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县政府办课题组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决定》强调指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首先要提高党领导发展的能力,必须坚持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不断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推动建立“五个统筹”的有效机制体制。这是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和改革观的集中体现。可持续发展,其核心是发展,其基础是人与自然相互协调的生态自然观,其途径是转变传统经济增长方式,实现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提高党组织领导发展的能力,当务之急就是要提高领导可持续发展能力。提高领导可持续发展能力,无疑是摆在我县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面前一个最现实、最紧迫的课题。
近年来,我们围绕建设新兴工业县的目标,大力实施项目带动追赶战略,创新发展理念,调整发展思路,国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取得长足发展,在很大程度上积蓄了发展后劲。一是国民经济持续增长。2003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7.5亿元,比增9.7%;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9.72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024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675元:首次进入全省“经济发展十佳县”行列。二是产业结构逐步优化。2003年,我县三次产业比重已调整为42.2:33.5:24.3,一、二产业成为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农业结构调整取得进展,基础地位进一步巩固。粮食良种率和单产不断提高,有机茶、水果、蔬菜、食用菌以及其它特色农产品产量增长较快。区域化生产布局加快形成,汤川、西城、管前、八字桥、台溪已建成一批有一定规模的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工业规模继续扩大,产业竞争力有所提高。服务业加速增长,服务领域不断拓宽。三是工业化顺利推进。2003年以来全县新上“三个一”项目443个,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88家,产值达12.79亿元。固定资产投资12.22亿元(不含京福高速公路),增长18.98%,其中国有、三资单位完成7.33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加大。四是人口资源环境工作成效明显。人口增长类型实现了由“高出生、低死亡、高增长”到“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的历史性转变,进入稳定低生育水平的新时期,人口素质不断提高,全面完成上级下达的人口控制计划,有效缓解了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压力;资源保护和开发管理全面加强,实现了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土地资产收益和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水平明显提高;重点污染治理取得成效,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趋势得到遏制,林业生态保障体系逐步建立,生态环境质量得以改善。
但是,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任务相比,同全县广大人民群众的愿望和要求相比,我县发展的差距是显而易见的。突出表现在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水平比较低,支撑加快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还不牢固,面临的困难和矛盾还比较突出。具体说来:一是工业化水平低,产业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从2003年我县三次产业结构的比例来看,第一产业比重太大,第二产业比重偏小,第三产业比重有待提高,表明我县经济发展程度低、工业化水平低。主要体现在国有企业不活,民营企业不大、外资企业不多。二是城镇化水平低,就业压力较大。我县总人口42.5万,人口多是我县的县情。而我县城镇化水平明显偏低,农村人口37万,占全县人口的比例偏大,存在大量的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进展不大。三是经济实力较弱,整体竞争力不强。科技、教育水平低,投入不足,科研和创新能力弱,人才匮乏;产业结构粗放,大多以生产原材料和初级产品为主,产品科技含量低;企业规模普遍偏小,实力不强,市场竞争能力差,活力不足,缺乏有比较优势、带动和辐射能力较强的龙头企业。四是人口资源环境形势依然严峻。今后一个时期,人口增长仍将维持在较高水平。我县人口基数大,生育反弹压力较大,低生育率与高增长量的矛盾,现行生育政策与群众生育意愿的矛盾,人口老龄化与社会保障能力不足的矛盾仍非常突出。资源紧张与资源浪费现象并存,耕地后备资源有限,经济建设用地需求刚性增长,土地供求矛盾突出,耕地保护任务艰巨,土地资源市场化配置比例不高。结构性污染突出,环保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
遵循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我们要在未来的发展进程中,更积极地融入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更自觉地坚持“五个统筹”,正确处理经济社会发展中速度与效益、城市与农村、人与自然、当前与长远的重大关系,不断提高领导可持续发展能力,推动经济社会更快更好地发展。
