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文稿,还能这样写》作者雄文《笔杆子碎语》作者王一端《机关文稿写作入门》作者杨新宇《机关文字工作五十讲》作者何新国
最新《公文写作培训课程》直播间《公文写作百法例讲》作者房立洲老秘网站长、《老秘笔记》作者老猫《公文高手的自我修养》作者胡森林
开启左侧

老一辈革命家的“约法三章”

[复制链接]
苍山夜雨 发表于 2018-4-2 15:12: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文稿修改演播室众筹计划,点击了解详情
 

老一辈革命家的“约法三章”

 “约法三章”是个成语,其中的“约”是指协商,协定。原指约定三条法规,后泛指订立简单的条款,相互遵守。本文选录几位老一辈革命家订立的几则“约法三章”,以作为时下领导干部的镜鉴。

毛泽东遵守“三不谈”

毛泽东谢绝为他庆寿提出“三条理由”,即:“一是战争时期,许多同志为革命的胜利流血牺牲,应该纪念的是他们,为一个人‘祝寿’太不合情理。二是部队和机关的同志没有粮食吃,搞庆祝活动,会造成浪费,脱离群众。三是才50多岁,大有活头,更用不着‘祝寿’。”

除此,毛泽东又随之加上“三条规矩”,即:“一不许请客吃饭;二不许唱戏,如果要演,就演给老乡们看;三不许开会。”

毛泽东还曾立下过这样一条规矩,就是一生要做到“三不谈”,即:不谈金钱;不谈男女关系;不谈家庭琐事。”并要求身边的人也要遵守这条规矩。

朱德的“三必须”和“三节俭”

革命战争年代,朱德在江西瑞金时,曾经被编在中央军委机要科党小组过组织生活。他怕党小组长顾虑他是首长,把他当成“特殊党员”,便与党小组长“约法三章”:一是党小组过组织生活必须通知他,二是党小组给每个党员分配任务时必须有他,三是党小组长必须定期听他汇报思想情况。朱德长期担任革命军队的总司令,他始终保持艰苦朴素的“三节俭”,即“生活节俭,从不特殊;穿衣节俭,一套军装可穿数年;要求身边工作人员及家人节俭,不得搞任何特殊”。人们都称他为军中节俭表帅。例如抗日战争时期,有一次西安八路军办事处的同志听说朱总司令来西安,派了好几个同志去车站帮他搬行李,朱德笑着说:“不用了,你们看,都在这里。”只见他的警卫员手里拿着一床军毯,肩上挂着一个包袱,再没有别的东西了。晚上,朱德住在西安七贤庄八路军办事处,同志们看见那个小包袱里只有一套军衣和两套内衣,还有一双新布鞋。

周恩来的“三不沾”

周恩来同志为了革命事业,给自己和身边工作人员规定了“三不沾”,即“私人的事不坐公车,不占国家的便宜;亲属来机关探亲,就餐自己买票,不沾集体的财富;不得以总理的名义接待或收受礼品,不沾机关和个人的利益”。1973

月,周恩来陪时任法国总统蓬皮杜访问杭州。16 日中午,总理请随行工作人员上楼外楼吃便饭。这是总理第九次上楼外楼,职工们非常高兴,除了准备西湖醋鱼、虾和鸡等高档名菜外,还端上总理喜欢的绍兴霉干菜、豆芽菜、霉千张等家常菜。

饭后结账,省里同志说由地方报销,总理不肯,坚持要自己付钱。店里同志知道,不收钱,总理会生气的,就收了10 元钱。谁知总理又不肯,当即对一位姓姜的职工说;“10 元钱,怎么够?要收足。”店员们商量了一下,加收了元。不料又被总理看到,就说;“不够的,要同一般顾客一样收。”没办法,店里只好又收了5元。这样,已收了20 元。哪晓得一小时后,机场来了电话,说是总理上飞机前留下10 元钱补付中午饭费。这迫使店员们把当天午餐的饭菜费仔细算了一下,按照牌价表,也不过19 元多一点儿。他们就给总理写了个详细报告,把清单附上,并把多余的钱交还总理办公室。

邓小平的“约法三章”

