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09年市区经济发展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三明市人民政府市长 刘道崎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市区经济发展,今天召开市区经济发展工作会议,主要是总结2008年市区经济发展情况,研究部署今年市区经济工作。等一下市委黄书记将作重要讲话,大家要认真抓好贯彻落实。这里,我先讲两点意见。 一、2008年市区经济发展情况 2008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市人大常委会、市政协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市、区两级和永安市、沙县的共同努力,市区经济保持良好发展势头,较好地完成年初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市区的带动作用进一步增强。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有贡献。一是对带动全市经济增长有贡献。去年,市区(含梅列、三元辖区)生产总值166亿元,增长15.6%,增幅高出全市平均水平1.4个百分点;总量占全市的24.9%,比上年提高1.5个百分点。其中,规模工业增加值88.96亿元,增长22.9%,占全市的32.8%,比上年提高1.3个百分点。二是对提高全市经济运行质量有贡献。体现在企业效益上,市区规模工业企业实现利税24.98亿元,占全市的43%。其中,实现利税超千万元的企业有18家,实现利税 22.36亿元,占市区规模工业企业利税的89.5%。体现在财政收入上,市区财政总收入25.38亿元,增长22.8%,增幅高出全市平均水平4.3个百分点;总量占全市的40.2%,比上年提高1.4个百分点。其中,地方级一般预算收入11.89亿元,增长20.5%,占全市的36.1%;市本级一般预算收入8.47亿元,增长20.7%,占全市的25.7%。特别是梅列区财政总收入突破3亿元,地方级一般预算收入突破2亿元;三元区地方级一般预算收入突破1亿元。三是对增强发展后劲有贡献。市区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115.71亿元,增长34.6%,占全市的30.5%。市区实施市级重点项目42个,总投资224.36亿元,分别占市级重点项目的30.2%、26%。特别是在全市200个重点工业建设项目中,市区(含金沙园、埔岭汽车工业集中区)有57个,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7.08亿元。 (二)有作为。拓展空间有作为,在产业发展空间上,加快4个园区平台建设,金沙园、埔岭汽车工业集中区和梅列、三元经济开发区完成基础设施投资7.4亿元,已投产企业154家,去年完成规模工业产值87.12亿元。特别是一批市区企业“退城入园”取得成效,比如厦工三重异地扩改项目,累计完成投资4.6亿元,去年3月投产,企业产能翻了两番,当年实现产值3.3亿元,增长近10%。在城市发展空间上,3大片区开发稳步推进,徐碧新城的梅列工商企业大厦、兴化大厦、汇鑫大厦、福清大厦等已开工建设;下洋中区的市科技会展中心投入使用,白沙村旧城改造地块已挂牌出让;台江新区完成73%的土方回填,防洪堤工程已完成总长的61%,台江大桥完成62%的投资,进入主梁铺设阶段。市区联动有作为,打破常规运作模式,探索市、区(县)两级共建园区的投入和受益分配机制,制定出台《关于共建园区、重大基础设施和“飞地”项目税收分成试行办法》,并在实施过程中不断完善管理办法,促进项目共建共赢,形成联动发展机制。破解难题有作为,加大资金、用地、征地拆迁等问题的突破力度,资金方面,采取财政投入、银行信贷、政府信用贷款、担保公司担保等手段,解决融资问题,去年共调度财政资金7.05亿元,支持市区经济发展;市区各类金融机构新增贷款约26亿元;争取7个项目利用政府信用贷款5.29亿元;市区有13个项目列入中央新增补助项目,增加投资6569万元,占全市的32.2%。用地获批方面,去年市区获批新增建设用地3071.43亩,其中农用地转用2150.22亩,基本保证项目和社会事业项目的用地需要。征地拆迁方面,两区采取有力措施,加大征迁力度,取得积极进展。比如,工业南路至泉三高速公路南互通项目已全面展开拆迁工作,拆除临时建筑2万平方米,搬迁企业8家。 (三)有亮点。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一是工业有亮点。市区“4+1”产业集群完成规模工业产值275.4亿元,增长25.8%,占全市规模工业的31.5%。