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文稿,还能这样写》作者雄文《笔杆子碎语》作者王一端《机关文稿写作入门》作者杨新宇《机关文字工作五十讲》作者何新国
最新《公文写作培训课程》直播间《公文写作百法例讲》作者房立洲老秘网站长、《老秘笔记》作者老猫《公文高手的自我修养》作者胡森林
开启左侧

《通讯写作教程》通讯的布局与结构

[复制链接]
执戈天策 发表于 2016-6-10 18:17: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公文写作培训班
清人唐彪《读书作文谱》说:"文章大法有四:一曰章法,二曰股法,三曰句法,四曰字法。四法明,而文始有规矩矣。四法中,章法最重,股法次之,句法、字法又次之。重者固宜极意经营,次者亦宜尽心斟酌之。"
9 h. H/ G5 [0 P9 {: h. |  他所说的写文章顶顶重要的章法,就是布局,即结构一篇文章的规章、法则。写通讯,有了主题,经过构思之后,通讯的结构轮廓已大体拟定,下一步的工作就要对通讯的构成部分作具体的仔细部署安排。这就是通讯的布局结构。
7 x  h0 d4 [* ?) c& j, _' M. h  通讯的布局结构与作战的部署摆阵一个道理,一样重要,它关系到一篇通讯的成败优劣。朱光潜在《选择与安排》中说得很形象:"一篇文章中每一个意思或字句就是一个兵,你在调用之前,须加一番检阅,不能作战的,须一律淘汰,只留下精锐,让他们各站各的岗位,各发挥各的效能。排定岗位就是摆阵势,在文章上叫做'布局'。在调兵布阵时,步、骑、炮、工、辎须有联络照顾,将、校、尉、士、卒须按部就班,全战线的中坚与侧翼,前锋与后备,尤须有条不紊。虽是精锐,如果摆布不周密,纪律不严明,那也就成为乌合之众,打不来胜仗。"+ \* o5 {1 s0 f4 ~7 Z4 k
第一节 通讯的结构(上)2 J2 f, H# n2 V" v1 d$ B5 K' [
  一、通讯结构的概念及内容. O5 i& t" i! T& \* b: ?
  通讯的结构,就是通讯内容的组织排列形式,就是把准备写进通讯中的全部内容进行有条有理的组织,就是通讯中各层意思的表达顺序及其逻辑联系。
+ Y4 e( n& A  S4 {* |3 V# N  通讯的结构,包含下列基本要素:7 z; R! Z5 K$ m# O* G5 P0 j

6 |3 ]5 s: ]3 u* S  通讯的层次
" N7 z: q* E" o: y  v9 J  它是新闻事实发展的阶段性和作者的思维进程在通讯中的反映。写通讯,总是一件事写完了再写另一件事,一个问题写完了再写另一个问题,事情的一个阶段写完了再写下一个阶段。这里的一件事、一个问题、一个阶段,在通讯结构中就是层。这些层的排列次序就叫层次。层次就是各部分内容的表现次序。
7 ]) v! B; u8 s  通讯中的层次有两个特点。第一,层与层之间有"界",每一层只承担一部分内容的表达任务。层和层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分工,每一层都有自己相对独立的"区界",以示对通讯内容的割截,相互间不可混淆。当然,不同层的内容必要时可以回怀、反复、强化、照应。第二,层次的安排有"序"。"序"是客观事物固有的。有层无序,就不叫层次,只是一些杂乱内容片断的堆放。通讯就是要通过层次来表现新闻事实发生、发展、变化的经过。
. P2 E' G, A* {6 B$ Y  通讯写作中,确定和安排层次的原则是:
8 F; h4 D! i% f% L1 ?  从主题的需要出发;考虑到通讯体裁的特征;既要保持相对独立,又要体现思路连贯。. H3 `% b1 r0 V* q2 e
  通讯写作中,常用的层次安排方法有:以时间推移为序;以空间转换为序;以时空交叉变化为序;以材料性质区分为序;以作者认识进程为序。
8 ?5 F* V  p" Q, j  不管采用哪种方法,要确定出好的层次来都必须注意这样几点:首先必须在准确把握通讯主题和认真分析采访所获材料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的顺序,并且选择一定的角度对通讯内容的组成部分逐级划分和排队。这项工作可以在头脑中进行,也可以拟成写作提纲。内容复杂、篇幅较长的通讯和通讯写作初学者,尤其应编拟提纲。1 A8 ?; c! r2 f+ ?' p2 K
  其次,要根据写作意图和通讯长短确定层面。层面就是每一层所容纳的思维密度大小和内容多寡。层面确定了,文字的疏密、繁简,思维进程的跨度,通篇的布局等问题也就随之解决了。
( x. i: k/ n( [/ j1 ]  再次,要注意层和层之间的联系、衔接和过渡。前瞻后顾,使全部层次能够前后沟通,保持连贯。尤其当前后两层意思跨度较大,或在表现方式上出现明显变化时,更要注意。# w  e9 _* p# X+ f
  ], t3 S$ Q/ c& g1 C  S0 k# L
  通讯的主体& B! U) z3 a/ T4 y& U& j8 n
  即通讯的中间部分,通讯的主要内容在这部分表现。开头和结尾大多是说明写作缘由,交代背景,提出问题,渲染气氛,总结概括等等,与主体相比,处于从属地位。4 @4 F3 y6 j& \9 S
  说主体是通讯的中间部分,并不是说可以理解为机械地简单地去掉头尾剩下的部分。通讯多是开门见山单刀直入,结尾时也常点明深化拓展主题,这种情况下,开头结尾也成为主体的一部分。
0 T) i7 C* D. g0 _& E4 ^$ B: @  通讯主体的写作,既要防止臃肿冗蔓,又要避免无话可说展不开,还要注意主体与其他部分以及主体内部不能脱节。2 ?7 V- A  t' F! F" ^; g2 y  Z
  这就是说,写好通讯的主体,就要把主体写得丰满充实;主体与开头结尾和谐统一;主体脉络清楚,层次井然;主体中能调动多种表现手法为内容服务。
+ }6 D8 `3 G& T' R4 o1 N/ C% v2 D5 [! g# L; e
  通讯的交代
% k$ T# M+ K0 r  这是表示通讯里前后内容之间联系的一种手段。该交代而没有交代,通讯会显得松散、平板、缺乏连贯性,受众也会感到突兀,产生疑窦。
9 G6 Q; z! z* ^' j3 I& |  通讯的交代有这样几种:( R  O1 q8 [2 n  q: Y/ C% k# |
  事前交代。就是在通讯的开头对与选题、内容有关的情况(如时间、地点、原因等)进行说明,埋下伏线、设置悬念、说明写作缘由。  h" \- K2 V  V1 M( f5 {: H
  事后交代。就是在叙说完事实之后对它的出处、由来、写作意图等作一交代。通讯中常用"原来"、"说这句话时"等标明,当然也可以不标明。
, [# e8 q& {4 P# h' `  行文中随时交代。就是在行文过程中,对事物、人物、现象等随时进行说明交代。
