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市直各单位: 现将《邵武市人民政府2008年工作要点》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二○○八年三月五日
邵武市人民政府2008年工作要点
2008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省、南平市和市委十届五次全会的工作要求和部署,主动融入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努力实现海西区绿色腹地经济强市的提升领跑、跃升发展。 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生产总值增长15%;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增长2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5%;外贸出口增长15%;财政总收入增长20%,地方级财政收入增长2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1%;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0%;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以内;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降低4.6%,主要污染物的排放控制在南平市下达的约束性总量指标内。在实际执行中力争更好、更快。 为实现上述目标,今年重点做好以下六个方面工作: 一、求实求效,增强农业和农村发展活力 围绕农民增收抓发展,围绕中心村建设抓示范带动,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保持农业农村发展的良好势头。 (一)持续新农村试点建设。坚持“规划先行、分类指导、重点示范”的原则,组织专业队伍,结合各村实际,做好新农村建设试点村经济发展、村镇建设、劳动就业、基层组织建设等规划。不断完善试点村的各项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实施“六个一”工程,重点实施21个试点村文化活动场所和卫生所规范化建设,在全市每个行政村配齐1名卫生保洁员、配备1名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协管员。完善挂点部门与试点村互动联动制度,探索建立企业结对帮扶机制,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调动积极性,共同参与新农村建设。 (二)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围绕农业产业化,加大农业“五新”推广应用力度,推进现代农业建设,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发展,重点巩固扩大竹木、畜牧水产、烟叶、茶叶、食用菌五大特色产业规模,提高农业规模效益。落实粮食生产各项政策,稳定烟叶种植面积;继续抓好茶叶基地建设,提高茶叶品质,加快推进茶叶产业发展;推广草腐类食用菌栽培,发展草食性畜禽养殖,培育壮大无公害特种水产品养殖。继续实施“阳光工程”,培育新型农民,加强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努力增强其创业和转移就业的能力,促进农民增收。 (三)加强农村基础建设。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把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作为重点。在通行政村公路硬化实现“村村通”的基础上,进一步改善人口相对集中的自然村的通行条件,实现94%以上行政村通客车;实施“六千”水利工程建设,推进小流域综合治理,解决剩余30个行政村的安全饮水问题;推进农业综合开发,实施土地整理、烟基和农田标准化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强村容村貌整治,继续抓好行政村垃圾池建设,完善农村户用沼气示范村和服务网络建设。 (四)提高服务“三农”实效。继续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推进集体林权制度各项配套改革,实施生态公益林管护机制改革,健全林业产权交易平台;稳步推进支农信贷综合改革,完善农村金融服务,推进农村信用户、信用村、信用乡镇建设,扩大农业保险试点范围,为农村经济发展增添活力。进一步加大财政对农村公共事业投入,引导散居农民向中心村集中,提高公共产品对农村人口的覆盖率,让更多的村民集中享受到公共产品和公共社会资源,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健全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充分发挥下派队伍和农村“八大员”队伍的作用,扶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促进行业协会、同业公会和各类中介组织发展,推进农村信息化工程建设,完善农村科技信息网络平台。加强农业动植物防疫体系建设,健全农产品生产流通各环节的管理和监督制度,确保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 二、做大做强,推动工业跃升发展 始终坚持把工业作为实现提升领跑发展的重要抓手,围绕提高空间集中度、产业集中度、行业关联度,加快企业壮大、产业集聚,加速推动工业跃升发展。 (一)发挥平台前锋作用。科学规划布局,明确功能定位,加快拓展提升。经济开发区要加快紫金工业平台配套建设,高起点谋划好平台后续建设,建成重要产业组团和经济主要增长极。