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文稿,还能这样写》作者雄文《笔杆子碎语》作者王一端《机关文稿写作入门》作者杨新宇《机关文字工作五十讲》作者何新国
最新《公文写作培训课程》直播间《公文写作百法例讲》作者房立洲老秘网站长、《老秘笔记》作者老猫《公文高手的自我修养》作者胡森林
开启左侧

浦城县2007年政府工作报告

[复制链接]
大明老秘 发表于 2009-3-3 22:26: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公文写作培训班
科学发展 好中求快  全面推进开放发展繁荣和谐的“北大门”建设 浦城县人民政府代县长  陈国发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浦城县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县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奋发有为的三年       2004年以来,县十四届人民政府在上级党委、政府和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政协的监督支持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构建和谐社会,全面贯彻中央、省、市一系列重大决策和县第十一次党代会的部署,深入开展创业竞赛,扎实推进新一轮发展。经过全县人民的共同努力,圆满完成县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和“十五”计划,顺利实现“十一五”的良好开局。三年来的主要工作成效:     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加快经济结构调整,转变增长方式,保持了经济快速健康发展。预计2006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达34.27亿元,三年净增12.76亿元,年均增长11.6%,实现比2000年翻一番的目标;三次产业结构由37.43:27.7:34.87调整为33.73:30.69:35.58,第二产业比重提升2.99个百分点;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20.7亿元,三年净增12.22亿元,年均增长34.8%,其中重点项目占固定资产投资、工业项目占重点项目投资比重分别达到31%和79.4%;外贸出口总额4300万美元,三年净增1458万美元,年均增长14.8%;实际利用外资(可比口径)2889万美元,三年净增816万美元,年均增长11.7%;引进山海协作市外资金8.21亿元,三年净增5.08亿元,年均增长37.8%;财政总收入达2.06亿元(含高速公路),三年净增0.74亿元,年均增长16%,其中地方级财政收入首次突破亿元大关,达1.15亿元,三年净增3719万元,年均增长14.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07亿元,三年净增6.89亿元,年均增长13.3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742元,三年净增2707元,年均增长10.8%;农民人均纯收入4450元,三年净增1093元,年均增长9.8%;城镇登记失业率4.74%,人口自然增长率5.61‰,均在控制目标内。     工业总量快速扩张。坚定不移实施“突出工业、突破工业”战略,工业经济实现提速增效,支撑作用不断增强。预计完成全社会工业总产值25.6亿元,三年净增10.42亿元,年均增长18%。全县规模工业企业发展到70家,三年净增29家,实现产值18.3亿元,三年净增9.53亿元,年均增长28.1%,占全社会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71.5%,提高13.7个百分点;工业税收大幅增长,实现增值税7380万元,三年净增4396万元,年均增长34.9%;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连续三年位居全市十县(市、区)首位;工业“四大产业集群”完成产值16.52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90.5%。浦城工业园区成为省级工业园区,一期入园企业29家,其中20家投产企业实现产值3.8亿元,税收突破1200万元,二期开发正着手土地征迁和平整;正大浦潭工业新区年产1000吨盐酸金霉素项目建成试产;石陂林产、临江精细化工、食品加工小区开发前期工作有序推进。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带动了第三产业的提升,传统、现代服务业同步成长,溪下绿洲山水休闲、九石渡等旅游景区建设初具规模,第三产业增加值对GDP增长贡献率达32. 52%。     新农村建设有效推进。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认真制定和实施《浦城县新农村建设五年实施意见》,全面发展、拓展提升和致富开发的三大类型新农村建设整体推进,促进了农村经济稳步增长。预计全县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7. 68亿元,三年净增4.95亿元,年均增长6.6%。农业“五大主导产业”完成产值14.32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80.99%。粮食产业实现总产23万吨,连续两年成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烤烟产业种植面积达到3. 2万亩,三年净增2.2万亩,完成烟叶收购9.86万担,净增6. 86万担,种植面积和产值均居全市第二,替代进口烟叶质量综合评比荣获全国第二名。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投资100万元以上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到130家,实现产值9. 1亿元,年均增长34.1%,其中规模龙头企业发展到34家,三年净增18家,实现产值3.7亿元,年均增长25.4%,农民从产业经营中人均创收1200元,三年净增420元,年均增长17. 9%;“仙芝楼”灵芝孢子粉、“望丰”精米双双荣获省级名牌称号。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不断健全,组建各类行业协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45个,完成农村流通信息网和闽北科技信息网建设,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新建改造农家店120个,创建信用乡镇2个、信用村45个、信用户5080户。    基础设施较大突破。