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文稿,还能这样写》作者雄文《笔杆子碎语》作者王一端《机关文稿写作入门》作者杨新宇《机关文字工作五十讲》作者何新国
最新《公文写作培训课程》直播间《公文写作百法例讲》作者房立洲老秘网站长、《老秘笔记》作者老猫《公文高手的自我修养》作者胡森林
开启左侧

新闻写作中的“长话短说”与“短话长说”

[复制链接]
应用写作 发表于 2016-7-4 17:52: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公文写作培训班

长”与“短”,是意义相对的两个度量概念。而新闻报道的长、短之分,是就篇幅大小而言的,具体表现为内容信息的“繁”与“简”。新闻长、短各有千秋,长新闻叙事深透,短新闻简明有力。根据受众的不同需要,“长话短说”,是将长新闻写短;“短话长说”,是将短新闻写长。新闻写作中的“长话短说”与“短话长说”是新闻改写的两种转换艺术。

“长话短说”与“短话长说”的意义

从新闻规律和实践来看,新闻是简洁的艺术。但简洁只是新闻的语言特征,并不意味着新闻只能短不能长。好的新闻,多一字嫌肥,少一字觉瘦。可见,短有短的好,长有长的好。新闻不以文字多少和篇幅长短论英雄,而重在形式服务于内容的需要,该短则短,宜长则长。

长新闻,一般泛指篇幅较长的专题、深度报道等。其优点是叙事全面、详尽深入。但如果篇幅过长,其形式上的简洁明了不够,很难迅速抓住受众的眼球。对此,可以通过对新闻信息的浓缩、概括和凝练,使报道“繁”而不拉杂。“长话短说”的意义在于,将长新闻改写为短新闻,以满足受众对内容简明、快速的了解。

短新闻,一般泛指篇幅较短的消息、简讯等。其优点是短小精悍、言简意赅。但如果篇幅过短,难以更多地展开叙事,其内容上的深度与广度就比较欠缺。对此,可以通过对新闻信息的扩展、延伸和丰富,使 报道“简”而不空洞。“短话长说”的意义在于,将短新闻改写为长新闻,以满足受众对内容全面、深入的了解。

“长话短说”与“短话长说”的共同点在于:都是对新闻的改写方式。两者的不同点在于:“长话短说”,是对长新闻化繁为简的缩写,重在形式上的简明与精短;“短话长说”,是对短新闻化简为繁的扩写,重在内容上的深透与丰富。

“长话短说”与“短话长说”的方法

1.“长话短说”的方法。“长话短说”,是长新闻“化繁为简”的一个改写过程。如何“化繁为简”?可采用“聚焦主题、精选材料、就重避轻”的方法。

1)聚焦主题。新闻主题,是一篇报道的核心和精髓。报道主题锁定之后,材料的取舍、结构的安排、语言的运用都为表达主题服务。主题的大小,决定着新闻叙事框架的大小。主题“口子”开得越大越散,叙事面就越宽泛,篇幅就越长。新闻要想“长话短说”,就要善于进一步聚焦长新闻的主题,以小主题切入展开新闻叙事,避免贪大求全的“长篇大论”。

以报道《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会见中外记者》(原载新华网2016316日)为例,在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记者会上,面对“总理会见中外记者”这样一个重大主题,涉及方方面面的问题很多,信息量也很大,如果将记者提问与总理答问的所有内容都写进一篇报道中,那绝对是一篇长篇累牍、包容万象的“报告”。但新华网并没有这样做,而是针对中外记者的18问,将总理的答问要点作为报道主题写了系列短消息:《国家对农业扶持、农民支持力度不会减》《让企业多减一点负担,让职工多拿一点现金》《中日韩互补性强 可携手开拓世界市场》《“权在用、云在看” 行使权力不能打小算盘》《两岸关系和平发展造福两岸民众》《政府下决心要推进全国医保联网》……

清代刘熙载在《艺概·文概》一文中视“旨戒杂”为写文章的首戒,强调文章之道贵在主题集中而不繁杂。就新闻写作而言,“宁可集中表达一个主题,也不能无关痛痒地枚举十个问题”。上述关于“总理会见中外记者”的报道,新华网对中外记者18问的处理,采用的是“一问一主题”的模式,使本来“大杂烩”的报道成为一篇篇短而精的“豆腐块”。值得注意的是,这一报道方法很适合网络直播报道以及改进会议与领导活动报道的需求。

