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长根
推进工业化是建设新农村的前提条件之一。只有突出工业,发展工业,才能为反哺农业、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创造条件。近年来,大田县工业经济取得较快的发展,已初步具备了工业反哺农业的能力,要着力构建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进一步突出工业,积极推进新农村建设。
一、不断壮大工业经济实力,在积累建设资金、扩大农民就业上推进新农村建设
1、推进产业聚集和素质提升。根据自身优势和产业基础,通过财税、土地等政策,重点扶持一批带动能力强、成长性好、扩大社会就业的项目,积极推动产业聚集,按照县“323”产业集群规划,建材业要加快新岩和鑫城水泥公司旋窑生产线建设,逐步淘汰立窑水泥。开工建设宏惠纸业压模空心植物纤维板生产线。冶铸及机械加工业重点要支持海和钢铁公司二期扩建,抓好昌盛钢铁、成功机械、佰源宝树精密铸造等项目建设。轻纺服装业要重点抓好同利祥纺织及南湖和宏润针织项目的扩建,抓好华闽、宏惠、金光、闽发纸业卫生纸生产线建设,开发下游产品。矿产品采选及加工业重点做好氧化铅锌采选新技术开发应用及鹭峰矿业42m2环形圆盘机烧低品位褐铁矿烧结、精选项目建设。能源工业重点抓好益源热电技改扩容项目和年产20万吨空腔气化型煤新能源项目建设,以及苏桥60万千瓦坑口火电厂项目的前期工作。陶瓷业要重点抓好宝莲陶瓷生产线建设,做好陶瓷项目的储备、推介、开发工作;电子业要积极支持新茂电子增资扩股,开发生产中高档产品;农产品加工及生物制药业要进一步培育壮大聚祥淀粉、华灿生物科技、高峰茶叶等龙头企业。
2、培育壮大税源型产业。政府履行公共职能需要税收提供资金保证,建设新农村更需要强大的财政支持。据统计,2005年,大田县财政税性收入为2.86亿元,在三次产业中的构成比例分别是一产2%、二产71%、三产27%。二产对财政贡献远远大于一产和三产。但二产中资源型税(煤炭、非金属矿、金属矿、电力、水泥等为18971万元)占93.5%,占全县的66.4%,充分说明大田财政收入对资源的依赖明显,而多数资源是不可再生的,所以在强调发展税源经济时,一方面要合理高效利用禀赋资源,发展资源深加工项目,延伸产业链,提高资源产品附加值,减少税源流失。如铁矿石发展冶铸及机械加工、铅锌矿选矿及冶铸、石灰石开发纳米钙、高岭土开发橡胶填充剂及工艺瓷、日用瓷等,提高综合利用率,提高矿产品附加值。另一方面要注重引进和发展非资源性项目,促进工业经济结构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要选择性招商,重点引进有利于增加地方财税收入的项目。要充分利用有形的和无形的资产,调控更多外来资本和生产要素,实现那些处境艰难、效益低下甚至严重亏损的税源型企业资产重组,扭亏为盈,提高经济效益。要利用财政贴息、财政先征后返,政府采购扶持等政策,扶持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的发展,促进地方税源工业的发展。
3、巩固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建设新农村,核心是富裕农民,关键在于转移农村劳动力,推进农民创业。从大田县情看,工业化尚处初始阶段,城镇化发展也相对滞后,大量农村劳动力亟待转移到二、三产业。同时,由于大田发展水平、金融环境的局限性,制约了资本密集型产业的发展,所以要把发展“高新技术+劳动密集型”产业作为新型工业化的产业发展方向。轻纺服装、陶瓷、纸品等三个产业,是大田县九十年代以来发展较快、从业人员最多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当前要抓住沿海发达地区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劳动密集型产业向内地转移的机遇,强化招商,壮大电子、轻纺服装、陶瓷、纸品业等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规模,增加就业,带动服务业和下游产业的发展。要积极发挥宏观调控和政策引导的作用,引导劳动密集型企业入驻各乡镇工业项目区,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城镇化发展创造条件。
4、引进开发高新技术产业。要以推进新型工业化为目标,大力加强企业技术引进和技术改造工作。重点在增加品质、改善质量、节能降耗、防治污染和提高劳动生产率等方面加快推进技术进步,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化和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步伐,进一步促进结构优化和产业升级。重点扶持壮大华灿生物科技、空腔气化型煤等高新技术企业,抓好益源热电技改扩容和新岩、鑫城水泥等水泥企业的旋窑生产线改造,带动其它企业逐步淘汰落后生产设备与技术,引导企业发展循环经济,推进清洁生产。
二、加快新型农村工业化建设,在改造传统农业、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上推进新农村建设
