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j2 f3 M+ ]% z# w8 [margin-bottom:6.0pt;margin-left:0cm;mso-para-margin-top:.5gd;mso-para-margin-right:7 k, n$ r% i8 f+ w$ K8 v, \4 k
0cm;mso-para-margin-bottom:.5gd;mso-para-margin-left:0cm;text-align:center">" E' M; G# T1 w. p, M) k; G宋体;mso-ascii-font-family:Arial;mso-hansi-font-family:Arial;mso-bidi-font-family:+ k2 Q3 `% M* ^6 c) P' r
Arial">公文常用的因果思路 1 t! @" U1 A! X7 j9 T
2 F. i2 Z$ O1 N
- s, r' @, z; D' zmargin-bottom:6.0pt;margin-left:0cm;mso-para-margin-top:.5gd;mso-para-margin-right:
4 W9 S+ L, m# h# A" r0cm;mso-para-margin-bottom:.5gd;mso-para-margin-left:0cm;text-align:center">% V# ]& K/ R5 K% \/ G5 N宋体;mso-ascii-font-family:"Times New Roman";mso-hansi-font-family:"Times New Roman"">(公文思路研究之四)
$ J. x/ o* p9 p+ s( n7 I* X, o* o) Z
, T0 @* j8 h; O* J7 u# N! M# U# p! g5 A. {6 u$ jline-height:150%">' m% k# v# l. o宋体">中共四川省委党校(行政学院)叶黔达 . z+ F$ t3 b* `9 Osolid windowtext .5pt;padding:0cm">柯世华 一、公文中的因果思路 因果思路是运用探因和寻果的思维方法形成的文章思路。任何事物或现象与有关事物或现象都有一种因果联系,有果无因、有因无果的事物或现象是不存在的。探因和寻果构成的因果分析方法,正是发现事物间必然逻辑联系的一种思维方法。 这是一种在事实基础上分析来龙去脉的方法。这种分析方法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公文常常要运用问题引领的思想方法,要针对问题阐述道理,揭示问题(情况)发生的原因,指出事物的发展前途,使大家善于明了解决问题的方向。这就需要把事物的因果关系讲清楚,才能使阅者不但知其然,而且还知其所以然,以增强公文的表达效果。 公文中的因果分析方法,也是前述《公文常用的总分思路》中所论及的分析方法的一种,这是我们要注意的。公文写作中,因果思路可以是构成全篇文章的整体思路,但这种情况比较少。因为针对问题撰写的公文,关键在于解决问题,很少只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所以,因果思路常常是一篇公文中的局部,通常是递进思路构成的公文中的重要部分。 二、公文写作中运用因果思路注意事项 (一)要全面分析导致结果或现状的原因。不能停在一因一果的层次上,而要善于从多方面、多角度、多层面、多因素分析原因,更全面地认识问题。诸如宏观原因或者微观原因、主观原因或者客观原因、历史原因或者现实原因、理论原因或者实际原因、精神原因或者经济原因、领导原因或者群众原因、个体原因或者群体原因、单个原因或者多个原因、主要原因或者次要原因、本质原因或者表面原因等等。在诸多原因中首先抓住主要的、根本的原因,同时也不忽视次要原因。要实事求是地、全面地分析事物的内因和外因,不能只抓一点不及其余,防止片面性和绝对化。不同角度分析原因也会有交叉、重叠、包孕,但多角度、多层面的分析,会使我们把问题抓得更准。而且,分析原因的角度尽管可以有不同,但得出的结论却应该是一致的。否则,这种分析就缺乏科学性了。 (二)要深刻地分析导致结果的原因。原因有时是多层的,有些现象看起来似乎是发生作用的原因,但在它们的背后,却还有产生它们的原因。对于多重原因的事物和状况,如果只停留在其中的某个层面上,把它当成最终因素,分析阐述就可能不深刻,也难以把问题说透。因为有时表面的原因也只不过是个现象,如果我们的分析浅尝辄止,只根据这个表层的原因得出结论,这种认识就可能是十分肤浅的。一般来说,越是表层的原因,越是为大家所熟知的,其说服力也就越有限;越深层的原因,就越能说明问题的实质,就越有说服力。