2)精选材料。即挑选最能表现主题、最具代表性和说服力的典型材料。这要求记者“精心分析繁冗杂乱的材料,精选服务主题需要的材料,将不能准确表达主题或与主题无关的材料一律筛掉”[1]。新闻是选择的艺术,囿于新闻视角的选取、报道篇幅的限制、传播功能的预期,决定了新闻写作中精选材料的必要性。

以获第十二届中国新闻奖三等奖的消息《本想告别“游击战” 开张连连“吃罚单”郑州:罚单“赶”走首家擦鞋店》(原载《工人日报》200182日)为例:

店门开张半个月,“大盖帽”们接踵而来搞检查,上交罚金近千元,最终“退店上路”继续摆摊打“游击”。这就是郑州市首家擦鞋店绿城保洁擦鞋公司的遭遇。

“绿城保洁公司”老板孙红涛说,郑州市区的固定人口和流动人口数百万,擦鞋业有大市场,况且,街头违规的擦鞋摊很多。于是他参照北京、上海等地的成功先例,着手创办这家“擦鞋公司”。今年3月份,他以每月800元的租价在东风路租下一间30多平方米的门面房,办理了有关证件,从社会上招聘50多名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下岗青年,经过培训后上岗。7月初,河南省省会有了第一家擦鞋店。

然而,门店新开张,生意还没有做红火,各个管理部门的“大盖帽”们便接踵而来。工商部门认为,擦鞋店是新的特殊行业,得办理特殊岗位就业证,但新行业没有标准,就业证自然办不成,如此只好接受罚款;卫生部门要擦鞋店跟饭店服务人员一样,持有健康证,没有办也得罚;城管部门来检查,称擦鞋店门口放着顾客使用的拖鞋属占道行为,被“清理”走了;街道居委会找上门来要收卫生费……

擦鞋店每天至少要接待两拨检查和罚款人员,半月的时间,擦鞋店上交罚金近千元。而擦鞋店每天只能收入30元左右。擦鞋店的店员更是心灰意冷,他们说,在郑州,下岗职工要找份工作干,可真难。

据了解,不少市民对本市第一家擦鞋店的消失普遍表示惋惜。他们认为,不占道的擦鞋店是现代化城市擦鞋业发展的新趋势。若能规范发展,无疑是件好事。有关部门应该为其提供一个宽松的发展环境,也是为再就业工程作出一份贡献。

把新闻写短,主题提炼之后,关键是选材要精当。有了好的报道主题,但若选材“面面观”,就不可能写得精短。有经验的新闻人选材时懂得割爱,善于选择具有代表性、最能表现主题的典型材料,以达到“以一当百”的效果。“这篇消息中选用的‘首家擦鞋店’被罚单‘赶’走就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文中所选用的材料——去罚款的部门:工商、卫生、城管、街道居委会等,都很精当、典型,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2]

3)就重避轻。即报道选定一个角度,突出反映某个重要方面的情况。针对某个新闻事件,报道要反映的事实多种多样,不可能面面俱到。“在一篇报道中,不要眉毛胡子一把抓搞多中心,而是要把最重要问题的最主要方面写深说透”[3]。写短新闻不能贪大求全,将长新闻写短,除了提炼主题、精筛材料之外,角度的选择同样重要。

以报道《四大模式提速支农信贷》(原载《辽宁日报》201074日)为例:

“辽宁信贷支农提速了”。到今年4月末,全省农信社各项贷款余额1418.8亿元,其中农业贷款余额1062.5亿元,比年初增加98.1亿元,增幅为10.2%;农户贷款余额为548.7亿元,比年初增加67.7亿元,高出全国平均值35.7%

近年来,我省支农信贷改革在简单的“物的抵押”基础上增加了“联户担保”和“与农业保险相结合”两种贷款模式。去年,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又创新出以单户“信誉抵押”为特色的“道德信贷金卡工程”。全省8家县级联社为3946户农民建立“信誉档案”,总计发放1.5亿元贷款。这样,全省支农贷款就有了“物的抵押、联户担保、与农业保险相结合和道德信贷”四大模式。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还出台 《关于加快推进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的意见》,将我省确定为试点省,将北票、盘山、桓仁、宽甸、辽阳、法库确定为试点县(市)。今年5月,省政府在法库召开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工作经验交流现场会,要求各地推广“放大”试点经验,在“风险可控、成本可算、利润可获”的金融创新原则指导下,持续开展信贷支农惠农活动,通过支持“一县一品”助推县域经济发展和老工业基地的全面振兴。