1949 12 日,刘伯承和邓小平率第二野战军和中共中央西南局领导机关进驻重庆。邓小平担任中共中央西南局第一书记,刘伯承担任西南军政委员会主席。1950 日,贺龙到重庆,担任西南军区司令员。邓小平主政西南时期,与刘伯承、贺龙一起,迅速恢复工农业生产,很快改变了西南地区混乱的社会面貌。进城后不久,为防止干部在胜利面前滋生居功自傲、贪图享受和追求名利等错误思想,邓小平就“约法三章”:不设私人公馆,不集体办伙食,严禁铺张浪费。为了作出表率,刘邓贺三家人打算合住在一栋楼房里。此楼是抗日战争时期专为宋美龄修建的公馆,两楼一底,大小共十几间房,其中底楼最宽,三楼最窄。刘邓贺都争着把宽敞的楼层让给别人住,自己住最小的。刘伯承认为:小平同志作为中共中央西南局第一书记,政务十分繁忙,家中人口又多,应住宽一些的楼房。而邓小平和贺龙却坚持让刘伯承住一楼。邓小平说:“伯承同志年纪大,身体不好,住底楼方便些,省得爬楼梯累。贺老总也是,只有我年纪最轻,不怕上楼下楼。”一番谦让后,最终按年龄安排:刘伯承住底楼,贺龙住二楼,邓小平住在三楼。

董必武的“三不许”

1949 11 月间,董必武因公去南京。随同董必武工作的几位同志发现了原中共南京办事处用过的一辆“别克牌”黑色小汽车,大家认为很有纪念意义,想把这辆小汽车要来带回北京。董必武知道了这件事后,很严肃地对工作人员说:“我和你们约法三章:不许向地方要东西,更不许以我的名义在任何部门搞活动,不许接受礼物。你们要是违反了,我就送你们到公安局去。”从那以后,不论谁调到董必武身边工作,董必武都要首先申明这个“约法三章”。1954 年,董必武同志率领党政代表团去东欧访问。东道国送给中国代表团每位团员一笔可观的生活费,目的是让客人们买些日用品和纪念品。当个别团员要求去当地的百货商店买点儿洋货时,作为团长的董必武不仅没有同意,而且在代表团工作会议上和大家一起商量这钱如何处理。大家认为,按照制度规定,代表团团员是可以花用的,但更要考虑到国家的需要和困难,尽可能地节约外汇为好。最后团员一致同意把这笔钱都交给我们的大使馆。在出国前,董必武15

岁的儿子对一位随行的工作人员说想要一架照相机。这位同志出国后和大使馆的同志聊天时随便提到了这件事,大使馆的同志当真给买了一架。回国后,董必武看见孩子摆弄照相机,才知道了这件事。董必武狠狠地批评了儿子后,让秘书立即带上照相机和相当于这架照相机市价的一笔钱款,到外交部去作检讨,请外交部决定留照相机还是留钱款。外交部的同志听说董必武发了脾气,他们也知董必武一贯公私分明,就留下了照相机。

陶铸的“三不准”

1958 年,陶铸在广东省担任省委书记期间,有一次,他带领几个干部到外地检查工作时,有一个县的县委领导设宴欢迎。陶铸走进饭厅,看到大摆筵席的场面,非常恼火,匆匆吃了一碗饭便离开了。此后,他每到什么地方去,总是“约法三章”,即“不准请客、不准迎送、不准送礼”。1961

年前后,国家正处于三年困难时期,陶铸对自己的生活标准作了更加严格的规定。他一再向炊事员交代说,家里吃的米和油等等,都必须和人民群众一个样,绝对不准有任何特殊。有一天,炊事员找到了一点儿瘦肉,他心想陶铸同志爱吃辣椒炒瘦肉,便自作主张,高高兴兴地炒了一碟给他端了去。陶铸一看就火了,当场批评炊事员说:“我这个月的猪肉已经吃完了,怎么又弄肉来炒菜?说不多吃就不多吃!端回去!”炊事员感到很为难,劝了又劝,说了又说;陶铸更火了,就是不吃,厉声命令端走。最后,炊事员只得把这碟菜送给了工作人员。饭后,炊事员对人说:“真厉害!想不到他会发这么大的火,以后再也不能这样干了。”

刘少奇的“约法三章”

刘少奇始终坚持廉洁奉公、无私奉献,他在任何时候任何条件下,都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无条件地服从党和人民的安排。外出工作时,刘少奇总是同身边的工作人员“约法三章”:不请客,不迎送,不准向地方提任何要求和接受任何礼物。

