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06年全市林业经济运行情况
2006年,实现全社会林业总产值133亿元,其中工业产值84.15亿元,在工业产值中,规模以上产值74.84亿元,占工业产值的88.94%。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一)植树造林有新提升。一是更新造林积极性高。植树造林总量已连续三年保持在35万亩以上,2006年造林更新面积39.73万亩,是近十年最多的一年,其中广大农村群众个私造林29.7万亩,占乡村集体部分的95.4%。除采伐、火烧迹地更新造林外,还充分利用小块闲散林地拓展造林空间,如建瓯市利用林缘、林中空地、路边荒地造林面积1000多亩。二是规模造林异军突起。注重引导林农创新营造林经营机制,对林改后分散在各家各户的林地,推广联户规模造林,2006年300亩以上的造林户达到60户,面积2.5万亩;全市新成立股份合作林场和家庭林场68家。三是四大基地扎实推进。完成林业“四大基地”新造林面积13.6万亩,占任务13.2万亩的103%;完成现有林改造培育面积28.6万亩,占任务26.8万亩的106.8%。四是启动绿色家园活动。把非规划林地植树造林与“创绿色家园,建富裕新村”活动相结合,以绿化促美化、绿化促文明、绿化促致富,推动全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2006年春季,全市开展非规划林地植树造林的乡镇达120个,行政村达462个,造林农户数达18274户,植树总面积1.64万亩。五是是加快建设良种基地。2006年完成杉木三代种子园嫁接面积420亩,定砧面积238亩,林地准备面积300亩;马尾松二代种子园完成建园面积300亩,圃地嫁接面积183亩。
(二)产业发展有新突破。一是搭建产业发展平台。按照“十一五”林业产业区划的要求统筹示范区建设,全市已启动木竹制品产业集群示范平台15个,特别是南平大洲、邵武城南、建瓯徐墩、建瓯东峰莲花坪,以及在建的闽北林产加工贸易园区、建瓯东安等示范区取得进展,如市本级大洲工业示范园区,共有木竹加工企业8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5家,实现年销售收入15060.9万元,其中规模以上企业实现销售收入14868.9万元,带动工业原料林基地建设5.1万亩。闽北林产加工贸易园区首批入园的9家企业或项目已入场动工建设,如浙江丽人集团投资3.6亿元建设年产20万立方米高密度纤维板项目;闽北温州木业基地项目,占地1300亩,总投资8亿元,由浙江温州家具商会负责引进家具生产企业30家,年产值近百亿元,五月底该项目首批八栋厂房已动工建设。武夷山仙店工业平台已初具规模,投资350万美元的台资企业武夷山贝升创意家饰有限公司已投入生产,达产后年创产值将在亿元以上。全市规模以上企业发展势头强劲,已发展到241家,其中销售收入上亿元的企业4家。二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充分利用“5.16武夷旅洽会”、“6.18项目成果交易会”、“9.8厦洽会”和“网洽会”等招商平台组织相关企业进行项目洽谈;派出招商小分队,分赴浙江、上海、广东、闽南等地进行定点招商;通过已落地企业进行以商招商;举办竹制品中外企业产销见面会和福建省木竹产业经贸洽谈会,取得了良好效果。全市续建新建林业项目80个,投资总额13.5亿元,合同利用市外资8.0亿元,实际到资7.7亿元,其中新批林业外资项目18个,投资总额4180万美元,合同外资3181万美元,实际到资3178万美元。三是提高企业经营水平。在大力促进木竹制品产业集群发展的同时,注重提升现有企业的竞争力。抓现有加工企业的达产达标,鼓励现有企业进行技术改造,提高生产效率,提高产品质量、提高经济效益,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鼓励企业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降低能耗。目前,全市9条中密度纤维板生产线,已有8条进行锅炉改造,通过节能项目成果的转化,改燃煤为燃木竹加工下脚料,做到了60%的能源靠生产线自行供给,40%采用当地木竹加工的下脚料,同时将烟道气进行净化利用,既节能又减少了二氧化硫的污染,全市中纤板企业仅此一项,就节约燃煤近10万吨。
