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菊玉
我市在人口资源环境和谐发展过程中,按照“工业立市、生态兴市、科教强市”的发展战略,坚持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并重的方针,促进了三明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但还存在着环境污染水平仍居高不下的问题,保护环境、建设环境任重道远。笔者根据调查资料,对我市人口环境状况进行探讨分析。
一、喜:环境不断优化
1、加大环境污染治理投资,积极参与“全国文明城”创建活动。2004年,全市环保污染治理投资总额达68806万元,比上年增加9851万元,增长16.71%。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所涉及的五个环保指标(环境保护投资指数、空气污染指标、烟尘控制区覆盖率、环境噪声达标区覆盖率、水域功能区水质达标率)均有不同程度改善,其中烟控区覆盖率由上年的83.8%(C类)提高到2004年的100%(A类),噪声达标区覆盖率由上年的43.7%(C类)提高到2004年的84.7%(A类)。
2、工业废气、废水达标率有所提高。2004年工业二氧化硫排放达标率为97.79%、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为58.78%,比上年分别提高2.22和0.39个百分点。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93.23%、比上年提高0.15个百分点,主要是永安市的福建纺织化纤有限公司改造使用污水处理与回用系统,其废水排放量较上年减少736.11万吨、降低33.6%。
3、加强污染企业、污水专项治理,市区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显著提高。2004年对东牙溪饮用水源保护区内34家污染企业提出限期治理要求,已有26家按要求完成治理任务,有效保障了饮用水源安全,全年市区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达98%,比上年提高了11个百分点。列西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正式运行,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明显提高,从2003年的30.87%提高到2004年81.69%,上升了50.82个百分点。
4、三明市区的大气环境明显改善,粉尘排放量降低。随着三钢、三化除尘装置建成运行,市区的大气环境有了明显改善,2004年全年空气质量Ⅱ级(良好)的天数占68%,比上年提高了9个百分点;粉尘排放量明显降低,对市区内2吨以下锅炉均改为燃油炉和电锅炉,逐步使用清洁能源;加强市区建筑工地和道路运输等二次扬尘污染整治,对建筑、拆迁、市政工程工地实行全过程管理,在市区强制推广应用商品混凝土,每天用洒水车喷洒路面,降低了市区粉尘排放量。
5、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污染治理进一步深化。各县(市、区)开展了规模化畜禽养殖场限期治理工作。永安市有8家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完成了治理任务;清流闽新畜牧场实现沼液全部还田综合利用并通过环保验收;部分禁建区范围内养殖场完成了搬迁或关闭。
6、清洁生产推行工作走在全省前列。我市大力倡导发展循环经济,认真贯彻执行《清洁生产促进法》,三钢等8家企业通过了清洁生产验收,清洁生产推行工作走在了全省前列;青耀造纸等5家企业正积极开展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和清洁生产方面的培训和前期准备工作。
7、人均绿地面积不断增加。近年来我市重视育林护林、园林绿化,森林覆盖率维持在76.8%;2004年城市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为8.81平方米,比2002、2003年分别增加1.79和0.03平方米。
二、忧:环境污染水平仍居高不下
1、废水排放总量增加。2004年全市废水排放总量22163.71万吨,比上年增加3.26%,其中三明市区工业废水排放量比增18.8%。主要是2004福建省三钢集团有限公司由规模扩大及产量增加,其废水、固体废物及废气排放量均大量增加,其中废水排放量较上年增加550万吨,增64%。
2、工业废气排放量增加。2004年全市工业废气排放量1110.72亿标立方米,比上年增加了13.9%其中三明市区工业废气排放量比增53.8%。从主要废气看,二氧化硫排放量较上年增加了37.4%烟尘排放量比增34.7%,工业粉尘排放量比增2.0%。主要原因:一是由于经济的增长产量增加,二是市区新增福建闽光冶炼有限公司并投入生产所致。
