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文稿,还能这样写》作者雄文《笔杆子碎语》作者王一端《机关文稿写作入门》作者杨新宇《机关文字工作五十讲》作者何新国
最新《公文写作培训课程》直播间《公文写作百法例讲》作者房立洲老秘网站长、《老秘笔记》作者老猫《公文高手的自我修养》作者胡森林
开启左侧

韩国新村运动的做法和启示

[复制链接]
吾爱 发表于 2009-2-27 17:08: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公文写作培训班



  韩国新村运动始于上世纪70年代初,是由总统亲自倡导、政府强力推动、全体国民参与的一场轰轰烈烈的改革农业、改变农村、改造农民的大变革运动。
  一、韩国新村运动的基本历程
  (一)历史背景。60年代中期,韩国实施出口工业战略,在美国等国家的支持下,工业原始积累初具规模。但农业落后,农民贫穷,工农脱节,城乡差距拉大,贫富差别悬殊。人均国民收入只有85美元,农业劳动力占就业总人口的63%。“住草屋,点油灯,吃两顿饭”是当时韩国农民的真实写照。60年代末,80%的农户住茅草房,50%的村庄无法进汽车,20%的农户通电,80%的农民不能温饱,农民意识消极懒惰。
  (二)战略转变。1970年开始,朴正熙政府开始倡导“新村运动”,把实施“工农业均衡发展”放在首要地位,逐步实施了由先工业化发展战略,向工农并行发展战略的转变。主要采取农村开发战略和精神开发战略与公民运动相结合,逐步实现了生活条件、居住环境的改变和经济的快速增长,国民精神也得到了极大提高。
  (三)发展过程。1970-1980年为启动推进阶段。目标是改善农民生活生产条件,改屋顶、改厨房、改厕所、打水井、架桥修路等。政府无偿提供部分水泥、钢筋等物资,激发村庄和农民自主建设的积极性和勤勉、自助、协作精神。建立新村运动协会,形成自上而下的全国性网络,并且建立新村运动研修院,大批培养新村指导员。在继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着力帮助农民增加收入。1974年农民整体脱贫,城乡差距缩小。
1980-1990年为加速建设阶段。大幅度调整新村运动的政策和措施,建立和完善全国性新村运动民间组织。政府通过规划、协调、服务,提供必要的财政、物质、技术支持,着重调整农业结构,发展农村加工业,改善农民生活环境和文化环境,强化民间青年会、老人会和妇女会的自助合作精神。1988年经济收入和生活水平已接近城市居民的生活水准。
1990年以后为全面发展阶段。城市繁荣发展逐步向农村扩散,新村运动带有鲜明的社区文明建设与经济开发特征。政府致力于国民伦理道德建设、共同体意识教育和民主与法制教育,同时积极推动城乡流通业发展。一些有助于农村经济、文化建设的机构和活动内容逐步形成。如农业科技推广、培训组织,农协、流通组织,农村教育、农村经济研究等机构应运而生,并在传承新村运动精神和理念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二、韩国新村运动的主要做法
韩国新村运动发展的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表现和运作形式,主要体现在农民主体和政府主导之间的关系上。韩国的推进经验和主要做法,可归结为“六个结合”。
  (一)政府积极引导与农民自主精神相结合。韩国新村运动的开展,是在政府的积极引导和帮助支持下进行的。70年代初期,政府在财力上根本没有太多余力,但他们根据当时的情况,着力构建了多形式、多层次的支持体系。第一年免费支援全国35000个村每村335包水泥,第二年对成绩好的村庄增加500包水泥和1吨钢材,以发放实物的形式支援新村建设。后来设立新村建设基金,先后投入20亿美元,采取政府支持一半、农民自筹一半的办法改善农民生活环境,兴建农村公益事业。成立农业科技研发、成果转化、农技推广、农民培训、良种供应等一体化科技服务体系,免费为农民提供农业科技服务。设立各级研修院,对由村民选举产生的新村运动指导者进行免费培训。通过政府的积极引导和帮助,农民自主建设新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调动起来,由最初的推进运动转变为自我发展运动。1972年,农民的参与热情异常高涨,积极提供现金、劳动力、土地、各种物资等,总值达273亿韩元,占全部投资的86.6%。新村运动早期的10年间,每年有18.5亿人次参与新村建设,政府和民间总投资约34000亿韩元。
