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文稿,还能这样写》作者雄文《笔杆子碎语》作者王一端《机关文稿写作入门》作者杨新宇《机关文字工作五十讲》作者何新国
最新《公文写作培训课程》直播间《公文写作百法例讲》作者房立洲老秘网站长、《老秘笔记》作者老猫《公文高手的自我修养》作者胡森林
开启左侧

政府工作报告(节选)

[复制链接]
gjb8625872 发表于 2009-2-27 16:24: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公文写作培训班
●三明市人民政府市长 张 健

——2007年2月6日在三明市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第十届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聚力发展  在融入海峡西岸建设中取得实效(略)
  二、持续提升  在海峡西岸纵深推进中勇当前锋
  今后五年,经济全球化和国际产业调整转移,为我们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拓展了空间;中央支持海峡西岸发展,国家部委出台扶持政策,为我们融入大局、加快发展提供了机遇;省委、省政府确立三明在海峡西岸纵深推进的前锋定位,省委卢展工书记对三明发展提出“前锋、基地、枢纽、支撑”的要求,为我们构建比较完善的基础设施、产业、城市体系创造了条件。我们将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落实省第八次党代会和市第七次党代会部署,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深入实施“工业立市、生态兴市、科教强市”战略,重在持续,重在提升,重在运作,重在实效,着力构建海峡西岸重要综合交通枢纽,着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着力壮大区域经济和中心城市,着力推进“和谐三明”建设,全面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任务,到2011年,综合实力实现新突破,发展后劲得到新提升,和谐社会呈现新局面,人民生活再上新水平,在海峡西岸建设中实现加快崛起和更大跨越。
  围绕上述要求,我们将按照海峡西岸建设“四个重在”的实践要领,全力推进经济社会发展。
  (一)重在持续,拓展发展空间,增强综合实力。持续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关键所在,必须围绕建设基础设施、产业、城市三大体系,持续创新思路,持续推进落实,持续较快增长,确保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5%以上。
  要增强辐射力,在海峡西岸基础设施体系构建中当前锋。加快构筑海峡西岸东出西进、南联北接的两大枢纽:一是海峡西岸三明综合交通枢纽,建成泉三、永武、永宁高速公路,抓紧三厦、建泰、永漳高速公路前期工作并择机开工,加快国、省道干线公路和农村公路改造、建设;实现三明机场通航;建成向莆铁路,改造鹰厦铁路三明段,推进永长、建龙、吉泉铁路的论证比选,完善铁路布局;开通沙溪内河航运;全方位构筑包括客运、货运、物流系统在内的综合交通枢纽。二是海峡西岸重要电网枢纽,建设水火电并举、新能源为后续电源的电力结构;建立以220千伏为主干的地区电网,并向县域辐射,形成以110千伏为主干的县域电网;构筑以500千伏变电站为支撑,东北对接长三角,西南连接珠三角的电网枢纽。同时,通信、信息等基础设施不断完善,自然灾害预警等防灾减灾体系进一步健全。
  要增强竞争力,在海峡西岸产业体系发展中当前锋。走工业化带动农业产业化的路子,调整农业结构,稳定粮食生产,建立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推进新农村建设,着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农村服务保障能力、农民自我发展能力;持续抓好农民增收、农村公共事业发展、村镇建设,实现农村生产力进一步提高,农民物质文化生活进一步改善,农村社会面貌进一步改变。走新型工业化的路子,以延伸产业链为重点,依托工业园区(集中区),培育壮大“3+1”产业集群,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积极扶持新兴产业,2011年力争规模工业产值突破1000亿元,建设海峡西岸先进制造业基地和生物医药产业基地。走市场建设带动产业发展的路子,壮大服务业,建成一批带动力强的专业市场和现代物流园区、物流配送中心,构建海峡西岸中部物流集散地。走龙头带动、联手发展的路子,围绕大旅游、大市场、大产业,依托泰宁世界地质公园,联合重点景区,开展旅游协作,拓展产业发展空间,建设海峡西岸重要旅游目的地。
  要增强集聚力,在海峡西岸城市体系建设中当前锋。优化永安—市区—沙县城市主轴线发展布局,加快市区“南拓北扩西进”,建成区面积扩大到32平方公里;推进市区和沙县一体化,规划、建设市区—沙县快速通道,完成撤县设区,实现发展规划、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城市建设一体化;推动市区和永安城市联盟,加快产业、公共事业联动发展。围绕“两带一圈”发展格局,壮大县域经济,加快城乡建设,推动有条件的县城向小城市转化,城镇化水平达到50%以上。经过努力,逐步建成福建经济发展腹地、重要工业基地、绿色产业高地、生态旅游胜地,形成连接沿海、辐射内陆、联动周边经济协作区的重要区域性中心城市,成为海峡西岸经济增长极。
