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目标和战略举措,也是一场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乃至思维方式的深刻变革。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破解发展难题、实现科学发展的根本之策、关键之举,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最根本的是要靠科技的力量,最关键的是要大幅提高创新能力。结合所在企业的实际,笔者认为,注重创新、培育创新文化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要想做到这一点,重点要在以下四个方面下功夫。
树立正确的创新观念。观念决定行动,思路决定出路。对企业而言,创新观念就是发展之道,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灵魂。这就要求我们,在日常工作中注重学习,不断提高理论水平,按照科学发展的要求指导促进观念的解放和创新。企业中高层领导的思想意识和观念也要转变,使先进科学的创新观念成为领导决策和管理的自觉行动,最终影响和带动员工参与创新。同时,还可以通过多种形式和渠道的学习培训,开阔视野,使每个员工不断获得新知,跟上企业发展步伐,主动成为创新型企业的一员。
打造宽松的创新环境。良好的创新环境是创新成果孕育生长的必要条件。创新环境的营造首先离不开政府的倡导和培育。政府要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完善产学研高效互动技术创新体系,形成自主创新的基本体制构架,切实引导和推动创新成果的不断涌现。同时,作为社会经济主体细胞的企业,要着力营造“崇尚创新、宽容失败”的创新文化氛围,为创新人才设置一道心理保护屏障,使创新人才既有用武之地又无后顾之忧,从而鼓励更多的员工走上创新探索之路。从某种意义上说,容忍创新失败比激励创新更重要,对营造宽松和谐的创新环境更加有利。
培育潜在的创新人才。创新人才是在人的生命运动和思维运动的辩证发展中逐步形成的,创新的能力也绝非与生俱来。因此,要针对创新人才应当具备的特质,注重历练和提升,加强引导和培养。作为企业的领导者要善于发现、识别、培育那些具有思想解放、思路开阔、善于谋划、敢于决断、知识丰富、实事求是等创新特质的人才,全力以赴地为其释放潜能创造条件。要以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为重点,根据创新人才的不同类型和不同特点,完善培养机制,促进创新人才不断更新知识、提高素质。通过交任务、压担子、实践锻炼等有效措施,促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升。
健全科学的创新机制。科学的创新机制的建立和完善离不开政府的主导和企业的参与。对于政府层面来说,要切实为创新及成果转化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加大对创新人才的培养、引进、奖励和使用力度,对企业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落实各种税收激励政策。对于企业层面来讲,要制定适合企业自身特点的创新政策和考核办法,把创新情况纳入到企业的目标管理和考核指标,加大监督检查力度,使企业的自主创新根植于制度规范之中和政策引导之下,形成良性循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