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10家省、市级农业龙头企业的调查
培育壮大龙头企业是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农民增收的一项重要举措。为准确、深入掌握我县农业龙头企业的发展状况,发现、研究解决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促使龙头企业做大做强,提升我县农业产业化水平。日前,县委、县政府农业产业化专题调研组对胜达食品有限公司、三林木业有限公司等10家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农业龙头企业,进行了专题调研。
一、10家龙头企业发展的主要成效
自1997年我县首次确定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以来,农业龙头企业得到了长足发展,生产经营规模不断扩大,产业链逐步延伸,辐射、带动能力明显增强,有力地推动我县农业产业化进程。调查结果表明,龙头企业通过基地建设、产品开发、市场拓展和农户联接,在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促进农民增收和农业增效等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1、企业规模不断扩大。扩大生产经营规模,将农产品的生产、加工、销售各个环节连成一体,延伸农业产业链,是龙头企业提高市场竞争力的必然要求。10家农业龙头企业2003年末固定资产原值达7861万元,平均每家企业拥有固定资产786万元,千万元以上固定资产的有3家。在调查的企业中,绝大多数企业都在进一步扩大生产经营规模。如胜达食品有限公司拟通过与管前食品冷冻厂、恒利食品有限公司捆绑组建新的股份制公司进行运作,新上一条生产线,加工水果罐头。预计项目总投资1600万元,年创产值8000万元。金门春生物制品有限公司计划投资1700万元新建三个生产车间,计划生产芦柑酒、金柑酒、果醋等系列产品产量3000吨,创产值1.5亿元。
2、生产效益不断提高。随着生产经营规模的扩大,市场拓展能力的提高,龙头企业生产经营收入保持稳定的增长势头。10家龙头企业2003年实现企业总产值2.99亿元,平均每家企业总产值近3000万元,其中5000万元以上的有1家。在国家及地方政府的强有力支持下,龙头企业经济效益与生产经营保持同步增长。10家龙头企业2003年实现销售收入2.88亿元,平均每家企业实现销售收入2800多万元,其中3000万元以上的有3家。有5家企业出口创汇总值达1428万美元。龙头企业的社会贡献也在增加。10家龙头企业2003年上缴税收906万元,其中上缴百万元以上的企业有3家。
3、从业人员队伍不断增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不仅直接吸纳了部分农村富余劳动力到企业就业,而且还通过延伸产业链间接地为基地农民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让农村劳动力更好地参与市场分工。10家龙头企业2003年从业人员为2667人,平均每家企业从业人员267人。如胜达食品有限公司通过扩大基地规模带动了1.35万户农户进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还解决了城镇下岗职工和农村富余劳动力近800人就业,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开辟了一条重要的就业渠道。
4、辐射带动能力不断增强。10家龙头企业2003年带动基地规模31.5万亩(包括林地、茶果园等)。共带动农户46044户,平均每个龙头企业带动农户4600户。其中多数龙头企业经营的产业已发展成为当地的支柱产业,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领头雁和农民增收的主渠道。10家龙头企业2003年增加农户收入11936万元,户均2592元。有65%的农户反映,其收入明显高于当地没有与龙头企业联结的农户。