1 Q( E& k' {2 m! a' r4 v+ G  不管哪种交代,都必须自然,不露痕迹,不要游离,不可勉强。交代也要有目的,哪些要交代,哪些可以不交代,都要从受众需要出发,从表达效果出发。交代要抓住适当时机,通讯中时间、地点的交代一般优先安排。交代还要掌握好文字繁简,多数情况下,交代应简洁扼要,力避冗长。8 i6 Y' z  ~8 o9 `# w
* Q* I- `4 b9 `% ]8 S% D
  通讯的照应
; o" g. u& f5 W2 w2 {  就是后面对前面的内容的对照、照顾、呼应。照应的部分可以是观点,也可以是材料;可以和通讯的主干有关,也可以只和某一点内容相联,如某种气氛、环境、景象、感情、性格、细节等。凡与表现主题、描述人物、叙述事情有一定内在联系的内容都可以照应。
/ _$ X: g2 u8 j$ w' x+ C6 l  照应不是简单重复,它是作者有目的、有计划地强调与反复,用以勾前联后,疏通脉络,突出重点,深化主题。" F( z7 z% @# |
  一篇通讯中可以不止一处照应。有和题目的照应,有首尾的照应,有前后的照应,也有节、层、段的首尾照应和与交代直接勾联的照应,还可以有显示前后逻辑关系的照应和针对某一点内容的照应。6 n+ t/ U1 ~0 E5 v" z3 J; {8 O
  每种照应,都要顺应思路的自然发展,不做作、不矫饰,不为照应而照应;照应要从结构全局上去把握;照应要有助于唤起受众的注意力;照应要选择好位置,把它放在节骨眼上。' `( j# R  r& j" d5 s! U2 f4 T, S& ~
通讯的过渡
$ u0 {3 Y- L* ]* X( n: W, u8 w9 b+ d  这是显示有较大跳跃、变动的相邻层次、段落的思想脉络连续性的一种结构手段。它起承上启下的作用。6 ~( A+ J: m0 L8 @/ i
  通讯中记叙过程中由一个内容向另一个内容转换时,需要过渡。通讯中由总到分,由分到总,或由具体到概括,由概括到具体,思维步骤有了转折时,需要过渡。由叙述转到议论,由描写转到抒情,表现手法有了变化时,也可以过渡。总之,需要过渡的情况比较复杂。4 }6 O2 ^) Z; v+ W
  过渡可以使用过渡段、过渡句、过渡词几种方式,用得多的是过渡词和过渡句。哪种过渡在通讯中显得更为合适、巧妙、简要,就使用哪种过渡。
: i- a8 P" K3 j9 w$ H通讯的衔接8 ]4 B/ V  r, R6 t' r
  和过渡一样,它也是使通讯内容前后贯注的结构环节,是思维步骤和阶段的连续性的又一表现形式。衔接与过渡的区别在于,前后跳跃大,需过渡;前后顺着一个意思写,需要衔接。过渡有一定的语言形式(段、句、词),衔接可以用表示连接的词语,也可以不用。通讯中过渡不很多,更多的地方需要衔接。  N: C& F4 u* l. ?# `! k' j  K
  自然衔接。依靠前后部分的自然顺序构成的衔接,如时间先后、空间位置等。
1 l1 `- f' H2 J$ K: ^$ @  特殊衔接。利用某种能够引起连接作用的词语或手段,如序数、关联词语、修饰手段、连接符号等,加以衔接。这是有形的衔接,常用"首先"、"其次"、"于是"、"那么"、"不仅如此"等。
* y3 l: E9 l2 c% u7 A  行文衔接。在上下两段有意识地安排一定的行文,使之首尾相连,前后相通。常见的是在下段开头重复上一段末尾。如《"发迹"的"白马王子"》中的两段:2 L& k6 _! u% v  d
  扮演这位年轻潇洒的恩师的,就是江苏省南通市话剧团的业务团长陆勇。他在《严风英》中的成功,正好应了他的上海戏剧学院一位同学的话:"这位'白马王子'以后肯定会发迹。"( G' S+ _/ G0 f8 ?- y
  迹是发了一点。……# e  C7 y& g5 q& ?, f7 G; G
通讯的转折
( s) ]* |3 v) \6 p& |  当思想内容发生转折时,在结构形式上就要把这种转折关系表示出来,以起到连接前后文内容的作用。如《人人想吃的"唐僧肉"》先说当前部队训练经费少得可怜,"不过,紧张归紧张,拮据归拮据……解决训练场上的'温饱'还是不成问题的。"这就是一个转折。随后还有一个转折:"然而,事实却是另外一回事。"2 v# X6 L4 ~* [, \2 w; U
  转折中最多的也是最重要的是表示后一部分对前一部分内容的否定,全部否定或部分否定。" l- L; w( s1 m: U5 f0 T
  转折分为急转、缓转、婉转。在叙述中事情发生陡然变化,可用急转。急转的弯度较大,气势较猛,语气上不调和,不相容。缓转是在虽有转折,但后面内容与前面内容并非绝对对立不可通融时使用,语气和缓,留有余地,只是作进一步的阐述、描述。婉转的语调平和,口气委婉,用在虽要转折,但又要不使人难堪之处,常用"可惜的是"、"遗憾的是"、"不过"、"话又说回来"之类的连接词。
( {. O: g, q# V9 z  何处大转,何处小转,经过几个曲折才能说清意思,这些在构思通讯时就要考虑停当。而要写好转折,还须准确把握和运用表示转折关系的关联词语,这是现代汉语语法修辞的基本功。
4 `& Y. X: ?7 \7 t$ {, b/ U* R   此外,开头、结尾、段落等也是通讯结构的重要内容,下一节将更详细涉及到。
% X/ g# s4 X9 l- T+ t  二、通讯结构的原则及要求
0 A8 b3 |# ^! W1 D( }  通讯的结构不只是一个技巧和方法问题,实质上是作者如何认识和反映新闻事实的问题,是新闻工作者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在写作方法上的反映,是作者思路的具体体现。结构的原则和要求也只能在此基础上产生。
+ E6 N" X$ r& c1 r# B0 A) O. N反映客观事物
, B$ }- d/ g- J5 e7 M  客观事物虽然繁杂多样,但都有规律可寻,都有内在联系。作为报道客观新闻事实的通讯,其结构也必须以客观事物的发展及其内在联系为依据和出发点。这就要求作者对所报道的新闻事实要有一个深刻、清晰、明确的认识,不仅要了解事物的表象,而且要把客观事物作为原料,在头脑中加工过滤,正确而全面深入地反映出来。5 {5 I3 E+ L/ [$ D
  比如写事件,就要按照事件的发生、发展、高潮、结局的客观进程来安排结构,事件的展开,矛盾的冲突,有头尾,有起伏,有演变过程,因而通讯的线索就起伏变化、转换场面,沿着客观事件的发展规律进行。当然可以倒叙、插叙,但那只是局部变化,整体上,通讯的结构仍然符合甚至吻合事件的发展过程。通讯结构反映客观事物的规律和内在联系,这是通讯写作必须遵循的根本原则。然而这种反映并不是机械的,它应当比客观事物更精炼、更生动、更有条理。# D+ c# j' Y- i( M
符合思维规律* h2 e# s% t8 [- b4 [