坚持以项目为抓手,滚动实施 “十大项目”、“十大工程”建设,累计完成投资17.24亿元,一批交通、能源、农业、城建等基础设施项目相继建成和开工,制约发展因素有所缓解。累计完成交通建设投资8. 85亿元,年均增长96.65%,是前五年的4.85倍;两条入闽通道建成通车,被评为全省优质工程,浦南高速公路全线开工建设,实现高速公路零的突破,征地拆迁在全市创造了“浦城经验”;境内国道省道路面改造升级,农村“百公里”公路硬化累计完成投资1.8亿元,所有乡镇和195个建制村完成路面硬化535.4公里,全县公路通车里程达1489.5公里;累计完成电力投资4628万元,农村电网改造全面完成,工业园区110千伏输变电投入运行,220千伏输变电新建和城区电网改造等加快推进;累计完成水利投资1.23亿元,农村“523”水利工程建成村级供水工程126处,改善8.6万人饮水条件,完成山地水利工程542个,灌溉面积达3430亩,除险加固水库17座,连续四年被评为“全省水利建设先进县”;累计完成城市建设投资2亿元,市政公用设施逐步配套,大力实施“东奔西延、南改北扩”战略,河滨二期、怡源、莲花垅等城市旧改新建项目全面推进,中心城区框架进一步拉开,建成区拓展到8.51平方公里,人口规模超过10万人,城市功能和人居环境得到改善。     改革开放不断深化。完善农村工作机制,加强五支下派队伍的互动联动,聘用享受政府津贴“六大员”2893人,创新“6+1”运作机制,乡、村“三农”综合服务组织进一步健全,服务“三农”形成强大合力。全面落实种粮农民直补和综合直补等支农惠农政策,农村税费改革减免农民税费1855万元,配套改革成果不断巩固,农民人均减负150元;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在全市首批通过省上验收,荣获全省先进县称号,实施林权证抵押贷款9300万元。创新金融服务中小企业融资机制,累放工业贷款1.77亿元,年均增长24.73%,顺利完成电力、林业公路段和农村信用联社改革。工业、林业、粮食、供销、二轻、建筑等国有、集体企业的改革继续推进,70%以上下岗人员实现再就业。深化财政体制改革,加大对基层发展的政策激励,对19个乡镇(街道办事处)全面实行国库统发工资,并全部给予年均10万元县级财政转移支付补助,基层财政收入基数调减幅度达42.8%;行政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工资足额发放,公务员工资套改和对接闽北地方补贴3150万元全部到位。行政管理体制和事业单位改革稳步推进,整合组建南浦、河滨两个街道办事处。对外开放步伐加快,融入海西区、主攻长三角的“南接北连、突出北连”的开放格局基本形成。     群众生活明显改善。坚持以人为本,累计发放23项惠民政策资金1.89亿元,民生状况得到较好改善。同时实施为民办实事项目40项,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进一步得到解决。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健全,在全省率先整合资源成立县劳动就业与农村劳动力转移服务中心,连续三年被评为“全省农村劳动力转移示范县”,成为全国首批示范县之一,“增智就业致富”工程成为全国、全省经验,实现转移农村劳动力8.32万人,全县新增城镇就业6265人,对2971名“4050”人员再就业实施社保援助;在全省率先开展农业保险试点,全面实施农村住房保险,城乡1.55万人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实现应保尽保,企业养老、失业、工伤、生育及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7.6万余人,老干部政治生活待遇、993名重点优抚对象和143名革命“五老”医疗补助、148名离休老干部住房工龄补贴以及1953年底前入伍的企业退休复员军人生活困难补助全面落实。库区移民后期扶持、老区扶贫、救灾救济、地质灾害点搬迁等工作扎实推进,累计实施“造福工程”31个村、1062人,完成农村户用沼气池建设1230口。“平安浦城”创建全面开展,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不断健全,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力度加大,群众对治安满意率逐年上升,“和谐园区”经验在全国推广,防范处理邪教和法制宣传教育分别荣获全国、全省先进单位称号。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形势平稳,社会保持安定稳定。    社会事业持续进步。“科教兴县”战略深入实施,累计落实省级以上科技项目10项,推广科技成果和新产品开发129项,科技贡献率逐年提高。教育“两基”成果不断巩固提高,1919名农村低保家庭子女接受义务教育“两免一补”、3.85万名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杂费政策和全县教师医保、6个偏远乡镇教师生活补助全面落实,累计投资3718万元消除农村中小学D级危房2.04万平方米,新建校舍6.3万平方米,代表全省水平通过国家验收;职业技术教育健康发展。文化强县扎实推进,仙阳猫耳弄山商代古窑群遗址列入中国2005年十大考古新发现,“闽派古琴”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赣剧现代戏《木樨花开》获全省戏剧评比五项大奖;完成城区广电网络改造升级和19个乡镇(街道办事处)、222个村广电光缆联网;成功举办县第4届运动会,全民健身活动蓬勃开展。医疗卫生事业得到加强,公共卫生和应急救治体系逐步健全,农村药品“两网”建设列入省级示范县。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机制不断创新,保持了全省一类先进县水平,全面推行农村部分计生家庭和55-59周岁女性奖励扶助制度,开展欲婚男女免费婚前医学检查。环境保护和整治力度加大,关闭取缔了“十五小”、新“五小”企业,完成6个乡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闽江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二期工程全面实施,森林资源保护工作获全国表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前期工作基本完成。     政府建设全面加强。认真贯彻落实《行政许可法》和《公务员法》,全面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推进新一轮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县行政服务中心正式挂牌运作,全面推进政务公开,深化机关效能建设,广泛开展部门服务承诺制和“十佳股所”、“不满意股所”评选活动,机关作风得到明显改进,发展环境不断改善。