遇到这种情况,应当一层一层地追究下去,要多问几个为什么,不能只满足于表面的、浅层面的原因,要深入分析,一直到揭示出最终极的原因为止。这种从原因中去探究产生原因的原因,就是所谓因因分析。因此,要力求“打破沙锅问(纹)到底”,揭示出最深层的、最根本的、最起作用的原因,这样才有助于抓住事物的本质。 比如某厂生产的传统产品出现销售疲软势头,要就此作出调查写出市场销售情况的调查报告。通过调查,发现销售疲软是存在广告宣传不力、营销渠道不畅、产品包装陈旧、产品式样单一、产品质量下降等多种原因。经过分析研究,认定其中质量下降是关键。再进一步分析,质量下降的原因是生产第一线工人不顾质量,检验工不负责任。又深入分析,造成这种状况是管理不善,制度不严,职工普遍缺乏质量意识。再追本溯源,关键在厂领导班子缺乏市场优胜劣汰的竞争意识,只抓产品数量、产值,忽视产品质量。这样层层深入,抓住了深层次的根本原因,提出了“领导重视,狠抓质量,注重宣传,打通渠道”的对策,才能更好地指导工作。 (三)学会分析异因同果、同因异果和互为因果。这种分析也就是力图异中求同或同中求异,是辩证逻辑的要求。关键是考查和分析不同原因和结果之间有什么联系。 异因同果表面上是互不相干的原因,但如果用联系的眼光看问题,深入分析下去,却可以发现在它们的背后存在着某种共同之处,这时就排除了表面现象的迷惑,更加接近了本质。 同因异果也是事物之间的常见的相互联系。同样的原因,在不同的条件下,可能产生不同的结果。这种现象在现实中也是很常见的,同样一项改革措施,对不同条件和状况的人们所造成的结果就大不一样。在运用因果分析时,有时就必须分析同因异果的关系,才能使观点深化和得以确立。 互为因果更具有辩证逻辑的特点。事物在一定条件下的互相转化,是极为普遍的现象。例如,在生态平衡的领域里,就广泛存在着互为因果的关系。分析互为因果的关系,不仅要揭示两个事物之间存在的这种联系,而且必须说明在什么条件下,因果才会发生互相转化。 事物的发生、发展都有它内在的因果关系。揭示出这种因果的必然关系也就阐述了道理,明辨了是与非。 (四)可用原因来证明结果,也可以用结果来推导原因。即可以由因及果,先分析事情发生的原因,再推导出必然结果、结局、影响或发展态势。也可以由果溯因,先摆出事情结果或现状,再探究导致这种结果或现状的原因、条件或根据。这种分析方法,使材料与观点统一起来,具有雄辩力量。公文写作中,从写作意图和考虑接受心理出发,较多采用由果溯因的思路。 (选自2003年四川人民出版社《现代公文写作技巧》及《申论应试一本通》,后加修改录入《现代公文写作与处理规范·观念·技巧》) 5 |7 s0 _& U1 C t0 \4 ~
line-height:150%">1 U6 F a5 x' A; l- ^/ M
$ o$ M& B: C6 {4 b0 Q
8 Q7 |7 R" t k& R
5 _+ `1 u0 e0 E. l3 D' b
s" R5 q. J. s- G, w5 Y- b; ]6 A7 ~; `5 O s2 p* l+ N' z. m0 k
! Z7 C2 F! r. N
6 U( o# E' j% E% p c7 f% E
& a3 s/ y) P1 A9 d8 T H
. A: Q& j6 q. y/ C
% M. e* ]( T1 r6 _
9 T" \" N% s5 a7 M) V( E
3 Q8 S9 d* L9 W( U- |" m3 ^8 @
* X, e5 }) X4 \/ S8 J3 p3 j9 {& o5 e" e0 _ U1 A7 `8 S
8 s1 v' Q6 z b- _! o) V! S) L+ U+ K5 b; d4 z- r
9 [7 M3 u0 N/ o" Y% u& p
* S' d- z3 `! i
/ k" X: i7 D' o/ @6 p+ j6 G9 \4 s1 {" a! s9 K, I8 R* X
7 q* ]0 l4 Y- K* Y6 p$ y
* B6 t% M! B8 z; v' l0 e9 q {2 B' P2 x2 a: ]3 q
- d4 J1 X/ X3 N' X
% S: ~1 m+ |: m2 I- n8 B
) o' r7 U& p' ~* V& j8 J0 L! i
* V1 O' \( L1 n/ m8 U0 _7 R, ]* r" V& ~4 e) `, N/ O* n
+ a) H/ r5 h% K; U+ d& B- _1 V8 w7 U; a5 P, V" {/ K& R1 D* E
+ ?, ~0 l+ [1 t/ D9 B! R3 ^6 h" |
0 L* J: B5 b$ ]# s. s, u8 M4 N' 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