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赴宁化、建宁调研督查组
根据市委、市政府的部署和安排,由市委副书记、组织部长庄奕贤为组长,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徐铮,市人大副主任郑国仁、杨光祺,市政协助理巡视员江琳为副组长,市直17个有关部门同志组成的调研督查组,分别于3月1日至5日上午在宁化、3月5日下午至9日在建宁开展调研督查活动。调研督查期间,调研组先后听取了宁化、建宁两县的工作汇报,在县、乡、村干部的配合下,深入基层开展调研。在宁化,调研组分为城区、东片、西片、南片、北片五个小组,分别深入13个乡镇、21个村、25个农户、51个企业和调研点进行实地考察调研,召开了28场专题或小型座谈会;在建宁,调研组分为农业农村一组和二组、民营企业组、城镇建设组、县域经济组等5个小组,分别深入7个乡镇、14个村、21个农户、55个企业和调研点进行了实地考察调研,召开了24场专题或小型座谈会,对两县贯彻中央一号文件、推动县域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增加收入的情况,进行了比较全面、深入、细致的调研。在小组分析讨论、调研组集体综合分析汇总的基础上,调研组从总体印象、困难及问题、几点建议、答复意见等四个方面分别向宁化、建宁县委、县政府作了反馈。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对宁化、建宁县经济发展情况的总体印象
在这次调研中,调研组的同志普遍感到,宁化、建宁县委、县政府能够认真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中央一号文件精神以及省、市委的重要决策部署,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克难攻坚,奋力拼搏,认真抓好各项工作的推进与落实,经济社会发展呈现良好态势,经济发展的亮点和增长点比较多,发展后劲不断增强,发展软环境逐步得到改善,城乡面貌发生了可喜变化。2003年,宁化县完成国内生产总值18.14亿元,比增8.6%;规模以上工业完成总产值1.93亿元,比增68%,高于上年50.5个百分点;地方级财政一般预算收入6288万元,比增13%。建宁县完成国内生产总值12.72亿元,比增8.5%;规模以上工业完成总产值3.76亿元,比增22.6%;地方级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413万元,比增10.1%。具体来说我们认为有以下五个特点:
一是贯彻中央一号文件精神比较广泛深入,发展思路比较明确。宁化、建宁县注重抓住贯彻中央一号文件精神这一有利时机,切实加强组织领导,采取多种形式和载体,把中央、省、市有关促进农民增收的方针政策宣传到村到户,并提出了切合县情的发展思路。建宁县、乡都分别下发了《关于学习贯彻中央一号文件精神的意见》和《实施意见》。在宣传贯彻中,县、乡、村还注重把宣传贯彻中央一号文件精神与推进当前农业和农村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与密切党群干群关系、调动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紧密结合起来,在全县上下较好地形成了求真务实、加快发展的浓厚氛围。调研组所接触的乡、村干部和农民群众在谈到发展时有板有眼。通过学习贯彻活动的深入开展,县、乡、村进一步明确了今年发展的思路、工作的措施,县里围绕县第九次党代会提出的“生态立县、特色强县、项目兴县、创新活县”战略目标,确定今年要抓好“做优特色农业、壮大工业总量、加快城镇建设、打造名优品牌、推进改革开放、深化项目活动、关心群众生活、统筹协调发展”这八项重点工作,对发展经济特别是增加农民收入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和措施。宁化县能够围绕全市工作大局,立足县情,突出重点,提出了“基础先行、做优环境、整合资源、扩张总量”的经济发展战略和建设特色产业聚集区、新兴文化旅游区、闽赣中部边贸重镇这“两区一镇”的具体发展目标,并紧紧抓住项目带动和招商引资这两个增总量、调结构、添后劲的突破口和抓手。
二是发展特色经济重点比较突出,特色产业初步形成。宁化、建宁县能够围绕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这一主线,从实际出发,立足本地资源优势,发展特色经济,增强发展后劲。宁化县在巩固烟叶生产规模的同时,以肉牛养殖为主的畜牧业、以垦复改造低产竹林和扩大小径竹种植为主的竹业开发、以培育蘑菇和姬松茸为主的食用菌业发展有一定的规模,特色农业出现了一批新的亮点,为促进农民增收开辟了新的渠道。建宁县一方面注重发挥当地具有较丰富的自然资源和良好生态环境的比较优势,在保护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同时,注重加快发展莲子、水果、种子、笋竹、烤烟、畜禽、林业等七大特色产业。到2003年,全县发展了5.1万亩莲子、11万亩黄花梨、3.2万亩杂交水稻制种、2.6万亩烟叶,初步形成了35万亩速生丰产用材林和24.5万亩笋竹两用林基地。另一方面,按照“围绕农业办工业,办好工业促农业”的思路,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培育了鑫达莲业、文鑫莲业、孟宗笋业、兴辉食品等具有一定规模的食品加工龙头企业和元峰木业、青源木业等林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以及铙山纸业集团,形成了具有明显优势的特种纸业、特色食品加工业两大主导产业,带动了农业结构调整,促进了农民增收和县域经济发展。
