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reen.width-333)this.width=screen.width-333' height=248 hspace=15 src="net200805/080510a.JPG" width=344 align=left border=0>建设生态园林新余,既是实现新余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目标,又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我们要充分认识和把握生态园林城市建设的规律,综合运用加减乘除等方法,整体推进新余的生态园林建设。
一、增加生态园林资源
建设生态文明,重点在建设,基础是资源,为此我们必须在丰富生态资源上下功夫。
一要制定新余生态园林城市建设的总体规划。建设生态园林新余,必须总体规划,分步实施。首先要作好功能区划的规划,用整体和系统的观点来谋划,确定重点开发区、优先开发区、限制开发区和禁止开发区,引导县(区)、乡(镇)合理选择发展方向,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实现生产、生活、生态的统筹协调。同时对已有的城市规划进行补充、修正和完善。制定生态园林城市规划,除了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内容外,还应包括经济生态化、社会生态化和自然生态化等内容。其次要明确分区的功能定位,可将全市分为生态农业区、生态生活区、工业园区、商贸区、休闲区、生态涵养区等。三是搞好产业规划。建设生态园林新余,必须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其根本出路在于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发展第三产业,提高其比重和水平,重点发展物流、总部经济、创意经济、金融保险、科技服务、商贸、特色餐饮、旅游等服务业。优化第二产业,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新余以钢铁、光伏、新材料、电力为支柱,在这些支柱产业中推进信息化,可以提高竞争力和附加值,同时也可提高管理水平。要提升产业结构,引进高新技术产业,改造传统产业,限制高耗能、高污染产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绿色增长。
二要加大投入。建设生态园林新余必须增加投入。就新余的基础设施建设而言,重点在环境、交通和水源。一要增加环境基础设施的投入,城市建设和改造要以绿色生态为基点,重点推进仙来大道改造、抱石公园二期改造、仰天岗森林公园、城东新区东方绿苑、仙女湖大道等工程建设。同时要做好城镇公共绿地建设,以道路绿化为骨架,一街一景,一路一景。建设生态街、精品街、注意突出盆景的作用。以生态广场建设为重点,以两江四岸景观长廊为纽带,实现袁河、孔目江、北湖等生态修复工程。对道路设施、通讯设施、水电设施等进行改造,管线下地。做好孔目江、袁河水土保护和绿化美化净化工作。森林被称为“地球之肺”,湿地被称为“地球之肾”。强化绿地建设,将城市周边山体、街道、公园、湿地、住宅小区作为绿化的重点,加大投入,着力营造点、线、面结合,绿化品种多样化,乔木、灌木和花草合理搭配的生态绿地系统,形成河在城中、城在绿中、房在树中、广场在花丛中的生态园林景观。连接城区的各主要公路两旁的山体要保护好,不能乱挖乱伐,已经裸露的要恢复植被,也要绿化好公路两旁,做到一路一树,一路一景。做好公路两旁水沟的修建和绿化,使之晴天能涵养水分,雨季又能泄洪。二是要增加交通基础设施的投入。交通是生态园林城市的血脉,加快新峡铁路、清宜线、新上线、赣江新码头建设,打通新余与外域连接的水陆通道。加速区域内县乡村公路建设,发展新余至分宜、罗坊、良山、水北、欧里的城镇交通,形成三条高速公路、两条铁路、两条省道、一个水运码头为框架的对外大开放,对内大循环的现代化立体交通网络,打造大新余半小时交通圈。三是加快新余水资源建设。水是生命之源,万物之灵。强化对城市集中饮用水源的保护,确保群众饮水的安全。要做好仙女湖的保护和治理,关停废止其上游排污企业,严禁网箱养渔,保护湖区植被,适当增加大坝高度,提高蓄水抗洪能力。对孔目江流域要拓宽源头,连接沿途小溪,搞好植树造林。同时对孔目江和袁河进行拦坝抬水,增加水源在新余的流经和静化时间。其次进行工业和生活用水的污水处理,节约用水,循环用水。在良山工业基地、袁河工业平台,下村工业平台兴建污水处理厂。
三要推广使用生态环保产品。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必须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落实到每个单位每个家庭。并提出了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消费模式的要求。第一要大力推广使用建筑节能环保材料,比如:屋顶植草、采用挤塑板保温隔热,外窗采用中空玻璃窗等。第二推广使用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路灯、太阳能景观灯、太阳能动力车、沼气、秸杆气化站等环保生态产品,在有条件的农村,可以建太阳能集体浴室,让农民也享受“阳光沐浴”。
二、减少“生态足迹”