一、全力加快新兴工业县建设进程。工业化是县域经济起飞的“引擎”,是实现现代化不可逾越的一个过程。我县发展存在的诸如财政困难、群众不够富裕、劳动力过剩等一系列问题,说到底是工业发展滞后的问题。当前,我县加快推进工业化的基础和条件已经具备,我们必须把发展工业作为第一方略,大力实施项目追赶带动战略,强化“三个一”项目工作责任机制,着力提高第二产业在生产总值中的比重。
1、做大做强主导产业。要认真研究制定培育工业主导产业发展优惠政策,加大扶持力度,促进产业集聚,加快培育壮大林产、矿产、纺织三个主导产业集群。突破行政区划的局限,找准链接点,主动承接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多方引进和新上主导产业后延项目,拉长产业链条,推进错位发展。进一步加强行业协会建设,争取尽快组建和规范运转纺织、林产、矿产三个行业协会及相关产品专业合作社,促使协会企业走上自我约束、自我完善、自我提高、自我发展的良性轨道,以规范运作、依法经营做优产业。林产工业要依托我县丰富的森林资源,重点开发引进一批造纸制浆、人造板材、林脂一体化、家具、竹木工艺品等项目;矿产工业要以加强矿产资源勘探为突破口,依法强化勘探、整合资源勘探、引进业主勘探,有效增加资源储备的同时,抓好铅锌矿、黄金矿、石灰石矿、煤矿、铁矿等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大力引进开发从矿产资源勘探、采选到铅酸蓄电池、铅盐、锌精粉、锌医药试剂、碳酸轻钙、旋窑水泥、黄金矿冶炼等后续产品项目,努力拉长矿产工业产业链;纺织工业要重点开发化纤、多种纤维复合、交织染整、针织服装等纺织后续产品项目及纺织配件产品,不断完善化纤纺织-纺纱-织造-染整-服装纺织工业体系,进一步拉长纺织产业链。要抓龙头促集聚。一方面,紧紧围绕三个主导产业抓引资,千方百计引进大企业、大公司投资上大项目,构筑产业龙头,以此带动产业集聚。另一方面,着力扶大扶强现有重点骨干企业。对骨干企业、成长型企业、增长点企业继续实行领导挂包,并在用地、用电、融资、资源配置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促其加快发展壮大。林产工业以三林木业公司、永丰茂纸业公司等为骨干,矿产工业以梅恒冶炼公司、金丰冶炼公司等为骨干,纺织工业以洋益纺织公司、广益纺织公司等为骨干,引导和鼓励企业强强联合、强弱联合、内外联合,走低成本扩张的路子,快速做大做强。与此同时,积极促进三个主导产业的协作配套企业与龙头企业的良性衔接,搞好质量、标准、管理等工作,形成互促发展的格局。
2、致力发展园区经济。重点抓好“一园一带四小区”的开发建设,即抓紧埔头省级工业园一期完善及二、三期开发,在城关至尤溪口沿河两岸集中连片发展,开辟沿河工业带;同时抓好新阳、坂面、西城、洋中四个工业小区开发建设。一要优化园区规划布局。抓住我县工业园区建设尚处起步阶段的有利时机,以产业集群的理念推进园区建设。在抓好全县园区建设总体规划的同时,按照产业集群的要求做好各小区产业发展详规,进一步明确各小区功能定位和发展方向,建立项目投资密度与用地控制指标、土地出让相挂钩制度,增强园区承载力和产出效益,并为将来产业集聚留有充分的发展空间。二要创新园区管理体制。积极探索将工业园改制为真正意义上的股份公司或有限公司,实行市场化运作、公司化经营,使园区发展更具活力。三要创新园区开发方式。着力推进市场化运作,促进园区开发良性发展。积极引进业主,扩大股份规模,做大“股份园”。大力推进“园中园”建设,重点抓好埔头工业园仙山片区开发,并将园内税收地方实得部分按一定比例返还乡镇,调动乡镇建设“园中园”积极性。采取股份转让、存量盘活等办法,引进业主开发红土地工业园,建设业主独资园。在高速公路互通口及其周边的乡镇建设5个工业小区。四要加快园区基础建设。组建园区担保公司,通过多元化融资方式加大投入,加快园区扩张及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实现“五通一平”。同时,加快园区周边文化、卫生、商贸、休闲等配套设施建设,营造适宜创业、舒适生活的人居环境,增强园区吸引力。
3、大力推进招商引资。我县经济基础差、底子薄,特别是工业发展滞后严重困扰着我县经济的发展。提高领导可持续发展能力,就必须充分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实行对外开放,扩大招商引资,借力加快发展。一要实行专业化招商。在坚持全员招商的同时,更加注重专业性、行业性和集约性招商,充实加强招商小分队,强化招商力量。发挥县驻外“窗口”作用,大力开展驻点招商,配备精干人员,实行专职、常年招商。同时,围绕三个产业集群培育和壮大,找准上下游产业链的空白点和薄弱点,据此研究制定产业链招商规划和策划生成产业链招商项目,并整合我县森林、矿产等优势资源,整体捆绑开发,力求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引进一批大项目、好项目。二要加强以商招商。着力改变目前以政府为主的招商引资方式,制定出台激励政策,引导项目业主和各类企业成为招商引资的主体,引进上下游配套关联企业,努力构建“政府搭台、业主唱戏”的招商格局。同时,切实解决目前招商引资工作中存在的重前期引进、轻后续扶持,导致已引进的一些项目未能健康发展、迅速做大的问题,切实帮助业主解决企业围墙外的一切问题,做好全程服务,让客商满意,真正让外商在尤溪投资放心、获利顺心、生活舒心,促成他们引荐客商、引进项目,促进以商招商。三要继续办好大型招商活动。着眼于创新性和实效性,在做深做细前期筹备工作的基础上,突出项目推介、投资机构和客商邀请的针对性及项目对接洽谈这一主题,举办好大型招商活动,努力引进一批大项目,结识一批大客商,扩大尤溪在外知名度。同时,建立有效的后续跟踪落实机制,明确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强化对已达成投资意向或已签约的项目的跟踪落实,做到项目不落地不罢休,不到建成投产不放手。四要强化招商协调服务。建立健全招商协调服务工作机制,定期研究制定全县招商引资工作的重大政策和措施,及时协调解决项目引进遇到的具体问题。完善“招管一体”机制,实行谁引进、谁负责、谁服务,对引进项目从签约之日起,由引进单位负责做好全程跟踪服务,做到项目报批全过程代理,项目建设全过程跟进,企业生产经营遇到困难全过程帮扶,努力实现引进一个、建成一个、增效一个、做大一个。
二、努力振兴现代农业农村经济。振兴现代农业,发展现代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