  作者写通讯反映客观事物要有一个认识过程,认识一个事物要想、要思考,要考虑如何才能恰当、准确地反映客观事实,这就是思维。通讯的结构是作者用文字思考、表现出来的思维形式和思维结构。所以,通讯的结构必须符合作者的思维规律,也就是必须符合作者认识客观事物、了解客观事物的规律。& u4 F7 s" ^9 \' w# U! u
服从主题需要
2 ]* f$ f0 @. D+ k% k$ p  主题是通讯的统帅。结构是一种形式,其任务是为表现主题服务,其目的在于更好地表达主题思想。. M/ b' v+ r$ W- @' `& z
  结构的过程,就是表现主题的过程。情节的安排,开头与结尾,详略转换,一切都必须根据主题的需要来布局结构。
$ w2 g+ f/ R: |  K+ z3 l  《为了61个阶级弟兄》的主题是表现一方有难八方相助的共产主义道德风尚,因此作者通篇都在展现忘我助人的精神,所有材料都按主题表现的要求来组织结构,而对中毒原因、治疗过程等却一笔带过,不作为结构的重点。% b$ r  E. j2 W+ n$ o3 h
统一·完整
* P0 d  {4 |& g/ U0 q$ H  统一是结构最基本也是最主要的要求。结构要求统一是通讯写作的一条客观规律,它一方面受内容表达的制约,一方面也是出于结构自身的需要。矛盾、支离、转移等等,都是不统一的表现。结构的基点在于为表达主题表现内容服务上,结构的统一首先也是为了使内容统一。要约束用笔的随意性,尽量按照写作规律写作。统一不是单一,不是雷同,结构的任务不应是为了整齐划一。这一篇与那一篇通讯的结构不同,同一篇通讯不同部分的写法也可以变化。但同一篇通讯有统一的倾向、统一的风格、统一的基调,这是不变的。
& n% N3 X4 z9 p, l) g1 j# N  结构的完整是指结构的必要组成部分大体齐全,也指结构的手段如过渡、交代、照应等的运用不赘不缺。完整是相对的,是否完整,不以某篇作品为模式和准绳,要看是否影响内容的整体表达,读者是否看得清楚明白,表达是否顺畅自然,效果理想。
( g& }' ?$ s- D7 g, t. x9 E  z8 _+ W连贯·严谨/ W" S. }2 b/ X2 _
  通讯全篇脉络贯通,相邻构成部分有机连接,这就是连贯。结构的连贯性是作者思路连续性的表现,是使通讯内容的层次清楚地表现出来的必要保证。无论是局部连贯,还是整体连贯,基本要求都要使上下文发生一定的逻辑联系,全部层次必须服从于一个中心。结构要连贯,就必须遵循主题组织题材。只有思路清晰,条理明畅,结构才会一气贯通。
, o  @3 B4 `4 S/ m+ P  严谨指的是要从全局出发,缜密、妥贴地考虑材料的取舍和安排,严丝合缝,没有漏洞,照顾呼应,无懈可击。结构严谨为的是把通讯的内容和主题表达周密,它体现了作者思维的严密和用笔的工致。同时,结构严谨也是为了适应受众的心理和追求结构的形式美。
2 O; E( L  }2 {) i, J3 ~7 [和谐·自然& Z& @" J, Y9 F; F# o' O- N8 M
  通讯中部分与部分、部分与整体之间布局合理,安排得体,主体分明,虚实相宜;相类的材料搭配得当,相反的材料对比鲜明;各种表达方式互相关联,互相映衬,互相影响;整个结构妥贴、协调、顺眼,内容交融渗透、溶为一体,就可算是和谐。比例不当,畸轻畸重,生拉硬扯,牵强附会,表现手法配置使用不适当,都可能造成结构的不和谐。$ G, m1 `9 x6 x8 t5 E
  生活本身是自然的。通讯作者若能既不泥定于固定的格局和现成的章法,也不扭捏矫饰,盲目图新,乱翻花样,只是按照生活的本来面目,按照事物发展的内在规律,适应表现思想感情的要求,去经营布局报道生活,那么他的作品就会结构自然。说得通处,尽管说去,说得反复,自然截住,恰当、适度、自如。通篇结构采用的方法合乎通讯体裁特征和主题要求;结构安排和变化恰如其分,恰到好处;整个结构设计勾连错综,无拘无束。这就自然。. M. K5 c5 f* v+ x& V. U* N8 W
  上述通讯结构的统一、完整、连贯、严谨、和谐、自然等要求,其实都是无数新闻工作者在长期的新闻写作、传播实践中总结提炼出来的通讯结构的一些特点和属性。这种种要求尽管内涵不同,有的是从整体性来提的,有的是从严密性来提的,有的是从连续性来提的,有的是从合理性来提的,但是,在一篇通讯作品中却是不可分割地统一在一起的,有些要求本身就难以截然区分。之所以将它们一一单列出来,仅仅是为了说明的方便。2 l# A- s* e2 I2 c
  这些原则和要求由于来源于通讯写作实践,有充分的客观依据并与受众的习惯、审美意识相一致,所以对通讯的结构具有量的规定性和质的规定性,通讯结构功能的充分发挥有赖于它们的实现。因此,通讯写作初学者必须认真对待;对于通讯写作者来说,这些原则和要求甚至是毕生的追求。4 s# v# H* D% u
  三、通讯结构的类型及技巧- V5 u% @  `$ I- d4 g6 K
  通讯结构的主要技巧就是要波澜起伏。这也是通讯布局的总体要求。文似看山不喜平,通讯亦然,喜跌宕,忌平板。
; z6 V8 w; H& l8 K  文无定法,通讯结构为了波澜起伏就要灵活多变,多种多样。但万变不离其宗,主要的基本的结构类型还是这样几种:
  w' }- U6 l: m6 z: }; z( b4 S纵向型结构( m* c) ~# c6 w4 j4 W9 Q7 z
  以时间推移或空间转换为顺序组织布局材料。也叫顺序结构、纵式结构。它分为以时间进展为序和以空间变化为序两种情况。
& t. m2 _: g4 o! D# N* S* D  《冲破碧波直上蓝天》先写潜艇驶向大海潜入水下,然后是运载火箭发射前的情景,接着写跃出海面的火箭飞向蓝天,再写测控情况,最后写火箭溅落到预定海域。全篇内容有场面有人物有环境有语言,材料丰富而具体,但通篇描述的线索只有一条,这就是运载火箭水下发射并溅落的过程,所有题材都围绕这一过程来布局和组织,都为表现这一过程服务。这种结构就是以事物的时间发展为顺序的纵向型结构。' I; ~+ m( b  v- L* O" ]
  从这个例子也可以看出,所谓以时间为序,并非单指以年月日时分的推移为顺序,更主要的是指以所写事物的发生发展自然进程为顺序。3 d+ l6 v% N1 z  C
  而《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则是以空间的转移为顺序安排结构。作者先写从天安门广场向南远望纪念碑的全景,接着写登上碑座近看碑身的情景:从东向南,由南而西,自西至北,依次写碑身四面的浮雕,最后写从北面瞻仰碑文大字。全文按照瞻仰纪念碑的路线,移步换形,随空间方位的变化划分层次,给人以清晰的视觉印象。
* a0 Z, h& [1 J7 \& x  以上两种结构形式即纵向型结构。这是通讯结构的最简单也最常见的结构类型。这种结构脉络清楚,构思方便,读起来条理分明不费劲。但若运用不当,容易写成流水帐,松散拖沓,平铺直叙。
8 o( i3 t$ S" |: F  o7 H- S横向型结构) Q# m3 t: V/ H: g$ _- \! \2 q