1、推进农业产业化。大田传统农业历史悠久,但农业生产方式仍然比较落后,农产品的科技含量和商品化率比较低下。今后要以工业化的理念经营农业,把农业产业化作为农业农村工作的重中之重,按照“产业化、组织化、标准化、品牌化”的要求,采取“企业+基地+农户”的新型产业化模式,集中力量扶持大方广茶叶、鹤冲米粉、聚祥生物科技、高峰茶业等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壮大。建立龙头企业与农户稳定的产销关系,以合同契约、土地股份合作、租赁承包等方式与农户建立紧密的产业化经营机制,培育一批产业关联度大、技术水平高和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提高龙头企业的竞争力。同时,以龙头企业带动,合理配置农业生产资源,调整种植结构,在“十一五”期间,建立5万亩以上高山优质茶基地、4万亩反季节蔬菜基地、10万亩木薯基地。
2、发挥农村产业组织作用。围绕农业生产、加工、贮运、销售等环节,积极扶持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和中介组织发展,鼓励农村能人、专业大户、龙头企业、涉农部门发起创办各类经济服务组织,创建农村各类专业协会,培育农民经纪人队伍,组建专业合作社。动员各种形式的资本、技术、人才和农户参与农产品生产、加工、运销一体化经营,把农民与市场连接起来,构成风险同担、利益均沾的利益连接机制,逐步实现农业社会化生产、产加销一体化经营 。要积极鼓励和扶持屏山茶叶协会、高峰生姜协会、红星村农户贷款担保基金协会的发展壮大,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各种合作经济组织,把千家万户的农民分散经营组织起来,逐步建立以农民及其合作经济组织为主体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同时,加强农民教育培训网络建设,增强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就业能力,提高新农村建设农民主体素质,进一步激活农村发展活力。
3、实施标准化生产。逐步改变“经验农业”的做法,用工业的理念经营农业,走规模化、效益化的路子。要抓紧与国际标准接轨,建立健全农业标准体系,重点抓好大田高山茶叶、反季节蔬菜、生姜等大宗农产品的产品质量与生产技术标准,无公害农产品技术标准和农产品加工标准的制定。加快农业标准化步伐,加强对农民的培训,围绕名牌精品、绿色食品、主导产品、特色产品,建设标准化生产基地,打响“仙顶”、“有道”茶叶、“雪山”萝卜、“高峰”金姜等一批优质农产品品牌。
三、开发建设乡镇工业项目区,在打造发展平台、美化村镇环境上推进新农村建设
1、在规划上使项目区建设与提高村镇品位相结合。对正在规划建设的9个乡镇工业项目区,积极实施“生产在项目区、生活在城镇”的“两在”战略,充分整合商住、科教、娱乐等各方面的配套资源,避免重复建设,提高共享水平。一是项目区规划要与城镇总体规划相衔接。根据行政区划、区位和行业布局特点,把工业项目区规划纳入城镇总体规划中,做到一次规划、严格实施、逐步到位。要把项目区建设同培育区域特色经济和调整产业结构相结合,努力实现城镇功能与项目区建设互为支撑、协调发展。二是项目区要从严把握项目准入条件。坚持“宁缺勿滥”的原则,以市场前景决策投资项目,严禁生产能力过剩、低水平重复建设、污染环境、资源浪费严重的项目。三是建设标准厂房。要在福田轻纺工业园建设10万平方米标准厂房的基础上,采取灵活多样的融资方式在各乡镇工业项目区建设标准厂房,为缓解土地要素制约,加快产业集聚,构建企业低成本创业提供良好平台,同时又可美化村镇环境,推进新农村建设。
2、在经营上使工业发展与提高农民整体生活水平相结合。要学习借鉴一些发达地区的经验做法,在福田轻纺工业园、均溪珠宝山、石牌小汤泉、桃源谷口项目区率先实施“金包银”工程,在项目区所在的村庄外围统一规划、统一建设配套的环村商业带,并同步改造村庄环境,为项目区提供必要的配套服务。“金”边,即在村庄的周边规划出部分村集体发展用地、村民安置用地和政府收储用地,建设公寓、店面,满足村民发展三产和政府融资开发的需要。“银”里,即在村庄内部,按照“路通、水畅、污治、安全有保障”的要求实施整理和改造,满足项目区务工人员食宿、文化生活需要和改善村民生活环境。“金”边建设投入主体可以多元化,但是要以村集体及村民为主,这样既可为项目区企业发展提供配套服务,又可为当地农民提供就业,拓展商机,提高农民整体生活水平。
3、在基础设施上使服务工业与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相结合。工业项目区的基础设施,可以资源共享,既可以服务园区工业经济的发展,也可以为附近农民提供最基本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如在石牌镇工业项目区建设过程中,要把城区的等级公路向工业项目区延伸,开通城区公交车,解决工人与周边村民交通问题。建设变电站、自来水厂,同时为工业区和周边的村镇供电、供水。另外,实现通讯、通广播电视,做好改厕、改卫生所及建设公共活动场所、垃圾处理站等,在基础设施建设上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
(作者为中共大田县委副书记)
(责任编辑:黄元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