基础性服务供给,推动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协同发展,健全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提升服务标准化、专业化水平。加快工业园区管理体制改革,优化县级园区产业布局,提升辐射带动能力。坚持把河湟新区作为推动全市发展的重要引擎,大力发展低碳工业,打造零碳电力系统、零碳产业园,推动形成生态旅游康养、现代高新技术、空港物流等功能片区相互支撑、相互融合的产业发展格局,打造全省现代产业承载区。

3.在打造“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中走在前做表率。始终坚持农业基础地位不动摇,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和区域布局,肩负起绿色有机农畜产品示范省建设的海东使命。坚持走绿色、高端、品牌、质量的兴农富民之路,努力打造全省重要农产品生产基地、“菜篮子”工程主战场、“西繁东育”承接地、高原杂交油菜和脱毒马铃薯制繁种基地、高原富硒农产品生产基地。立足资源优势,坚持提质、增量、补链、扩输并举,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举全市之力打造龙头企业,全力推进青稞产业园、牦牛产业园、规模化养殖区等重点项目建设,推进农畜产品精深加工,搭建特色农畜产品输出交易平台,打造具有河湟特色的农业全产业链,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守牢耕地保护底线,严禁耕地“非农化”、防止耕地“非粮化”,推动撂荒地实现复耕,坚决守住“青海粮仓”。

4.在共建“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中亮品牌提形象。充分挖掘自然人文生态资源,推进传统观光型旅游向生态体验型旅游转变。全力创建国家级河湟文化生态保护试验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持续打造、延伸、拓展河湟文化的创新品牌,以A级景区的创建,辐射带动乡村旅游,打造一批中国美丽乡村休闲旅游精品线路。在乐都区加快推进全省康养基地建设,打造生态宜居的海东首府城市。全力推进平安驿·河湟民俗文化体验地二期建设,提升档次规模、丰富品质内涵,打造全省乃至周边地区休闲观光的最佳目的地。着力提升以土族故土园为代表的互助文旅事业发展水平,促进酒旅融合,推进民族民俗文化与旅游业的深度嵌入,打造青稞酒小镇。积极推进瞿昙寺、夏琼寺、佑宁寺、柳湾彩陶、喇家遗址等景区内涵建设,加快乐都卯寨、平安庄科、民和七里寺、互助卓扎滩、化隆安达其哈、循化孟达等旅游示范区提档升级。深度挖掘以红光村、双树村为代表的红色资源,秉承红色精神、传承红色基因,全方位提升红色旅游品质。

5.在实现“兰西城市群中部崛起”中著华彩创未来。坚持“四个一体化”发展路子,持续强化“城市理念、海东意识”,大力推进以人为中心的新型城镇化,开展城市更新行动,统筹规划、建设、管理三大环节。以乐都、平安城市核心区建设引领城市化进程,加快镇改办、村改居以及撤乡建镇工作,接续推进城市核心区拆迁改造,促进城市基础设施体系化、公共服务精细化,提高城市治理水平,推动乐都平安“双城联动”,讲好“双城故事”。以推进小峡口空间改造为突破口,大力实施“畅通海东”工程,推进与西宁重大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吸引全省经济要素向海东流动集聚,着力打造西宁—海东现代化都市圈。推动各县区强化功能、彰显特色,大力提升“人文乐都、古驿平安、魅力民和、七彩互助、山水化隆、和美循化”的美誉度和影响力。着力推进川口—海石湾一体、官亭—大河家一体、加定—天堂一体发展,持续深化民和—红古创新发展先行区建设。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实现要素合理配置、产业差异发展、功能协同互补,真正将海东打造成为全省第二大城市和第二大经济体,实现在兰西城市群中部崛起,成为新时代西部大开发版图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6.在争当“全省乡村振兴排头兵”中展新姿开新局。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放在突出位置,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持续发展壮大脱贫地区产业,发展村集体经济,真正让脱贫群众稳得住、有就业、能致富,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着力凸显农业农村的“经济价值”,以绿色生态产业为主导,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深化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持续增强农业农村发展活力。着力凸显农业农村的“生态价值”,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五年行动,培育乡村文化、旅游、休闲、民宿、健康养老、传统手工业等新业态,创新推出一批产业和生态俱佳、乡风和生活都好的美丽乡村,让各族群众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着力凸显农业农村的“美学价值”,深化乡风文明建设,持续推进移风易俗,提升农民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全面提升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多点打造一批服务功能完善、特色经济繁荣的高原美丽城镇群落,发展有历史记忆、地域特色、民族特点的美丽村庄,让全市人民更好感受农耕文化、田园风光、自然之美。