一批项目投产或部分投产,比如,双轮化机、机床公司等企业实现异地搬迁扩改,新型建材总厂搬迁扩建、佳尔沃农资加工与仓储建设等项目投产,三泰化工、盛达化工等7家企业入驻渡头坪化工小区。一批重点生产性项目抓紧推进,比如,30万吨二甲醚、池坪30万吨煤炭、三钢劳服公司钢渣“零排放”等项目加快建设。一批企业做强做大,比如,闽光冶炼有限公司在节能减排中加快技术改造,优化产品结构,去年实现产值14亿元、税收7300万元;绿球生物有限公司(原华健生物)在美国成功上市。二是建筑业有亮点。市区新增建筑业一级企业2家、二级企业3家、三级企业7家,市区完成建筑业产值39.7亿元,增长18.8%;市区房地产投资完成16.15亿元,增长23.3%,占全市房地产投资的24.4%。三是商贸物流业有亮点。去年市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9.9亿元,占全市的27.3%,增长20.6%。一批项目取得明显进展,海西金属材料制品市场加快建设,海鑫型钢市场(一期)竣工并投入使用,去年实现钢材销售20多亿元;三明城市物流园区进展顺利,国家人造板检验检测中心完成建设,8家汽车品牌4S店签约入驻;新华都、苏宁电器等知名商贸企业入驻市区,7万平方米阳光城时代购物广场完成招商。四是社会事业有亮点。教育、文化、卫生等领域一批重点项目加快实施,市老年活动中心、老年公寓动工建设,国家园林城市通过省级复查验收,市区垃圾发电项目前期工作扎实推进,争取年内动工。五是环境保护有亮点。抓好一批重点污染治理项目,加强市区饮用水源保护,推进市区第二水源前期工作,市区空气优良天数占总天数的92.9%,比上年提高9.1个百分点;沙溪河市区三个断面水质达标率100%,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 (四)有改善。交通条件改善,6条高速公路有序推进,市区通往闽南的第一条通道泉三高速公路三明段建成通车,市区打通沿海的厦(门)沙(县)、永(安)漳(州)高速公路前期工作扎实推进,市区连接周边的三明绕城、尤溪至莆田兴化湾、三明至明溪高速公路列入海西高速公路网;2条铁路实现突破,向莆铁路三明段全线开工,去年完成建安投资11亿元;南三龙铁路完成规划方案编制,进入国家发改委中长期铁路网规划(2008年调整),并确定2010年开工建设。城市设施改善,市区通道加快建设,贵溪洋大道建设稳步推进,徐碧大桥至陈大及翁墩立交、工业南路至泉三高速公路南互通通道动工,三元区委党校至富兴堡通道前期工作取得进展;市政设施明显改善,投资1.6亿元,改善市政和社区基础设施,更新市区公交车辆77辆。发展环境改善,围绕“四个不让”,各级各部门落实扶持措施,2007年市政府下发的《关于加快市区经济发展若干意见(试行)》中,46项优惠政策措施已落实38项,正在落实2项,另有6项因享受主体达不到实施条件尚未落实到位。改进审批服务,去年市级减少行政审批事项168项,实行项目联审联办,设立项目审批绿色通道,46个市直单位的2700项审批项目实现网上审批。合理配置公共资源,去年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完成交易活动568项,交易总金额22.25亿元,其中工程建设和政府采购招投标交易额12.86亿元,节省资金1.08亿元,节约率7.8%。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要更加清醒地看到当前市区经济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经济总量偏小,支撑市区经济发展的大项目、好项目不多,市区经济总量占全市的比重不够大,在产业、市场、要素等方面的带动力、集聚力不强。经济结构还不尽合理,产业集聚度不高,工业产业链不长,第三产业发展不够快,市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低于全市平均水平1.9个百分点。市区配套设施不完善,社会事业发展相对薄弱,市区缺少有档次的大型文化活动场所、文化馆、图书馆,城市功能亟待增强。思想观念相对滞后,市区干部群众的思想不够解放,发展意识、创新理念不够强,办事推诿、效率不高的情况仍然存在,等等。对此,要引起我们高度重视,认真加以解决。 二、2009年市区经济发展工作的要求和重点 按照市委部署,今年市区经济发展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四求先行”、“四个重在”,突出发展、注重运作、凝聚合力、弘扬正气,着力民心、着力民生,推进项目、品牌、创新和服务带动,围绕市委提出的区域发展思路和产业发展思路,在“强化主轴”中先行,在“块状推进”中先行,壮大提升工业,培育搞活三产,持续拓展空间,加快构筑通道,做优发展环境,提升市区的示范、带动和辐射作用,促进市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围绕以上要求,着重抓好以下七个方面: (一)抓投资。