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祥辉
面对新农村建设的火热形势,如何走出一条既适合县情、又独具特色的新农村创建之路,是各地都在积极探讨的课题。今年来,泰宁县在不断研讨、探索、总结、提炼的基础上,打造了“以村庄整治为抓手的‘六手联弹’新农村建设模式”,生动地实践了新农村建设要务,较好地诠释了“20字”方针要义,有效地改善了农村发展要素。
一、以主导激发主体——唤起农民千百万
建设新农村,农民群众是主体。我县坚持以尊重农民意愿、提高自身发展能力为前提,组织各级干部划片包段,深入村组做思想动员,并通过开设有线电视专栏、发放入户宣传单、建立宣传墙、绘制宣传画、编写韵文歌谣、编排文艺节目等各种渠道广泛发动,唤醒群众新农村建设的“主角”意识,使之做到“三个自主”:一是农民“自主申报”。确定整治点不下硬性指标,不搞人为指定,并改变原先对整个行政村笼统抓的做法,以20户以上自然村为单位,做到“三个优先”(动作快的优先、群众自筹资金多的优先、申报率高的优先),“三个不搞”(群众申报率未达到80%的不搞,群众筹资未达到应筹资60%的不搞,居住率未达到60%的不搞)。通过这一措施,有效激发了群众的机遇和危机意识,群众由原来的等待观望转为主动参与,截止7月底,全县共有58个自然村落被认定为整治点,还有100多个自然村虽经申报但因名额受限被暂缓认定。如大龙乡县里原来只确定了3个行政村7个村民小组作为整治点,实行自主申报后,全乡未被列入的12个村派代表到县、乡专项陈述,强烈要求增加为整治点。二是农民“自主建设”。在干部做好引导的基础上,各村采取哪种建设模式、实施哪些建设项目由农户自己确定,建设资金由农民自己投入为主,建设施工由农民自己投工投劳。为此,前阶段县里专门印发了《村庄整治摸底表》,以户为单位,由群众自己申报填写,经乡村确认后组织实施。目前,各整治点80%以上农户正在开展整治工作。三是农民“自主管理”。引导各整治点成立村民理事会,成员全部由整治点户主大会或村民代表大会民主推选,大部分是当地声望高、脑子活、热心肠的老干部、老教师、老党员、老模范和致富能人组成。村两委充分赋予理事会一定的事权、财权和监督权,让理事会成员全面介入群众发动、资金筹集、工程建设、质量监督、后续管理等各项工作。实践证明,90%以上的理事会能够较好地发挥“管家人”的作用,发挥了政府无法替代的作用。比如,朱口镇音山村在拆除空心房工作中,理事会会长张细应不仅带头拆除自家仓房,并主动做通2户农户的工作,该村的新农村建设一直走在全县前列;开善乡余源村在建设农民公园时需拆除村民余庆山的烤房,但余本人想把地留给儿子建房,拆迁阻力较大,理事会成员三番五次到他家做思想工作,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余庆山不仅签订拆除协议,而且主动明确了拆迁时限,比村里原定时间提前1/3。在村庄整治中,我们通过发挥理事会的作用,实施了大量的房屋拆除和新建工程,未出现一例上访事件。
二、以政策撬动民资——四两资金拨千金
建设新农村,资金投入是关键。泰宁县小财紧,要有效解决“新农村建设钱从哪里来、往哪里去”的问题,就必须大胆创新政策机制。为此,我县成功构建了“1+X”新农村政策框架(即以《泰宁县新农村建设规划实施方案》为总揽,配套出台产业发展、村庄整治、文明建设、干部管理等若干个专项辅助文件),明确政府工作职能和各项补助标准,让群众拿到“真金白银”。通过优惠政策“聚焦镜”和“指挥棒”作用的发挥,使政府有限的投入撬动大民力,带动农民出资和投工投劳,有效吸纳企业和社会资金对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注入。一是筹措资金多样化。采取“五个一点”(财政拨一点、挂点单位出一点、涉农资金整合一点、群众自筹一点、社会赞助一点)的办法,建立了多元、集约、稳定的投入机制。二是利用效益最大化。按政府和农户4:6出资比例统筹使用资金,财政支出主要通过“以奖代补,以实物补助为主”兑现到农户本人或者建设项目,起到了“四两拨千金”的作用。三是使用过程阳光化。所有奖补资金“阳光操作”,实行县财政、建新办、村委会、示范点理事会四方共同预算,由县建新办直接审核、直接拨付到示范点帐户上,做到专户管理,理事会监督。在实际操作中,根据各示范点工作进度分期分批拨付,做到进度快的速拨,进度慢的缓拨,没有进度的不拨,保证了补助资金及物质使用的公开、公正、公平,深得群众的信任和好评。
三、以整治切中要害——浓妆淡抹总相宜