5、利益联结机制逐步完善。一是联结关系更加规范。随着各类中介组织的不断发展和“订单农业”的逐步推行,龙头企业与农民利益联结机制也逐步从松散型向紧密型发展,多数企业通过签订具有法律效力的合同规范双方的利益关系。10家龙头企业与联结农户签订合同率达43.5%,多数农户表示与龙头企业合作感到满意。二是服务内容更加丰富。农业龙头企业利用自身优势,有效地发挥组织和指导作用,在生产指导、产品销售和收入保障方面提供全方位服务。在调查的农户中,有80%以上的农户对龙头企业所提供各项服务表示满意或基本满意;有67%的农户表示龙头企业为其生产提供种子、饲料等生产资料供应及相应的技术培训服务;有21%的农户表示龙头企业为其发放生产扶持资金;有73%的农户认为企业对其生产起到了直接或间接的指导作用。三是联系形式更加多样。部分龙头企业在与农户建立稳定的产销协作关系的同时,还通过股份制、股份合作制、协会等形势,与农户在产权上结成更紧密的利益共同体,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新的利益联结机制。
二、10家龙头企业在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调查表明,我县10家省、市级农业龙头企业的发展优势显现,发展潜力较强,在推动农业产业化进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他们的主要做法和成效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但是,他们在加速自身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具有代表性的一些困难与问题。
1、发展资金较为短缺。企业普遍反映,资金不足是目前影响企业扩大生产经营规模的主要因素,也是企业期待有关部门予以关注和帮助解决的重要问题。由于银行流动资金贷款发放缺乏针对性和时效性,忽视农产品产供销不同需求特点等问题,造成农业产业化发展各环节遇到资金困难,尤其是生产环节资金投入严重不足。有的企业由于长期资金困难,影响其扩大再生产,规模效益难以形成,削弱了市场竞争力。
2、政策扶持仍有盲点。10家龙头企业中,多数企业有享受到政策的优惠,但不平衡。在财政资金支持上,近几年中央和地方财政都拿出资金扶持产业化龙头企业,但是资金量不大,资金分头管理,难以形成合力。而一些新的龙头企业,如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各类农民中介组织被扶持的还比较少。再则,优惠政策难到位。如三恒竹木制品有限公司虽属于农业企业,但自开业以来从未享受过农业生产用电的待遇,也未享受到埔头工业园区的用电优惠。绝大部分农业龙头企业反映没有享受到征地、水电、环保、建设和工商等方面的政策倾斜扶持,甚至办事手续繁琐。部分企业还反映一些税费负担明显高于省外其他地方,企业竞争力受到削弱。
3、税费负担不尽合理。目前,农产品和工业品的价值和利润相差悬殊,与工业产品相比,农产品及农产品加工品的税率不尽合理。一是农产品加工增值税进项税率低,销项税率高;二是出口退税滞后,征多退少;三是竹木生产、加工的企业税赋较重,农民得到的收入所占比例偏少。同时,由于农产品运输 “绿色通道”尚未形成,运输费用相对较高,收费标准缺乏弹性,加上关卡多,十分不利于农产品流通,增加了龙头企业的成本。
4、与农户联动不到位。10家龙头企业中,大多数的企业生产原料主要来自于生产基地的农户。但受农户素质不高、履约意识不强等多种因素影响,仍有部分企业反映,合同农户未能完全按照合同规定向企业交售产品,影响了企业的生产进度、产品质量和销路。此外,企业的辐射带动能力仍偏弱,带动农户规模不够,作用不强,每个调查企业平均带动农户4600户,这与目前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平均带动农户7.6万户相比,相差较大。调查中还发现,有些龙头企业生产原料和基地建在县外,对当地农民的直接带动作用不大。
5、专业人才比较缺乏。多数企业反映,目前不仅缺乏高层次的科技及管理人才,也缺乏专业技术人才和优秀营销人员,并且企业难以留住人才,导致企业的新产品开发力度不够、产品的技术含量低、新技术应用滞后,生产成本难以降低,影响了企业产品的竞争力和经济效益。
三、促进我县农业龙头企业发展的对策研究
调查发现,我县农业龙头企业有“六盼”。一盼真诚服务,主要是希望政府提高办事效率,兑现承诺;二盼公平竞争,希望本着“谁投资谁回收,谁建基地谁受益”的原则,明确原料收购范围和指导价格,避免互相拆台、低价抢购、无序竞争;三盼诚信合作,希望农户能够严格按合同或协议的规定进行生产,并按时、按质、按量地向企业交售产品,避免产、供、销脱节;四盼质量取胜,希望推行农产品无公害生产,尤其是茶叶、蔬菜等食品加工企业要求强烈;五盼增加投入,建立多元化投资机制;六盼扩大市场,开辟农产品出口绿色通道。
基于上述要求,并针对企业发展中存在的困难与问题,结合一些好的经验与做法,调研组对加快发展壮大我县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提出如下对策建议:
