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文稿,还能这样写》作者雄文《笔杆子碎语》作者王一端《机关文稿写作入门》作者杨新宇《机关文字工作五十讲》作者何新国
最新《公文写作培训课程》直播间《公文写作百法例讲》作者房立洲老秘网站长、《老秘笔记》作者老猫《公文高手的自我修养》作者胡森林
开启左侧

XX市灾害防治工程实施情况汇报

[复制链接]
大明老秘 发表于 2009-3-1 22:33: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XX线即201国道XX段是我市经济发展、旅游、战备运输的一条主要干线公路,是XX市最重要的一条交通枢纽,也是“十一五”规划“4321”专项工程中重要的一条旅游经济路。其中老道排至金山段已于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改造成二级路12米GBM工程,并成为当时有代表性的一条公路,对改善XX地区的公路运输状况,促进XX的经济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但随着时间的发展,公路的兴建,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也日益显现出来,高填深挖地段,边坡和山体的稳定所带来的矛盾也日益突出。沿线大多岭区和沿河路段,水毁、滑坡等灾害时有发生。

一、工程概况

本次灾害防治工程位于XX县、XX市、XX区境内,工程起于XX县老道排收费站,途径XX市南大岭,止于XX区蛤蟆塘,全长103公里,路基宽14米,路面宽12米(含两侧各0.25米平卧式路缘石)。二OO七年对原路进行3cmSBS改性沥青混凝土+4cm沥青贯入式中修罩面,并对碎破进行了调整。同时我们也对其在减害防灾方面进行了专项治理。

一、地质环境条件

1. 自然区域情况

XX地区位于辽宁省东南部,是我国最大的边境城市,地处东经122°52′~125°42′,北纬39°44′~41°09′。XX地区处于中纬度区,空气温润,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属温带气候区。据XX气象台多年观测资料,年平均气温8~10℃,年最高气温35.5℃,年最低气温-24℃,降雨多集中于7、8、9月份,占全年降雨量60%,年平均降水量881~1087mm,年降水量远远高于省内其他城市,年蒸发量1200mm左右,冻土深度0.8~1.3m。

2. 水文地质条件

公路沿线河流,均具有典型的山区河流水文特性。水利部门调查资料显示,河流比降在1.5%~3%以上,在洪水期,水流流速可达6~8m/s。全线几乎由村屯段路基、半填半挖、全挖方、高填方路基组成,地表水季节性明显,表现为雨季流量大,流速快,水位高。半填半挖或挖方路基及高填方路基两侧或单侧开挖坡面较陡,坡面土体松软。

二、 地质灾害类型和特点

(1) 边坡经常出现坍塌、崩塌、滑动等灾害。

主要原因是由于我们在修建公路的过程中开挖路堑边坡较陡,破坏土体平衡,减低山坡的支撑力量,使边坡的支持力量减弱,山体失去了平衡,或受到地表水及地下水的影响,使土壤、岩体的抗剪强度降低,此外土壤、岩体受到冰冻融化的反复作用,加快了裂缝的发展,使边坡土体的稳定性降低。在风化作用、地震作用、气温的变化等也将使边坡的稳定性受到影响。

(2) 河路段路基经常遭遇水毁。沿河路段路基经是半挖半填或全填方路基,填方多由开山土石方填筑。路基边坡未做冲刷防护加固措施。在强降雨期间,洪水汇流时间短,流速快,水位高、流量大,而边坡的填筑石料较小,坡度较陡,因此边坡中石料被冲走后,大多就造成了路基坍塌现象。公路沿线河流产生的洪水具有明显的周期性和重复性特点。在鹤大线的许多地方,由于原来标准较低,没有有效的防护措施,导致在季节性洪水到来时抵御洪水能力越来越低。

(3) 在高填方段路基中,边坡坡率不足,在坡面、坡脚处未设置有效防护措施,在雨季路基坡面、坡脚处冲刷严重,导致路基稳定性降低,部分路基冲刷破坏。

(4) 防护加固工程所处地基软弱或基础设置深度不够,位置选择不合理或河道位置变迁,不断受到水流冲刷等导致的破坏,如挡土墙、驳岸等防护工程在不断受到水流冲刷下基础失稳或掏空,产生滑移、倾覆破坏。

(5) 原线排水设施不完善,边沟过水断面不足,上边坡也未设置截水沟。这导致雨季路面汇水及村屯段路面汇水现象严重,雨季雨水携带泥沙,汇流冲毁路面、路基、附近桥涵、挡土墙等构造物,并且对道路两侧农田、房屋产生破坏。

(6) 桥、涵建成时间较早、设计标准较低,部分桥梁由于跨越河流时桥位不正及设计流量不足、跨径不够,就连50年一遇洪水标准也不能抵御,在洪水期间造成水毁。

(7) 部分桥涵基础埋深较浅,受山洪冲刷,基础外露。不加以处置,将使基础失稳。

(8) 岭区路段地下水位高,个别路段两侧边沟较浅,路基内地下水排不出去,导致路面出水、翻浆。

三、 设计情况

在整个工程的实施过程中着重提高公路的抗灾能力,依据设计,重点对高填路基、深挖路堑边坡、沿河路段、桥涵和排水设施等多方面进行治理。在设计上采取的措施就是“引”、“排”、“护”、“挡”,能将水源引离路基的,尽早尽快的引离路基,不能引离路基的再采用加大加深边沟、设置浆砌或干砌边沟等将路基水排出路基,采取刷破、开挖碎落台、截水沟、设置挡墙,护坡以及植物防护等形式稳定上下边坡。对险桥危涵进行维修、改造。同时对路域环境进行综合整治。