建设新农村,村庄整治是抓手。我县从群众最关心、最迫切的事情抓起,将7-9月定为“村庄整治百日集中行动月”,通过村庄整治打开局面、推动全局。一是高标准规划。以自然村为单位,按照一个保留(保留农村传统民俗风情和田园风光)、两个突出(突出综合整治、突出全面配套)、三个不(不大拆大建、不大挖大填、不大砍大伐)的原则,大力实施“六化”工程(环境净化、道路硬化、房屋美化、路街亮化、村庄绿化、文体卫设施配套化),组建专门规划设计组,提高规划水平。目前,各整治点已全部编制了“两图一书”(现状及村庄位置图、规划总平面图、规划说明书),确保了整治工作的有序进行。二是景观化改造。从旅游城建设出发,按照“村在景中,景在村中,村景交融”的原则,整治和建新并重,把试点村改造成靓丽景线。凡属改造的农房,进行“穿靴戴帽”,做到土墙主房、不影响整体规划附属房及烤烟房立面全部粉刷,土墙、红砖房立面全部拉毛用白石灰粉刷,青砖房立面全部钩缝,土坯房的设墙裙;土木房的室内厅堂、厨房地面全部硬化;旅游沿线村旧房倡导引入新徽派五大建筑元素,大力推广屋顶“平改坡”,提升改造品位。凡属新建的农房,由建设部门编制设计美观、格调鲜明的《农户住宅推介图集》,无偿向各村推荐5种以上房型;旅游沿新村建设,大力建设旅游生态农庄,把绿色引入庭院、引入家居。同时,积极修缮保护具有历史文脉和文物价值的古街巷、古桥、古祠堂、古民居、古牌楼以及风水林等,凸显当地传统民俗文化,努力把泰宁农村建成处处皆风光的美丽新农村。三是综合式整治。把附属房建设摆在村容整治的突出位置,同“三清六改”及完善农村各项设施结合起来,同步规划,同步推进。一方面加大治理违章搭盖和“空心房”拆除力度,集中新建或改建附属房,全县共拆除违章搭盖942处、“空心房”851座,落实附属房新建1290户,完工476户;另一方面扎实推进通户宅间道、沼气池、亮化工程等项目建设,全县24个示范村、整治村共完成宅间道路硬化4.6万平方米,改造村内排水沟67条1.1万米,新建沼气池1133口、无害化卫生户厕1602个,有18个村正在兴建农民休憩园,14个村完成路灯安装。四是长效性管理。以村为单位制定具体的“三清”标准和落实到户的卫生责任制,并以村规民约和“三包”责任状的形式建立卫生保洁约束机制,理事会定期督促检查。同时,采取民办公助的形式,引导各村组建专(兼)职管护队伍,维护公共设施和公共场所卫生,县郊和景区周边村垃圾基本实现“户集、村收、乡(镇)运、县处理”。
四、以典型带动全局——春晖映红万朵花
建设新农村,典型带动是方向。我县在新农村建设中注重“点面结合”,点上抓示范,面上打基础,以点带面,整体推进。一是选好试点。着重把握了两个方面:即有较好现实基础,示范点各项条件比较成熟,群众积极性较高;有普遍指导意义,能对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农村起指导作用。县里经过认真筛选,从全县117个村(居)确定了24个作为首批新农村建设试点村,其中4个示范村、20个整治村,在力量、政策、项目等方面予以重点倾斜,力促先行一步,辐射带动其它村开展新农村建设。二是分类创建。深入挖掘各村人文资源和自然禀赋,因地制宜,一村一策,着力规划建设三大类别12种类型特色村:即在主干道沿线及景区周边地带,重点以水际、崇际等村为代表,规划建设和谐优美、风情浓郁、特色鲜明的农家乐旅游项目,发展观光农业带,尤其是突出高速公路连接线和城关至金湖、上清溪、寨下大峡谷“四条示范带”建设,打造一批建筑美观、环境整洁、村风文明的生态村、旅游村、民俗村和文化村;在城区周边及集镇所在地带,重点以丰岩、朱口等村为代表,依托交通便利和服务城市的优势,打造一批加工村、流通村、蔬菜村和花卉苗木村;在交通偏远及资源特色地带,重点以梅口、焦溪、余元等村为代表,根据产业特色和发展潜力情况,打造一批渔业村、锥栗村、笋竹村、药材村。三是培育精品。按照把每个试点村建成“特色产业发展的基地、农村新村建设的先导、生态环境保护的典范、农民增产增收的园地、精神文明建设的先锋、农村党员发挥先进性作用的舞台”的要求,坚持高标准规划、高起点建设。比如,梅口乡水际村围绕生态旅游村定位,积极发展家庭宾馆和旅游服务业,大力实施“六化”整治工程,做到了水泥路户户相通,村内绿化带随处可见,垃圾统一集中建池堆放,厕所一律改建成了冲水式卫生厕所,户户安了自来水,文化健身活动场所、村落社区服务中心配备齐全。绿荫掩映下的家庭宾馆,到处都收拾得干净整齐,与金湖景区构成一幅和谐相融的绚丽画卷,是全县24个试点村中的精品,也是全市4大典型村之一。四是激励推进。按照乡镇、试点村和挂钩单位三大类别,从六大项目、36项内容、89个细目制定详细的工作任务表和科学的考评方案。开展新农村竞赛活动,对乡镇、试点村、挂钩联系单位工作前三名的分别给予3万至3000元不等的奖励,工作不到位的实行一票否决制。实行密集式督查、动态化管理,县主要领导坚持每月到各试点村1次,县分管领导每半个月1次,领导小组创办《简报》,每十天通报一次进度,每月下发一次督查通报,每季度召开一次现场会,确保新农村建设快速推进。
五、以策划凸显特色——各展魅力竞风流