1、加快农村产业结构调整。要“走质量效益农业之路”,着眼农业生产力的科学布局,支持部分产业基础较好的乡镇村以产业带发展为要求、以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建设为突破口,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引导农业向集约化、效益化方向发展。加快产品结构调整步伐,打造农产品基地,实施名牌战略,培育一批在国内外有一定市场竞争力和占有率的名牌产品,合理布局并发展农产品加工业。近期重点抓好无公害蔬菜、有机茶、食用菌、金柑、优质稻、绿竹和肉羊基地的巩固和建设,促进全县农业产业布局的优化和结构升级。同时,要创新用地制度,不断完善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促进土地合理流转,探索非农建设用地流转和城乡置换。通过移民搬迁“造福工程”的实施,将生存条件差的农户集中迁移到规划区内,盘活农村存量土地用于生态建设和产业开发,促进要素流动。
2、积极推进城镇化建设。要集中抓好中心镇建设,按照城市的标准对城镇进行规划、建设和管理,允许和吸引农民到镇上居住;要破除农村人口转移的制度障碍,全面开放县城及小城镇户口,创造条件让农民享受城镇居民的同等待遇,在就业、教育、住房、医疗等方面的福利待遇与户口脱钩,制定政策措施,引导土地集中,实现集约化经营。同时,要广泛开展对农民的劳动技能培训,加快健全农村劳动力市场,努力提高劳务输出的组织化程度,增强劳动力流动的有序性和针对性,带动更多的农民向发达地区转移、向二、三产业转移、向城镇转移。
3、努力推进城乡共同繁荣。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统筹城乡发展,尽快改变目前城乡差距较大、二元经济结构矛盾日渐突出的状况,形成城市带动农村、农村支撑城市、城乡共同繁荣的新局面。着重抓好三个环节:一是坚持以促进农民增收为主题,以结构调整为主线,提高农业产业化、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水平,积极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加快发展。二是着力增强城镇的辐射带动能力。采取有力措施,加快发展主城区和次中心城镇,培育和发展各具特色的小城镇经济,形成以主城区为核心、中心城镇为支撑、小城镇为基础的城乡经济发展格局,整体提升中心城镇的辐射带动能力。三是大力推进城乡结合,增强城乡融合度。既要加快以农村路网改造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构建连接城乡的“快车道”,从空间上打破城乡分割的格局;又要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特别是农产品加工业、农村商贸服务业和旅游业,形成连接城乡的产业纽带。同时,按照“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认真落实好中央确定的一系列支农、扶农的政策措施,形成城乡互动、共同进步的良性发展格局。
三、放手发展民营经济。民营企业已成为支撑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也是我县增加就业、扩大税源、加快发展的重要渠道。发展民营经济是推动公有制经济重组,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的战略选择。
1、立足长远,制定规划。要把民营经济的发展列入“十一五”规划,把加快发展民营经济与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紧密结合起来,与发展县域经济紧密结合起来,走以资产为纽带,逐步实现资本的社会化,走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的路子。鼓励民营企业以资产为纽带,以优势企业和名牌产品为龙头,打破产权封闭的模式,同各种不同所有制的企业进行联合、参股、改组,构筑充满生机、活力和竞争力的经济发展新格局。
2、加强宣传,造浓氛围。坚决破除一切妨碍民营经济发展的思想观念,坚决革除一切束缚民营经济发展的体制弊端,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切实做到对民营经济不限发展比例、不限发展速度、不限经营方式、不限经营规模,为民营经济的发展创造一个公开、公正、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和良好、宽松的政策政务环境,形成一个民间资本得到利用、各类资源向民营企业流动和民营经济发展的良好氛围。
3、放宽领域,促进发展。真正做到凡是国家法律法规没有明令禁止的行业和部门,都应向民间资本开放;凡是对外商开放的投资领域,都允许民间资本进入;凡是实行特殊优惠政策的领域,其优惠政策同样适用于进入该领域的民间资本。鼓励个私企业以独资、合作、联营、参股、特许经营等方式,投资交通、能源等基础设施项目;积极引导个私投资进入教育、文化、卫生、旅游、体育等社会事业项目;鼓励个私企业参与城市供水、污水及垃圾处理等公共设施建设;支持个私企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促进个私企业与科研机构、大专院校、大型企业搞好产学研结合,努力提高个私企业的技术开发能力和产品的技术含量。
4、加大扶持,搞好服务。认真落实县级领导和有关部门挂包联系“四个一批”重点私营企业制度,及时帮助企业排忧解难,协调解决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理顺各方面的关系,提供优质服务。坚决废除或修改与市委、市政府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个体私营经济的决定》相抵触的政策与管理规定,把解决优惠政策不落实问题作为扶持促进个私经济发展的一件大事来抓,确保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进一步完善个私经济贷款担保体系,加快信达担保公司股份制改造,扩大担保规模,使之成为担保龙头,以此促进商业银行扩大向个私企业放贷规模,解决融资难这一制约民营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
