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和用语亦传神
涂俊明
在日常的社会活动中,我们无时无刻不在使用语言,并常常注重以直白、简洁、委婉、平和等形式,力图更准确地表述自己的“心声”,使信息在语言环境中的传播畅通无阻。其中恰当地使用平和用语,不仅能够传情达意,还是我们生存发展不可缺少的基本功之一。
不久前,读到一则消息,说的是浙江诸暨市有一位三年级的小学生,写了一篇《妈妈回来了》,全文只有107个字,居然获得首届“冰心作文奖”一等奖!这篇短文何以金榜题名?细细品味,啊!好灵气的娃娃,竟然是以“人之初”的朴实、发自心灵的平和之言来告知读者:他的妈妈回来了。全文如下:
前段时间,妈妈去杭州学习,去了好长时间,可能有一个月吧。今天,妈妈终于回来了,我非常高兴!因为妈妈的怀抱很暖和,因为妈妈回来了,爸爸的生日就会过得更好,因为妈妈在家里会给我读书……
妈妈不在家的时候,我很想她,想妈妈的感觉,是一种想哭的感觉。
孩子的平和之语是这样表述的:用“一个月”说出妈妈离家去“杭州学习”的时空;“好长时间”表述妈妈离家后,儿子思念妈妈的心情;“终于”则把他盼望妈妈回来的心理和盘托出;“怀抱暖和”、“爸爸的生日”、“给我读书”三个“因为”,平和实在的描绘出小家庭温馨、和谐、幸福的生活与学习环境。
几乎所有的孩子在想妈妈的时候,大都会有“哭”的经历,这是人之常情。这位小朋友却把想妈妈的“哭”与“感觉”联系起来,表达得非常合乎情理。他写道:“妈妈不在家的时候,我很想她,想妈妈的感觉,是一种想哭的感觉。”
一位小学三年级的孩子,他虽然没有成年人那么多的词汇,也没来得及学会那些林林总总的“写作技巧”,可是当我们这些胸有洋洋词汇,掌握作文要领,好似能够“舞文弄墨”的大朋友品味这位小朋友的“小文章”时,不禁汗颜。如此平和语言组织成的平和短文,居然写出了这样真挚的情感!
确实,我们的文学评论、文艺作品、新闻稿件、时事报告等都离不开人们最基本的“感知”之源。更离不开使用一些“高水平”的遣词造句,以追求传情传神传信息的传播效果。而有些作者在作品中,常常过分拘泥于深奥的词语,不惜矫揉造作,画蛇添足,此类文章给人的感觉是做派、作秀,其结果只能使作品被读者、听众所唾弃。
不少名家的成功之作大都是抛弃了做派、作秀,运用平和的语言感染读者,虽然没有生搬硬套的花里胡哨之词,也没用起伏跌宕的过分描述,有的甚至看上去“文笔一般”,却往往能够抓住受众心灵,震撼世人的灵魂。然而,如今这样的佳作往往“可遇而不可求”,文坛甚少!
我们看到的文稿往往是洋洋万言,却不知所云;作者意欲拿出“警世之作”,却往往“平庸如泥”;有人潜心“修饰技巧”,却构筑了“一座文字冢”……这些文稿最缺失的是什么?就是缺少融汇了生活“感知”的平和语言!试想,如果作者缺少、忽略了生活“感知”的平和语言,哪里能够开启“灵感”?缺少真切“灵感”的文章,词汇再华丽,也难以掩饰其种种缺憾。
作文灵感在“心”内,心气和顺,用语平和,魅力照样外延出“文”外!因为,平和用语亦传神!
(作者单位:江苏溧阳市埭头镇政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