初步统计,投资对我市经济增长的贡献占66%左右,消费的贡献占34%左右,投资是拉动三明发展的重要支撑。要实现今年全市生产总值增长12%的目标,关键还要靠投资拉动。市区要在投资拉动中打头阵、挑大梁,当前要着力抓好以下四个方面:抓基础设施建设。突出高速公路、快速铁路、能源开发、园区建设等重点领域,加快项目实施进度,争取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拉动钢材、水泥、工程机械等产业发展,带动煤矿、铁矿等上游产业拓展,促进市区经济持续较快增长。抓企业技改提升。着眼增加工业投资,围绕增值税转型政策,两区、市有关单位要帮助企业跑省跑部,力争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技术改造、节能减排等方面,争取国家、省里更多项目、资金支持;围绕我市安排1000万元企业技改贷款贴息的政策,两区要引导企业用好政策,加快技术改造,加紧设备更新,提升装备水平,提高产品质量和档次;围绕适度宽松的贷币政策,各金融机构要用活政策,创新金融服务,壮大担保机构,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题。抓招商引资。要依托市区冶金、机械、化工、生物医药、矿产加工、工业原材料等产业优势,对接发达地区,开展产业招商,承接产业转移,延伸产业链,推动企业配套,实现产业集聚。近期,市政府将从市经贸、发改、外经等部门,抽调有责任心、懂经济的专业人员,组建市招商考察团队,赴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区域考察调研,掌握产业信息,寻找市场商机,为后续招商活动确定重点,提高招商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如果两区有需要,也可以派员参加市招商考察团队。抓民间投资。民间投资是市区扩大投资的重要力量,要落实扶持政策,注重搞好服务,营造宽松环境,搞活商会经济,激活民间资本,鼓励、引导非公有制企业多上项目、上大项目。 (二)促消费。目前,我市也包括市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在全省设区市位次靠后,这是发展差距,更是发展潜力。为此,两区和市有关单位要加快建设流通产业发展试点城市,壮大商贸物流业,扩大消费需求。要提升商贸服务业。培育、引进龙头企业,集聚、整合商贸资源,加快建设三明沃尔玛商业广场、捷龙商业广场、阳光家居等商业中心,形成商贸业发展亮点;继续发展总部经济,支持国内外知名企业在三明设立具有法人资格的生产、营销机构,鼓励总部外迁企业回归,力争更多总部经济企业入驻市区。要积极发展房地产业。房地产业是市区经济的重要支撑、民生保障的重要领域、改善人居条件的重要内容,要有序调节土地投放,推进重点板块开发,加快配套设施建设,并合理确定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和商品房的比例,做到既解决城镇低收入群体和大中专毕业生的住房困难问题,又营造有利于房地产业发展的良好市场环境。要培育壮大会展经济。突出会展功能,在积极筹办“11·6”林博会的基础上,市政府正在抓紧制定市科技会展中心使用管理办法和优惠政策,吸引行业协会、会展公司和大型企业参展、办展,激活市民消费,增强市区人气。当务之急,要加大资金筹措力度,加快市科技会展中心建设,力争尽快竣工投入使用。要重视发展旅游休闲、教育卫生等行业。围绕规划建设游客集散中心,抓紧动工五星级酒店,加快建设下洋市民健身中心,探索组建旅游集团。出台政策措施,鼓励市民到景区景点休闲、消费,吸引沿海居民到我市居住、休闲,引导高校、科研机构到三明设立研发机构或分校,提升城市品位,增加市区软实力。抓好市第一医院门诊综合大楼等卫生项目,扶持一批专科特色医疗项目发展,打响卫生医疗品牌。 (三)拓空间。着重抓好“2344”工程:建设2个物流园区,要加快推进梅列翁墩城市物流园区、三元白坂物流园区建设,确保完成年度形象进度。开发3大片区,围绕打造市区南北大门、提升三明城市形象,徐碧新城要加快建设中央商务区的工商企业、汇鑫、兴化、福清、泉州商会等5座办公商务大厦,力争大部分项目完成主体工程,并推进商业购物广场、部分住宅区建设等项目;下洋中区要做好拆迁安置和土地收储工作,实施下洋医院、七〇一台地块挂牌出让,启动白沙村旧城改造项目拆迁工作,力争年内达到动工条件;台江新区要年内建成台江大桥,基本完成防洪堤建设等重点工程,推进三元区政府大楼搬迁、工商联大厦等项目前期工作。