19563月,刘振德被调到刘少奇办公室当秘书。到任那天,刘少奇就找他谈话,谈到工作问题时,刘少奇便与他“约法三章”。刘少奇说:“到我这里工作,第一,要如实地向我反映情况,要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凡是经过我办的、要请示我的事情,你们不要自作主张;对外要如实地传达我的意见、我的话;不要以我的名义干其他个人的、别的事情。第二,你过去长期做机要工作,保守机密这一点你是懂得的。在这里工作,有些事知道得早一点、多一点,不能搞小道消息,对谁也一样,包括我的孩子,都一样。”在谈到“孩子”两个字时,刘少奇还特别加重了语气。

刘少奇接着说:“第三,对外联系,传达我的意见,或人家打电话来,要注意态度和蔼、谦虚、礼貌,不能盛气凌人。要埋头苦干,夹着尾巴做人。处理问题要及时,要紧张而有秩序地工作,轻重缓急要安排好。”

刘少奇的“约法三章”全面而细致,甚至连接电话的语气都包括在内,可见刘少奇对身边工作人员要求之严格。刘少奇正是用自己的言传身教,深深地影响着身边的每一位工作人员。

1959年初,刘少奇因繁重的工作累倒了,毛泽东要他到海南休养一段时间。在这段难得的休息时光里,刘少奇并没有休息,而是组成了一个学习小组,集中精力学习苏联的《政治经济学教科书》。

这个学习小组,有薛暮桥、王学文两位学者,以及一些在刘少奇身边工作的同志。学习之前,刘少奇给大家“约法三章”:一是大家都是学员,不分上下级,一律平等;二是采用座谈方式,人人都要踊跃发言,各抒己见;三是既要学习理论,又要联系实际。

这样,一个由党和国家领导人、经济学家、秘书、警卫员、护士组成的“罕见”学习小组,进行了认真的学习和交流,这充分体现了刘少奇谦虚谨慎、不耻下问、虚怀若谷的博大胸怀和在知识面前一律平等的学习理念。

 

陈再道的“三不”性格

陈再道上将曾担任过纵队司令员、大军区司令员等职,是我军屡建奇功的猛将。他从小就父母双亡,受尽了苦难,也养成了不畏强暴、敢于反抗的精神。他最讨厌那些曲里拐弯、表里不一、落井下石的小人,溜须拍马之徒从没有得到他的好脸色,打小报告的人通常挨一顿臭骂。

1959年批判彭德怀时,有一位军队的老同志打听到陈再道曾在工作中与彭德怀有矛盾,发生过争执,就找到门上,掏出本子,要他提供批彭的“炮弹”。听了这话,气得他浑身发抖,就抓过本子往桌上一摔,蹦起来骂他:“你**把老子看成什么人了?!我可以同彭老总骂架,但我不会落井下石,也不会收集批老首长的炮弹!我说彭老总是个大好人,你敢往本子上记吗?”被一顿臭骂后,灰溜溜地走了。

1967年,陈再道被诬蔑搞反革命政变。几万人冲到了他住的宾馆,多亏北京卫戍区司令员傅崇碧把他藏到八层至九层之间的电梯里,才躲过了一场大难。紧接着,中央碰头会召开扩大会议对他进行残酷的批斗。他说:“我只有一个请求,凡涉及到我的事,都跟我单独算账,不要扯上别人。”

陈再道说:“在无穷无尽的批斗中,我就认准一个死理:决不糟蹋自己,决不丧失人格,决不牵扯别人。”这三个“决不”,反映了陈再道刚正不阿的高尚品格和实事求是的道德风貌。

 

唐亮曾立三条家规

一是他在家里的办公室兼书房,家属和子女不得入内;

二是他的文件和资料,家属和子女不得翻看;

三是他的工作情况和与其他首长的人事关系,家属和子女不得打听。

唐亮珍藏一方印章,石料仅值三角钱,上面刻书:“平凡翁。”唐亮爱不释手,凡是珍贵书籍,均盖有此章。陈毅元帅评价说:“平凡翁,不平凡,平凡之心,重如泰山。”

 

王必成:给家人规定“五不许”

在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行列里,王必成身材矮小,相貌平平。但这位小个子将军17岁就参加了红军义勇队,在长期革命战争中,转战南北,出生入死,勇猛顽强。他还善于打大仗,打硬仗,被指战员们亲切称为“王老虎”。著名电影《红日》中大战张灵甫74师的沈振新,其原型就是王必成。

建国后,王必成不论在哪里任职,始终保持党和军队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把国家和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最高位置。