整体加快金塘、拿口、下沙、越王等专业园建设,力争形成武邵高速公路和平、城郊、下沙互通口和316国道、205省道沿线的“三点二线”工业平台布局,为企业扩张和项目落地留足空间。加大对外招商引资力度,加速项目落地,为企业入园提供直通条件,使园区成为项目开发对接的窗口。完善入园项目评审制,启动经济开发区和金塘工业园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确保入园企业的高投入、高产出和低消耗、低污染,使园区向生态环保型和专业化方向发展。 (二)提升项目开发水平。坚持实施项目带动战略,以项目建设增强发展后劲,以项目开发推动对外开放。一是着力完善项目工作机制。项目策划要立足对接国家产业政策,围绕资源优势和主导产业策划生成一批大项目。不断创新招商方式,引导招商引资向择商选资转变,以产业提升为导向,完善严格、高效的项目评审制度,坚持项目招商与产业发展、园区建设相结合,引进投资大、科技含量高、综合效益好和产业链缺失环节的项目。完善项目落实机制,加快项目服务中心建设,进一步完善领导、部门挂项、挂点服务制度,强化对项目保姆式服务,真心服务企业发展,促进项目开工建设、投产达效,提高履约率。二是坚持重点带动,强化重点项目建设。今年初步安排市重点项目55个,年计划投资23.16亿元。继续推进武邵高速公路、邵武煤业公司等重大基础设施和能源型项目,抓紧吴家塘、大埠岗110千伏输变电工程建设,积极争取邵武华电技改项目实施。加快推进竹木加工、生物制药、精细化工等一批投资亿元以上的生产型项目建设投产。三是深化对外合作,加强山海协作。充分利用“5.13”旅洽会、“6.18”交易会、“9.8”投洽会等平台,千方百计吸引各地客商到我市投资。优化出口产品结构,主动适应国家出口退税政策调整。充分发挥集装箱转运站作用,积极争取海关、商检等部门在我市设立办事机构,为扩大外贸出口创造良好条件。 (三)加快推进产业突破。认真制定工业主导产业发展规划,重点做好林产加工、精细化工、纺织服装、食品加工等传统优势产业规划,着力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引导各相关企业产品和服务成龙配套,形成紧密协作的产业链。林产加工业要向高品位、高附加值方向发展,重点发展中高密度纤维板、竹集成材、高档成品家具等;精细化工业要立足资源有效整合和深度开发,延伸产业链;纺织服装业重点发展洗洁巾、无纺布、PU革基布等产品;食品加工业重点发展笋制品、肉制品等产品。同时,注重培育机械制造、生物制药和其他高新技术产业,形成新的支柱产业,机械制造业重点发展木工数控机床、农用车、汽车配件等产品;生物制药业重点发展植物精油、成品中药等产品。鼓励企业做大做强,把有限资源的配置向龙头企业、骨干企业和品牌企业倾斜,重点扶持税收在2000万元以上的邵武华电、中竹纸业等一批重点骨干企业,新增规模企业40家,力争5年内培育10家以上年产值5亿元的“新五南”式企业。 (四)优化产业发展环境。认真落实《促进工业经济跃升发展的若干意见》,加大产业发展扶持力度。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鼓励和支持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以技术创新联盟等形式设立行业研发机构,建设产业研发中心,构建科技资源共享平台和科技中介服务平台。突出品牌带动,鼓励争创著名商标和申报专利技术,形成一批有竞争力的企业品牌和名牌产品。营造政企互动的创业环境,培育和造就一批优秀技术骨干和企业家队伍,为工业跃升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同时,持续破解制约企业发展的资金、土地、用工、交通等瓶颈。进一步完善金融贡献奖考评办法,鼓励各金融机构加大对经济发展的信贷支持力度。组织专门的工作班子,扶持产业龙头企业上市融资,进行资本运作,低成本扩张。 三、融入融合,增创旅游商贸新优势 充分发挥生态旅游区位优势,整合城市优质资源,突出发展以旅游服务业为主的新兴第三产业,增强区域辐射力和吸引力。 (一)整合资源,打造旅游支柱产业。抓住武邵高速建设的机遇,发挥我市地处武夷山“双世遗”、泰宁金湖世界地质公园、将乐玉华洞“绿三角”旅游中心的区位优势,依托天成奇峡、和平古镇,主动融入“大武夷”,对接“大金湖”,整合各类物质和非物质文化旅游资源,突出生态、文化品牌,推进南武夷旅游区建设。加快建设温泉开发、汽车主题公园、省级森林公园等一批重大旅游项目,发展生态休闲旅游;挖掘弘扬傩舞、三角戏等民间传统文化,发展文化旅游。强化旅游宣传推介和路线促销,策划举办黄峭诞辰纪念、龙舟体育赛事等旅游节庆活动,扩大知名度和影响力。完善旅游配套建设,加快四星级宾馆建设和紫云宾馆的改造升级,实施邵武至和平、和平至肖家坊旅游公路建设,全面提升旅游服务水平,把邵武建成全省最好的旅游观光目的地、最好的游客中心和旅游休闲度假中心之一。 (二)精心建设,提升城市品位。以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为契机,打造精品城市,每年给全市人民一个惊喜。坚持高起点规划,突出“两山两溪”景观特色,改造熙春山景点,加快建设福山公园和富屯溪、古山溪沿岸休闲景观带,构建山水园林城市。完善城市功能,着力抓好垃圾处理场、管道燃气工程、解放东路垃圾中转站建设和小街小巷改造、精品居住小区开发项目。提升城市形象,重点推进文化艺术中心、文化休闲中心建设,实施解放路、古城路改造和主要道路绿化配套工程建设。加强城市管理,加大城区卫生环境综合整治力度,清理占街经营行为,有效解决市容环境“脏、乱、差”问题。 (三)合理布局,发展现代物流业和服务业。合理规划物流业发展布局,建设物流中心,扶持一批集运输、仓储、配送、信息为一体的现代物流企业。依托城南大道商贸走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和先进管理手段,建设以高速公路运输为主,服务经济开发区的现代物流业集聚区;依托水北二级站片区,利用铁路集装箱货运站,整合物流资源,建设以铁路运输为主,具有产业特征的粮食、木材、汽配等专业化的物流中心;培育建设烟草、邮政等专业配送中心。