四、切切实实重视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我县是一个人口大县、农业大县、资源大县,人口密度比较大,资源开发利用程度相对较低。这就要求我们在推进发展中“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充分考虑资源和环境的承受力,统筹考虑当前发展和未来发展的需要,既积极实现当前发展的目标,又为未来的发展创造有利条件,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实现自然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系统的良性互动,为子孙后代留下充足的发展条件和发展空间。
1、提高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水平。认真搞好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切实把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人才资源优势和经济发展优势。重点营造三个环境:一是营造有利于计生工作的社会环境。依法打击计生领域各种违法违纪行为,分阶段重点打击非法鉴定胎儿性别、非法终止妊娠和溺弃女婴行为;治理二女户和一男户超生现象,稳定低生育水平;依法加大社会抚养费征收力度,加强对现行计划生育政策的宣传,引导群众规范生育行为;治理乱收费、乱罚款、弄虚作假等行业不正之风。二是营造有利于计生工作的政策环境。协调相关部门对原有的优惠政策进行有效整合、提升,通过奖励、优惠、优先、扶持、补偿、补贴、减免等多种渠道,使实行计划生育的家庭得到更多的实惠。加快推行对农村部分实行计划生育家庭的养老奖励扶助政策,通过三年的努力,到2007年全面落实农村二女户、独生子女户奖励扶助制度。三是营造有利于计生工作的舆论环境。以树立婚育新风为重点,以建立新型生育文化为目标,深入开展“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和“关爱女孩行动”,组织开展经常性与集中性相结合的宣传教育,消除“生育政策放宽”、“有钱就可多生”等错误认识,推进社会主义新型生育文化建设。
2、加快国土资源管理方式与机制的转变。一是从计划管理为主向宏观调控为主转变。充分发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矿产资源规划的宏观调控作用,按照规划确定的资源利用功能分区、用途、规模和利用方向,指导土地、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和城乡建设、经济建设,强化调控供地、供矿的总量,实现土地、矿产资源节约利用、综合利用、可持续利用。二是从政府为主配置国土资源向市场配置国土资源为主转变。在国土资源配置中,先市场后政府,从政府配置资源为主向市场配置资源为主转变,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进一步完善国土资源市场建设,健全土地使用权、矿业权出让市场,通过招标、拍卖和挂牌出让等市场竞争形式,深入推进国土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建设。在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的同时,对战略性和短缺的矿产等资源,要加强政府宏观调控,通过适当干预,保障经济安全和国家安全。三是从开发为主向开发与保护并重转变。要坚持开发、节约和保护并重,把保护放在首位,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最大限度地发挥资源和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要合理开发利用土地、矿产资源,在充分调查、预测和评价的基础本上,根据土地矿产资源的特点、市场供需和资源后备情况,合理组织开发利用。要落实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确保全县范围内耕地总量不减少,实现耕地总量的动态平衡。要采取措施保护矿产资源,制止浪费矿产、不合理开采、破坏性开采、非法开采等行为。
3、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坚持经济发展、城乡建设与环境保护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的方针,积极推进生态建设,切实改善生态环境。一是健全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机制。在规划布局中坚持以人为本,防止生产区与居住区混杂;在引进项目时落实产业发展政策,防止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生产方式落后、环境污染严重、能耗物耗高、效益低下的低水平重复建设项目,防止污染转移现象,防止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一时增长的行为;在产业布局与发展中科学利用好环境容量,完善排污浓度控制与总量控制,科学合理地使用环境容量。二是加快推进经济结构调整。产业结构方面,加快现有工业从原材料基础工业为主向原材料加工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方向调整,通过“淘汰落后、优化升级”,完成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坚决依法关闭取缔浪费资源、产品质量低劣、污染环境的厂矿,进一步淘汰落后的技术、工艺和设备,杜绝新一轮重复建设和结构性污染。做大做强现有企业,降低污染治理成本和排放量,提高市场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产品结构方面,从出售原材料和初级产品向深加工产品和高附加值产品方向调整,提高产品附加值和经济效益。三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广利用新能源、新材料,广泛利用符合县情的污染治理技术和生态破坏恢复技术,包括废水处理技术、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技术、固体废物的无害处理技术等,变传统工业“资源—生产—污染排放”的发展方式为“资源—生产—再生资源”的循环发展方式,促进以清洁生产、循环经济、生态经济为特征的绿色生产力快速发展。同时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经济效益好、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五、大力促进第三产业发展。