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官不理“旧账”的陋习,曾在旧仕途上大行其道,即使在今日政坛上,也有一定市场——少数刚到异地履新的新官,总想另辟蹊径,另起炉灶,所谓“书记一动,水利重弄”的说法,便是民间对此现象的形象描绘。这些新官,对前任领导群体的政治“遗产”,多持冷淡、观望甚至否定态度,尤其对负面资产更是避而远之。
& n# q& S: }( p* L
6 X) c; O1 \7 h
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虽较为复杂,但无非有这样几个方面:其一,求新求变。新官思想解放、意识超前,思路不落窠臼,不想走老路,不愿吃别人嚼过的馍,渴望用新思维、新思路、新举措开创新局面;其二,彰显能耐。为了显示比前任更高明,于是对其决策、思路不管正确与否,无意继承甚至全盘否定,用自己所谓的“新招”取而代之,以期获得领导赏识,公众喝彩;其三,怕惹麻烦。尤其是对前任留下的“负资产”,如决策失误、投资失败、经济纠纷、历史老账等棘手问题,担心拖累自己,唯恐避之不及;其四,关系不睦。或因新官和前任曾历史上有隙,或因两人不是“一个山头”,或因二者互为竞争对手等,促使其不遵旧政,另立新规。
, D6 w. V9 `& c1 m9 ~" b T; {3 F4 w k
一个地方或部门,工作都有其自身的规律性。其主官更迭,必然会打破原有平衡,对该地方或部门工作的稳定性、连续性造成冲击。在现行体制下,这种冲击效应尤为显著。能否最大限度减弱人事更迭影响,使工作尽快进入正常轨道,从某种角度讲,很大程度决定于新官对前任“旧账”的态度和处理方式。如处理得当,就会促进事业发展;反之,不仅对事业无益,还会损害党的形象,甚至会对新官的公众形象产生负面影响。说实话,新官要想在新岗位搞点儿动静,弄出轰动效应,并非难事,而能怀着对历史的尊重、对规律的敬畏,对前任的理解,平心静气地去审视前任的“旧账”,并予以妥善处理却非易事,如没有豁达胸怀、全局观念,正确的政绩观和高超的智慧,则很难做到。新官勇理“旧账”,方显出令人钦佩的担当意识和强者风度。而善理“旧账”,则体现了其过人的才华和智者风范。可以这样说,新官如何处理“旧账”,不仅是对其党性原则、胸怀品格的考验,也是对其领导水平和工作艺术的检测,新官们不可掉以轻心。在工作实践中,笔者认为应做到以下几点。
& B( @- H5 r4 p1 u
) S# M' r/ i; B% r# U
善循“萧规”。新官上任面临最大的“旧账”,莫过于前任领导班子的重大决策。究竟是按前任图纸继续施工,还是推倒重来?总是令其颇费踌躇。毋庸讳言,在现实生活中,“萧规曹随”常为墨守成规、不思进取代名词,任何一个有抱负、有能力的新官都怕担此恶名。破解这一难题的办法应是,对“萧规”的价值进行科学评估。要本着对一个地方或部门高度负责的态度,摒弃功利色彩、个人私念和感情因素,在深入调研和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实事求是地对前任领导群体的决策进行客观评估。应该说,前任领导群体绝大部分的决策,应是根植于本地实际,凝聚着众人智慧,有着其独特的价值。对已被实践证明是行之有效,并且仍具生命力的东西,就必须毫不犹豫地予以坚持。其实,新官上任伊始,在情况尚不很清楚的情况下,就贸然否定前任决策,是很不妥的。它不仅可能影响工作的连续性和稳定性,而且可能引起人们思想混乱,还可能造成智力财富的浪费。当然,坚持前任正确的东西,并不意味着照搬不动。事物总在不断发展,即便原本正确的东西,也会因时过境迁而有待完善。新官在遵循“萧规”的同时,要勇于扬弃,善于用新举措去替代过时和错误的决策。在实际操作中要注意方法:如未经深思熟虑,或者新招尚未超越前任,就不要仓促出台;即便是较为成熟的做法,也要通过合适方式,在新班子及群众中形成共识后方可实施,切不可贸然行事,否则,就会欲速则不达。