  (二)重在提升,转变增长方式,提高质量效益。提升是经济社会发展转型升级的出路所在,要在持续发展中壮大总量、提升质量,促进结构升级,力争2011年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6.5:44.5:39。
  把自主创新作为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围绕建设创新型城市,推进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办好一批创新服务平台,继续实施品牌战略,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和专利技术,力争2011年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达15%以上。积极靠优靠大靠强,引进战略投资者,带动企业自主创新。继续培养、引进、用好人才,力争2011年全市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比2006年增长20%。
  把降耗减排作为转变增长方式的突破口,发展循环经济,推进清洁生产,健全能源消耗控制体系,力争2011年单位生产总值能源消耗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突出大气、水环境污染整治,控制工业污染,治理畜禽养殖等农村面源污染,抓好饮用水源保护和市区备用水源开发,2011年市区空气质量优良率达80%以上,全市地表水省控断面水质达标率为90%以上,实现省下达的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控制目标。合理开发利用土地、水、森林、矿产等资源,增加初级产品加工环节,提高资源利用率。 
  把扩大对内对外开放作为转变增长方式的途径,持续实施外经贸追赶战略,提高利用外资的规模和水平,促进出口商品结构优化和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支持企业“走出去”,力争五年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8亿美元,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10%。推进明台交流合作,加快建设海峡两岸现代林业合作实验区,提升林博会的档次和影响力,推进清流台湾农民创业园建设,打造两岸农林产品生产、加工和贸易的重要基地。拓展区域合作、山海协作,依托综合交通枢纽,设立沿海产业转移承接区和内地产品加工、转运集中区,对接临港工业、现代港口物流等海洋经济,构筑中、西部对外开放的平台与通道,努力实现连片发展。
  (三)重在运作,创新体制机制,增强发展动力。运作是取得成效的根本所在,要鼓励运作、支持运作、善于运作,在运作中突破体制障碍,加强薄弱环节,破解发展难题。
  坚持改革重点突破、配套推进,着眼于提高竞争力和控制力,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支持在明省属企业调整布局、优化结构;着眼于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健全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体制,建立国有资本收益收缴制度;着眼于转变政府职能,推进行政管理、投融资等体制改革;着眼于建立社会公平保障体系,加快社会领域体制改革。深化集体林权制度配套改革,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建立健全与新农村建设相适应的体制机制。完善市场竞争机制,促进各类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鼓励和支持民间资本进入法律法规未禁止的行业和领域,引导民营企业提高素质、优化管理,壮大商会经济,促进民营经济再上新台阶。
  立足改革创新,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注重教育的普惠性,促进教育公平,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重视学龄前教育,加强高中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升高等教育水平,促进民办教育、特殊教育、老年教育、成人教育共同发展,构建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健全疾病预防控制和医疗救治体系,构筑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加强食品、药品、卫生监督管理,提高群众健康水平。发展新闻出版、广播电视、哲学社会科学。创新文化体制和管理机制,构建公共文化体系,完善基层文化设施,繁荣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改善人口结构。开展全民健身运动,提高竞技体育水平。进一步做好民族、宗教、档案、方志等工作。落实老干部政策,发展老龄事业,做好残疾人工作,维护弱势群体合法权益。
  (四)重在实效,突出以人为本,促进社会和谐。实效是推动工作的目的所在,要把政府工作的实效体现在惠民利民上,让群众共享更多的改革发展成果。