  以题材的性质分类为顺序,分别从能够说明主题的几个侧面或几个方面,组织布局材料。
" q8 I: |+ |! R$ J7 _6 M  《历史的审判》将题材的时间空间顺序打乱,按照它们表现主题的不同性质、作用分类,从制造现代迷信、陷害干部群众、迫害知识分子、践踏民主法制几个侧面对"文化大革命"及其祸首进行历史的审判。它的结构就是典型的横向型结构。8 u; `% i8 H2 d6 Y! @5 c
  这种结构报道面广,取材不太受时间地点限制,论说性强,结构易于变化,对主题的表现有力可信全面深刻。但要注意防止走入观点加例子的窠穴。
! H% j1 Z6 I1 ]) r, S4 O复合型结构* p  {- w) |" A$ s
  以时空顺序为纵线,以题材性质分类为横线,经纬交错,组织布局材料。它既注意事物发展的时间和空间的连贯性,又重视不同材料在主题统帅下的统一性,实则为纵向型与横向型两种结构的复合。
" ]7 u4 S' b3 U  《触目惊心的"被毁书展"》以参观展览厅的移步换空间为纵线,以毁书现象、毁书损失、毁书方法、对毁书的反映等题材性质分类为横线,交错展开,变化多端。这就属复合型结构。
2 ~  R5 S5 Y! f$ N8 V& p" q  形式决定于内容,形式为内容服务。通讯采用什么样的结构类型,取决于通讯的内容及其主题。一般说来,通讯写作初学者从写纵向型结构的通讯开始容易上路,这种结构目前也大量存在于中外新闻界;而有经验的新闻工作者在遇上适合的主题和题材时,则喜欢驾驭横向型结构,因为它容易写出深度,可以锻炼驾驭庞杂材料的能力,易于比较自如地表现作者的思想。复合型结构的通讯作品极少见,因为极少有选题适合它表现,且写作时稍不留心就会给作者和受众造成思路和结构的混乱,应慎用。* c1 l2 F) n# W( U  N6 L
第二节 通讯的结构(下)5 r' X  u5 l- \  L+ B% Z6 @3 v$ r
  一、通讯的标题6 s" ]( L% \# h7 m- `+ q
  题好一半文。陆机《文赋》说:"立片言而居要,乃一篇之警策。"通讯的标题就是"片言"之一。要不,怎么有标题是通讯的眼睛的说法呢。& n; c. U) e6 F9 f- O. J
  受众听话先听音,看报先看题;对通讯作者来说,写通讯首先也要作标题。确定了标题,也就规定了通讯所要报道的主题或应该选取的内容,标题与主题和内容有着直接的关联。另一方面,有了标题,凡与题无关的材料,凡对主题不起作用的素材,就不能写进通讯之中,标题起着规定写作范围或突出中心思想的作用。
+ Q& r& B! U2 B4 x+ g$ q3 S  当然,也有作者先写内容后加标题,或者写完内容再另改标题。似乎标题没有起到上述作用。实际上,写完内容再加(改)标题,仍然必须用确定的标题规范通讯的内容和主题。先有后有形成文字的标题,并无实质区别。实质是作者写作时心里都必须有题。+ h/ b8 b" A) ^% {. q0 ?
  可见,通讯标题的作用就是表达通讯的主题,或者表现通讯的内容。
, W; J* m1 M) c- m  这也正是拟写标题的两个基本依据,即通讯的标题要么依据通讯的内容,要么依据通讯的主题。如《西行漫记》表现的是内容,而《红星照耀中国》则表达主题。当然,不一定非如此直接不可,如《故乡人民的笑声》就是通过表现通讯的内容来间接表达(或叫暗示)通讯的主题。5 q' g- `' _1 D3 v
  上述两条,是通讯标题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其实也是古今各体文章标题的基本章法。在此基础上,可以不拘一格花样翻新。- M$ C7 K( ^: s* z
  如果说消息的标题要求直、露、透,那么通讯的标题则应默传,讲究寓意、美感、形象,有意境,有艺术效果。$ k3 |' D( Z1 g( _' A
北京木材厂学习上海厂锉锯先进经验9 v6 P- Y2 H' ]- u
—从锯缝里半年节约木材百立方* n) q" G1 L' Q) x; C
  这是消息标题,直接表现事物状态,回答正在发生什么事,是动态的。! x, b4 f( K4 `: R: }- H6 P
  "一厘钱"精神
" j7 H- O+ R/ Z$ ]  这是通讯标题,它只回答是什么,不管如何节约,只告诉人们它是一种什么精神,是静态的。
7 f6 Q/ u) i# v1 N( V3 X" w北京邮电学院副教授彭道儒发明奖被压事件得到彻底解决7 q+ [  f+ L/ E: f! y
  它包含着必要的新闻要素,有明确含义,直叙其事。
1 y' x' {! p8 h. W青山遮不住 毕竟东流去1 [& k. w0 ]8 ?: Q
—记彭道儒发明BV-2以后的坎坷遭遇
8 D7 g, d, Z3 S  它引用一句古诗,任人心领神会,有语言和形式的美感,含义不确定。! P, r" g, t% p# p0 U
  这并不是说通讯的标题神密玄虚,拟写起来可以信马由缰。通讯的标题有许多写作要求写作技巧,通讯作者应当注意。
2 N" }4 J$ G3 N  题文相符
: {% v) i* c6 o& [4 |6 B6 F  这是通讯标题最基本的要求。无论内容还是风格,无论长短还是节奏,都要题文一致,统一协调。
! l# W8 }0 a/ }( }  通讯标题是通讯作品不可分割的部分,它的确定和制作,必须视通讯内容而定,不能离开通讯去乱作标题。
  V! V+ \7 J8 Q0 D8 p3 Q6 |7 L  为了使标题确切,不致产生歧义引起误解,可以使用副题。当主标题较虚,不能给人确切的信息时,就应加一副标题补充。如:% E/ l6 k- N( o
扶摇直上七万里. ]/ Q3 K7 N! I! P' J7 \9 g6 c( v: B4 g
—记我国第一颗同步通信卫星的研制者' ~2 ^3 }9 R$ |" n, D- ^/ Q; l
  画龙点睛* t3 O2 N: ]0 s* Z* }
  通讯的标题是通讯的眼睛,画蛇不可添足,画龙则不可不点睛。睛点好了,能传神,能引人。有人将《新春佳节运客忙》改为《新春佳节送客忙》,一个"送"字,跳出了"运"的机械呆板,改出了人情味。不可谓不是点睛之笔。当然,美妙的标题,既要靠作者、编者的主观努力和配合,也要看客观情况和可能性。标题是受到通讯的题材、文风、主题等诸多因素所制约的。9 E" G+ N1 `2 o0 L
  除了题文相符、画龙点睛之外,通讯的标题还有一些写作要求。如简洁,要精炼干净利索。意在期多,字唯求少。好标题不是信手拈来的毛坯,而是精心锤炼的佳品。炼题先炼意,炼意先炼句,炼句先炼字。要有"为求一字稳,耐得半宵寒"的精神和作风。
: ^0 ^5 x* q# p7 D  r* b$ [9 X  又如形象,要具体而生动,念起来顺口,记起来容易。这就要求尽力抓住通讯中新颖生动的具体事实拟题,而且要笔调清新。
