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奇勇
2007年作为节能减排关键年,国家陆续推出问责制和一票否决制,其决心和力度可谓前所未有。我市工业结构以冶金、化工、建材等原材料工业为主,污染减排任务十分艰巨。如何把握污染减排关键环节,探索又好又快发展道路,是摆在我们面前的现实课题。
一、我市污染减排工作中的难点分析
1、淘汰落后产能的工作艰难。由于历史原因,有些产业政策限制发展甚至明令淘汰的项目在我市经济还占有一定比重,有的甚至对当地经济贡献还是举足轻重的。领导关心、群众关注的铅锌行业污染和大田小冶炼、尤溪白石粉污染、453万吨立窑水泥产能、永安小发电、市区畜禽散养等产业风险问题,始终困扰减排工作顺利推进。就连三钢集团也面临着发展生产与淘汰落后老烧结、老炼钢系统的矛盾,目前在前期项目审批、整合三化资源方面,急需市有关部门的出面协调支持。2007年6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八部委检查组来闽开展“两高一资”(高污染、高排放和资源消耗大)项目专项大检查,冶金是检查的重点行业,三明又是福建的检查重点,大田海河钢铁、闽光冶炼成为检查关注的焦点。
落后产能给经济发展带来的效益仅仅是短期、局部和有限的,而带来的负面影响却往往是长期、复杂和难以消除的,一旦“生米煮成熟饭”,则欲罢不能,会引发社会、政策、经济、环境等一系列风险问题。
2、完成减排指标的任务艰巨。2006年三明规模以上工业产值仅占全省的4.8%,但主要污染物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分别占全省的22.3%和17.6%。根据省政府下达的减排控制指标,到2010年我市二氧化硫在2005年的基础上(8.23万吨)削减16%,控制在6.91万吨以内;化学需氧量在2005年的基础上(4.70万吨)削减1.7%,控制在4.62万吨以内。其中,我市二氧化硫削减幅度是全省平均水平的2倍。
国家环保总局、省环保局对2007年上半年污染减排情况进行核算,我市按照GDP增长率与重点行业排放量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核算,核算结果我市两项指标均为增排,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分别比上年同期增加2.2%和3.57%。虽然通过挖潜充实减排项目后,从测算情况看我市可以完成全年任务,但这些尚需省局特别是国家局的认可。“十一五”期间我市每年二氧化硫平均要削减3.2%,2006年仅削减1.8%,2007年制定的目标削减3.0%,均未达到平均削减水平,因此今后3年的减排形势将更加严峻,集中体现以下几个方面:
(1)对减排工作的认识不够到位。有的地方对减排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和艰巨性认识不足,没有把减排指标下达到具体的企业,或仅考虑经济零增长条件下“静态”层面的削减量,未考虑GDP和人口等经济、社会综合增长因素,预计项目新增量不足,制定计划的前瞻性、可达性和可操作性不够;有的地方在新建项目审批时未落实污染物总量控制和点对点削减要求,辖区排污总量不降反升;还有的地方对企业的减排措施分析不够,误将国家不认可的项目列为当地的重点削减项目。
(2)部分县(区)减排空间小。三明虽是工业城市,但经济发展极不平衡。许多县(区)由于原先工业基础薄弱,既有的污染物许可排放量基数极低,现在急于发展工业、新上项目,却缺乏必要的排污许可指标,面临着“有污要排,无量可减”的窘迫境地。例如:随着几个造纸行业的大项目上马,工业化学需氧量的排放量将急剧增加;一些二氧化硫排放量大的项目将陆续建成投产,永安智胜热电联产已投入生产,福建纺织化纤集团6#热电锅炉年底将投入运行,一批旋窑水泥项目即将上马。
(3)一些企业减排基础工作薄弱。少数企业出于想少缴排污费或其它方面考虑,过去在污染总量申报方面存在少报、谎报或瞒报问题,一旦面临国家严格慎密的排污核查,可能直接影响到最终减排量的核算认定结果,难以摆脱亡羊补牢、漏洞百出的环境危局。
(4)对减排形势预见不足。审批部门在以往一些项目排污总量审定方面,缺乏对区域经济发展的长远预见,统得过严过死,没有预留足够的排污许可容量,如今国家减排大政步步紧逼,则陷入捉襟见肘、穷于应付的尴尬困局。
3、实施减排项目的工程艰辛。