19787月,由于越南当局不顾我国政府的劝告,不断加剧00排华活动。随后,党中央派杨得志担任昆明军区司令员,指挥对越作战,而王必成从昆明军区调任武汉军区司令员。战前调离,对以打仗为荣的王必成无疑是一种极大的遗憾。

为了弥补遗憾,王必成写信给自己的子女,鼓励他们上前线,投入到保家卫国的战斗中去。在他的坚持下,他的儿子和最疼爱的小女儿都上了前线。

一天,夫人陈瑛担心地对他说:“咱们的媳妇也想上前线去。”“很好嘛!这才像我家的媳妇。”王必成高兴地说。夫人悄悄告诉他:“媳妇已经怀孕两个月了,医院领导不准备让她去,可她自己坚决要去。”谁知王必成却挥着手说:“让她去!我不能参战,但我们家有三个半人参战,此愿可遂,此志可明了。儿女承父志,堪慰老将心。”听完这话,陈瑛热泪夺眶而出。

儿女们从前线给王必成打电话或写信,纷纷表示要争取为国立功。王必成心中十分欣喜,勉励他们要听从指挥,一不怕苦,二不怕死,杀敌立功。后来,在这次自卫还击战中,王必成的儿子和女儿双双荣立三等功。

王必成始终过着清淡的生活,从不乱花公家一分钱,不要一件规定以外的东西。他严格要求身边工作人员和家属子女,并给家人规定了“五不许”,:不许参政;不许到秘书办公室看文件;不许以他的名义办任何事情;不许乘坐配给他的汽车;不许搞特殊化。

1979年秋天,王必成在检查部队途中,顺道回到家乡看望亲朋故友,祭拜双亲。陪同的县委领导看到王必成父母的坟墓非常简陋,只是两个小土包,又没有墓碑,就提议把老人家的墓地整修一下。王必成摇了摇头,态度坚决地说道:“没有必要,不要把钱用在这上面,不要浪费群众的工分。”

一次,王必成赴麻城参加麻城革命烈士纪念碑落成典礼。他一到县城,县领导就对他说:“您是我们家乡的光荣,家中有什么事,您尽管吩咐,我们一定办好。”王必成对县领导说:“麻城还比较贫困,你们不要把钱花在招待领导上,要集中精力把麻城的经济建设搞好。”在麻城活动期间,他轻车简从,不要迎送,不提个人及亲友的任何要求。

1989年春节,王必成病重。新四军黄桥战役纪念馆负责人得知情况后,专门赶到医院看望王必成。当看到老将军床上一条破旧的毛毯时,纪念馆负责人露出诧异的神情。见此情景,王必成便断断续续地讲述了毛毯背后的故事。

原来,这条使用了49年的米黄色旧毛毯非同寻常。抗日战争时期,王必成率领“老虎团”在黄桥以南的季家市攻打日军据点,在战斗中缴获的战利品就有这条米黄色旧毛毯。战斗结束后,毛毯分配给王必成的老部下徐绪奎使用。徐绪奎和王必成一起参加了鄂豫皖苏区和川陕苏区创建,他们一同经历两万五千里长征考验,是一路摸爬滚打过来的生死战友。

在一次打击日伪军的战斗中,徐绪奎不幸牺牲。他的警卫员遵照徐绪奎的嘱托,将这条毛毯作为遗物转送王必成。王必成十分珍视战友情谊,从战争年代到革命胜利,从乡村到城市,始终随身携带、使用这条毛毯。

小女儿结婚时,看到王必成盖的这条毛毯实在太旧太薄,特地买了一条纯羊毛的新毯子送给他。王必成接过新毯子,严肃地说:“你们的孝心我领了。但是,原来的毛毯不能换,盖着它就想起和我一起战斗而光荣牺牲的战友……我们不能忘记他们,不能忘记过去。它时刻提醒我,今天的胜利来之不易。我们要热爱它、珍惜它、保卫它!

得知纪念馆正在搜集黄桥战役时期有关珍贵文物时,王必成当即嘱托夫人:“我走后,请你帮我把这条毛毯捐赠给黄桥战役纪念馆。”19893月,老将军病逝。遵循其遗愿,这条旧毛毯被珍藏到了纪念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6关注

8粉丝

825帖子

排行榜
作者专栏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公众号

客服个人微信号

全国服务热线:

0595-22880819

公司地址:泉州秘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运营中心:福建省泉州市

Email:506070961#qq.com

Copyright   ©2015-2025  老秘网 责任编辑:释然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秘途文化  备案号   ( 闽ICP备19022590号-1 闽公网安备35050302000919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