(三)竹业开发有新拓展。一是边远竹林产生效益。2006年竹山机耕路继续向三重山延伸,累计开设6500多公里,边远山竹林得到有效开发利用,每根竹材成本平均下降2元,激发竹农加大低产竹林改造,提高集约经营水平,直接增加了亩均立竹量和笋竹产量。群众经营竹山的积极性高涨,各地群众纷纷自发投资、投劳,2006年新开竹山机耕路2110公里和新增竹山水利设施受益面积1万亩,改造低产毛竹林1.4万亩,新建丰产高效毛竹林面积10.5万亩, 2006年全市留养新竹1.54亿株,以每根竹材10元计,相当于存在竹山上15亿元。二是规模企业成长壮大。规模企业已达137家,比增11.4%,其中超千万元的规模企业27家,特别是超亿元的龙头规模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如武夷笋业集团被国家林业局评为经济林产业化龙头企业,2006年投资3000万元,建设面积1.2万平方米、贮藏水煮笋1万吨的冷冻工厂,对保持原笋风味和品质有极大益处。邵武叶之林竹制品有限公司,投资6000万元,年产值达2亿元以上;武夷山贝升创意家饰有限公司投资350万美元,年产值也在亿元以上;建瓯市去年5月引进的雅风竹木业有限公司和天鹏竹木业有限公司,今年3月开工生产,年生产能力均在亿元产值以上。三是正式启动中国笋竹城。建瓯市成立了中国笋竹城筹建工作领导小组,抽调专人组成筹建处;完成了面积10平方公里的控制性规划,正在制作详细规划;一期项目已竣工投产,开发面积1045亩,投入资金3.06亿元,有29家企业落户,建瓯市雅风竹木业和天鹏竹木业也相继投入生产,项目达产后,年产值均可实现亿元以上;“中国笋竹城”二期项目已完成土地的征用工作并全面开工建设。四是竹文化节取得实效。参加第五届中国竹文化节的领导、嘉宾共计1700多人。竹文化节围绕“弘扬竹文化,发展竹经济,建设新农村”,举行了隆重的开幕式,参观了中国竹业博览会、竹文化展、竹加工企业和丰产高效竹林示范片,进行了种植纪念竹活动,观看了《竹乡风情》文艺晚会,召开了国际竹藤组织竹子研讨会、中国竹协四届二次常务理事会、福建竹木产业经贸洽谈会,举办了海峡两岸竹文化交流与竹业发展论坛、《绿竹神气》专著首发式。本届中国竹文化节经贸洽谈活跃,福建竹木产业经贸洽谈会暨项目签约仪式中,共推出200多个经贸项目,现场签约36个,南平市项目签约18个,项目总投资10.08亿元,南平市投资4.35亿元。
(四)林业改革有新成效。一是林权改革主体任务基本完成。全市10个县(市、区)的林改工作都通过省市联合检查验收,共完成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面积1992.2万亩,占应改革面积的99.7%;累计完成集体林权登记面积2593.1万亩,其中商品林1985.4万亩,占应登记面积的99.3%;集体林权已发(换)证面积2026.5万亩,其中商品林1685万亩,占应发(换)证面积的84.3%;全市共发(换)林权证119774本,其中集体商品林发(换)证112695本。二是配套改革稳步推进。按照林改后林木、林地流转的必然规律,为保障林农权益在流转中不受侵害,我市建立和完善了中介、评估、信息、法律等服务体系。邵武、建瓯、光泽、建阳、武夷山、松溪、政和等7个县(市)已建立功能比较完善的县级林业服务中心;浦城、邵武、建瓯、建阳、延平、松溪、武夷山、光泽已林业服务中心延伸到重点乡镇林业站。成立了家庭、股份、合作林场、防火、防病虫、防盗协会,以及林业科技协会、林产品加工和流通协会等民间自律性组织,据统计,全市建立护林防火联防组织198个;建立农村林业合作经济组织39个,联合面积98万亩;建立林业专业协会147个;建立林业科技法律咨询机构66个,参与科技法律咨询的科技人员426人。