坚持依法治县,“四五”普法全面完成,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监督,重视和支持政协履行职能,定期报告政府工作和通报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累计办理人大议案、建议173件,政协提案178件,办结率100%,满意率达98%;加强同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各人民团体的联系,认真听取社会各界的意见建议,不断提高政府科学决策水平和依法行政能力。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反腐倡廉“六项机制”,建立政府组成部门主要负责人述职述廉制度,加强政风行风评议,深入治理商业贿赂,严肃查处各类违法违纪案件182件,挽回经济损失970余万元,政府系统廉政建设取得新进展。与此同时,全县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同步发展,人事、编制、物价、统计、审计、质监、国防、精神文明、外事侨务、民族宗教、气象、档案、地方志以及青少年、妇女儿童、老龄、残疾人、社会慈善等各项事业都取得新成效。     各位代表,过去三年是浦城历史上经济综合实力提高最快、城乡面貌变化最大、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这些成就的取得,是上级党委、政府和县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历届政府打下良好基础的结果,是全县人民奋力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县人民政府,真诚地向全体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公安干警、武警官兵,向各人民团体、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向离退休老领导、老同志以及所有关心支持浦城发展的国内外朋友,向勤劳智慧的40万浦城人民表示衷心的谢意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回顾三年来的政府工作,有五点深刻体会:第一,必须坚持发展第一要务,与时俱进,敢于开拓,通过发展解决矛盾;第二,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持续为民谋利,让人民群众享受到改革发展成果;第三,必须坚持求真务实,勤政实干聚合力,低调务实抓发展,推进全县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第四,必须坚持改革开放,以改革增活力,以开放促发展,提供强大体制机制保障;第五,必须坚持依法行政,切实转变政府职能,依法履行政府职责,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这既是对过去取得成绩的经验总结,也是今后政府工作必须始终遵循的原则。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1)经济总量偏小,结构不尽合理。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占全市比重仅8.79%,财政收入占6.58%,其中地方级财政收入占6.99%;三次产业中一产比重高于全市8.8个百分点,二产比重低6个百分点,三产比重低2.8个百分点,二、三产业的综合竞争力还不够强,发展不足仍是最大压力;(2)农村经济脆弱,社会事业滞后。农业产业化水平不高,防灾减灾能力偏弱,尤其是农村教育、文化、卫生、公共设施等社会事业投入不足,离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差距较大;(3)发展后劲不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过度依赖于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大项目、尤其是生产性项目不多,制约工业项目落地生成的客观因素较多;(4)县乡财政困难。财政支出压力不断增大,统筹能力不强,许多想做的事还没有能力做,与事权相匹配的公共财政体制尚不健全;(5)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有待加强。社区建设相对薄弱,就业结构性矛盾突出,社会保障压力较大,部分群众和弱势群体生活还比较困难,安全生产和社会稳定形势不容乐观;少数部门工作人员“小吏大权”等问题仍然存在,个别部位还有“中梗阻”的现象发生,转变政府职能任务艰巨等等。我们将高度重视以上问题,并在今后工作中不断加以解决。   二、全力推进“北大门”建设       今后五年,是浦城加快建设开放、发展、繁荣、和谐“北大门”的战略机遇期。我们已进入蓄势发展和又好又快发展的交织期、经济增长和结构调整的关键期、缩小差距和构筑优势的转型期,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着难得的机遇和严峻的挑战。从机遇上看,随着“海峡西岸”上升为国家战略和海西区绿色腹地建设的纵深推进,我们对接沿海、辐射内陆的作用将进一步发挥,发展空间将全方位拓展;随着“十五”发展的有利基础,随着“十一五”规划的制定和“一城二园三区四线”布局的提出,以及交通等基础设施的持续改善,我们依托高速公路,合理布局产业,发展块状经济,为实现在全市“一线”、“中路”的率先崛起明确了目标;随着科学发展观的落实,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我们的区位、生态、后发优势将进一步凸显。从挑战上看,一方面,随着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整完善,对我们欠发达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不可低估;另一方面,随着“海峡西岸”战略的实施,对发展有更高的定位,然而我们还处于打基础阶段,扩张总量是最紧迫的任务,同时又面临提升质量的要求;随着各地竞相加快发展,产业、市场、资源、人才等方面的竞争将日趋激烈。因此,今后五年浦城的发展将是机遇与挑战并存,困难与希望同在。能否赢得主动,实现赶超,努力在海西区纵深推进中发挥“前锋”作用,是对新一届政府新的检验。我们必须认清形势,统一思想,奋发有为,奋力崛起,举全县之力推动各项事业向前发展。     今后五年政府工作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坚持发展第一要务,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用发展和改革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落实“五个统筹”,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破解发展难题,提高发展质量,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努力构建和谐社会,把浦城建设成为海峡西岸经济区绿色腹地对外开放的平台、主动对接长江三角洲产业集聚的基地,开放、发展、繁荣、和谐的“北大门”。     