% r: T3 J- {$ ^# m1 L
! f8 J4 A# @/ A2 H" P \2 E g1 G善理“烂账”。最令新官头疼的,当为前任留下的种种严重后遗症。譬如说,因急功近利、好大喜功,造成决策重大失误;因政策变化,一些重大工程无法善终,留下烂摊子;因不能量入为出,量力而行,财政上捅出大窟窿;因主要领导要求不严,疏于管理,以至于班子成员问题频出;或因主要领导违纪违规,造成领导群体声名狼藉,士气低迷;等等。对此,作为新官要保持平和心态,体现领导者应有风度。不要像祥林嫂一般,总是埋怨命运作祟,对己不公;或是拼命推卸责任,到处宣传是前任作孽,与己无关;更不能认为这是前任责任,与己无关,因而甩手不管。事实上,无论你如何埋怨和躲闪,都无济于事。因为当组织上决定你担任新班子主官时,你就有了为前任偿还“烂账”的责任。推诿和躲避,除了表明你境界不高和缺乏担当意识外,还会加深同前任及班子成员之间的误解,丝毫不能改变严峻的现实。新官要用辩证的眼光看待处理“烂账”一事:事物都具有两重性,在你面临巨大挑战之际,也正是显现你超人勇气、过人智慧和惊人业绩之时,对你未尝不是个机遇。重要的是要找到解决问题办法,要冷静思考,周密谋划,在众多问题中确定一个既影响全局,同时又具有可能找到破解路径的“烂账”作为突破口,竭力攻关,即使不能毕其功于一役,也要争取获得重大突破。如能这样,不仅能有效地扭转被动局面,还能彰显自身价值,一举树立在新班子中的威信。
& y% c" C& S; s0 U) e" m4 N
- Q1 \/ F+ r# f+ t/ P }, G
3 D- ]0 n! l- a3 F8 _5 P! d; X
9 @9 Q& y; z2 x8 N2 Z" l善用“旧臣”。人是感情动物,某些领导者常爱用自己熟悉和信任的所谓“自己人”,这虽是人之常情,但作为一个高素质领导者,最好远离此道。作为新官,更应避免如此。这种做法,弊病甚多:新官如偏爱“自己”人,对前任“旧臣”保持距离感、戒备感甚至排斥感,必然会引起反弹,不仅自己难以融入新环境,而且会严重削弱团队凝聚力,还会对自身形象造成损害。按现有干部管理方式,既不可能随意选择单位,也不可能随心所欲选择助手,无论新官愿意与否,都得和前任的“旧臣”共事,靠他们干事。因此,新官在处理与前任的“旧臣”关系时,一定要显示出领导者应有的胸怀和境界,强化战友和同舟意识,摒弃“山头”观念,超越个人好恶,做到不以亲疏画线,一碗水端平,和其建立健康、良好的工作关系和人际关系。对“旧臣”政治上要提携,生活上要关心,让他们深切体会到新官的真诚和集体温暖。要一切从党的事业考虑,做到任人唯贤,量才录用。要充分发挥“旧臣”情况熟、人脉广的优势,只要能干事、想干事,哪怕和自己关系疏远,也要委以重任,让其觉得未受冷落,不被猜疑,从而心情舒畅地投入工作。同时,也要避免走向另一极端,即不能为赢得“旧臣”认可,或怕得罪人,不惜损害原则,一味“和稀泥”,用讨好纵容的方式去谋求廉价的和谐。对某些素质不高,工作不力、口碑不佳的前任“旧臣”,哪怕是“宠臣”,也要坚决予以调整。文 / 张佩铭 来源:领导之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