% m0 G/ ~) h8 Q+ H2 o  通讯的题材不同,标题的技巧有别。《"凤凰"与"永久"齐飞》是巧妙的比喻;《"飞鸽"展翅力争再上一重天》是双关与夸张;《往年—算盘响干部躺,今年—得了奖干劲长》是对仗。等等,标题技巧千千万万,只要肯动脑,每篇通讯都会有好标题。
8 }. {/ d4 s# t7 O  通讯的作者不同,标题的风格各异。《踏平怒海万顷浪》,激昂庄严气势不凡;《飞向太平洋》,生动形象寓意深远;《当人们熟睡的时候》,含而不露引而不发;《是可忍,孰不可忍》,诗词警典借古喻今;《会计伢嫌我的油壶小》,特色语言感怀抒情;《国王访问农民家》,质朴无华,直接了当。……这些标题,不仅题文相符,而且有个性,不雷同。这就是它们成功的原因。
2 e: a6 G7 V" K  二、通讯的开头$ M/ P( F) e& b/ m9 G! A2 [
  高尔基说,文章"开头第一句是最困难的,它好象在音乐里定调子一样,往往要费很大功夫。"调子定高了,唱到半截挑不上去;调子定低了,就会把嗓子压得出不来声。/ ~" h5 a2 c1 O7 g9 j8 x
  通讯写作也是如此。通讯作品的优劣,开头起着很关键的作用。对作者来说,开头不好,写下去就觉得不顺当,犹如开路先锋路开不好,后续部队走起来就费劲;对受众来说,通讯的开头首先给他们留下第一印象,开头不精彩不引人,往往就不愿看(听)下去。+ K/ ^, G; N4 r, R8 K3 G' m# Y
  通讯的开头不仅有给全篇定调的作用,而且它还是通讯作品的有机组成部分。开头不是硬加上去的游离于通讯内容之外的东西,它是从通讯中理出来的头绪,就象人们常说的,开头就是抓住事物的脉络端头,找到叙述的起点。它象理丝,找到了顺头,丝绪长抽不断;摸到了乱头,则乱麻一团越抽越乱。开头决定着通讯能否顺理成章,它与通讯的其他部分紧密相联,不可割断,占据特殊位置。* t. z/ Q, L- t! R
  所以每个通讯作者都应深知通讯开头的重要性。为了把受众引进自己的通讯作品中去,优秀的作者总是绞尽脑汁地寻找最恰当的词句来组织通讯的开头,废纸篓里常常塞满了不够理想的开头草稿。
5 m" p# \+ ]' I7 j  ~2 k  通讯的开头,并不是单纯指第一句话第一段话怎么写,更主要的是指全篇内容从哪里下笔,即如何"开口"何处"截取"。事物的发展,都有一个过去、现在、将来的过程,要在通讯中表现它,当然不可能自始至终原原本本,只能截取其中的一部分一个横断面展开反映。所以通讯的开头体现的是作者的截取功夫。+ o& |6 y" q" W# H: X# D) b, k/ y
  万事开头难,通讯的开头确实颇费斟酌。在写作实践中可以发现,通讯的开头千变万化多种多样,真可谓不拘一格。是否有规律可循呢?有的,这就是开头的章法。尽管文无定法,但文场笔苑,有术有门嘛。
$ b% Y* z6 e5 i- e' d$ `  通讯的开头,目的不外两点:一是点题,使头不离宗,紧扣主题。当然点题可以是直接的,也可以是间接的。二是启下,启开下文,头身一致浑然一体,使开头成为通向通讯主体的入口,成为引子。9 \& A9 E) m+ L* [
  这两个目的,也就是通讯开头的基本规律基本章法,或叫开头的基本原则。在此基础上,提倡发挥创新。
- T+ {; O$ T& i: B; O6 w' ]  但是,这两条仅仅是通讯开头的基本章法,要写出高水平的开头以吸引受众,就要在这两条的基础上用新颖生动和引人入胜来要求通讯开头的写作,这是开头的高标准,也是创新发挥的大方向。/ R+ t; j  S$ F- `3 {
  通讯开头的方式方法很多,最重要最常用的是开门见山。开门见山,下笔点题,就是开宗明义撕开内容直扑主题。没有闲话,不枝不蔓,一开始就触及内容和主题,不仅节省篇幅,也符合新闻报道的写作原则。! c* W4 n) T5 `" n: G! C
  开门见山是一种方法,在具体写作中,它又有许多不同的表现方式,择要分述如下:; _8 F+ N5 a  d% @! G
归纳式开头2 W5 a) X+ n* J/ t9 Q  f+ H
  就象消息的导语,在高度概括归纳通讯最主要内容的同时,点明主题。用一语道破主要内容的方式,让受众决定他是否有兴趣继续往下看(听)。
! u/ @: E6 h, _* y; O, z# V$ Z  《面向世界的"门中之门"—我军对外交往九年掠影》的开头:8 h9 E( o7 K* l& ]
  世界有时很大很大,有时又很小很小。当改革开放的浪潮拍岸而来,在古老的华夏大地上涌动时,屹立在这块大地上的绿色长城,那最富有神秘色彩的军事领域,也渐渐向世人打开了窗口,使陌生的的外国人和熟悉它的中国人之间一下子缩短了距离(尽管这是由历史造成的心理距离)。1 t( {7 d8 V( h+ B
  当通讯的内容和主题本来就非常吸引人时,不需作者设法兜售,通讯内容和主题就能为自己打开销路,就可以使用这种开头。由于这种开头比较容易写,所以不少作者在截稿前时间很紧的情况下,或当他们实在搜寻不出一个更为满意的开头时,往往只好求助于归纳式开头。$ ?3 a7 C! w2 \4 M
  归纳式开头通常在概括全文内容的过程中,用议论或抒情或议论兼抒情直接点明通讯的主题。因为议论可以充分直接地表明作者观点看法,直接揭示主题思想;作者站出来抒情,则具有强烈的感染力,能产生共鸣效果。但是,写作的关键在于议论的精辟和抒情的动人。这就要求作者不仅要吃透通讯的主题和材料以及它们的关系,洞悉主题思想的意义,而且要具有较厚的文学功底和较强的文字驾驭能力以及较高的表达技巧。否则,议论不精辟抒情不动人,归纳式开头也就流于一般化,达不到吸引受众的目的。/ ?0 ^* m* V1 j  v4 p* |, z5 Y
叙述性开头2 I6 [: e5 \) A# x$ h
  象许多小说开头那样,先创造一个情景,设置一个悬念,然后让受众填上作者故意留下的空白,或者使受众把自己同情景中的某个人物联系起来,巧妙地把受众推入通讯,使其成为通讯内容的参与者。一旦受众"进入角色",同情或憎恶通讯中的人物,他便被紧紧地钓住了,非一口气看完通讯不可。
" N# u4 R' R9 E  这种开头在报道历险、战斗等内容的通讯中尤为见效。比如报道武警战士驾车追捕逃犯的通讯,有这样一个开头:: ~7 G/ I: G+ O
  三排长崔勇正在追赶一辆逃跑的皇冠牌轿车,他加大巡逻车的油门,时速指针一下子跳过了90公里。然而前面那辆车的红色尾灯还是越来越远、越来越小了。〖HK〗〖HT〗
; C" m  C: v, C: f! @  不过,真正适合用叙述性开头的通讯并不多。如果生搬硬套,强行把一个叙述开头安在一篇通讯上,这个开头就会显得生硬而平淡,甚至给人以故弄玄虚、严重歪曲通讯内容和主题的印象。4 Q1 M! v2 I& g. G$ _3 j. b
描绘性开头