今后五年全县经济发展布局:着力构建“一城、二园、三区、四线”,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一城”,即实施大城关战略,做大做强中心城区,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逐步构建以大城关为依托的中心区,205国道、省道花崇线、小浦线沿线和浦南高速公路四个互通口小城镇的联动发展格局。“二园”,即建好省级浦城工业园区和浦潭正大工业园区,不断增强产业聚集功能,推进产业集群建设。“三区”,即加快形成石陂林产加工,临江精细化工、食品加工,浮盖山旅游特色农产品边贸三个特色产业区。“四线”,即构建浦南高速公路、205国道、省道花崇线、小浦线四条公路沿线的经济开发带。     今后五年浦城的经济社会发展要努力朝着工业化增值财富、城镇化积累财富、市场化配置财富的方向发展,使人本化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最终归宿。主要预期指标:     1、经济发展目标。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和降低消耗的基础上,地区生产总值达到56.46亿元,年均增长10.5%;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3万元,年均增长9.4%;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26.7:42.8:30.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达到47.36亿元,年均增长18%;外贸出口总额达到6925万美元,年均增长10%以上,实际利用外资(可比口径)4652万美元,年均增长10%以上,引进山海协作市外资金20.45亿元,年均增长20%以上;地方级财政收入达到1.69亿元,年均增长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3.71亿元,年均增长11%以上。     2、城乡统筹目标。坚持城乡一体、互动联动,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城市框架进一步拉开,全面完成河滨二期、怡源F区、城西路口、千里马交叉路口、南浦南路等旧改新建项目,城区建成区面积达13平方公里,集聚人口15万以上,中心城区辐射能力进一步增强,基本形成以中心城区为龙头、中心集镇为重点、中心村为基础的县域城镇群,城镇化率达50%以上。科技创新、现代国民教育、文化事业、医疗卫生和全民健身体系不断健全。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0%,人均受教育年限达10年以上,高校毛入学率达25%,千人拥有医生数1人,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达98%,人均体育活动面积1.2平方米,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总人口控制在43.3万人以内。     3、基础设施目标。加快建设高速公路网,确保浦南高速公路2008年按期建成通车,积极争取境内36.3公里的浦龙高速公路早日开工建设;继续改造完善县境内205国道,完成省道302线境内46. 3公里的二级路拓宽改造,抓好农村公路网改造建设和农村客运设施建设,基本实现建制村公路硬化和通客车目标;加强电网改造建设,形成以220千伏输变电工程为主网架的电网体系。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基本建成建制村饮水改善工程,大力实施农业综合开发,加强农田基本建设和水利修复,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4、社会和谐目标。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健全,社会保障制度更加完善,社会就业更加充分,民主法制更加完备,人民生活更加殷实。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43万元,年均增长8%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241元,年均增长7%以上,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以内。组织实施“质量兴县”,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场、污水处理厂全面建成投入使用,南浦溪城区段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城区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8.6平方米,城市污水处理率45%,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90%,森林覆盖率74%,单位GDP能耗下降7%以上。     5、政府建设目标。加快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全面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深化行政体制机制创新,使科学行政、依法行政、理性行政、有序行政、廉洁行政成为政府工作基本准则。深入推进政府部门绩效考评、效能建设和述职述廉,着力提高公务员队伍整体素质和行政能力。加强政府行政管理,切实降低行政成本。强化行政监察、审计监督、财政监督,从制度上、源头上铲除腐败滋生的土壤,切实履行党和人民赋予的重任。     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必须把握好发展的阶段性、规律性、目的性、全面性,实现又好与又快、扩张与提升、发展与为民、统筹与和谐的“四个统一”。为此,必须狠抓七项关键措施的落实:一是坚持突出工业突破工业,强势推进“四大产业集群”建设,加快工业平台建设,扶持培育民营企业,壮大工业经济总量。二是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展农村经济,大力提高 “五大主导产业”的质量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三是注重发展现代服务业,突破旅游“五大开发”,提高第三产业的整体比重。四是深化体制改革,扩大对外开放,强化项目、体制、开放、基础和环境“五大保障”,争创经济持续增长新优势。五是推进科技、教育、文化、卫生“四大事业”的发展,落实计生、环保、国土资源管理“三大国策”,努力实现社会文明进步。六是健全为民惠民机制,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维护群众合法权益,确保社会有序稳定,着力构建和谐社会。七是不断健全民主法制,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提高政府行政能力,凝聚发展的合力。   