拓展商贸流通业,大力发展连锁经营、超市等新型流通业,培植做大流通骨干企业,改造提升汽贸汽配、木材建材、果品水产等专业市场,规划新建茶叶市场。实施“信福工程”和“万村千乡”工程,大力发展农村超市和农家店,激活农村消费市场。落实扶持服务业发展政策,鼓励发展市场推广、产品监测、售后服务等新型服务业,加快发展中介服务业、信息服务业和金融服务业,规范发展法律服务和会计、审计、资产评估等中介服务,完善房产中介服务,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不断提高服务业比重和水平。 四、合心合力,致力推进社会协调发展 统筹发展社会事业,完善社会管理,扩大公共服务,促进社会进步。 (一)注重全面协调,加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深入开展文明城市创建活动,培育文明风尚,开展公民道德教育,大力弘扬社会正气。重视科技发展,推进科技进步创新,加快科技成果的对接与转化。加大教育投入,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大乡村薄弱校改造,扩大城区优质教育资源,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发展中等职业教育。推进和谐文化建设,建立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强农村、社区文化阵地建设,推出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精品。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培养竞技体育人才,积极申报建设福建省龙舟竞赛基地。加快推进乡村广播电视光缆联网工程,让全市人民都能看上奥运会。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完善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加强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完善人口和计生工作机制,落实计划生育奖励扶助政策,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人口素质。 (二)注重社会管理,推进社会安定有序。持续深入开展建设“平安邵武”活动,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依法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完善信访工作机制,畅通信访渠道,着力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群众合法权益,有效预防和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努力把矛盾解决在萌芽状态;继续加强城市社区工作,大力推进和提升规范化小区试点建设,保障人民安居乐业。坚持安全发展,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隐患排查,严格事故责任追究,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的发生。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持续开展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整治工作,维护市场经济秩序和消费者合法权益。完善社会应急管理体系,健全灾害预警机制,增强突发性公共事件应急处置能力,维护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三)注重生态文明,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建立健全节能减排工作责任机制,鼓励企业推行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推动重点行业、重点耗能企业节能技术改造,降低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强化环境整治,严格执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加强环境监测,坚决控制新增污染源,严肃查处环保违法行为。推进生态保护和建设,落实水土保持工作,加强邵武段富屯溪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重视水源地保护,全面完成禁建区畜禽养殖业污染整治。整顿和规范矿产开发,促进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严格用地管理,提高集约用地水平,切实保障重点项目用地。 五、为民惠民,更加关注民生改善 围绕改善民生,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把发展成果更好地体现到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上。 (一)拓宽就业渠道。坚持以创业带动就业,落实有利于促进就业的财政税收和金融政策,积极支持自主创业和自谋职业。加强技能培训和就业指导,多渠道、多形式增加就业岗位,帮助困难家庭和零就业家庭解决就业困难,实现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600人。发展和谐劳动关系,切实落实《劳动合同法》,建立完善工资支付保障制度,依法处理拖欠员工工资行为,维护劳动者特别是农民工、外来工的合法权益。 (二)完善社会保障。继续扩大养老、失业、工伤、医疗和生育保险覆盖面,重点推进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工作,探索建立被征地农民就业和社会保障机制。