三是城镇建设迈出新步伐,城区面貌有新的改善。宁化、建宁县把推进城镇化作为扩大社会投资、发展县域经济的重要载体,不断加快城镇建设特别是城区建设步伐。宁化县以抓好城东中环路、江滨中路、龙门路“两纵一横”路网建设为重点,加大了城区建设和管理力度,城区面貌有所改观。建宁县邀请浙江大学的专家编制城区建设的总体规划,并完成被特大洪灾冲毁的下坊悬索桥、万安大桥的重建,启动实施了黄舟坊单面街、青山北路改造等工程,城区面貌有新的改善;在完成明溪经建宁城关至甘家隘入闽通道建宁段建设的同时,抓好里心、均口两个中心集镇的规划建设,群策群力搞好全县灾后91个集中重建点的基础设施配套完善工作,使全县的交通状况和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一定的改善。
四是注重依靠科技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宁化、建宁县注重把科技进步作为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不断加大先进技术和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力度。建宁县通过招才引智和科技创新,使铙山纸业、鑫达莲业等企业设计起点高,科学技术含量也高,特色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这对建宁这个山区小县来说是很不容易的。他们还注重引进人才及其专利技术,开发生产莲子系列加工产品,提高了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的占有率。充分发挥本县科研机构及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筛选培育出“建选17号”莲子平均亩产可达80公斤比传统品种增加30公斤左右,高枝嫁接翠冠等黄花梨早熟新品种,并加大推广力度,提高了单产和质量。积极打造名优品牌,全县现有8个省级名牌产品、3个省级著名商标、1个国家质量免检产品、4个获绿色食品标志使用权的产品,为提升特色经济后发优势奠定了良好的竞争基础。宁化县积极指导振兴、联创等企业引进先进技术,开发紧俏产品,帮助申达、拳力等林木加工企业加大创品牌工作力度。
五是工作机制比较健全,抓落实比较有力。宁化、建宁县注重把项目开发建设作为增总量、调结构、添后劲的突破口和抓手,以抓项目增后劲,抓项目促发展,组织全县上下千方百计跑项目、聚精会神抓项目,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建宁县坚持以创新的思路和改革的办法,积极探索工作考评机制的建立和完善,县里和一些乡镇都制定了重点工作的考评办法和细则。宁化县注重探索工作推进和落实机制,实行“一个项目一套班子”的工作机制,组建11个单列重点实施项目和6个单列重点前期项目组,分别由县处级领导任项目组长,抽调相关部门人员组成工作班子,并建立了项目工作考评制度,推动了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工作的落实。在宁化、建宁县的调研中,调研组所接触的干部和群众思想观念比较新、精神状态比较好。许多干部特别是基层干部在较为艰苦的环境中知难而进、奋力拼搏,在团结和带领农民群众致力发展方面付出了艰辛的努力,给我们调研组的同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二、制约和影响宁化、建宁县经济发展的困难与问题
在这次调研中我们也感到,由于区位条件限制、经济基础薄弱和历史的原因,目前,还存在不少制约和影响宁化、建宁县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困难和问题。比较突出的有:
一是经济发展中的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三次产业结构不合理,第二产业比重偏低,生产性项目较少,第三产业发展滞后,这些都对财政收入的增加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二是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在交通设施上,出县通道的改造和乡村道路的硬化任务还相当艰巨,交通“瓶颈”问题比较突出。在水利设施上,农田水利设施比较脆弱,抗灾能力比较低,特别是建宁县由于连续遭受两次特大洪灾的袭击,使原本比较脆弱的水利设施雪上加霜,虽然经全县上下的全力修复,但仍无法全面完成水利设施的修复任务。同时,广大农民群众在加快发展的过程中,对水利设施特别是山地水利设施建设又有更急迫的要求。在电力建设上,存在电力供应指标较少、电价较高和水电资源开发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大等问题。
三是农村社会化服务水平还需进一步提高。面向农民群众的资金、技术、信息、流通、咨询、法律等方面的服务还需进一步加强,特别是农业技术和农村劳动力转移信息网络和服务体系还需进一步健全和完善。
三、对加快宁化、建宁县经济发展的几点建议