  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要把加快发展的实效体现在增加群众收入上,缩小收入差距,提高群众生活质量,力争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7%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5%以上。切实把扩大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和结构调整的重要目标,实施积极就业政策,增加就业岗位,发展和谐劳动关系。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继续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完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和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促进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慈善事业相衔接。加大扶贫开发力度,健全挂钩帮扶制度,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改善生产生活条件。
  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坚持安全发展,健全社会公共安全预警体系,完善应急管理机制,提高处置社会公共安全问题的能力。深入推进“平安三明”建设,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增强群众安全感。弘扬三明精神,建设和谐文化,深化文明城市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加大社区建设和管理力度,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坚持依法行政、执法为民,推进依法治市进程。有效防范和打击各种敌对势力破坏活动,保障国家安全。重视协调利益关系,妥善处理社会矛盾。  
三、强化运作  立足海峡西岸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今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全市生产总值增长10.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1%;地方级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0%以上;外贸出口增长9%,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增长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控制在103.5%左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7%和5%;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2‰以内。在执行中力争更好更快。围绕实现上述目标,着重做好以下七个方面工作:
  (一)着力推进新农村建设
  培育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继续推进新农村建设“五大工程”,巩固传统产业,突破特色产业,发展新兴产业,着力抓好市级以上龙头企业,引进果蔬等领军加工企业,抓好一批上规模的产业链项目,促进农产品加工转化增值。加快农业标准化建设,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新增一批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落实支农惠农政策,发展农村工业、服务业、劳务经济,加强对农民负担的监督管理,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增长。
  加强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扎实抓好“六项服务”,贯彻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完善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探索“村企协作”等新模式,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推广资源节约型农业技术,加快农业信息化建设,深化粮钱丰收竞赛活动,实施“良种工程”和“科技入户”工程,提高农业的设施装备水平。培养新型农民,实施“阳光工程”,完成农村劳动力转移技能培训3.5万人。发挥农村“六大员”作用,提高服务“三农”水平。抓好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重大动植物疫病防控和病虫害防治工作。
  完善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办好新农村建设“十件实事”,推进烟田基础设施、商品粮基地、标准农田、国家立项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整理等项目建设,加快实施“六千”水利工程,抓紧修复、改造小型水利设施,继续推广农村户用沼气等清洁能源,积极发展优质化肥等新型农用工业。持续推动农村公路建设与养护,完成改造、硬化800公里;改善农村饮水、电网、通信等基础设施,继续增加农村教育、文化、卫生等方面的投入,发展农村公共事业。实施“132计划”,强化乡村规划、建设和管理,探索“家园清洁行动”长效机制,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倡导文明乡风。评选农村经济发展“十强乡镇(街道)”,促进新农村建设取得实效。