完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高度关注和认真解决城乡特殊困难群众基本生活问题,重视贫困地区、革命老区、少数民族村等边远地区发展,继续实施“造福工程”,完善城乡低保、农村五保户供养、特困户救助等制度。同时,启动经济适用住房建设,完善廉租住房制度,逐步改善城镇中低收入家庭和农民工住房条件,做到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让城乡百姓特别是困难群众都能享受到公共财政的阳光。 (三)办好为民实事。在认真落实省、南平市为民办实事项目的同时,继续集中新增财力办实事,让全市人民共享发展成果。新农村建设方面:①对全市21个新农村建设试点村卫生所进行标准化改造;②在21个新农村建设试点村按精品俱乐部标准新建文化场所;③完成12个中心村的新村建设规划;④继续对全市剩余的63个行政村配备卫生保洁员各1名;⑤全面完成全市剩余30个行政村的安全饮用水工程;⑥建立完善农村科技信息服务体系;⑦实施农村户用沼气服务体系和示范村建设。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方面:①实施故县公铁平交改线工程;②实施解放路、古城路改造工程;③将城区自来水接至同青溪水厂,确保下沙、晒口片区居民喝上第二水源饮用水;④完善文化体育设施,新建市文化艺术中心,在城市重要节点建设大型电子屏幕和水幕电影,建设体育广场塑胶跑道。社会事业建设方面:①继续落实“两免一补”政策,实行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簿籍费全免;②全面开展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工作;③完善廉租住房制度,启动经济适用住房建设;④推进“平安邵武”建设,完善治安防控体系,实施道路“平安畅通工程”建设;⑤启动生活垃圾处理厂建设;⑥继续实施治理“餐桌污染”,建设“食品放心工程”;⑦健全防汛减灾系统,实施富屯溪防洪二期工程邵武段建设,建立完善农村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平台。 六、常抓实抓,着力推进政府自身建设 着力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推进政府管理创新,全面提高科学行政、民主行政、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树立法治政府、责任政府、有为政府、清廉政府的良好形象。 (一)坚持解放思想,激发创造力。坚持与时俱进,以思想大解放推动发展,持续丰富邵武精神内涵,强化“敢想、敢拼、敢赢”意识,倡导敢冒风险、敢闯新路、敢担责任的工作作风,保持拼搏创业、争先创优热情和动力,让全社会的创业活动蓬勃开展、创造活力充分激发、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共同推进我市经济社会实现提升领跑、跃升发展目标。 (二)坚持依法行政,提高公信力。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和工作监督、政协的民主监督,以及各界群众和新闻媒体的社会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建立健全领导、专家、群众相结合的决策机制,完善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听证和专家咨询制度。充分发挥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参政议政作用和工、青、妇、侨、台等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坚持依法治市,继续深入开展“五五”普法工作,增强全民法制意识,提高全民法律素质。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减少和规范审批事项。拓宽政务公开的渠道和范围,完善政府门户网站建设,认真做好政府信息公开工作。 (三)坚持务实高效,提升执行力。继续开展政府绩效评估活动,进一步加强效能建设,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办事效率,从思想上解决服务意识差、工作效率低的问题;从行动上解决“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问题;从措施上解决不作为、乱作为的问题,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决不手软,以良好的环境促进发展、成就事业。进一步提高抓落实的能力,始终坚持履职尽责,对民负责,把抓落实作为政府工作的基本准则,认真贯彻上级党委政府和市委的决定、人大的决议,建立健全工作落实的监督机制,确保政令畅通,做到言必行、行必果。 (四)坚持勤政廉政,增强亲和力。强化公仆意识,恪守为民之责,切实把民情动态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意愿作为第一准则,把造福人民作为第一追求,常行亲民爱民之政,多办惠民利民之事。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落实“一岗双责”,强化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建立健全从源头上防治腐败的体制机制。严格落实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制度,管住自己,带好队伍。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监督,切实解决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树立政府的良好形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