  (二)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与增加农民收入相结合。新村运动以扩张道路、架设桥梁、整理农用耕地、开发农业用水等作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通过农村基础设施的改善提高,为农民发展生产、增加收入提供了有力支撑。政府适时倡导自力更生,推广农业机械化,普及统一水稻等高产品种,引导发展养蚕、养蜂、养鱼、栽植果树、发展畜牧等特色产业,因地制宜地开辟出城郊集约型现代农业区、平原立体型精品农业区、山区观光型特色农业区,极大地拓展了农民增收的渠道。1970年农民家庭平均收入824美元,1979年家庭平均收入达到4601美元,10年间增加了5.6倍。同时,农民收入的提高和富余资金的积累,也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形成了良性互动的前提。原州市梅花里村,政府通过扩充农业观光基础设施,开发了特种产品品牌、运营农村体验项目、开发销售加工食品、建设舂米工厂、小规模体育设施等。2005年,该村通过城乡交流,招引农村体验观光游客7000名,运营体验项目获利0.9亿韩元,直销农产品获利4.3亿韩元。
  (三)政府政策性支持与提高公民参与意识相结合。政府通过普及统一水稻、实施高米价政策、增加农渔民收入三大创举,为农民家庭创收做出了巨大贡献。由国家出资成立国有农产品收购公司,当农产品价格下降时,大量收购农产品,以稳定农产品价格,保护农民利益。政府设立农协中央会(全国每个村设分会),组织农产品直销和农用设备、农资直供,减少中间环节,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农民收入,并且提供农村低息贷款(20年使用期限),承担国家资源资金项目的组织实施。同时,为农民提供医疗保险、子女上学、免交农地税金等政策。特别是政府运营新村运动推进协会,中央和地方各自设立相关机关,建立团体负责人支援协议制度,全体公民的共同体意识和参与意识大大增强,形成了全国性、全民性运动。村庄居民共同关心事务,参与地区开发,提高自助协作意识;城市居民、公司工厂负责人和工人、学生、军队、舆论界、宗教界人士共同参与;大学设立44处新村研究所,组建以自然科学教授为中心的服务团,负责指导农村建设。
  (四)合理确定村庄等级标准与有效的分类指导相结合。按照标准,全国所有村庄分为基础村庄、自助村庄和自立村庄三个级别。基础村庄指停留于固有生活环境和生产方式阶段的村庄,1972年末占53%,1976年占1%,1980年后消失。自助村庄指环境整治没有结束且居民的态度和意识属于自助阶段的村庄。自立村庄指基础环境整理结束且正式进入创收和技术开发阶段的村庄。政府每年实施一次审查,审查通过的村庄可以升到上一个级别。实施强有力地行政指导,1村1个公务员负责,主要调研问题和建议事项,每周至少现场指导2—3次。政府根据村庄等级,采取不同的政策,进行分类指导。实行财政支援优先选定优秀村庄原则,优先搞好示范村建设。实施过程中,尊重民意,以解决最实际的问题为出发点,基于地区特点支持综合开发。实行平原村庄以机械化、城市近郊以园艺业、渔村以养殖业、山村以林业等方式,大力推动经济创收。
  (五)加强教育培训与落实评价激励机制相结合。韩国从中央到地方层层建立研修院,培养和教育新村运动的指导者。全国各学校的校长、政府局长、企业家、军人等都要参与学习研修和培训。政府将参与培训的新村运动指导者与村庄工作和个人工作相结合,对优秀村在资金和物资上给予扶持和优惠,对落后村不予扶持,以此刺激和鞭策落后村。对于做得好的指导者国家给予表彰,颁发新村领导证书和荣誉勋章,交通费报销50%,子女享有奖学金。由上级机关派出的每个村公务员,每月都要将进度情况向上级报告,年终向村民报告成绩,并将事业发展成绩作为嘉奖地区、村庄和个人的基本依据。着重从管理体制和运作机制上理顺关系,以自上而下的强大行政力推动新村建设。
  (六)新村开发建设与工农并行发展相结合。韩国新村运动,实际上是全国运动,是农村、城市、工厂的联动运动。新村运动将农村发展、工业繁荣与公民精神改造有机结合并高度融合,在整个过程中,政府通过政策引导,激发了农民自主建设家园的积极性,农民的主体地位得以实现和增强,农民的精神面貌为之一新。新村运动不仅重视农业,更加着眼于解放农民,从更高层面上审视农村,重新认识农村和农民的社会经济职能。通过新村运动,实现了工农互促并进,一方面工业支持了新村建设和农民增收,另一方面农村经济的改善和积累也创造了强大的市场空间和消费拉动,从而使农民与工人的收入达到平衡状态,农村与城市达到了协调发展。