壮大4个工业集中区,金沙园要着重推进园区二期开发、双轮化机异地扩改等项目建设,力争今年新开工企业13家,新投产企业13家,实现规模工业产值40亿元;荆东生物医药集中区要市、区联手,加大投入力度,积极引进与生物医药、生物科技相关的科技型项目,加快建设以草珊瑚为重点的药材基地,力争今年新引进入园企业5家,实现规模工业产值1亿元;小蕉工业集中区要依托三钢、小蕉轧钢厂、三钢劳服公司,发展30万吨不锈钢复合材料等项目,力争今年新引进入园企业10家,完成规模工业产值40亿元;永安埔岭汽车工业集中区要尽快建成永轴公司车用轴承技改和福迪公司总线生产线二期等项目,力争今年累计入园企业10家,实现规模工业产值10.5亿元。打通4条通道,加快贵溪洋大道建设,完成年度投资4000万元,第四季度竣工通车;工业南路至泉三高速公路南互通项目完成拆迁任务,拆迁安置房动工建设,白坂路全面动工,完成总工程量的50%;徐碧大桥至陈大及翁墩立交上半年完成江滨引桥段施工,年底完成跨铁路桥段基础施工;力争尽早动工建设富兴堡至三元区委党校通道。 (四)强服务。要强化对企业的服务,支持、帮助现有企业做强做大,定期协调企业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让企业放心放胆放手放开发展。要强化对基层的服务,更加关心、关注基层包括四个园区的发展,多为他们办实事、好事,特别是对他们要抓的项目、要做的事情,不要轻易说不行,要主动给予帮助,让他们做成更多项目,干成更多事情。要强化对项目的服务,对在建重点项目,要加强施工组织,加大施工力量投入;对预备重点项目要制定详细工作推进计划,明确各阶段目标任务,加强工作力量,做好征地拆迁、施工图设计、招投标等各项准备工作;对重点前期项目,要做好汇报、争取工作,力争尽早获批。 (五)重安全。各级各部门要把安全生产摆上重要议事日程,与本地区、本单位业务工作同部署、同检查、同落实,确保取得实效。要突出责任,严格执行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一岗双责”,强化主体责任,建立指标体系,加强制度约束,努力实现持续安全,为经济社会发展营造更加良好的安全环境。要突出防范,围绕道路交通安全、煤矿安全、非煤矿山安全、危险化学品安全、消防安全、建筑施工等领域,根据不同时期,区分不同情况,抓运作、抓具体,有效防范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要突出重点,深化隐患排查治理,强化安全行政执法,完善重大危险源监控,加强事故应急管理,严格事故责任追究,开展安全教育培训,加强监管队伍建设,提高安全生产工作水平。当前,要强化领导、落实责任,加强巡查、严控火源,及时反应、迅速处置,不折不扣做好防范森林火灾工作。 (六)优环境。要营造促发展的舆论环境,引导广大干部群众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多讲有利于发展的话,多干有利于发展的事。要营造低成本的投资环境,采取措施降低企业用地成本,落实政策减轻企业负担,注重运作提高办事效率,逐步把市区打造成具有较强吸引力的投资区域。要营造氛围浓厚的商业环境,从提高市区消费水平着眼,从激活市民消费热情突破,借助各种媒体,采取各种形式,开展行之有效的商业宣传,鼓励消费、引导消费,形成良好的商业氛围。要营造功能齐全的配套环境,培育咨询、会计、法律服务等中介机构,建立健全公共研发平台,提高市区的配套功能,增强城市竞争力。 (七)聚合力。要集聚市与区、区与区之间的合力,进一步理顺市区体制、机制,梅列、三元两区要立足大局、着眼长远、着力发展,围绕产业提升、城市拓展、行政提速等方面,提出全局性、政策性的请求和建议;市直部门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按照“统得住、放得开”的要求,只要是有利于市区经济发展,两区要求下放的都争取下放,两区提请解决的问题都尽力解决。请市政府陈仪代秘书长牵头,近期组织两区和相关部门负责人到兄弟市学习考察,借鉴他们的经验、做法,提出围绕加快市区经济发展,市区两级需要理顺的管理体制、利益机制、运作模式和需要配套的政策措施。同时,两区要立足发展,既竞争又合作,构建资源共享、市场共建、要素共同配置机制,加快市区经济发展。要集聚行业协会、商会组织的合力,支持行业协会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建立健全党委、政府和企业的沟通机制;推动商会组织发挥领头、带动作用,促进商会企业抱团发展,为市区经济发展“添砖加瓦”。要集聚产业发展的合力,依托产业龙头骨干企业,集聚关联企业,推动产业协作配套,形成完整产业链,增强市区产业的整体实力。要集聚社会各界的合力,夯实基层基础,依托街道办、村(居)委会,引导市区群众支持、参与市区经济建设,形成更强发展合力。要集聚中心城市的合力,发挥市区作为全市经济、政治、文化中心的独特优势,用好市区行政、文化、教育、科技等方面的公共资源,借助金融、保险等中央、省属单位的力量,共同推进市区经济发展。 (责任编辑:陈 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