建设新农村,创意策划是水平。我县在新农村建设中始终贯穿着创意理念,注重从整体上包装,从细节处入手,以策划体现特色和魅力,大力发展特色经济、特色产业,建设特色文化、特色村庄,争创特色工作、特色环境。一是注重理念创意。我县在吸收、消化中央关于新农村“20字”目标要求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激情新农村、幸福新农民”的创建理念,其含义为:全县干部、群众带着满腔激情创建新农村,激发全社会支持、参与的巨大热情,激活农村工作的兴奋点,让农村充满蓬勃的生机和活力,让农民充满幸福感、成就感,提高幸福生活指数。由于这一理念既内涵深刻又浅显易懂,朗朗上口,迅速得到全县人民的共识和拥护。也正是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我们精心策划并实施了“以村庄整治为抓手的六手联弹”新农村建设模式,促进了新农村建设全局。二是注重项目包装。有效整合利用各类资源,拉高起点,灵活运作,提升建设档次。在产业发展项目上,我县瞄准全国、全省、全市的“农字号”品牌效应,大力发展以烟叶、雷公藤、锥栗、笋竹、淡水渔、乌凤鸡、岩茶等为主的特色产业,推进产业化经营,使这些“单打冠军”产生集聚效应,成为新农村建设中的生产发展保障。在文化建设项目上,我县突出建“三点”、改“三堂”,即把有一定文化底蕴的特色村培植成文化亮点村、文化氛围较好的农户培植成文化中心点(户),在部分窗口单位和人流集中的地方设立思想文化宣传点;把祠堂、旧会堂、旧学堂改建成文化活动阵地,目前试点村中已建成文化活动场地的有12个,培育文化中心户36户。三是注重细节雕琢。我县既围绕村庄的总体定位拉开改造(新建)框架,又注重从细微处入手,对村庄建设的每个节点进行精雕细琢;既注意把握硬件设施的总体风格,又注意对软件材料的精致包装,提升对外形象。比如,我县在整治杉城镇南会村时,注意到该村地处金湖景区,依山伴水、生态优美、交通便捷,而且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白鹭的栖息地,就鼓励农民大力发展“农家乐”。在改造农户的农房时,注重引入“白鹭文化”,全村新命名为“白鹭洲”,每幢农房的名字、内部装修、节点设计也都与“鹭文化”有机结合,努力做到房前屋后各项配套设施与自然相得益彰。同时,我县注意资料的收集整理,在村庄整治中要求各村进行旧貌拍照念,在整治完成后要建立宣传栏,把旧貌相片、规划图和现状相片进行对比,让农民切实看到创建成效。
六、以实践考验干部——三级干部齐下乡
建设新农村,干部帮扶是保障。我县注重引导,健全机制,凝聚了方方面面的力量支持农村、服务农民。一是整合领导力量。在每位县副处以上领导挂钩联系一个以上乡(镇)和示范村(或整治村)的基础上,进一步发挥县新农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的作用,将其细化为“九组一室”协调督查、规划设计、房屋改造、路沟建设、环境整治、生产发展、宣传报道、文明建设、组织建设、办公室办事机构,每个组由县副处领导任组长,相关职能部门为牵头单位,分块负责新农村建设各项工作,明确职责,细化目标,强化组织、指导和督查,切实抓好各项工作落实。二是创新干部体制。创造性地建立了“拟提拔科级干部离岗包点责任制”,在新农村建设实践中培养、发现、使用德才兼备的优秀干部。7月20日,在年初对每个试点村要求挂包单位派出2名干部驻村的基础上,又选拔了48位拟提拔重用的副科及正科级后备干部,下派到各试点村担任新农村建设工作指导员,给定其半年的时间,从原单位离岗,业务上脱钩,全力抓好所挂点的群众发动、工作指导、协调服务等工作,并制定出台了具体的管理、考核办法,对成效明显、抓出典型的将在年内提拔重用;工作不力、成效滞后的2年内暂缓提拔,或者换岗处理,真正做到落实责任、奖优罚劣,激发了广大干部投身新农村建设的工作热情。三是配强乡村队伍。各乡镇相应成立由一把手任组长的领导小组,实行领导干部划组分片包干,责任到人,各乡镇都分别派出多达十余人的工作组,自带生活用品、自办伙食驻村专抓新农村建设。如下渠乡由乡主要领导亲自挂帅,抽调了21名乡干部进驻示范点宁路村,按倒计时要求开展整治工作,经常早上6时就在现场,晚上10时还在入户协调,对家里劳力外出务工、“五保户”等还义务投工投劳,帮助解决困难,赢得了群众的赞许。同时,各乡镇还以村级组织换届为契机,把一批有威望、有能力的人员选拔到村级班子,进一步增强了发动群众、组织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能力。
(作者为中共泰宁县委书记)
(责任编辑:黄元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