在这次调研中,我们在看到宁化、建宁县上下克难攻坚、致力加快发展的良好态势的同时,认为宁化、建宁县在发展经济方面还要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1、要以贯彻中央一号文件为动力,进一步调动好、保护好干部群众艰苦创业的积极性。宁化、建宁县在加快发展的进程中,面临的基础设施相对滞后、区位劣势比较突出、发展基础比较薄弱等困难和问题难以在短期内得到有效解决。与条件较好的县(市、区)相比,发展中遇到的困难会更多、倾注的心血要更多,付出的努力也要更大。因此,要进一步增强加快发展的责任感、紧迫感和危机感,坚定加快发展的信心和决心,牢固树立长期艰苦奋斗的思想,自力更生,迎难而上,顽强拼搏,坚持不懈地推进发展。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市委六届八次全会和全市经济工作会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以贯彻中央一号文件为强大动力,围绕加快发展这个主题,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正确的政绩观和牢固的群众观,抓住中央和省、市委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这个有利时机,在增强自我发展能力上下功夫,在激发和保护干部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上下功夫,以真抓实干、奋发有为的形象,团结和带领人民群众满怀信心地把改革和发展不断推向前进。
2、要以特色强县为目标,进一步做大、做强特色产业。做大做强特色产业是发展县域经济的关键之所在。要按照市委、市政府把宁化、建宁县作为特色经济圈来发展的要求,注重发挥比较优势,立足特色资源,依托产业基础,做大做强特色产业,提高县域经济的竞争力。首先,要全力壮大主导产业。建宁县要集中人力、物力和财力把特种纸业和特色食品加工业这两大主导产业做大做强,切实做到一、二、三产业都围绕这两大主导产业来发展,不断提高这两大产业的综合竞争力和规模效益;对铙山和鑫达、文鑫、兴辉、孟宗等优势企业,要引导资源、资金、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向其转移、聚集,切实做到政策优先、扶持优先、服务优先;对铙山、鑫达等企业重视人才工作、创新企业发展机制、推进企业发展的经验和做法要及时加以总结和推广;要着力培育特色食品产业集群,促使食品加工业向精、深、优的方向发展,特别要在黄花梨加工上求突破;要全面延伸主导产业的产业链,在科学论证的基础上,发展包装、印刷、吹塑、运输等配套项目。宁化县要集中精力把烟草、林竹、畜牧三大主导产业做大做强,在扩大规模、提高质量、增加效益上下功夫;烟叶生产要在引进新品种、改进种植和烘烤技术上求突破,切实改变近年来烤烟等级有所下降的状况;林竹业的发展要树立“把山当田耕,把竹当菜种”的理念,垦复改造低产竹林,扩大小径竹种植,提升笋竹加工水平;肉牛养殖产业要加大良种引进力度,加快杂交改良进度,完善冻精冷配网络,培育一、二代可繁母牛群体,提高扩繁速度,搞好肉牛育肥,为肉牛产业上规模、创特色、增效益奠定坚实的基础;肉鸡养殖业要全力支持农星农牧公司扩大生产,实现规模和效益的重大突破。其次,要着力培育新的特色产业。要从自身的优势和特点出发,对现有的产业状况进行认真的分析排队,选准并发展有较大关联度、对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比较大、能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特色产业。宁化县要请专家对旅游、银杏等产业进行科学规划,使产业健康、有序、快速地发展;在旅游资源开发上,要重点搞好天鹅洞群景点、客家祖地的开发和完善,以及旅游要素服务体系建设,打响国家地质公园品牌,并注重做好未开发旅游资源的保护工作。建宁县要结合建宁的实际和特点,对发展草地养鹅、山地黄花菜等产业进行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准确定位,并加大扶持发展力度,促使其将来能成为带动建宁经济发展的新兴特色产业。第三,要注重培育品牌和挖掘品牌效益。要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科技进步为手段,质量为核心,集中力量培育、扶持和发展名牌产品,提高名牌产品的知名度和竞争力。建宁县要在继续打响“闽江源”等品牌的同时,着力做好经营品牌这篇文章,加大品牌宣传力度,迅速扩大品牌产品生产规模,快速抢占市场空间,努力提高品牌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促进品牌优势尽快转化为竞争优势、经济优势。
3、要以科学规划为向导,进一步做优、做特城区。严格按照总体规划,分步、有序地推进城区建设,是做优做特城区的关键。如果不以科学规划为向导,城区就不可能做优做特,甚至可能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因此,城区建设要科学编制规划,严格执行规划,分步有序推进,力求做优做特。首先,要科学编制规划。根据发展要求和当地实际,请对南方县城规划有研究的院所,对县城的总体规划进行修编和完善,使城区总体规划更加科学、更具特色。其次,要严格执行规划。维护规划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在编制总规、详规和加大规划宣传力度的基础上,按照轻重缓急的原则,严格依照规划分步实施、有序建设,防止和克服城区建设的随意性和趋利性,切实做到城区建设与二、三产业发展相结合,与社会事业发展相结合。第三,要搞好建设和管理。要以建设生态山水园林县城为目标,处理好旧城改造与新区开发的关系,加大高标准建设城区的力度,特别是要重点抓好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对城区的管理,力求形成布局合理、设施配套、交通方便、功能适应、环境怡人、品位独特的特色城区。第四,要注重城区经营。采取“政府规划、土地储备、抵押贷款、出让土地”的运作方式,对城区资产进行集聚、重组和营运,多渠道筹集城区建设资金,做到以经营的思路规划城区,以经营的手段建设城区,以经营的方式管理城区,以经营的策略推销城区,真正走以城养城、以城建城、以城兴城的城区建设市场化之路。
