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没有现代化的乡村,就不会有现代化的中国。没有文化传承与创新,就谈不上真正意义上的乡村振兴。乡村文化振兴,不仅可以活跃经济文化氛围、拓展社会生态空间、构建文化传播语境,还能提升村民生产生活质量、文化综合素养和精神境界。 “设神理以景俗,敷文化以柔远。”文化承载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以文化人,文化在人的精神思想、社会能力培养等方面具有深远影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乡村现代化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历史任务,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大力推动乡村文化振兴,以文化的力量为乡村现代化铸魂。 乡村现代化重在文化先行 乡村文化是乡村社会得以延续的核心,是乡村社会的魂。乡村文化在稳定乡村社会、凝聚百姓民心、维系乡村和谐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改善农民精神风貌,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 文化振兴丰富村民的精神家园。乡村文化是村民在农业生产与生活实践中逐步形成并发展起来的道德情感、社会心理、风俗习惯、行为方式等,反映了村民的处世原则、人生理想以及对社会的认知模式等,是村民生活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村民赖以生存的精神依托和意义所在。乡村文化具有极为广泛的群众基础,在民族心理和文化传承中有着独特的作用。在当代,尽管工业文明和城市文明长足发展,但乡村文化仍有其独立的价值体系和独特的社会意义、精神价值。乡村文化振兴立足乡村文明,挖掘乡村文化潜力,形成多样的文化样式,为新时代的新乡村、新村民提供更为丰富多彩的精神家园。 文化振兴为乡村振兴凝心聚力。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必然来自广大村民。通过对乡村物质文化资源和精神文化资源的保护、开发和利用,让文化因子融入村民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生活之中,成为实施乡村振兴的不竭动力。实现乡村现代化,必须正视乡村文化中所出现的影响乡村社会稳定和谐的诸多因素,通过政策扶持、教育引导、价值引领等手段,着力化解或消除乡村文化中的负面影响,启发村民的文化自觉,重塑乡村社会关系,发挥好乡村文化“稳定器”的作用,为推进乡村现代化打下坚实基础。 文化振兴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城市和乡村因为差异而在融合发展中形成文化的张力,因为有了这种差异造成的张力,城乡文化在融合发展中获得生机。乡村文化是农耕文明的历史积淀,是生生不息的农耕文明的活态载体,但乡村不能远离现代文明,乡村也要享受现代文明带来的便利。随着乡村交通条件的改善,互联网、智能手机的普及,村民文化素质的提升,乡村文化产业的勃勃发展为城乡融合发展提供了可能性。乡村文化因其在与自然相处的过程中所呈现的文化多样性,是一种重要的潜在文化资本,在城乡融合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 乡村振兴关键在于有文化的“人” 乡村的核心是人,乡村振兴的目的也是为了人。实现乡村振兴,关键也在于“人”。因此,实施乡村振兴,不仅需要爱乡村有情怀的新时代村民,而且更需要有一批具有掌握现代科学技术知识,投身家乡建设的新时代的新型农民。 乡村振兴离不开具备较高的思想道德素质的村民。思想道德素质的高低是反映一个人进步程度和社会文明状态的首要标志。乡村建设主体的思想道德素质关乎乡村的建设和发展,积极乐观的思想道德素质会促进乡镇建设的发展。“新村民”较高的思想道德素质也从一定程度上促使他们成为未来乡村建设的主力军。因此,需要新时代的村民普遍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具有更开放的思维,主动参与到政治生活当中,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等都有一定的认识,具有行使权力和履行义务的意识。在道德素质方面,应具有一定的文明意识和道德认知。 乡村振兴离不开具备较强的科学文化知识的村民。新时代的村民不仅是知识型的村民,普遍具备较高的知识水平,而且是技术型的村民,具备一定的农业科技、农业推广知识,同时还是有一定管理才能的村民,只有这样才能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者。 乡村振兴离不开具备较健全的民主法治意识的村民。作为振兴乡村的主要力量之一,新时代的村民具有更高的法律意识和民主意识。实现乡村振兴需要新时代的村民不仅具有法律意识,而且懂得用法律武器捍卫自己的正当权益。 乡村现代化需要文化产业助力 乡村现代化的实现离不开文化支撑,只有基于乡村文化的高度自信,才能促使乡村居民生活富裕、文明和谐的目标得以实现,从而促进乡村经济、政治、社会和生态更好更快发展。 发挥政府在乡村文化产业发展中的主导作用。加强文化产业发展的顶层设计,制定一系列有利于乡村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为乡村文化产业发展提供宽松的环境。鼓励兴办乡村文化产业,助推乡村文化产业的兴起、发展和壮大。充分利用各方面人才资源,为乡村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激发村民参与乡村文化产业发展的内生动力。乡村居民既是参与乡村文化建设的主体,也是乡村文化消费的主体,积极发挥乡村居民在乡村文化产业发展中的主体作用,为乡村文化产业发展提供根本动力和价值导向。发展乡村文化产业的出发点是满足群众的文化需要,聚焦具有群众基础的乡村文化产业,优化乡村文化产业结构,满足大多数乡村居民文化需求,选择合适的文化形式,真正实现乡村文化繁荣兴盛。 推动乡村文化产业实现内涵式发展。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文化产业发展最重要的是要实现三个转变,即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表面展示向深度挖掘转变、要素流出向要素集聚转变。发展乡村文化产业要避免搞形式主义,不能追求千篇一律、遍地开花,特别是要深入挖掘民族地区的独特文化资源。一定要有创新意识、品牌意识,实行“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策略,大力发展特色文化、民族文化和优势文化,形成“一村一品、一镇一业”的乡村文化产业格局,以质量和深度取胜,促进乡村文化产业深度融合发展。来源:学习时报 作者:陈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