三、2007年的政府工作       2007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第二年,是新一届政府的开局之年,做好今年政府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007年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增长25%;外贸出口增长13%;实际利用外资增长12%,财政总收入增长13.6%,地方级财政收入增长1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8%;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以内,单位GDP能耗下降3.8%以上。突出要抓好以下工作:     (一)持续突出工业突破工业     做强四大产业集群。认真落实四大产业集群实施意见,强化产业招商,注重产业整合和配套环境建设,提升产业集聚水平,全年力争四大产业集群实现产值21.38亿元,增长29.1%,占规模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91%,其中生物化工产值11亿元,增长31.6%,林产加工产值5.08亿元,增长20.2%,食品加工产值2.1亿元,增长23.4%,轻工轻纺产值3.2亿元,增长49%。完善领导挂点企业制度,加强规模工业经济运行调度,在部分行业实行“以电测税”方法,推行税负公平,以营造和谐的发展环境,促进规模企业队伍的不断壮大,力争全年规模工业企业达到85家以上,实现产值23.5亿元以上,占全社会工业总产值比重73.8%,工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1.3个百分点以上。     做优园区工业平台。继续完善园区一期基础设施建设和功能配套,抓好29家入园企业的达产达效和产能扩张,高标准推进二期扩建,完成A区460亩用地平整,启动园区商贸服务中心建设。注重集约用地,处理好产业发展与环境保护关系,完善园区优惠政策,加大项目引进和落地的服务工作,提高亩均投资强度和财税贡献率,力争新引进生物化工、轻工轻纺产业项目落地,新增园区规模工业企业6家以上,实现园区产值6亿元以上,增长71.4%,创税2000万元左右。加快正大浦潭新区盐酸金霉素项目的达产达效,争取全年实现产值1.6亿元以上。依托高速公路制定开发政策,加快建设石陂林产加工、临江精细化工、食品加工等3个互通小区和国、省道沿线乡镇工业小区,推行多种开发模式,力争取得实质性突破。     提升民营经济实力。进一步落实和完善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引导民营企业全方位进入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创造条件鼓励民营企业参与国有、集体企业改制;给予民营企业享受同等待遇,帮助企业争取国家、省、市的资金和项目扶持,推动民营企业壮大规模、技术改造、创立品牌,不断扩张民营企业个体实力和群体规模,力争全县规模以上民营工业新增产值上亿元的企业2家,产值5000万元以上的2家,3000万元以上的4家,1000万元以上的5家。     增强企业创新能力。以企业主体、市场导向、政府服务的形式,鼓励企业开展自主创新的“二次创业”。支持正大生化、绿康绿安等“四大产业集群”的强势企业深化现有产品内涵,加快外延扩张,研发一批、储备一批新生项目;充分借助“6·18”载体,以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为重点,加强企业与科技成果的对接转化,以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力争完成项目成果对接达到80项以上,推出企业技术需求36项以上,继续保持全市领先水平。     (二)持续推进新农村建设     发展“五大主导产业”。即加大粮食、烤烟、竹木、畜禽、菌菜产业的培育力度,推动农业结构由适应性调整向战略性调整转变,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粮食产业要继续落实扶持政策,大力推广应用新技术、新品种,逐步实现优质化、专用化,确保播种面积稳定在76万亩,总产达24万吨。强攻烤烟产业,突出扩大面积,狠抓质量效益,实现种植面积4万亩、收购烟叶12万担以上规模。菌菜产业要突出优高节能的规模化生产,建立26个无公害、反季节果菌蔬的重点基地。畜禽产业要突出良种繁育、疫病防治和污染治理三个关键,力争全年肉蛋奶产量达3.4万吨。竹木产业要突出科学管育、资源保护和精深加工增值,新建林业“四大基地”2万亩,加强100万亩的生态公益林保护;加快培育特色产业,制定浦城丹桂生产标准和产业政策,争创“中国丹桂之乡”,争取“浦城·‘丹桂’”、“浦城·‘薏米’”等特色产品申报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获得成功。     加快推进产业化经营。大力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引导现有龙头企业技改扩张,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依托资源优势,引进更多更大的农产品深加工龙头企业落地,力争全县投资100万元以上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到140家,新增10家,实现年销售产值10亿元,其中规模龙头企业达40家。完善龙头企业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大力发展龙头企业“订单”基地,建立生产基地100万亩,其中订单合同面积30万亩,带动农户9.5万户,农民从产业经营中人均创收1350元。     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健全防灾减灾应急救援体系,完善重大动植物疫病防控体系和森林防火长效机制,提高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风险能力。深入实施水利“523”工程,建成63个村级供水工程,解决5.36万人饮水困难,修复水毁水利工程270处。加强农业综合开发,完成土地整理2100亩,建设标准农田3000亩,改造中低产田8600亩;改善1.58万亩的烟田基础设施。推进农村公路硬化建设,新建客运候车亭47个、客运站2个,建制村通班车率达到80%。大力推进农村户用沼气池建设,全年完成600口以上,完成6个村新农村电气化建设。抓好林业基础设施建设,开设120公里竹山机耕道、184公里森林防火林带。     大力发展农村劳务经济。