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文稿,还能这样写》作者雄文《笔杆子碎语》作者王一端《机关文稿写作入门》作者杨新宇《机关文字工作五十讲》作者何新国
最新《公文写作培训课程》直播间《公文写作百法例讲》作者房立洲老秘网站长、《老秘笔记》作者老猫《公文高手的自我修养》作者胡森林
开启左侧

我喜欢李白,有脱俗之气

[复制链接]
福建老秘 发表于 2009-3-17 19:36: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文稿修改演播室众筹计划,点击了解详情
 

我喜欢李白,有脱俗之气
——毛泽东读李白《梁甫吟》等

陈 晋

长啸梁甫吟,何时见阳春。君不见朝歌屠叟辞棘津,八十西来钓渭滨。宁羞白发照渌水,逢时吐气思经纶。广张三千六百钓,风期暗与文王亲。 大贤虎变愚不测,当年颇似寻常人。 君不见高阳酒徒起草中,长揖山东隆准公。 入门不拜骋雄辩,两女辍洗来趋风。 东下齐城七十二,指挥楚汉如旋蓬。 狂客落魄尚如此,何况壮士当群雄。 我欲攀龙见明主,雷公砰訇震天鼓。帝旁投壶多玉女,三时大笑开电光。倏烁晦冥起风雨,阊阖九门不可通, 以额扣关阍者怒。白日不照吾精诚,杞国无事忧天倾。

——摘自李白《梁甫吟》

 

我喜欢李白。但李白有道士气,杜甫是站在小地主的立场。

——摘自何其芳《毛泽东之歌》(见《时代的报告》1978 年第 2 期)

李白的诗,文采奇异,气势磅礴,有脱俗之气。

——摘自毛岸青、邵华《回忆爸爸勤奋读书和练书法》(见《瞭望》1983 年第 12 期)

光搞现实主义一面也不好,杜甫、白居易哭哭啼啼,我不愿看,李白、 李贺、李商隐,搞点幻想。我们党建党以来,几十年没正式研究过这问题。

——摘自毛泽东 1958 年 1 月 16 日在南宁会议上的讲话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东)。其先代在隋末流寓于西域,他出生于安西都护府所属的碎叶(今吉尔吉斯境内)。5 岁随父迁居绵州彰明县(今四川江油)青莲乡。少有逸才,10 岁观百家之书。志气宏放,飘然有超世之心。20 岁左右,周游蜀中。25岁时,“仗剑去国,辞亲远游”,希望实现“愿为辅弼”的愿望。此后 10 年内,漫游了长江、黄河中下游的许多地方,结识了不少名人,并在湖北安陆成家。天宝元年(742),为道士吴筠推荐,应诏入长安,供奉翰林。贺知章见其文,赞叹为“天上谪仙人”。因秉性刚直,得罪了权贵,深感政治抱负无法施展,遂上书请还,于天宝三年,被“赐金还山”。天宝十四年(755),安史之乱爆发,曾参加永王李璘幕府。后李璘谋乱兵败,他连坐当诛,郭子仪救之,改流放夜郎。幸而途中遇赦,才得以东归,时已59岁。晚年虽困苦飘泊,然壮心未已,还欲参加李光弼军为国效力,因病未果。卒于其族叔当涂县令李阳冰家。

李白的思想比较复杂,他既接受了儒家“兼善天下”的观念,希望“济苍生”、“安黎民”,又接受了道家,特别是庄子那种遗世独立的处事态度,追求绝对自由,蔑视世间一切。同时,还深受游侠“不爱其驱”、“羞伐其德”思想的影响。这三者相互作用,结合为“功成身退”这样一个支配他一生的指导思想。他关心国事,希望建功立业。从年轻时起,就立志要“奋其智能”、“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渴求有姜尚遇文王那样的机运,直到晚年,在屡受挫折的情况下,仍自信地写下了“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静胡沙”(《永王东巡歌·其二》)的诗句,表现了积极进取之心。他的诗作今存900余首,内容非常丰富,既表现了他一生的思想和经历,也反映了盛唐时代的社会风貌。其作品有南宋杨齐贤注的《李翰林集》25卷,明代胡震亨的《李诗通》21卷,清代王琦注的《李太白文集》36卷。王琦注本是李白诗文集中最完善的本子。建国后,出版了好几部李白诗歌选。

毛泽东喜欢李白的诗歌,从不讳言自己的这个偏好。1942年4月13日,毛泽东约见何其芳、严文井、周立波等交换文艺工作意见时,有人问他:主席喜欢中国古典诗歌,您是喜欢李白,还是杜甫?毛泽东回答说:我喜欢李白。但李白有道士气,杜甫是站在小地主的立场。