; S7 t& G+ A0 B# r- d7 g  如果说叙述性开头给受众以身临其境之感,那么描绘性开头则是把受众置于新闻事实的旁观席上,让他能够看到、听到、嗅到事实的发展情况。它通过对最能表现主题或最能切入内容的人物、场面、行动、细节等的描绘,把新闻事实的主要人物或地点描成一幅图画,把受众思路引入通讯。
. Z, F, Z; J! \" |. B" d9 \+ k  士兵们的窃窃私语在低声回荡,战俘们的忧郁歌声在空中缭绕。一幢有130年历史的楼房在荼毒的烈日下,耸立于齐腰深的杂草丛中。4 z! G0 g5 n$ |  M
  这种开头可以起到序幕的作用,让受众立即触及通讯所报道的内容,马上进入情况。典型的场境,给人以感染;而某些重要细节的描写,甚至可以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牵一发而动全身,暗示主题或人物命运、事件结局、问题答案。- }6 H0 y- b4 r0 I: l: P- \5 ~
  今年2月8日,这是老山前线自旱季以来难得的一个睛天。七连连长傅永先带领战士们屏气凝神地进行作战准备……
: n2 g5 k$ t8 e& N- S2 @1 y  "轰轰轰",下午四时二十分,敌军突然向我阵地炮击。傅永先一边扛着沉甸甸的弹药箱,一边指挥战士迅速隐蔽。当战士们一个个地跳进防炮洞时,六班战士江云发还在洞外。他一个箭步冲上去,抓住小江的衣领猛地朝防炮洞内一推,几乎同时,敌人的一发炮弹在他的身后爆炸,弹片击中了他的后背部,他倒在血泊中!  F4 x" [, X7 j; h8 m; O" j1 w. \% Q
  这就是用一个精心挑选行动场面表现并开启内容,这个开头已经暗示出《牺牲前的牺牲》主人公傅永先是个怎样的人。当然,这个开头还不够精练。这正是描绘性开头要注意的问题。这种开头多用描写手法,这就必须注意文笔的精炼和详略得当。要防止拖沓冗长、任意展开、离题万里;也要避免描绘不够、概括过度,失去描绘性开头的意义,弄巧成拙。
) q9 S; I9 w; r$ F! U引语式开头
& {) a; M: Y1 [  一段(甚至一句)寓意深刻、语言简洁的人物语言可以构成一个开头。如果讲话者是新闻人物,则更是如此。
* h" v: L3 m1 W5 P! R* x9 Q  在引用人物话语作开头时,引用的话必须能够反映讲话人的个性特征,符合他的性格;同时不应忘记,开头是为后面内容打基础的,所以引语还应当揭示出通讯内容的性质或主题。, ^+ ^; J& B/ [
  "你走时,我一滴眼泪不能让你看见",她写下这行字,泪珠已无声地湿透纸背。* Y# m/ O+ C' f6 i6 M) w
  "我不能让男人家愁眉苦脸地走上战场。"8 ^) H- S$ k# p1 Z3 z# _# `2 g
  通讯《只有月亮在心中发光》的开头引用的是一封军人妻子致丈夫的私信,所以这实际上是引语式开头。从引语不仅可以看到这位写信犹如说话的妇女的个性,而且可以窥见通讯的内容和主题。
/ K( {0 z2 x3 I  G" d% I  引语式开头的缺点在于,由于所选用的引语在开头中被突出强调,所以很容易产生断章取义的效果。比如采访一位团长,尽管他对自己的工作的评价大部分是积极的,但可能在某个不顺心的问题上说了句气话:"这不是人干的差事!"如果通讯作者用"'这不是人干的差事!'团长抱怨道。"作开头,就不能准确反映团长对他的职务的真实全面的看法,甚至完全背离了上下文原义。使用引语式开头时,应特别留心这一点。
8 |2 h7 A" H; {/ p1 R2 o直呼式开头
! ^3 w7 q7 t; q2 _: g1 ^  作者使用"你"或"您",或暗示"你"或"您"的存在,直接与受众交谈。
8 Z( l2 F% n5 N1 t3 i  在朝鲜的每一天,我都被一些东西感动着;我的思想感情的潮水,在放纵奔流着;它使我想把一切东西,都告诉给我祖国的朋友们。但我最急于告诉你们的,是我思想感情的一段重要经历,这就是:我越来越深刻地感觉到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
/ H2 J/ f; u- u8 w1 E$ F! B4 I2 j5 q' ?  这样开头的好处在于,受众自觉不自觉地成了通讯的一部分,与作者的距离缩小了,亲近感油然而生;这种开头还可以暗示通讯的内容与"你"有关,加强受众的接受欲。由于受众本人受到了挑战以及好奇心被强列地引燃,所以这种开头他很难视而不见。$ ^4 A1 E6 ]+ \& b. G
  使用直呼式开头有一个危险,即它容易显得做作娇揉,或呆板而不地道。
  ?0 p" M* y4 S- g" J- u; @2 b  从事通讯采写实际工作的新闻工作者很少注意自己的通讯开头属于哪一种类,但从学习的角度出发,初学者应该知道学习使用这些开头。但不能机械呆板地照搬照套。任何形式的开头,只有当通讯的内容、主题、风格很自然地适宜时采用才能奏效。在通讯写作实践中,上述开头方式也不是孤立单一的,许多情况下需取两三种开头方式的精华,结合而成。如引语式开头常与描绘性开头结合,等等。总之,提倡在遵循基本章法基础上,勇于发挥、创新。
4 j3 O9 a; B" m  但是需注意这样几点:
8 J0 E7 ^( j- Z- j8 g* O  简明扼要。不要说废话,不必要的冗词会冲淡开头的精彩。要言简意赅,每个词都有分量,有作用。
9 }: R/ Y$ r* g7 ~* O7 g  开头要短。宁可多分段,字词才醒目,读起来也省力。开头愈长,受众愈没耐心。
+ m+ {% y" B( g; a3 y8 }  F  写出动感。开头要有活力,让受众体会到动感。动词是火花塞,靠它提供能源,可以富有生气,所以多用动词。应争取做到,开头的每个词,孤立地看,色彩鲜明,各尽其职;总体来看,前呼后应,齐心协力。开头中全是"精肉"没有"脂肪"。它犹如串在一起的焰火,不时闪光,读起来令人激动。
: g6 |7 O6 @. A, t  钓住受众。很多情况下,头几个字不能吸引住受众,就失去了受众。要力争在头几个字头几句话里就吸引住受众,令其爱不释手。不要指望众多受众愿意先把一个枯燥乏味的开头读完再去欣赏作者那篇呕心沥血采写出来的精彩通讯。
% W5 B, R0 o7 V0 f, [& ~  〖BT4〗三、通讯的分段
1 v. J0 H$ z# w  在大体安排好了结构,剪裁好了材料之后,就要考虑如何分段。划分段落,就是把通讯整体分成若干个单位。每个单位是完整的,但对于全篇又只是一个构成部分,代表着作者思路的一个步骤。
  P& h7 R8 @; r" X) j* R; Q  段的划分虽有一定的标准,但也相当灵活,没有死板的规定。即使动笔前对全篇的段落作过筹划,临文时也仍要根据表达的需要作适当调整。0 ?+ t& b( g" K9 ]+ _# }& A