3、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量增加。2004年全市工业固体废物产出量467.66万吨,比2003年增加40%;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量2.41万吨,比上年增加30.8%;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为58.78%,与上年基本持平。
2004年三明市区工业固体废物产出量146.53万吨,比2003年增加62.3%;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量为0.02万吨,比上年减少45.3%;市区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为91.3%,与上年基本持平。
4、三明市区大气环境实现达标仍有困难、沙溪河水质还有待提高。污染大户三钢、三化虽经治理,粉(烟)尘排放总量仍较大,同时交通、建筑施工等面源污染存在,市区大气环境实现达标仍有困难;全市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治理严重滞后,市区周边生猪散养户多,基本没有治理设施,粪便污水直接排入沙溪,严重影响了沙溪水质。
5、部分县(市、区)“三废”排放量大,达标率较低。从工业废水看,2004年全市工业废水排放总量16672.71万吨,集中在沙溪河沿岸的沙县、三明市区、永安市三个区域,其中沙县居第一,排放总量为5494.67万吨,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仅为87.27%;其次为三明市区市辖区排放总量为4327.3万吨,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为95.42%;永安市第三,排放总量为3121.54万吨,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为97.65%。而从工业废气看,全市工业废气排放主要集中在永安市、三明市区及大田县,其中永安市工业废气排放量454.29亿标立方米、市辖区247.42亿标立方米、大田县167.55亿标立方米、三者累计总量占全市总量78.3%。再从工业固体废物看,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最多的分别是三明市区、永安市和大田县,三者累计占全市总量74%;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量最多的分别是三明市区及永安市,二者累计占全市总量79.2%;工业固体废物排放居前为大田县和清流县,二者累计占全市总量60.6%,主要是采掘业中尾矿石及煤矸石。
6、造纸、化工等八大行业是环境污染重点,三钢、三化等企业是较大的污染源。2004年全市工业废水排放行业依次为:造纸业、化学工业、化学纤维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业、食品制造业、煤炭采选业、非金属矿物制造业及电力业,八大行业累计工业废水排放量达14221.72万吨,占全市工业废水排放总量91.3%。全市工业废气污染行业依次为:非金属矿物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业、电力业、化学工业、造纸业和化学纤维业。工业废水污染居前四位的企业分别是福建石化集团三明化工有限责任公司、福建省青山纸业股份有限公司、沙县食品群和福建省三钢(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工业废气污染源居前三位的企业分别是永安火电厂、福建省三钢(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福建石化集团三明化工有限责任公司。
7、人口增加,生活垃圾也随之剧增,特别是大部分农村生活垃圾都未经处理,先前山清水秀的家园不复存在。我市常住人口也由1953年的94.24万人增加到2004年的263万人,增长了1.79倍,生活垃圾也与日俱增。其中农村人口152.28万人,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仅为48.23%,很多村庄都没有化粪池,大部分的生活排污,以及企业排污都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河中,农村常见成堆生活垃圾,造成农村小溪污染严重。
三、对策:摒弃粗放式经济发展,转变生产方式,优化环境