第三产业不仅在增加城镇居民就业和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提高居民收入和生活质量、增加地方财政收入和拉动经济增长方面,而且在推进城镇化、调整经济结构、促进一二产业发展方面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我县第三产业发展已有了一个很好的基础。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重在创造条件,通过加强市场体系建设、规范市场管理、打破行业垄断、放宽准入领域、加大对服务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等措施,为第三产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既要发展传统服务业,又要发展现代服务业;既要发展为生活服务的第三产业,又要发展为生产服务的第三产业,把旅游、商品零售和餐饮、房地产、现代物流、信息产业、社区服务业发展成为我县重要的经济增长点,加快第三产业的发展壮大。
六、着力加快各项社会事业发展。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可持续发展,还必须在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抓住关键,扎实推进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
1、加快社会事业改革步伐。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把社会事业发展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建立多元化的社会事业投入新机制。一是重点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加快建设全民健身中心、博物馆、图书馆等公共设施,建设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特别是农村义务教育体系,完善公共卫生体系,打牢社会事业发展的物质基础。二是努力提高社会文明程度。全面深入学习贯彻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刻领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髓,深入开展精神文明建设,把全县人民的积极性、创造性凝聚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加快发展上来。加强社区建设,合理配置和利用社区资源,积极开展文明村镇、文明社区、文明行业、文明家庭创建活动。加强新闻舆论宣传工作,重视对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大力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形成遵纪守法、与人亲善、诚实守信、勤勉节俭的新风尚。大力弘扬先进人物精神,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促进“三个文明”协调发展。实施文化精品战略,繁荣和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朱子文化。
2、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人既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者,也是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的享有者。在加快发展中要着力促进并真正实现以人为本。一是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尊重和保障人民群众的政治、经济、文化权益。二是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综合素质。认真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树立尊老爱幼、见义勇为和窗口行业先进典型,提高全民思想道德水平。倡导一切有利于发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的道德情操,努力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三是创造人民群众建功立业的良好环境和条件。在全社会大力倡导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营造人尽其才、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聪明才智。
3、构建现代化的社会管理体系。着眼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科学、定量、实时地诊断、监测并预警社会稳定的总体态势,加强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保障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减轻就业压力;深化劳动管理、户籍制度和社保体制改革,着力构建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劳动力市场;还要切实重视解决拖欠民工工资问题。
总之,我们应该在认真总结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经验和教训、学习和借鉴先进地区发展经验的基础上,准确把握所处的发展阶段和发展方向,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兼顾、协调发展,着力增强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后劲,不断提高领导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最终实现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执笔:郑兴旺、蔡宣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