1957年3月7日,在一次会议上谈到学校课程的设置时,毛泽东提出,文学课各地就可以讲些本地作家的作品,四川就可以讲李白、杜甫的东西。

毛泽东喜欢李白诗歌,首先是推崇他那洒脱的艺术气质。而在这种艺术气质背后,事实上传达出一种追求个性解放,反抗各种世俗规范的人生价值观。在李白笔下,总是充满着笑傲王侯、蔑视世俗、不满现实、指斥人生、饮酒赋诗、纵情欢乐的浓烈情感。毛泽东说李白有道士气,又说其作品“文采奇异,气势磅礴,有脱俗之气”。大体就是指这种奇异的作品风格。龚自珍曾说:“庄屈实二,不可以并,并之以为心,自白始。”(《最录李白集》)庄指庄子,屈指屈原,就是说李白艺术精神融合了道家的飘逸和屈原骚体的瑰丽。这种精神与儒家精神相反,它把目光从窒息僵化的现实投向广袤无垠的自然宇宙,对视为宗法社会秩序和思想规范的楷模的尧、舜、禹、汤提出非议,向传统的观念提出挑战。庄、屈的思想成为历代反礼教、反权威、反专制的重要思想武器。李白在诗歌中融合二者,最有其突出的思想价值。作为现代中国最伟大的革命家,作为中国革命史上最伟大的思想家,作为中国历史和文化传统的最伟大的挑战者,毛泽东在李白诗歌中获得的思想和感情共鸣是可想而知的。

李白又是一个多色彩的人。他还有强烈的入世济世的抱负。他的悲剧则在于,他的才华、追求在封建社会里不可能实现,于是他转而为悲愤之鸣。这样,他的诗歌又往往从洒脱飘逸遁入忧愁烦恼。

李白诗歌被历代唐诗选家所重视,不少被纳入集中。其中最有影响并为毛泽东熟读的是《唐诗别裁集》和《唐诗三百首》。前者为清代沈德潜选编,选录唐代不同时期不同流派的诗作1828首,分体编排,并有简单评注。其中选李白诗 150 首之多。《唐诗三百首》为清代乾隆年间孙洙选编,自序上题为“蘅塘退士”编选。由于编选简要,多是脍炙人口的佳作,便于诵读,故广为流传。以后又有好几种注释本,以陈婉俊的注本为佳。其中也有不少李白诗作。毛泽东比较喜欢这个本子。在《毛泽东手书古诗词选》里,便有李白诗作15首。

《梁甫吟》这首诗,是李白被唐玄宗召进长安,过了三年布衣翰林的客卿生活,满怀“济苍生”、“安黎民”的远大政治抱负,未受重视,反被排挤出长安后所作。诗中大量引用历史故事、神话传说中有为之士遭受的挫折,比拟自己怀才不遇,控诉权奸当道的黑暗政治。诗人用“我欲 攀龙见明主,雷公砰訇震天鼓。帝傍投壶多玉女,……”暗示皇帝身边被小人包围,使他壮志难酬。但是诗人并不绝望,从全诗一开头的“长啸梁甫吟,何时见阳春”,到这首诗的最后“梁甫吟,声正悲。张公两龙剑,神物合有时。风云感会起屠钓,大人屼当安之。”看得出他寄希望于未来,相信有才能的人,只要有机会,一定会实现自己的抱负,不应因受挫折而气馁。这是李白用世之心的积极方面。

这首诗,气势磅礴,色彩缤纷,极富浪漫主义的艺术特色。毛泽东非常喜爱这首诗,早在20世纪 60年代,他就曾在五页红格信纸上,凭记忆手书过这首诗。毛泽东晚年对李白这首政治上失意后的悲愤之作,从思想性和艺术性方面有着更深刻的理解,表露出特殊的倾心。毛泽东故居藏书里,有一份李白《梁甫吟》的手抄本。它是用一寸大小楷体的毛笔字,抄录在16开毛边纸上的,共七页。右上角有毛泽东用铅笔画着读过两遍的圈记。了解情况的同志说,这是毛泽东晚年,由于眼疾视力减退,为了读这首诗,特意让人用大字抄写出来的。在另一本20世纪70年代出版的大字本《唐诗别裁集》的这首诗里,他在“君不见高阳酒徒起草中”、“指挥楚汉如旋蓬”两句旁,用红铅笔画着直线,在函套上也画着读过两遍的大圈。

李白的《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子夜吴歌·秋歌》:“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等诗,毛泽东也多次圈画。这些诗的语言明快爽朗,形象生动,感情真切,朗朗上口,具有“慷慨吐清音,明转出天然”的民歌乐府风韵,毛泽东爱不释手。

(作者单位:中央文献研究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0关注

18粉丝

1181帖子

排行榜
作者专栏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公众号

客服个人微信号

全国服务热线:

0595-22880819

公司地址:泉州秘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运营中心:福建省泉州市

Email:506070961#qq.com

Copyright   ©2015-2025  老秘网 责任编辑:释然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秘途文化  备案号   ( 闽ICP备19022590号-1 闽公网安备35050302000919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