全线共动用土石方3万立方米,采用浆砌防护72257立方米(其中路肩墙8512立方米/3655延米,路堤挡土墙37873立方米/8291延米,路堑挡土墙25872立方米/10624延米),石笼1787立方米/670延米,浆砌边沟15162立方米/13342延米,泄水槽968立方米/35延米。桥涵底铺砌439立方米/4道,过道涵14米/1道。盲沟碎石1786立方米,险桥维修改造318.2延长米/4座,改建涵洞49.5延长米/3道,更换栏杆2626米。植草30平方米,安装钢护栏16460米。

四、工程实施情况

鹤大线老道排至金山镇段灾害防治工程与该段路面中修工程采取邀请招标的方式于2007年4月同步实施,由宽甸公路工程总队、东港公路工程处、通达路面工程处及XX鸭绿江工程处四家单位施工。本着高度重视,精心组织,一流标准,争创精品的总体要求,按照“安全、耐久、节约、和谐”的原则,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因地制宜、综合治理”为方针,调动各方面积极性,通过主体工程的高标准建设,对公路灾害防治采取综合措施进行整治。使该路段的抗灾能力、通行能力和行车安全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全面提高道路服务能力,为地区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交通条件。

(1)、边坡、边沟。该路段位于山区,地形复杂,坡陡弯急,路面较窄。一是对边坡坡度、岩石不稳定的路段进行削坡、清方,必要时辅以设置碎落台、截水沟、矮挡土墙,并通过植物防护等方式遮盖裸露岩石增加植被,达到减少水土流失,稳固边坡的作用;二是曲线半径较小的弯道内侧加宽路基,开挖视距台,辅以清理树木和植草绿化等植物防护措施;三是上边坡基本稳定但存在落石可能的路段砌筑路堑墙;四是边坡采用草养。草养路基是一项投资较少、效果较好的抗灾措施,还有美化公路、改善环境的作用。

(2)、沿河防护。沿河路段在尽可能不破坏原有景观的前提,就地取材充分利用沿线天然材料。采用石笼、丁坝、挡土墙、护坡等多种防护方式,确保路基稳定。

(3)、排水设施。原有纵向边沟多为自然的土边沟或岩石边沟,在水流较大时极易冲刷甚至破坏路面,同时既不安全也不美观。本次综合整治明确路基排水以路侧自然排水为主,本着因地制宜 的原则,结合地形、地貌分别设置了河卵石浅碟式边沟、草皮边沟、透水盖板边沟、干砌片石边沟、一般浆砌片石边沟或土边沟等多种形式边沟,边沟形式力求与边坡、自然环境相融合。地下水丰富路面反水、翻浆的路段加深加大边沟,设置地下盲沟将水排出路基以外。

(4)、桥、涵设施

对险桥危涵进行改造或进行维修加固处理。清理涵洞淤堵,确保排水通畅;根据实际情况增设洞口铺砌与急流槽、跌水井,降低水能,切实提高公路抗灾能力。同时为确保行车、行人安全,将全线桥梁的低栏更换为高栏。

在设计单位的精心设计、业主的科学管理、监理的严格监理和施工单位的认真施工的前提下,该工程于2007年4月开工,截至2008年底,已完成浆砌边沟6742立方米/5746延米,路肩挡土墙7755立方米/3190延米,路堤挡土墙14842立方米/3450延米,路堑挡土墙20254立方米/9159延米,泄水槽559立方米/24道。完成土石方3万立方米,盲沟碎石1786立方米,险桥维修改造318.2延长米/4座,改建涵洞49.5延长米/3道,更换栏杆2626米,植草30平方米,安装钢护栏16460米。

剩余的工程量浆砌边沟8420立方米/7596延米,路肩挡土墙757立方米/465延米,路堤挡土墙23031立方米/4841延米,路堑挡土墙5618立方米/1465延米,石龙防护1787立方米/670延米,泄水槽409立方米/11道,桥涵底铺砌439立方米/4座,过道涵14米/1道,计划于2009年完成。

这项工程虽然初见成效,但提高公路服务水平是无止境的。我们将继续努力,将公路灾害防治理念全面贯彻落实到今后的公路工程建设管理工作中,为社会提供良好的道路行车环境。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0关注

29粉丝

2827帖子

排行榜
作者专栏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公众号

客服个人微信号

全国服务热线:

0595-22880819

公司地址:泉州秘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运营中心:福建省泉州市

Email:506070961#qq.com

Copyright   ©2015-2025  老秘网 责任编辑:释然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秘途文化  备案号   ( 闽ICP备19022590号-1 闽公网安备35050302000919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