  (二)着力强化工业经济
  推动产业集聚和延伸。着重抓好120个投资千万元以上工业项目,32个新增产值3000万元以上项目,力争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00家,规模工业产值接近600亿元。促进“3+1”产业集群扩张总量、提升质量,冶金及压延产业着重开发80万吨中厚板等项目的下游产品,向规模工业产值200亿元的目标冲刺;林产工业重点增加纸、板等产品的加工环节,促进加工企业优胜劣汰,确保规模工业产值突破90亿元,力争100亿元;机械与汽车零部件产业确保载重汽车产量突破1.5万辆,建设海峡西岸重型汽车生产基地,推动厦工三重、双轮化机、三明机床等企业加快整体搬迁,规划建设海峡西岸铸锻中心,力争规模工业产值达到50亿元;生物医药产业主动对接长三角、珠三角,壮大骨干企业,开发基地种植、原料提取等产业链项目,力争规模工业产值达到10亿元。同时,抓好钨矿深加工、煤化工等矿产品延伸项目,加快建设福建化纤集团PVA扩改等纺织项目,推进将乐、永安省级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产基地建设,加快开发新材料、新能源、新工艺项目。深化重点乡镇、重点企业工业发展竞赛活动,促进工业增总量、上水平。以省级经济开发区和工业集中区为重点,推进标准厂房建设,集聚关联企业,逐步建成金沙机械园、尼葛纺织园、埔岭汽车工业园、荆东生物医药集中区、金古金属深加工集中区。探索园区多元化投入和联办机制,实施“飞地工业”,形成规模发展之势。继续争创品牌、提升品牌、经营品牌,新增2—3个国家级品牌。
  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继续实施一批循环经济项目,以列入国家、省里的29家节能企业为重点,推进化工、冶金、建材等重点耗能产业的节能工作。落实环保目标责任制,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环保“三同时”制度,抓好三钢、三化烟气脱硫等15个治理项目,加强环境安全监管,深化城市环境综合整治,推进水土流失治理等生态工程建设,加强森林资源培育与保护。推进耕地开发,确保耕地占补平衡;盘活存量、用好增量,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
  (三)着力扩大投资与消费需求
  以项目支撑投资增长。今年我市列入省级重点项目58个,居全省第三,年度投资80亿元;市级重点建设项目127个,年度投资106亿元,占城镇固定资产投资计划的50%。要继续抓好一批在建、预备和重点前期交通基础设施项目,抓紧综合交通枢纽规划工作;着力抓好一批在建的电源、电网项目,深化液化天然气和其它能源项目前期工作;加快实施生产性、资源型项目,主动对接国内外领军企业特别是中央、省属大企业,策划大型、特大型项目。做好气象、水文、防震和地质灾害防治等工作,推进海峡西岸(三明)气象中心建设。
  发展壮大服务业。启动加快流通产业发展试点城市工作,推进海峡西岸金属材料制品、联友家居、水产品批发等市场建设,规划闽中物流园区等现代物流和配送中心,发展电子商务、连锁经营等新型流通业态,改造提升商贸、餐饮、交通运输等传统服务业,壮大会展、金融、保险等新兴服务业,有序发展会计、评估、法律等中介服务业。积极拓展农村消费市场,深入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实现“农家店”覆盖所有乡镇。有序推进普通商品房、经济适用房、廉租房建设,促进房地产业持续健康发展。优化整合旅游资源,以泰宁世界地质公园为龙头,打造精品线路,拓展旅游市场,促进生态旅游、红色旅游、客家旅游、乡村旅游加快发展。
  做好财税金融工作。整合扶持发展专项资金和财税优惠政策,开发税源型项目,壮大工业等主体税源,培育服务业、建筑安装业、房地产业等重点税源,依法加强财税征管,促进财税收入较快增长。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完善公共财政制度,继续推进部门预算改革和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健全政府采购制度,有效监督财政资金运行。加强政银企会商,创新信贷方式,强化对农村的金融服务,继续完善融资担保体系,切实解决融资难问题。巩固农村信用社改革成果,推进社会诚信体系建设,优化金融生态环境,有效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
  (四)着力深化改革、扩大开放
  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支持、配合三钢优化重组三化,继续推进工贸企业改革,建立国有企业经营业绩考核体系。抓好乡镇机构改革试点,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深化县乡财政管理体制、粮食流通体制和投资体制改革,分类实施事业单位改革。规范森林资源流转,扩大林权抵押贷款,加强林地使用费收取和管理,确保集体林权制度配套改革取得实效。落实民营经济发展优惠政策,鼓励、扶持商会和重点民营企业投资重大项目,力争产值超亿元的民营企业达到32家,税收超百万元的民营企业达到190家。