(1)脱硫项目推进困难。火电行业是二氧化硫排放的重点,占排放总量的56%以上,但我市火力发电厂所采用的燃烧机组基本上没有配套脱硫脱硝设备。烟气脱硫是减排工作必经的环保“坎”,但设施投入和运行成本极高,1台30万千瓦机组脱硫和一台180m2烧结机脱硫每年的运行费约1000万元,脱一吨二氧化硫要产生两吨多的石膏,可又难以寻求出路利用,尤其目前二氧化硫排污费90%是解缴省级,这些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脱硫治理的应用发展。
(2)城镇污染防治相对滞后。由于我市经济相对欠发达,城镇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全市目前仅有三明、永安两个市区污水处理厂建成投入使用,但污水截流率、处理率不高,如列西污水处理厂由于受管网建设的影响,截流率低,国家不认可其减排量;沙县污水处理厂进展比较缓慢,其他各县生活污水处理厂尚未建成;生活垃圾处理目前只有三明、永安、明溪建成垃圾无害化处理场,其余各县尚未达到无害化处理要求。
二、解决污染减排工作的对策建议
1、把握制高点,提升应对污染减排综合能力。
落实减排任务是我市推进海西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也是对政府执政能力的现实考验。
(1)全市一盘棋。各县(市、区)政府要按属地管理原则,对辖区减排工作负总责,健全工作责任制;经贸部门要加快实施产业结构调整,落实“上大压小”措施;发改部门要积极争取省上对我市重点减排项目的资金支持;建设部门要督促各县尽早开展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工作;财政部门要加大重点减排项目的资金投入,研究提出对达不到污水处理率、污水处理费开征不到位的处理办法;物价部门要制定脱硫电价政策实施意见。
(2)提高应变力。对于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两项国控污染物许可指标,不能一刀切平均分配,要统筹考虑,集中用于重点工业园区、经济建设重大项目、产业发展龙头企业。对于其它非国控污染物指标,如氨氮、氮氧化物、石油类、酚、氰化物、重金属等,一方面要持续做好污染物本底的削减工作,另一方面要适当提高许可量的冗余度,为经济长期发展预留空间,以便积极应对减排政策的新形势。
(3)增强预见性。在工业园区的规划及环评方面,要保持适度弹性和超前,如能作为三类工业用地的土地资源不要轻易批为二类用地,产业配置具备调整的可能性,园区污染公共处理设施预留处理能力等。
2、找准切入点,健全防范产业政策风险机制。
节能减排作为产业政策的宏观调控手段,实行的是一票否决制。事实上,有些违反产业政策的项目本身就会带来一票否决的风险。
(1)严格项目审批。除了环评审批权限在国家、省级的项目,建议资源消耗型、污染严重型建设项目的环评统归市一级审批,对无法满足总量控制要求和违反产业政策的建设项目,一律不予审批。
(2)循序渐进淘汰落后产能。依法关闭采用国家明令淘汰的落后工艺的铅锌和造纸企业,坚决查处违法建设和生产的印染(漂染)加工企业;督促大田海河钢铁按要求实施转产;加大水泥业落后产能淘汰工作力度,如我市今年按计划淘汰116万吨机立窑水泥产能,即可削减二氧化硫1700吨。
(3)支持三钢加快结构调整、淘汰落后产能的发展目标。在“保持产能不变、削减污染总量”的前提下,支持三钢作为全国第二批循环经济试点企业,实施淘汰落后老烧结、老炼钢以及整合三化发展的技改方案。
3、抓住关键点,做好重点减排项目推进工作。
一是发挥三钢180m2烧结机脱硫成功的示范作用,持续推进三钢老烧结淘汰技改、130m2烧结机脱硫,以及闽光冶炼烧结机、青山纸业5#锅炉、福建纺织化纤热电锅炉等脱硫改造项目。二是将污染减排与解决民生关注的市区污染问题相结合,争取原三化电石分厂异地搬迁改造,为市区经济发展腾出环境容量和排污总量。三是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市区、永安污水管网改造,督促各县尽快建成污水处理厂、垃圾卫生填埋场。
4、实现发展点,争取省上节能减排政策倾斜。
三明市作为我省节能减排的主战场,在发展节能降耗、循环经济项目方面具有其他地(市)不可比拟的潜力优势。我们应辩证思维,化不利为有利,转被动为主动。一是通过生态补偿机制,筹措减排治理资金。根据我市作为上游水源保护地带的生态功能定位及区位特点,争取更多的省级财政转移支付和政策扶持。二是排污权交易试点,落实污染物总量控制。通过发挥市场机制下环境资源优化配置的作用,可以实现用较少的成本达到较大的减排效果。三是实施环保设施优惠电价,提高企业治污积极性。环保用电应区别于生产用电,在环保设施用电上给予电价优惠,鼓励企业进行环保治理。
(作者为市政协委员、三钢集团高级工程师)
(责任编辑:黄元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