健全“四大平台”,即拓宽劳务信息平台:完善县乡村三级劳动力转移就业服务网络,深入开展“一户一就业”活动,有效对接企业用工与劳动务工的需求,力争全县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6000人以上,为本地企业提供用工7500人;做强技能培训平台:大力实施万名农民“增智就业致富”工程,以实施“阳光工程”为龙头,加强劳动力转移就业引导、岗前和岗位技能培训,强化培训基地建设,完成各类培训3万余人次;建立法律服务平台:实行跟踪配套服务,督促企业依法规范劳动合同制度,依法保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搭建再创业平台:积极实施“回归工程”,鼓励浦城在外乡亲返乡投资,实现劳务经济的良性循环。     (三)持续壮大第三产业     繁荣活跃服务业。优化市场资源配置,提升商贸餐饮、交通运输、金融保险、邮政通信等传统服务业的质量和效益,发展法律、信息、中介、家政和房地产等新兴服务业,培育扶持一批特色专业市场,着手实施浮盖山旅游特色农产品边贸区、闽北边界粮油贸易批发市场等建设,继续开展“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完成90个农家店、30个农资农家店改造,组建农村专业合作社县级联合会,完善农村流通网络,力争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1%。     加快五大旅游开发。以浦南高速公路建设为契机,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加大旅游资源开发力度,加快旅游景区基础设施建设,拉长旅游产业链条,尽快融入大武夷旅游圈。争取九石渡休闲度假区全面建成、溪下绿洲山水休闲区正式对外营业、仙阳猫耳弄山商代古窑群列入国家级历史文物保护单位,推进浮盖山和匡山旅游景区的招商引资,全年旅游业产值增长7%以上。     大力推进城镇化进程。以城市规划和定位统领城市建设与管理,着手实施城区建设控制性详规编制,完成局部组团的修建性详规编制,依法整治城乡乱滥建房及脏乱差现象,规范城乡客运市场秩序。依法依规增强南浦、河滨街道办事处及其基层社区的功能,加快实施城区公共管理重心下移,理顺体制,促进公共服务的属地化、社会化。坚持以新区开发为主、旧城改造为辅,基本建成河滨二期旧改和莲花垅、怡源E区等新区建设项目,建成河滨大道,加快推进城西加油站入口、怡源F区开发等项目建设,完成城区供水管网和马莲河东路、正大南路改造,不断完善人居环境。完成6个乡镇67个建制村新农村建设规划编制,加快石陂、临江、仙阳、九牧等一批具有交通、产业和人口相对优势的中心集镇建设,增强聚集和辐射功能。     (四)持续实施项目带动战略     精心实施重点建设。围绕“十一五”规划实施的“百亿项目”,落实投产、在建、开工、储备“四个一”的工作机制。全年计划实施重点项目60项,完成投资8亿元以上。突出抓好“十大项目”:①正大浦潭新区盐酸金霉素扩建;②绿康生化纳他霉素生产线扩建;③仁宏化工巯基系列产品生产线投产;④着手正大生化公司整体搬迁;⑤闽城光学眼镜二期扩建;⑥金斗木业出口齿接板项目建设;⑦京龙电器产品项目开发;⑧220千伏输变电线路新建;⑨110千伏九秋变电站和线路改造;⑩梦笔竹业竹胶板生产线新建。全力推进“十大工程”:①浦南高速公路浦城段工程建设,确保2008年通车;②省道302线浦城至松溪二级路拓宽改造项目征地拆迁,力争7月动工;③浦龙高速公路浦城段项目前期工作,争取尽快开工;④农村公路硬化完成80公里路面铺设;⑤“三馆”、公安监控服务中心、县行政服务中心建设的启动;⑥浦城工业园区二期开发;⑦兴浦路西段延伸建设的启动;⑧省道302线下岚路至工业园区道路拓宽改造;⑨农村水利“523”工程建设;⑩1.58万亩烟田基础设施建设。     强力招商引进项目。继续开展以项目为核心的创业竞赛,完善项目考核和奖惩制度,形成全社会抓项目的工作氛围。高度重视项目前期工作,做好项目专项规划,创新招商引资机制,大力实施定向招商、挂职招商和以商招商,借助“5.16”、“6.18”、“9.8”等招商平台,加大南接北连和山海协作力度,千方百计引进一批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集聚效应强的生产性项目,争取有65个项目列入全市“四个一百”项目,总投资25.3亿元以上。建立重大引资项目工作协调机制,抓好签约项目的追踪落实,提高招商引资实效。力争全年完成合同利用外资4280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3236万美元,山海协作利用市外资金9.9亿元,增长20%。     攻坚克难落实项目。全面正确理解执行宏观调控政策,完善项目落实机制,突破项目建设瓶颈,促成项目落地生成。以全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为契机,最大程度盘活存量土地,建立快捷用地选址和报批服务,积极争取用地指标,优先保证重点项目用地。加快推进观前、蒋溪口两大电站建设,有效保障用电需求。密切银企合作,鼓励发展民间担保机构,引导金融机构改进贷款授权授信管理,开辟融资“绿色通道”。搭建企业用工和求职人员务工桥梁,满足企业用工需要。全年计划落实项目开发200项以上,总投资30亿元以上,当年完成投资12亿元以上。     (五)持续深化改革开放     全面深化改革。深化农村工作机制创新,健全“6+1”工作机制,抓好乡镇“三农”服务中心和村级“三农”综合服务站建设,发挥“六大员”作用;进一步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完善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和村财乡管村用制度,探索推进村主干养老保险,继续开展创建信用乡(镇)、村、户活动,建设新型的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深化集体林权配套改革,创建林业经营管理新机制;加大国有集体企业改革力度,加快推进闽北制药厂、织布厂、燃料公司、工业供销公司等企业改制,争取集体企业改革有所突破,稳妥实施事业单位改革;深化财政管理体制改革,依法加强税收和非税收入征管,继续推行激励乡镇发展的财政政策,抓好2个乡镇的乡财县管乡用试点工作,启动12家国有农(林)场税费改革,壮大基层财力;完善“收支两条线”改革,新增一批行政事业单位进入会计集中核算,新增13个单位实行部门综合预算管理,推行部门预算支出绩效考评,将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纳入财政监管范畴,规范国库集中收付和政府采购制度,加大财政对公共服务领域投入,集中财力办好惠民实事,加快构建与事权相匹配的公共财政体制。     扩大对外开放。积极应对国家出口退税改革的影响,调整出口产品结构,巩固饲料金霉素、笋制品、制衣等传统出口产品规模,扩大杆菌肽锌、眼镜等新兴产品出口,鼓励更多企业申领对外贸易经营权,新增对外贸易经营权企业7家以上,努力扩大自营出口业务,全年外贸出口总值达4860万美元。全面融入海西区,深入实施“南接北连”战略,重在北连,主动加强与发达区域和科研院校的合作,积极参与各类经济技术合作。     (六)持续发展社会事业     加强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全面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深入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广泛开展文明县城、社区、村镇、行业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积极倡导和谐理念,形成文明道德的社会风尚、奋力争先的创业氛围、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着力建设文化强县,加强具有悠久历史的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性保护、开发、利用,对34个省、县级历史文物单位进行全面保护,对浦城“闽派古琴”及民间剪纸艺术进行挖掘和培育,争创省级“民间剪纸艺术之乡”,使地域特色的传统文化重放异彩;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推进广播电视光缆联网工程,完成80%建制村广电光缆联网,做好数字电视平台整体前移前期工作。加大社会建设力度,提升“平安浦城”建设的层次和水平。深入开展“五五”普法,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责任,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深化“严打”长效机制。加强信访工作,加大林区、库区、景区、工业园区及征地拆迁、企业改制等重点领域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危险化学品、矿山、道路与水上交通、烟花爆竹、公共聚集场所、特种设备以及学校安全等专项整治。健全政府应急管理体系,有效处置社会公共安全问题,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深入实施“科教兴县”战略。认真制定和落实《科技发展“十一五”规划》,大力推进科技进步与创新,加大对工业产业集群、农业主导产业的科技攻关,加强科学普及、交流与合作,推广新技术成果和新产品开发项目40项。全面落实《关于加强人才工作的意见》,完善人才激励机制,营造有利于人才成长、创业、发展的良好环境。坚持教育优先,注重教育普惠性,统筹城乡各类教育发展,突出提升优质高中办学质量,加强与高中等职业技术院校合作办学力度,扩大职业技术教育规模。继续实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缴杂费、农村贫困家庭学生“两免一补”和特教学生“三免一补”等政策,广泛开展“关爱寄宿生”活动,巩固提高“两基”成果。认真开展全国第二次农业普查工作,全面完成地方志分志编撰,落实好老干部待遇,继续推进妇女儿童、老龄、残疾人、侨联等事业以及国防双拥工作。     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完善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体系,优化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完成临江、管厝2所卫生院大楼和石陂、仙阳卫生院2个急救科室建设,大力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加强卫生监督体系、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建设,规范医院管理,探索医药分业管理机制,切实解决群众“看病贵、看病难”问题。继续强化计生工作机制,加强流动人口计生管理,优化出生人口性别比,继续实施农村计生家庭奖励扶助制度和“少生快富”扶贫工程,加强计生优质服务,稳定人口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全县出生人口政策符合率达91%以上,继续保持全省一类先进县水平。加强食品、药品“放心工程”建设,巩固农村药品“两网”示范县建设成果,确保群众食品、用药安全。     (七)持续构建和谐浦城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全年计划财政投入1.15亿元用于城乡低保等23项惠民政策落实,比上年预算增长66.3%,重点要将扩大就业作为民生工程,做好就业再就业工作,认真落实“4050”人员就业再就业优惠政策,逐步实现职业培训社会化、市场化,帮助城镇零就业家庭、农村贫困家庭和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做好农村低保户“一户一就业”工作。全年实现城镇新增就业2200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800人,其中“4050”人员再就业700人。健全完善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互助相结合的社会保障体系,加强社保基金征缴和管理,确保基金安全性。扩大养老、失业、工伤、生育及医疗保险的覆盖面,力争参保人数分别扩大到2万人、1.65万人、1.1万人、5500人和3万人。加强企业务工人员、失地农民和自谋就业人员的社会保障。逐步落实干部职工住房公积金制度。加强对困难群众的救助,完善城乡低保、农村“五保”供养、特困户救助、灾民救助等制度,逐步提高城乡低保补差水平。推进社区残疾人联络员试点工作,积极发展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全面落实库区移民后期扶持政策,加大对老、少、边、穷村的扶持,完成“造福工程”搬迁300人,抓好全县重点地质灾害点群众的搬迁。     集中财力办好惠民实事。注重建立惠民利民长效机制,集中财力和争取上级资金支持,创造条件为民办好13件实事。⑴提高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⑵建立惠及33万农民的大病统筹为主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⑶全面完成农村中小学D级危房 7770平方米改造。⑷选派医生帮扶山区乡镇卫生院。⑸启动新时期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实施乡镇综合文化站改造完善工程。⑹加大“造福工程”帮扶力度。⑺免除城市低保家庭子女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杂费,并免费提供教科书。⑻对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实行贡献奖励。⑼完善生态公益林管护和补偿制度。⑽继续推进农业和农民住房保险。⑾推进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场建设。⑿实施南浦溪流域城关段河道清淤治理。⒀整治城乡生活环境脏乱差的现象。     加强环境保护和建设。继续推进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建设,落实环保目标责任制,严格把好项目落地“三不”底线,加大对企业、规模畜禽养殖、南浦溪流域和城市环境污染的综合整治。