(五)资源保护有新举措。一是加强生态公益林建设。进一步完善生态公益林管护责任制,落实“政府决策、部门协作管理”的工作机制,明确“一主体,两监督”的工作职责。全面下达行政责任书和经济责任书,重点抓好2005年补充区划界定的重点区位生态林管护合同签订工作。完善生态林护林员管理办法,抓好护林员考核考评,对不合格的护林员坚决给予解聘。开展生态公益林管护情况检查,组织资源、林政、计财、营林等相关科室业务人员,重点检查生态林界定合同完成情况、管护责任制落实情况、护林员管理及考评考核情况、生态效益补偿资金使用情况、资源监测变化情况以及生态林档案管理情况。开展“长剑三号”、“长剑四号”和“绿盾行动”等破坏森林资源违法犯罪的专项打击行动,确保森林资源特别是生态林资源的安全。二是开展二类资源调查。根据省林业厅的安排部署,从2006年开始开展全省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和森林经营方案编制工作。我局及时下发了实施方案,对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与森林经营方案编制进行了全面部署。各地加强组织领导,制定工作计划,7月31日全市全面完成技术培训工作,统一技术标准,8月初外业调查工作全面展开。据统计,全市共培训业务技术骨干近800人,抽调精干技术人员,组建169个调查工组,51个质量检查组。全市共完成样地调查2171个,占样地总数的16%;完成小班区划调查98万亩,占林业用地总面积的3.1%,总体进展顺利。三是强化森林防火工作。2006年新建生物防火林带1400多公里,山边和田边维修和新开防火路6500公里,铁路和公路边开设防火路1500公里,有效遏制了森林火灾的发生。2006年全市共发生森林火警、火灾15起,受害面积89.6公顷。森林火灾发生率0.91次/十万公顷;森林火灾受害率0.05‰。森林火灾发生起数和森林火灾受害面积与去年同期相比分别下降了54.6%和79.8%。各地积极推行林缘、农田可燃物计划烧除措施,有组织、有计划、有防范措施地开展农事用火,确保安全。据统计,全市1325个行政村,完成计划烧除734个行政村,9465宗,5582.9公里。通过重点火险区综合治理项目的实施,各地都添置了一大批森林防火扑救设施设备,并对扑救队伍进行了整顿和培训。2006年新建的5支县级半专业扑火队有4支基本达到省上验收标准。
总之,2006年我市林业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一是发证进度慢,全市实际发证数仅50751本,占已申请登记数的47.2%;全市尚有42个未完成林改验收;二是林区稳定问题突出,还有一些村存在不稳定因素,有772起矛盾纠纷未得到有效解决;三是经营粗放,适地适树尚未得到全面落实,造林密度普遍偏大。由于受市场价格因素的影响,群众营造杉木的积极性较高,营造阔叶树的积极性不高。林改后均山到户,经营主体变小且分散,如何科学引导并积极培育新型的林业合作经济组织,促进造林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是营林工作面临的新问题。四是企业规模小,主品档次低,产业链短集聚效应低,我市木竹制品产业长期处于集约化低、层次低的状态,企业的规模偏小、产品档次低、技术含量低、资源消耗大、经济效益低,同时产业链短、企业关联度差、产业集中度低,国际化程度低、缺乏核心竞争力,影响了产业的集聚。企业研发能力差,我市现有的木竹加工企业规模普遍偏小,企业缺乏自主创新能力,木竹制品产品的生命周期不长,制约了企业的发展。五是第三产业发展缓慢,特别是森林旅游进展慢。六是生态林公益林保护压力大,监管难以到位,盗伐生态林现象时有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