  全面扩大开放。提升、办好林博会,用好“6·18”、“9·8”等平台,推进投资千万美元以上的在谈外资大项目,力争产业集群、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引资取得突破。完善出口扶持办法,扩大地产品出口,推进加工贸易发展,提高出口通关、退税速度,促进出口持续较快增长。依托海峡两岸现代林业合作实验区,加快6个合作区建设,拓展明台合作领域。参与闽东北、闽西南经济协作区建设,加强与长三角、珠三角的合作交流。加强与港澳地区、海外华侨及国外友城的沟通联系,推动有实力的企业到境外投资,扩大劳务输出。
  (五)着力促进城乡集聚发展
  推动中心城市建设。重点开发市区南北两翼和西江滨沿线,建成徐碧大桥、科技会展中心等项目,抓好阳光城、上河城、列西龙岗开发,启动台江、徐碧新区、白沙片区建设,推进白沙路、西江滨路、长安路等城市主干道建设。创新城市管理体制,抓好市容市貌综合治理,促进城市长效管理。把壮大市区经济与推进市县一体化、城市联盟结合起来,围绕205国道,以市区为中点,向南重点抓好工业园区开发,建设市区—永安工业经济走廊;向北启动汽车贸易集中区、马林桥休闲旅游等重点项目,构筑市区—沙县商贸旅游经济走廊。
  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增强城市经济理念,抓好县城规划、建设,重点推进标志性项目和商住小区开发,配套教育、医疗、文体和市政等公共设施。突出做强城区产业,在主抓工业的同时,引进知名商贸企业,建设品牌流通市场,提升房地产、酒店、餐饮等服务业,不断吸引人流、物流。围绕主要路段、重点集镇、高速公路互通口,集聚企业与项目,逐步形成高速公路和国、省道沿线经济走廊。继续抓好县域次中心和省级村镇住宅小区试点建设,促进城镇污水、垃圾处理产业化。
  (六)着力构建和谐社会
  加快社会事业发展。深化产学研合作,完善科技推广服务体系,争取一批项目列入国家、省级科技计划盘子,建成一批省、市级创新型企业和技术中心;全面推进科技“争先创优”工程,力争1—2个县(市)进入全国科技进步先进行列。加强科普宣传和知识产权保护。积极引进智力资源,继续抓好人才培养。增加教育投入,提升各类教育发展水平,稳步推进课程改革,加快“双高普九”进程,做优做强普通高中,扶持薄弱学校建设,整合职业教育资源,支持三明学院做好接受学士学位授予权评审准备,抓紧本科教学水平评估的迎评工作;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优化学校布局,稳步推进农村中小学寄宿制学校建设。完善公共卫生体系和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做强重点医疗机构,规范发展民办医院,抓好重大疾病防治和妇幼保健工作,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卫生保健制度。继续开展创建文化先进县(市)活动,创作文化精品,重点保护和发展苏区文化、抗战文化、客家文化、朱子文化。加快建立人口计生工作新机制,深化创建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市、区)活动,完善流动人口管理服务体系,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大力发展群众体育、竞技体育,办好第四届市运会。提升广电节目制作质量。多渠道增加投入,着力抓好三明体育馆等53个社会事业项目建设。
  做好就业与社会保障工作。把促进就业与解决用工难问题结合起来,完善城乡就业服务体系,健全劳务派遣机制,抓好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工作,力争全年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4万人,新增城镇就业2.2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3万人。改善农民工进城就业环境,建立防止新发生拖欠农民工工资的长效机制。扩大各类社会保险覆盖范围,严格社会保障基金征缴与管理。抓好社会保障性住房建设,改善中低收入群众住房条件。提高“五保”对象供养标准和集中供养率,实施敬老院新建、扩建工程,抓好社会福利院和三明老年公寓建设。依法保障妇女、儿童、残疾人和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
  突出解决民生问题。继续落实现有惠民政策,今年起着重抓好16项事关民生的工作:完善生态公益林管护和补偿制度;开展农业和农村保险试点,逐步建立农业风险防范机制;启动新时期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抓好一批乡镇综合文化站改造完善工程;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从1000元提高到1200元;全面实施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贡献奖励制度;积极争取转移支付,进一步缓解县乡财政困难;完成“造福工程”搬迁任务4000人以上,支持苏区、老区、少数民族聚居区、边远贫困乡村建设;全面实施侨居造福工程,解决华侨农场居住危房问题;继续全部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继续对农村贫困家庭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并补助寄宿生生活费,对城市低保家庭子女义务教育实行“两免一补”;加快农村中小学现有D级危房改造;抓好乡(镇)卫生院改造提升工程和急诊科建设,做好县级以上医疗卫生机构对口帮扶乡(镇)卫生院工作;选派医生帮扶乡(镇)卫生院;全面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提高参合率,对农村困难家庭实行医疗救助,防止因病返贫、因病致贫;开展“光明行动”,为贫困白内障患者施行复明手术;援助有劳动能力的“农村贫困家庭”和“城镇零就业家庭”一户一就业。同时,集中财力抓好为民办实事项目。