新闻事件涉及多个方面,公众的欲知通常事关紧要,报道精炼理应就重避轻。有的记者面对新闻事件不知从何写起,什么都想写但感觉什么都不好写,不会寻找切入点导致叙事角度重点不突出,于是轻重不分地罗列事实,报道写起来自然短不了。这篇短消息是由长通讯《应进一步促进信贷支农“提速”》改写而来的,改写后主要提到信贷支农“提速”的四大模式,重点突出,主题鲜明,报道在视角调整中变得精短。

2.“短话长说”的方法。“短话长说”,是短新闻“化简为繁”的一个改写过程。如何“化简为繁”?可采用“历史解读、放大细节、他山之石”的方法。

1)历史解读。即在新闻报道中巧妙地融入历史背景,以方便受众很好地了解新闻事件的意义。深度报道不只是比短新闻篇幅长,而是更能深刻地揭示蕴藏于新闻事件中的意义。报道的深度,往往离不开历史背景的运用。“一事一报”的短新闻囿于时效性侧重信息表层的传播,而深度报道侧重通过历史背景的关联与比较揭开新闻的内核,让人看到新闻的思想深度。

以报道《一号文件: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国家财政支持的基础设施重点在农村》(原载《京华时报》2016128日)为例:

据新华社电中央一号文件昨天对外发布。这份文件题为《关于落实发展新理念加快农业现代化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若干意见》,全文约15000字,共分6个部分30条。这是改革开放以来第18份以“三农”为主题的一号文件,也是自2004年以来,中央一号文件连续第13次聚焦“三农”。

文件指出,把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增进农民福祉作为农村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用发展新理念破解“三农”新难题,厚植农业农村发展优势,加大创新驱动力度,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保持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新型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双轮驱动、互促共进,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

“中央一号文件持续聚焦‘三农’,彰显了‘三农’工作‘重中之重’地位。”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部部长叶兴庆认为,今年一号文件强调要用发展新理念破解“三农”新难题,提出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对解决“三农”新老问题、有序推动农业现代化、确保亿万农民迈入全面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很多新闻事件的发生都有一定的历史背景,穿插历史解读是新闻最能说明事件意义的诀窍。这篇报道主要写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的精神,一开头就插入新闻背景:“这是改革开放以来第18份以三农为主题的一号文件,也是自2004年以来,中央一号文件连续第13次聚焦三农”。对于这份“一号文件”的意义,通过与“改革开放以来”“2004年以来”等相关历史的关联,其意义不言自明,从中足见目前中央对三农问题的重视程度。

2)放大细节。放大细节,即在报道中用放大镜去观察新闻事件,捕捉并描述能打动受众的新闻细节。细节是对新闻事件中特定环境和人物的具体描写,它生动传神善于吸引受众的注意力。一篇出色的新闻报道,正由于那些能引发共鸣的细节描写,才令受众经久不忘,成就其经典。在短新闻深加工的过程中放大细节的描写,可以让人看到新闻的情感温度。

以获2007年陕西新闻奖一等奖的通讯《温总理来到咱农家》(原载《咸阳日报》2007528日)为例:

526日,初夏的咸阳,田野里麦浪翻滚。

兴平市西吴镇散区村的父老乡亲,扶老携幼,围在村头,等待一位特殊客人的到来。

“我来看看咱群众的日子过得怎么样”

 “温总理来了!”1035分,不知谁喊了一句。

村口顿时响起热烈的掌声。

“乡亲们好!”中巴车刚停稳,身着白衬衣、休闲裤、旅游鞋的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便出现在村民面前。

早已在此等候的市委书记张立勇、市长千军昌快步上前,向总理握手问好。

“最近猪肉价格涨得很快,我来主要是想了解生猪的养殖销售情况。更要看看咱群众的日子过得怎么样。”温总理一边说着,一边和大伙握手致意。

…………

“补助一定要补到农民手中”

  走出张锋家,总理与随行的有关领导,围坐在村民张立锋家大门前,和大伙座谈。

 …………   

一边和村民交谈,总理一边认真听取意见和建议。在和散区村村民长达二十多分钟的座谈中,每遇到事关群众利益的话题时,他都会虚心地征求坐在身边的老马和张锋“意见”。

这不,老马这一建议,再加上梁厅长的一番话,一下子触动了总理。

他立即对随行的农业部部长孙政才说:“发展养殖业,资金投入是关键。省上有补助,这是好事。中央财政也可以适当给农民一些补助,一定得补到农民手中,补到种猪身上,最大限度地保护和调动起农民发展养殖业的积极性。”话音刚落,村民们欢欣地鼓起了掌。