  通讯中的自然段,按作用分,大体上有3种。一种是意义段,这是最基本的自然段,承担描写、叙述、议论、抒情等表达内容的任务,有实际的思想内容。意义段写得好坏,直接影响通讯作品的质量。一种是加强段,为了加强语气,表示强烈的赞叹、惊讶、讽刺、鄙视等思想感情,有时也为了突出重点,加深印象,引起注意,而自成一段。加强段主要侧重于表达效果,起强调作用。加强段一般较简短,而且多是从一段引发、概括而来。一种是结构段,在两种情况下出现。在通讯开头和结尾出现的叫开头段和结尾段,它们本身具有一定的内容意义,但同时又是通讯结构中的一个环节,能显示文章的层次;在文中出现的叫过渡段,它只作为结构中的一个环节或纽带,表示文章的结构关系。过渡段的优劣,决定着通讯是否顺畅、流利。当然,这3种自然段在通讯作品中可能出现交叉和重合。, R2 S, B' Y# H/ ~- c1 z% _5 m$ e
  这3种自然段在通讯作品中的出现不分先后,写作时只管按照作者表现新闻事实的需要合理安排就行了。即段序的排列,按照材料的层次和步骤进行。这就是通讯分段的方法。  ?' B9 N. N6 y7 {7 ]! ]6 ^
  以《"这里需要降温"—首都楼堂馆所工地一瞥》为例:
1 M* e( J' `$ s0 n  北京。时值深秋,清晨小草披霜。但是,楼堂馆所建设工地上,却是另一番景象:人车穿梭,忙碌异常,热浪滚滚,尘土飞扬,仿佛这里的气温还未随着季节变化而自然下降。* D* V+ E% y( ~0 M  y( E
  这是第一自然段,既是一个结构段(开头段)又是一个意义段。总说,概括全貌。
% L8 H" z# j8 Z4 _; y" Q3 X& f  北京地区正在建设的楼堂馆所知多少,犹如两个月前的北戴河那样,还是个谜团。有位专家估计说,单就正在建设的项目而言,大大小小总在200个以上,只多不少。建筑总面积足有几百万平方米,投资总额可能上百亿元之巨。"这等建设规模,在世界各国首都之林,可谓首屈一指。"这位专家这样对记者说。
# @% E& W& ?8 K- U; R  这第二自然段也是个意义段,介绍背景材料。
1 J3 l1 ]% C  k  随后的第三、四、五、六自然段将第一段总说展开,进行具体化注释,同时也是第二段背景的形象化体现:
" M5 k  n  e, L/ J- s( o1 F. N  三元立交桥畔,只见一个偌大深坑,底部、护壁已经浇灌了混凝土,钢筋密密麻麻林立。大型载重汽车吼鸣着,紧张地来回运土。一打听,原来这里在兴建地下两层、地上27层高的中旅大厦。被称为"京城东北大门"的这座漂亮而很有气魄的建筑物,据说建筑面积达6万平方米,投资要1亿几千万元。一位施工人员说:"听说文件上有规定,完成工程量不到百分之多少的将要停建缓建,现在不抢上去,清查人员一来,不就全泡汤了!"
% M- S, n4 F& {9 F  坐落东长安街南侧的某机关院内,混凝土搅拌机隆隆作响,老远就能听到。走近工地一瞧,这里地下基础刚刚打完。施工人员紧张地劳动着,地面一层搭起了浇灌混凝土的木模。据说,这里兴建的是一座地下两层、地上8层的办公大楼,建筑面积约为1.8万平方米。有人说,如果坚决停建缓建,现在正合适,因为损失会小一些。( V7 W6 n$ N6 `7 u& g9 _  ?
  车公庄大都饭店扩建工程工地,入夜灯火通明正加班加点突击施工。这座建筑面积约在3.8万平方米的高层建筑物,10月中旬完成工作量的地面标高还只是"正负零",半个多月地面隆起了3层混凝土结构框架,建设进度可谓"神速"。+ U& L$ _) ]3 a" o+ O# _9 `0 c
  阜外大街南侧白石桥东侧,也有一个工地。在3座高耸入云的住宅塔楼和1座看来象是大礼堂之间,施工工棚内堆放着大量钢材,工地上叮当作响。这里,在突击施工的据说是一座21层高的大建筑物,建筑面积将近3万平方米。路过这里的一位退休老干部感叹地说:"突击建设规模这样宏大的楼房,实与现时经济大环境相悖,这里需要降温!"- A+ Q9 n- l( E8 a
  (原载《人民日报》1988年11月4日一版头条,作者鲁牧)
* z5 B, f8 I2 D  这4个自然段用几个不同的具体事例展现北京地区楼堂馆所建设的热闹场面,并在结尾段借一位人物的话点明主题。
. s) w/ m4 P$ v  这篇通讯的段序呈如下形状:
: \- M' V1 N* o# \  第一自然段-第二自然段-{第三自然段/第四自然段/第五自然段/第六自然段}这就是按照安排材料的层次和步骤划分段落的典型方法。, ]+ s0 {3 }5 U4 G3 D4 _
  在叙事通讯中,如果全篇的叙述完全是按照事情发展的时间先后安排的,段落可以根据时间的进展来划分。如《为了61个阶级弟兄》,不仅每个大部分,而且每个自然段都是严格按照时间顺序安排的。, _8 _3 m# o3 Z/ }9 u+ A2 F3 G
  在以写人为主要内容的通讯里,段落往往可以拿人物作主体来划分,每一段写一个人物或写几个相关联的人物,如《敲开世界冠军的大门》,张蓉芳、陈招娣、郎平等各为一自然段。8 ]* V3 H9 o, R: J
  按照安排材料的层次和步骤划分段落,有不同的情况,要灵活对待。总之,分段有分段的要求,一段文字总要给受众一个明白的意思和完整的印象,象《文心雕龙·章句》说的那样:"章总一义,须意穷而成体。"同时,各段之间又是互相联系的,上一段是下一段的自然准备,下一段是上一段的必然延续。8 x& n# d4 V( Q7 d3 y7 R
  编辑学主张,适当的空白不仅能使版面有虚有实,避免臃肿、闭塞,有助于版面的美化,而且运用适当的空白作背景,能使感受之间的差别增大,形成鲜明的感觉对比,从而更好地引起读者的注意。空白不是虚无,有经验的编辑不是去片面追求版面的容量,任意缩小空白,而是给版面以适当的空白来达到一定的宣传效果。在写作中,采取多分段、分短段的结构形式就是使版面留有适当空白的手段之一。多分段、分短段也有利于读者阅读和工人排版。
5 T1 d6 b  Y7 |5 \# p  所以俄国作家伊萨克·巴贝尔喊出了那句虽不精确但意义非凡的口号:分段是个好东西。
4 k, {6 q5 {3 O* ~2 |" [  我国新闻写作中长段落较普遍,这有一定的历史文化背景。在数千年的封建社会里,不少文体采取不分段的连贯混一制,这一传统习惯,影响了报纸文体包括通讯的写作。但这不应成为新闻写作使用长段落的理由。在今天的新闻改革中,通讯作品面对的是九十年代的受众,要从他们的需要出发。实践证明,他们越来越欢迎多分段、分短段的新闻作品。
2 V/ k6 I6 A6 {; J9 i3 x, l% L  所以一些有长期实践经验的优秀新闻工作者总爱告诫那些通讯初学者:请记住,你是在从事新闻写作,而不是写学术论文。尽管语文教师总是强调在正式写作中要把有关的材料—一个完整的意思—集中在一起,即集中在一个段落里,但讲求实际的记者为了使通讯作品能够很好地表达思想,会毫不犹豫地不惜牺牲形式。
) f. H4 R; x# G- h; W  他们的话是有道理的,因为无论多么美妙绝伦的形式,总是为内容为思想服务的,内容决定形式。
& r" V  w$ i4 \  a, g. h. l8 `: t  四、通讯的结尾