1、创新机制,靠资本运作手段壮大龙头企业。灵活运用资本运营手段,以资产为纽带,实施联合兼并,进行低成本扩张,把一些濒临破产倒闭或规模过小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兼并或重组,盘活闲置资产,迅速扩大企业生产规模,以增强实力。要打破地区、行业和所有制界线,实现各种联合或股权置换,做大、做强龙头企业;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通过建立董事会、监事会制度有序管理企业,规范企业生产行为,提高企业经营效益。
2、规范行为,靠利益联结机制密切企业与农户关系。要按照“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原则,建立健全龙头企业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农业龙头企业要积极采用预付定金、提供技术服务、实行保护收购等形式,确保产销双方互惠互利、共同发展。在不断完善现有合同契约制的基础上,积极探索股份制、股份合作制、利润返还等新的利益联结机制,引导农户以资金、土地、劳力、技术等生产要素参股入股龙头企业,使农业龙头企业与农户建立起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
3、创立品牌,靠科技进步提升产品竞争力。农业龙头企业要积极开发高、新、精产品,提升名、特、优产品档次,全面提高产品科技含量。要特别注重对人才资源的引进与开发,如用高薪等措施大力引进企业急需的人才,制定宽松政策进一步用活企业科技人才,建立健全从业人员培训体系等,通过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和技术水平,创立品牌,提高产品质量,提升企业竞争力,增加企业效益。
4、应对竞争,靠标准化生产提升产业水平。国际农产品贸易竞争,既是价格竞争更是质量和安全的竞争。龙头企业只有与国际接轨,才能从容应对加入WTO后带来的种种挑战。龙头企业是标准化生产的主体,必须大力推进标准化生产,大力发展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无公害食品,要把产品质量与生产安全标准摆上更突出位置,加强对生产原料、生产过程和产品质量的全过程监测,建立规范化、标准化生产基地。鼓励龙头企业建立健全农产品及其加工品的质量标准体系,开展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无公害食品的申报与标准认证工作,严格按照这些标准要求生产农产品,努力获得参与国际竞争的通行资格,增强产品国际竞争力。
5、创新理念,靠现代营销手段扩大市场占有率。用工业化的理念抓农业。龙头企业必须确立:“好了更好,强了更强”的经营理念,树立“要么不做,要么就做第一”的远大抱负。龙头企业要扩大市场视野、更新营销观念,真正树立起市场理念、用户理念、竞争理念、现代理念、创新理念、风险理念和效益理念,了解当前流行的文化营销、生态营销、网络营销和特许营销等先进营销模式,并结合企业自身实际加以运用。要树立强烈的市场意识,加强对市场的分析预测,把分析市场、研究市场、开拓市场作为企业长期战略,准确把握市场需求变化情况和发展趋势,根据储运、保鲜、当地消费的习惯、市场特点以及产品的市场空间和流向,及时调整生产经营方向和目标市场,拓宽产品销售渠道。如金门春生物制品有限公司的销售网点加诚信朋友及广告代理营销方式值得借鉴。
6、创优环境,靠良好环境扶持龙头企业。关键是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通过为龙头企业的发展提供全方位服务,如及时提供信息、技术、金融和产品销售等服务,促进企业健康发展,不断壮大;通过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提高依法行政水平,营造公平竞争的法制环境;通过培植信誉乡(镇)、信誉村、信誉农户等诚信活动,营造诚实守信的良好社会氛围。在资金和政策上加大对农业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鼓励、引导多种所有制经济,特别是民间资本投入农业龙头企业。在社会信用体系尚未健全情形下,政府有关职能部门要积极在龙头企业和银行之间牵线搭桥,变“贷款”、“放贷款”为“双赢”。通过政府营造好环境,进一步扶持龙头企业,拉长农业产业链,带动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促进龙头企业做大、做强。
农业产业化专题调研组
组 长:姜绍丰
副组长:周培春 卓祖澍
成 员:张是美 张长枝 林绍芹 张文勤
林长青 王商琳 詹学衍
执 笔:王商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