…………   

听了掏心窝子的话语,温总理十分欣慰:“只有群众生活过好了,我晚上睡觉才踏实。”

1215分,总理起身,和大家挥手依依告别。

散区村的村民们,目送中巴车驰去很远,很远……

唐代诗人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细节传情是增强新闻作品感染力的重要手段。新闻是讲故事的艺术,讲好故事就离不开细节的描写。这篇报道题材重大,按写作一般套路常会写成“国家领导人到某地考察”的短消息。但记者没有这样写,而是从言谈举止、音容笑貌等细节入笔,细致地刻画了深入基层、体察民情、亲民为民的总理形象,报道立意深远、细节感人。

3)他山之石。即在新闻写作中引用其他媒体关于同一事件的报道,从而拓展受众的信息视野。用事实说话是新闻报道的基本原则,新闻“用事实说话”巧妙地体现在不是先入为主的“自说自话”,而是举一反三的“众口铄金”。扩展受众知晓事实的多维空间,是将短新闻写得有深度的说话艺术。这就要求记者学会立体地观察和叙述新闻事件,让人看到新闻的信息广度。

以报道《中方称越来越多国家支持中国在南海问题上立场》(原载《参考消息网》2016514日)为例:

外媒称,中国外交部新闻发言人陆慷(5月)13日在例行记者会上表示,越来越多的国家理解和支持中国在南海问题上的立场。

据俄罗斯卫星网513日报道,陆慷表示,512日,在多哈举行的中阿合作论坛第七届部长级会议通过《多哈宣言》。《宣言》强调,阿拉伯国家支持中国同相关国家根据双边协议和地区有关共识,通过友好磋商和谈判,和平解决领土和海洋争议问题。《宣言》还特别强调,应尊重主权国家及《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缔约国依法享有的自主选择争端解决方式的权利。可以看出,这一立场和中国政府一贯主张的立场非常一致。

 …………   

另据德国之声电台网站512日报道,20131月,菲律宾向海牙常设国际仲裁法庭提出,中国在南中国海所主张的九段线,违反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中方认为仲裁法庭在中菲南海争议上没有管辖权,无权审理仲裁案。

…………

据英国《金融时报》网站513日报道,中国对即将出炉的南中国海仲裁结果发出严厉谴责,一名高级官员称菲律宾提起的这一诉讼是一起旨在欺骗的恶劣行为。

中国外交部条法司司长徐宏重申了北京方面的立场,即海牙仲裁法庭对南海仲裁案没有管辖权。徐宏表示这一过程属于“典型的滥用公约”。

一篇报道采用多个信源叙述某个新闻事件,既是丰富信息内容的需要,又是确保新闻真实性和客观性的需要。有时,媒体要让受众全面地了解事件的概况,除了从自身的视角去解读事件外,还需要告之受众其他媒体对这一事件的声音,引入“外媒”的发声构成了解读新闻事件的一部分,同时也增加了新闻信息的含量。这篇报道在求证“越来越多国家支持中国在南海问题上立场”这一事实时,引用俄罗斯卫星网、德国之声电台网、英国《金融时报》网等多家媒体的声音,是全面展示新闻事件的原生态描述,也为受众的客观判断提供了多方参考。

注释:

  [1]乔红.三问:怎样把新闻写得更短?[J].新闻实践,2011,12:37-38.

  [2]刘保全.一篇成功的短新闻——评《郑州:罚单“赶”走首家擦鞋店》[J].新闻知识,2003,02:42.

  [3]杨兴礼.怎样写好短新闻[J].青年记者,1999,01:20-21.

 

 

作者:陈朝晖 作者单位:湖北工程学院 来源: 应用写作杂志社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0关注

31粉丝

196帖子

排行榜
作者专栏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公众号

客服个人微信号

全国服务热线:

0595-22880819

公司地址:泉州秘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运营中心:福建省泉州市

Email:506070961#qq.com

Copyright   ©2015-2025  老秘网 责任编辑:释然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秘途文化  备案号   ( 闽ICP备19022590号-1 闽公网安备35050302000919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