  三、韩国新村运动的重要启示
  (一)农民为主体、政府为主导,是新村运动的基本方略。韩国新村运动,是农民自愿、自发、自主的运动。从计划到落实均由农民自作主张,从意愿到推动均由农民自主选择,始终维护和发挥了农民的主体地位。在农民相互依赖与合作的关系下,自主起来摆脱贫穷,增加收入,改善环境,是一场用自己的双手改造自己庄园的自力更生运动。政府主要负责行政、财政和技术支援,并且调动全国公民积极参与,起到了发动、引导、支持和推动的重要作用。采取分步实施、示范引导、典型引路等方式,从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农民居住环境入手,从小事干起,从实事做起,逐步向农业现代化、农民市民化、农村城市化的纵深推进。
  (二)自觉自立+经济支持,是新村运动的重要原理。韩国新村运动,不单纯是一次农村发展的改革运动,重要的是一次精神意识的改造运动。全体公民都积极行动起来,把这项运动变为一种自觉自愿的社会行为,积极贡献资金、劳动力、土地和各种物质。同时,政府为进一步增强农民的自觉、自立意识,因势利导,大力帮助,在运动的每个阶段都以不同方式,给予物资、资金上的支持。如此良性互需互动,极大地激发起农民团结协作的主人翁意识,增强了你追我赶的发展能动性。
  (三)“优秀的支持,不成功的不支持”,是新村运动的主要理念。韩国新村运动的第一年,对全国35000个村庄普遍给予水泥、钢筋支持,其中的16000多个村表现积极,取得了成效。第二年政府将35000个村划分成自立、自助、基础三级,政府只对做得优秀的村庄,继续追加物质支持;对于做得不成功的村庄,政府不再给予支持。随着优先选定优秀村庄支援原则的确定和实施,没有成果的村子醒悟了,不但没有继续落伍,而且以此激发起追赶发展的意识和要求。到1980年,基础村基本上消失,约有2/3的村升为自立村。国家目前仍对所评选出的村庄给予不同等级的资金支持,并且全国每年优选20个最典型的村庄,从财政上给予大幅度地特别支援。
  (四)全国民运动、全社会参与,是新村运动的强大支撑。韩国认知农村问题不纯是农民自己的事情,也不是农民自己能够解决的事情,全民动员、全社会参与至为关键。适当的政府支援和公民的积极参与,实现了官民合作。强大的集体教育和广泛的社会动员,实现了城乡互动。在全国广泛而持久地开展了实实在在的、有具体内容的科技、文化、教育、卫生下乡运动;动员城市各机关单位都要联系指导帮助一个村;全国工业企业也要相应与一个村联姻,帮助建立各种类型的加工厂,大力发展乡村工业,全面支援新村建设。
  (五)“用我们的手,干我们的事业”,是新村运动的鲜明旗帜。韩国政府始终把唤醒农民、激励农民、调动农民贯穿于始终。运动起初,就鲜明地提出新村运动的基本精神——勤勉、自助、协作。用简单形象的话语来教育农民,以“早起的鸟儿有虫吃”勉励勤劳;以“老天帮助的是自己帮助自己的人”寓意自己的命运自己来主宰和改变,不依靠别人,不逃避责任;以“就是一张白纸一起来抬会更轻”比喻合作更有效率,唤起群体意识,培养坚定信念,倡导互助合作。用谱写传唱新村运动歌曲,树立新村建设旗帜等,营造强大的思想氛围,把人们团结在“我们做就成”、“我们会能行”的信念下,形成了以自觉为中心的意识改革运动,以自醒为动力的行为实践运动。
  (摘自《中国乡村发现》)
  (责任编辑:陆金莲)

 

精彩评论1

正序浏览
田大秘书 发表于 2009-2-27 17:08:57 | 显示全部楼层
 
公文写作百法例讲
水 不是这样灌地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0关注

1粉丝

112帖子

排行榜
作者专栏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公众号

客服个人微信号

全国服务热线:

0595-22880819

公司地址:泉州秘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运营中心:福建省泉州市

Email:506070961#qq.com

Copyright   ©2015-2025  老秘网 责任编辑:释然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秘途文化  备案号   ( 闽ICP备19022590号-1 闽公网安备35050302000919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