  强化社会管理。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完善社会舆情汇集分析机制和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置群体性、突发性事件,有效防范和惩治各种违法犯罪行为,减少青少年犯罪。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保证粮油等生活必需品稳定供应,大力整顿和规范药品经营与医疗服务秩序,加强食品、农资等重点市场监管。加强统计基础建设,推进统计改革。做好库区移民安置和后期扶持工作。
  扎实推进民主法制和精神文明建设。坚持对人大及其常委会负责并报告工作,自觉接受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认真执行决议、决定,办好人大代表建议。支持政协履行职能,主动接受民主监督,认真办理政协提案。密切与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的联系与协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的桥梁纽带作用。完善村(居)民自治,扩大基层民主。深入开展普法教育,增强全民法制意识。以讲文明、促和谐为主题,巩固、发展精神文明创建成果,推进和谐社区、和谐乡村建设。加强民兵预备役建设,做好国防动员、人民防空、双拥共建工作,争创新一轮全国双拥模范城,巩固军政军民团结。
  (七)着力增强行政能力
  在主动作为中提高运作水平。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决定的事就要抓得起、动得快、干得成。围绕对群众的承诺,说到做到,说好做好。围绕改革发展中的难题奋力攻坚,对有难度、有阻力的事,敢于协调、敢于表态、敢于拍板;对条件不很具备的事,积极创造条件,整合各方优势,全力去争取、去突破。
  在依法行政中增强服务能力。落实依法行政纲要,健全行政决策程序,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加强行政复议工作,纠正违法和明显不当的行政行为。贯彻行政许可法,深化审批制度改革,继续减少行政审批项目,推进电子政务建设,完善审批运行机制,加强政务中心建设,做到办事窗口能办成事。强化效能建设,把绩效评估体现在政府工作的各领域,做到每项工作都有目标要求,有责任主体,有监督考核。落实公务员法,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治理办事拖拉、推诿扯皮等不良习气,克服不作为、乱作为等弊端,努力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在从严治政中树立廉洁形象。全面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大力倡导和践行八个方面的良好风气,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强化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大力推行政务公开,接受群众和社会舆论监督。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拓展从源头上防治腐败的工作领域,落实反腐倡廉法规制度,规范权力运行。严格依纪依法,坚决查办违纪违法案件,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确保政务规范、政事清明、政风端正。
  各位代表,崇高的使命激励着我们,宏伟的蓝图鼓舞着我们,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团结和依靠全市人民,振奋精神,开拓进取,勤勉务实,为加快海峡西岸建设,实现三明又好又快发展而努力奋斗!
(责任编辑:陈   锋)

 

精彩评论2

正序浏览
溪尤秘书 发表于 2009-2-27 16:24:55 | 显示全部楼层
 
公文写作百法例讲
看帖要厚道
 
gjb8625872 发表于 2009-2-27 16:25:12 | 显示全部楼层
 
老秘网虚拟稿费
灌水人有所顶 也有所不顶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0关注

1粉丝

127帖子

排行榜
作者专栏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公众号

客服个人微信号

全国服务热线:

0595-22880819

公司地址:泉州秘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运营中心:福建省泉州市

Email:506070961#qq.com

Copyright   ©2015-2025  老秘网 责任编辑:释然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秘途文化  备案号   ( 闽ICP备19022590号-1 闽公网安备35050302000919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