& v& j' b2 z+ J4 }  编筐编篓,重在收口。通讯写作,既要善始,也要善终。通讯不象倒金字塔结构的消息,压缩篇幅时,编辑可以毫不迟疑地从尾部开始删节。因为他知道,通讯必须要有一个结尾。一般来说,通讯中情节不断地向结局或高潮发展,所以,对通讯作品来讲,结尾不仅是适宜的,而且是完全必要的。4 d$ B; }0 n& O- a$ @6 R
  头难起,尾难落,与写开头一样,写出一个好结尾来并不易。怎样的结尾才算好?从章法上讲,结尾要收得有力,就是结尾必须照应开头和主题,成为通篇的有机体;结尾要有概括全篇点明中心思想的功效,并引伸出深刻而隽永的意味;结尾要比较含蓄,留给受众以无穷的余味。
) g: \0 q# Z* Q( v7 ?4 T  就象明代谢榛在《四溟诗话》中说的那样:"起句当如爆竹,骤响易彻;结句当如撞钟,清音有余。"而阿·托尔斯泰把这种结尾的"撞钟"标准讲得更白:好的结尾"就是当读者把作品读完之后,有使他翻开第一页来重新去读它的力量。"- e) ^8 P% M) y/ _
  这就是说,通讯的结尾不仅要深刻有力,而且要有余不尽、余味无穷、耐人寻味。这就是通讯结尾的标准,也是写作要求。. L7 h- ?5 X9 F1 r: A* s6 ^
  通讯作品常见的结尾方式有这样几种:: A- Y- l6 N( L, i) p' O8 R
  总结型结尾
( [& G. [9 ~, l- e1 P' h: d2 n  总结归纳全文内容,点明、深化或拓展主题,给受众一个比较明确的认识,同时也帮助受众回想和记忆。概括全文内容与点明深化主题往往是结合起来进行的。篇幅较长的通讯,常用此法。如《为了周总理的嘱托……》的结尾:( z2 U& y  n- B8 l8 H* X; o% m
  历史揭开新的一页。象吴吉昌这样的遭遇,连同它产生的时代背景,都一去不复返了。但是,吴吉昌那种为了真理,为了祖国的科学事业,为了党和人民的重托"啥也别想挡住俺"的革命精神,将教育和鼓舞人们去披荆斩棘,进行新的长征。
/ c4 c* E- d9 F0 d  Z. k  它用高度概括的方法,总结了全文,同时提出了向吴吉昌学习什么的课题,揭示出通讯的主题。* [! p5 {7 M" t) n& Z/ [
  感召型结尾7 d1 P; N8 y! e, m
  从作者的认识、感受出发,针对通讯的内容和主题,抒发感情、展望未来、发出号召、鼓舞斗志、激励信心。《主人的权利》这样结尾:+ j( Y0 t$ q, {! l4 O/ M- M8 l
  是呵,在时代前沿,横着一条极其艰难的路,在代号为"实现四化"的民族攻势中,刘振立正和改革一道负重前进。前方是山,后方是水,已经没有退路。但是,刘振立庆幸,历史终于给了我们进攻的机会!他说:
3 y8 t, w9 ~6 u" s' V6 Z  "我们是不可不为的一代。文明和民主不能靠别人赏赐,要靠我们自己去争取。革故鼎新,我们有责任!责任在我们!我们应负起负责!我们应负好责任!"
) D' F) k# d5 ^0 D  这种抒情与号召,一定要结合通讯内容和主题进行,有感而发,激情自然。千万不能空喊口号,不着边际。脱离实际和自然的感召,只能让人厌恶和可笑。
' R8 M' s1 F+ K6 u8 I  呼应型结尾3 t' x: A# x( n; h
  有时,通讯的开头或正文中点明过主题,在结尾时再以适当方式首尾呼应一下,形成前呼后应,照应全文,珠联璧合的完整性。这种结尾继承了中国文章学传统,适合中国受众传统阅读习惯和思维定势。《"一厘钱"精神》的开头这样写道:
& e8 Y, S/ J' ^+ `5 `  一厘钱,最勤俭的家庭也早已不放在眼里。可是却有经手百万元的厂长、会计、供销人员,和长年给国家创造财富的工人,为少花一厘钱,给国家多积攒一厘钱,算盘打了又打,潜力挖了又挖。
. j% z6 b8 u, S. _1 v7 y! K  这已基本点到主题,但层次很浅。在结尾处,作者写道:
1 `. ?7 q5 `; R4 J  亲爱的读者,当你抱着雄心壮志要建设好我们伟大的社会主义祖国的时候,你就从自己经营的一厘钱、一个产品和自己的每一分钟做起吧!: j$ A% c9 d! b2 c- y
  这样就呼应了开头,前后连贯。而且这个呼应是对主题的扩展和深化。/ m4 E( c9 S# s' r% r
  回味型结尾
$ r" V0 K& t! Z! s# a# }9 h  委婉含蓄,意境深长,令人联想,给受众留下思考、回味和深省的余地。《大海,为他答辩—记献身国防现代化事业的海军工程学院副教授陈令荐》就是这样结尾的:# Y9 b. b- e, w7 e/ s- n
  陈令荐九泉有知,可以含笑安息了。但是,为了国家科技的腾飞和民族经济的振兴,为了千千万万陈令荐式的知识分子,整个社会和所有活着的人们都不应该忘记:, b8 A- ^2 P& u2 Z" N
  逝者最后留在人间的那两行长长的眼泪!
) C- `' ]7 E9 L1 J  这两行最后的眼泪为什么、意味着什么?看完结尾,人们禁不住要去回忆通讯的内容,要思索联想。这就达到了余音缭绕让人思考回味反省的目的。6 r: A# d. O, z0 d
* j4 c1 s5 F3 d9 \& ~
  这里不可能也没必要详述通讯结尾的全部方式。每一个通讯写作学习者都负有在遵循结尾基本规律基本要求基础上勇于创造大胆创新的义务和重任。只要自然贴切,适合通讯内容和主题和风格,就没有不能写作的结尾方式。+ u2 O. D1 K2 o% U6 ?! `8 y
  通讯写作初学者常常不能下决心应在何处结尾,造成画蛇添足的恶果。事实上,许多情况下是由于他们过分地苦思冥想而忽略了显而易见的结尾。先不要推敲花哨勉强的词句搭配,让通讯自行结束,即自然收尾。只有当结尾已经很明显时,才可以去搜寻能够确切表达结论的恰当结尾方式。甚至,只需要再往上看几段,就找到了恰当的合乎逻辑的结尾。
3 Q- S! g! ], q3 r  c8 V; f5 R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0关注

10粉丝

20帖子

排行榜
作者专栏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公众号

客服个人微信号

全国服务热线:

0595-22880819

公司地址:泉州秘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运营中心:福建省泉州市

Email:506070961#qq.com

Copyright   ©2015-2025  老秘网 责任编辑:释然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秘途文化  备案号   ( 闽ICP备19022590号-1 闽公网安备35050302000919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