7.在聚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福祉”中守初心担使命。大力实施幸福民生战略,支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实施海东籍人才回归工程,为产业发展和乡村振兴培养更多实用型人才。全面发展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积极稳健的失业保险制度和多层次工伤保障制度体系,完善退役军人工作体系和保障制度,优化住房保障体系,织密织牢全市人民保障网络。发展更加充裕普惠优质的学前教育,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推进高中阶段学校高质量、多样化发展。大力提升职业教育水平,实施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工程。围绕打造“健康海东”,持续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推动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改革,建立完善公共卫生投入机制,全面加快医联体、医共体建设,着力推动市级医院提档升级,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和群众性体育活动,推动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

8.在打造“青藏高原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新高地”中重治理促和谐。全面加强党对民族工作的领导,以青海建设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省为主线,着力将海东打造成为青藏高原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新高地。深入推进“民族团结进步+”融合发展,夯实民族团结进步的物质基础。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纳入国民教育、干部教育和社会教育全过程,打造一批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不断增强各族群众“五个认同”。认真贯彻党的宗教工作方针,坚持宗教中国化方向,提高宗教工作法治化水平,健全完善寺院长效管理机制,在引导宗教同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上培树海东品牌。以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为抓手,把安全发展贯穿各领域、全过程,严密防范和化解影响海东现代化进程的各种风险,着力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持续推进法治海东、平安海东、信用海东建设,扎实开展“八五”普法,深化政法队伍教育整顿成效转化,着力巩固提升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成果,积极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营造安全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

五、高举旗帜、固本铸魂,全面夯实“海东根基”

推动海东高质量发展,关键在党,关键在党员干部。要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全面领导,胸怀“两个大局”、心系“国之大者”,坚定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和青海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激励党员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在“三河间”续写海东精彩、河湟传奇。

加强政治思想建设,认真践行“两个维护”。始终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切实加强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主动权,教育引导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不折不扣推动党中央大政方针和省委决策部署在海东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加强组织体系建设,全面筑牢执政基础。认真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树立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全面提升基层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深入落实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持续推进组织体系建设,努力形成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组织体系。突出农村城市党建,引领推动机关、国有企业、学校、“两新”组织党的建设提质增效。抓好党员日常教育管理,巩固拓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党史学习教育等主题教育成果,将党的基层组织打造成为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的坚强战斗堡垒。

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着力提升能力水平。坚持德才兼备导向、实干导向、公平导向、基层导向,加大优秀干部培养力度,不断优化各级领导班子配置。优化整合人才项目和人才政策,配套制定一批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引才政策,以政策红利吸引、聚集优秀人才来海东干事创业。建立源头培养、跟踪培养、全程培养的素质干部培养体系,着力打造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坚持严管与厚爱、激励与约束并重,完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让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成为干部的坐标系。

加强纪律作风建设,努力建设廉政海东。把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作为“生命线”,严格执行财经纪律,落实主要领导财经管理政治责任,把资金用好,把资产管好。牢记“足国之道,节用裕民”,树牢“过紧日子”的思想,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优良作风。全面落实从严治党“一岗双责”责任清单,精准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发挥政治巡察利剑作用,让党员干部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扎紧织密制度笼子,持之以恒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不廉洁斗争,营造海晏河清的政治生态。

加强民主政治建设,不断凝聚发展合力。坚决贯彻民主集中制,做到依法决策、科学决策、民主决策,提升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不断提高人大依法监督、政府依法行政、政协民主监督的工作实效,支持法院、检察院依法行使职权,促进司法公正。坚持把统一战线摆在重要位置,畅通与非公经济、党外知识分子、新的社会阶层等各界人士联系,加强思想引导,汇聚起推动发展的强大正能量。坚持党管武装原则,落实好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工作要求,推动军民深度融合发展。做好新时期老干部工作,支持工青妇、红十字、残联、科协等群团组织有效开展工作,营造全市上下和衷共济、共谋发展的浓厚氛围。

同志们,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委的坚强领导下,争当开拓进取的改革者、起而行之的奋斗者、攻坚克难的冲锋者,努力绘就青藏高原山水田园、生态绿色、宜业宜居、创新活力、城乡统筹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海东的壮美画卷!


来源:海东日报
 

精彩评论2

正序浏览
大漠的眼泪 发表于 2021-8-26 11:26:31 | 显示全部楼层
 
公文写作百法例讲
高举旗帜、固本铸魂,全面夯实“海东根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0关注

114粉丝

6596帖子

排行榜
作者专栏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公众号

客服个人微信号

全国服务热线:

0595-22880819

公司地址:泉州秘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运营中心:福建省泉州市

Email:506070961#qq.com

Copyright   ©2015-2025  老秘网 责任编辑:释然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秘途文化  备案号   ( 闽ICP备19022590号-1 闽公网安备35050302000919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