1、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实现增长方式转变。积极落实国家产业政策,从节约资源中求生存,从循环经济中求发展,从保护环境中求长远。目前,要以冶金、化工、轻工、建材、林业等行业为主,以资源消耗型企业为重点,淘汰高能耗高污染设备和产品,推进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积极推行清洁生产,大力推广循环经济,推动“废弃物”和“副产品”的循环利用,逐步促进节约型产业结构的形成,最有效地利用资源,保护环境。同时,要努力减少工业、农业等的发展对环境的影响,用最少的资源消耗、最小的环境影响,追求最好的经济效益。
2、充分考虑环境容量,建立“三同时”制度,发展绿色经济。各级政府、有关部门、广大市民应充分认识我市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生态环境承载能力弱的基本市情,坚持建立“三同时”制度,即新建、改建、扩建项目和技术改造项目,其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的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做好监督“三同时”制度的落实,使环保设施与生产扩大同时运行。发展绿色经济、发展无污染产业,追求人与环境、经济的协调,实现可持续发展。
3、改善市区空气环境质量,提高城市水域功能区水质达标率。深化工业企业污染治理,实施污染源限期治理,重点抓好三钢、三化等重点污染源的废气治理,实现全面达标排放;督促抓好城市建筑工地、市区道路运输等二次扬尘问题,改善市区空气环境质量。开展沙溪水污染综合治理,抓好三明市区、永安、沙县地段的废水治理工作,督促全面开展畜禽养殖业污染治理;加强沙溪沿岸的工业园区、工业小区环境保护的规模和建设,重点抓好三明高新技术开发区(金沙园、尼葛园)、三明陈大瑞云新区、三元工业开发区等经济开发区及入驻企业环保设施的配套建设、运行。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城市。
4、加强环保执法力度、保障群众健康。认真贯彻执行《清洁生产促进法》,严格执行排污申报登记和排污许可证制度,扩大排污许可证的发放范围,将排污许可证作为企业办理工商执照年检的前提,督促企业按证排放;加强环境监管,严厉打击违法排污行为,确保环境安全;加强环保110联动网络建设,充分发挥12369环保投诉电话的作用,及时处理、解决群众反映的环保问题和污染纠纷;要充分运用行政、经济、法律、科技等手段,加大执法和监管力度,大力推广生态养殖模式,鼓励公众参与、社会监督,力求畜禽养殖污染整治工作取得实效;有关部门应指导居民做好污染治理工作,针对目前城镇、农村部分地域存在“脏、乱、差”现象,应分别提出各项对策措施,狠抓整改。
5、推行绿色建筑,倡导节能、环保、健康的新型家园理念。随着人们生活日渐富庶,房地产业成为热门行业,应运而生的室内装修热,因建材污染超标对室内空气质量构成威胁。现在,大量散发有害物质的建材充斥市场,很多建筑室内环境质量低下,造成各种呼吸道传染病扰民。为此,开发商应积极创建绿色建筑,把节能、环保作为规划设计与建筑的主题;全行业要制定室内环境标准,对现行10项室内装饰装修材料有害物质的限量标准予以科学细化,以期正确引导和规范室内空气净化产品的研制、生产和市场销售。市民更要从我做起,时刻注意室内空气质量和污染物控制,保障身心健康。
6、绿化家园,善待自然,重建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林木可减轻污染,净化大气、降低粉尘。许多林木能吸收二氧化硫、氟化氢,还可抗氯、氨、臭氧、汞、铅。氟化氢随风通过40米树林区,平均浓度降低47.9%;绿带或树丛能使粉尘量减少23-51%;每公顷柳杉林,每年可吸收二氧化硫720公斤;一公顷松林,一年可吸尘36.4吨。有些树木还能分泌植物杀菌素。可见,绿色植物是人类名副其实的“保健员”。我们应坚持植树造林、绿化家园;要积极倡导“足下文化与野草之美”,善待脚下的自然,乡土的自然,在建设景观时,要多元化、平民化、民主化,回归人性与公民性、土地与地方性,重建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
7、加大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公众参与环境保护是宪法赋予的权利,提高环保意识,保护美好家园,要通过新闻媒体和网络,广泛宣传环保法律法规,宣传科学发展观,宣传人与自然和谐的理念,宣传循环经济和新型工业化的理论与实践,努力增强全民资源忧患意识,营造良好的生态文明氛围,使环境保护成为全民热心参与的共同事业,形成保护环境光荣,损害环境可耻的社会风尚。使公众自觉环保,搞好环境卫生,种植、爱惜花草树木,营造优美的人居环境,把我市建设成为“蓝天、碧水、绿地、青山、空气清新”的新三明。理论和实践证明,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经济就会协调发展,社会就会充满活力,呈现欣欣向荣的局面。
作者单位:三明市统计局
责任编辑:林运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