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整治,实施忠信、管厝、永兴、濠村、盘亭5个乡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完成90个建制村垃圾集中处理,农村垃圾处理率达50%以上。认真抓好重点耗能行业和企业的节能工作,实现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的约束性目标。全面完成全县土地总体利用规划修编,实施土地整理1150亩,确保耕地占补平衡。强化水能资源开发与管理,整顿矿产资源开发秩序,严禁无证非法采矿。   四、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推进海西区绿色腹地“北大门”建设,全面实现今年的目标,责任如山。新一届政府要树立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全面履行政府职能,做到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开透明、廉洁高效,提升政府服务水平。     科学行政。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全面理解和准确把握中央关于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方针及一系列决策,把科学发展体现在“北大门”建设的实践中,贯穿于政府行政工作的全过程,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关系,在履行政府经济调节和市场监管的同时,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推进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努力构建和谐社会。     依法行政。自觉维护宪法和法律的权威,把依法行政作为政府工作的基本准则,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并主动报告工作,接受人民政协的民主监督,完善政府与人大、政协和“一府两院”联席会议制度,打造社会各阶层和政府互动的平台,进一步落实《公务员法》、《行政许可法》,强化行政执法责任制,逐步规范咨询、论证、审议、公布、备案和听证等程序。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快电子政务建设,促进政府行为的公开透明。继续推进机关效能建设和绩效评估,完善行政服务中心运作,规范“一站式”办理,提高办事效率,着力解决“四岗”和自由裁量权滥用等问题。     理性行政。作为“有限政府”,必须自觉遵循行政管理规律,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公正、客观、适度地处理行政事务。坚持一切从浦城的实际出发,妥善处理政府与市场、权力与责任、社会公共利益与公民合法权益、效率与公平、强制与引导的关系,按照合理行政、程序正当、高效便民、诚实守信、权责一致的原则,依法合理处置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问题,既要避免越位、错位和缺位,又要说到做到,说好做好,承诺有度,承诺有效。     有序行政。完善政府工作规则,严格按照法定权限、遵守法定程序管理经济社会事务,逐步实现由权力导向型政府向规则导向型政府转变,强化政府各部门职责落实,本着一级对一级负责原则,推进“扁平式”政府建设,着力改进工作作风,克服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建立健全分工协作、督查落实、岗位责任等运作机制,做到说实话、办实事、求实效,增强政府执行力。     廉洁行政。强化宗旨意识和服务意识,认真抓好政府组成部门行政一把手“一岗双责”和述职述廉工作,健全领导干部重大事项报告、“三项谈话”等制度,防微杜渐,把好关口。开辟“纠风之窗”专栏,深入治理“六大领域”商业贿赂等腐败问题,加强行政监察、审计监督和财政监督,坚决查处各类违纪违法案件。全体政府组成人员要切实增强廉洁自律意识,切实加强政风、作风建设,讲操守、重品行,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营造风清气正的政务环境。     政府所有工作部门及工作人员要按照上述要求,认真履行职责,树立三种形象。一是一切为民的形象。要强化民本意识,坚持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体察民情,倾听民声,尊重民意,在想问题、办事情、做决策时充分考虑群众利益,把更多财力和物力用于解决基层群众的实际困难,努力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真正做到爱民、亲民、真心为民。二是开拓创新的形象。要注意把握新趋势,善于总结新经验,学在新处,谋在深处,干在实处,既要正视我们的困难,立足实际找差距,更要认清我们的优势,大胆创造性开展工作,不断提高驾驭市场经济的本领。三是高效务实的形象。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尊重自然规律、客观规律及社会发展规律来谋划发展,进一步建立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埋头苦干抓落实,低调务实抓落实,攻坚克难抓落实,形成上下左右齐抓项目,全心全意共谋发展的工作局面。     各位代表,加快浦城发展,是历史赋予我们的庄严使命,是全县人民的共同心愿。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在上级党委、政府和县委的正确领导下,紧紧依靠和团结全县40万人民,抓住新一轮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努力拼搏,求实创新,为实现浦城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好中求快,为圆满完成“十一五”规划的各项战略目标,为全面推进开放发展繁荣和谐的“北大门”建设而努力奋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0关注

29粉丝

2827帖子

排行榜
作者专栏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公众号

客服个人微信号

全国服务热线:

0595-22880819

公司地址:泉州秘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运营中心:福建省泉州市

Email:506070961#qq.com

Copyright   ©2015-2025  老秘网 责任编辑:释然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秘途文化  备案号   ( 闽ICP备19022590号-1 闽公网安备35050302000919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