4、要以可持续发展为原则,进一步整合、优化发展资源。可持续发展是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要在更高层次、更大范围内优化资源配置,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一方面要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充分考虑资源和环境的承受能力,统筹考虑当前发展和未来发展的需要,做到既积极实现当前发展的目标,又为未来的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努力实现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要注重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合理控制森林、矿产等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加强水土保护工作,保护好生态环境。特别是要加大对林木初级加工企业的整治力度,使林木资源向精深加工企业流转,发挥有限林木资源的最大效益;加大果山保土保水力度,广泛套种绿肥和黄花菜等地面覆盖作物,防止水土流失。
5、要以服务发展为宗旨,进一步强化、优化服务体系建设。要为加快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提供优良的环境。首先,要加强硬环境建设。要加大路网、水利、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注重搞好项目策划,充分利用上级扶持政策,多渠道、多层次争取建设资金,加快出县通道和乡村路网建设、山地水利设施建设、水电资源开发步伐,为加快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其次,要加强软环境建设。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方面,要全面加强信用企业和信用乡、信用村、信用户建设,引导干部群众强化诚信意识,着力塑造信用形象。在服务农村劳动力转移方面,要在引导干部群众全面理解劳动力转移内涵的基础上,千方百计拓宽农村劳动力转移渠道,加大对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的力度,确保农村劳动力转移合理、有序、见成效。在机关效能建设方面,要鼓励和引导广大机关干部牢固树立宗旨意识,强化人人、时时、处处都是发展软环境、都要注意服务形象、都要服务发展的观念,在转变观念、优质服务、提高效率上下功夫,让创业投资者进得来、留得住、发展好。在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方面,要注重打造面向农村的资金、技术、信息、流通、咨询、法律等服务平台,切实为农民群众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的优质服务。特别是要在大力推广和落实“农业155”、“村会协作”活动上花气力,在扶持科技、流通等中介组织上想办法,努力提高农民群众应用实用科技的能力和水平,拓宽农产品流通的渠道。第三,要加强农村基层组织、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在基层组织建设方面,要积极组织开展争创“五好”乡镇党委、“五好”村党支部活动,使农村基层党组织真正成为推进发展的战斗堡垒;要以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为契机,加强对党员的教育管理,引导广大农村党员带头发展经济、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真正成为带动群众致富奔小康的领头雁。在精神文明建设方面,要继续组织开展争创文明乡、文明村、文明户活动,在干部群众中倡导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为加快发展营造文明环境。在民主法制建设方面,要继续实行乡镇政务公开、村务公开制度,坚持村务民主管理和村民议事制度,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为加快发展创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第四,要完善抓落实的机制。进一步按照“一具体就突破,一具体就深入,一具体就落实”的要求,从基层抓起,从基础抓起,从小事抓起,盯紧工作目标,狠抓工作落实。要及时抓好跟踪督查,抓住不落实的事,追究不落实的人,把工作任务一项一项地落到实处。要从评价、任用、监督三个关键环节入手,激励干部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坚持重实际,说实话,办实事,求实效,把心思和精力用在真抓实干、促进发展上。要改进干部考核办法,完善干部激励约束机制,真正做到以发展论英雄,从落实看本事,凭实绩用干部,努力形成让想干事的人有机会、能干事的人有舞台、干成事的人有待遇的选人用人公正导向。
组 长:庄奕贤
副组长:徐 铮 郑国仁 杨光祺 江 琳
成 员:阎伟强 王荣福 郑再康 孙晓铭
杨颂东 伍业义 黄得熙 余迭荣
王大俊 吴江潮 罗家焯 魏春宏
黄国华 谢 凌 潘子凡 丁仁建
黄小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