“生态足迹”主要指对食品能源的消耗,以及工厂、机械、交通、建筑等因素对环境的影响。首先在项目引进上要严把节能减排关,按照“三个坚决不搞”,即:对严重污染环境的项目坚决不搞,严重危害人民生命健康和职工安全的项目坚决不搞,黄、赌、毒项目坚决不搞的要求,招商选资,禁止高耗能、高污染项目落户新余。与此同时要做好现有企业节能减排改造工作,加快推进新钢、海螺、良山高炉余热发电和赛维低温发电,做好新电公司、双强公司以及新钢公司粉渣利用,对钢铁、光伏、新材料、电力等重点行业建立节能减排责任制和环保生产审计制度,制定能耗标准,完善考核体系。设立节能减排专项资金,奖励节能减排优胜单位。建立节能减排监督员制度,加强对重点行业企业的巡查。第二,充分利用赛维的产品优势,大力加快太阳能、风能产品的开发利用,推广使用环保产品。第三,交通要尽快驶上节能“快车道”。市民出行提倡乘公交、步行。做好城区公交站点布局和建设,可以在城区建立若干个自行车出租站,建设地下停车场。限制并逐步淘汰现有污染大、能耗高的出租汽车和摩托车。与此同时要实行城乡交通一体化,加密农村公共交通站点,减少旅行距离。推广清洁能源,加快城区无燃煤区建设;加强建筑施工及道路运输监督管理、控制城市扬尘;限制机动车在城区鸣笛,强化对娱乐、商业宣传工业噪音的监督管理,降低城市噪音污染;完善城区垃圾清运系统,推行城区垃圾袋装定时定点清运;发挥垃圾场无害化处理作用,解决城市垃圾污染问题。
三、增加科技含量,发挥乘数效应
建设生态园林城市,应把科技进步放在首位,凸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生态园林城市建设中的作用。第一要注重产业的科技含量。根据十七大提出的经济增长方式“三个转变”的要求,从我市的实际出发,对钢铁、光伏、新材料、电力四大支柱产业进行自主创新,实现跨越,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延长其产业链。同时要把节能减排作为企业又好又快发展的头等大事,摆上议事日程,切实抓紧抓好,抓出成效。发展现代服务业,提高服务业比重和水平。根据现有的条件和资源环境承受能力,既要顺应消费结构升级的趋势,加快发展生活型服务业,更要顺应产业结构升级新要求,发展生产型服务业。第二要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据预测,等量土豆与等量土豆加工成土豆炸丝的价格比例是1:7。要提高我市支柱产品的科技含量,实现三个转变:从出售原材料向出售成品的转变,从产品的粗加工向深加工转变,从依靠材料消耗向依靠科技进步转变。加大产品研发力度,加快新产品转化速度,尽快让实验品走出实验室,步入生产车间,投放社会,成为商品,加快科技成果转化。第三,提高人的素质。生态文明要求人们用人和自然协调发展的观点去思考问题,在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方式方面实现飞跃,争取在自然界中实现自由。建设生态园林新余,是全市人民的美好愿望,也是每个人义不容辞的责任,人民群众是建设生态园林城市的力量源泉。要加强生态园林城市知识的教育培训,大力弘扬生态园林文化,提高市民的生态环境资源意识,树立正确的生态价值观念,最优地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从而提高人民建设生态园林城市的认识,增强责任感、紧迫感。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从力所能及的事做起,充分调动市民建设生态园林城市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并引导和鼓励市民参与各种生态园林城市建设公益活动,加快形成健康文明和节约资源能源的消费方式。要广泛开展科普宣传,开展创建生态园林学校、生态园林社区、生态园林单位、生态园林乡镇等活动,在全市弘扬生态文化,努力形成建设生态园林城市的良好氛围。要强化社会监督。公开环境质量、环境管理、企业环境行为等信息,维护公众的环境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四、消除体制机制障碍
创新体制机制,消除政府与市场之间职责不清,部门与部门之间协同不力,地区与地区之间的地方保护是建设生态园林新余的保障。一是成立生态园林新余建设领导机构,整合资源,形成合力,调研决策,协调关系,推动工作。二要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制度,落实节能环保工作责任制,签订责任状,强化责任追究,严格执行节能环保“一票否决制”,将节能减排指标完成情况纳入各地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作为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和企业负责人业绩考核的重要内容。要制定仙女湖、仰天岗管理,城市湖水、饮用水水源保护,机动车辆排污防治、公益林保护等制度。要实行最严厉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凡是污染严重的落后工艺、技术、装备、生产能力和产品一律淘汰;凡是不符合生态环保要求的建设项目一律不允许新建;凡是超标排污的企业一律停产治理。要建立生态环境资源价值补偿制度,尽快出台市区有偿排污管理办法。三是要加大生态园林城市建设的执法力度。做到有章必遵,执纪必严,违纪必究,决不允许少数人发财,人民群众受害,全社会埋单情况的重现。下铁的决心,用铁的纪律,以铁的手段,依法推进我市生态园林城市建设。
(作者系市成人教育中心党委副书记、主任(校长))
责任编辑:徐 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