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文稿,还能这样写》作者雄文《笔杆子碎语》作者王一端《机关文稿写作入门》作者杨新宇《机关文字工作五十讲》作者何新国
最新《公文写作培训课程》直播间《公文写作百法例讲》作者房立洲老秘网站长、《老秘笔记》作者老猫《公文高手的自我修养》作者胡森林
开启左侧

发展靠创新驱动,创新靠人才引领

[复制链接]
见习秘书  发表于 2015-9-13 02:09:00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公文写作培训班
同志们:
市委十届八次全会就要结束了。这次会议总结了上半年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研究部署了下半年工作,重点对实施创新驱动战略进行了全面部署,这必将激发全市上下创新创业的热情和干劲,有力推动创新型城市建设,为惠州尽快进入珠三角第二梯队增添强大活力。
发展靠创新驱动,创新靠人才引领。市委、市政府历来高度重视人才工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形成了一整套人才工作机制,打造了一支较高素质的人才队伍。特别是近年来,我们大力实施人才双高计划,扎实开展八项重点人才工程,全市人才总量大幅增长,人才结构持续优化,人才素质不断提升,目前全市有各类人才96万多人,其中高级人才1.4万人,人才在科技创新、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中发挥了重要的支撑作用和引领作用。惠州取得今天的发展成就,与人才的不懈努力奋斗是分不开的。同时,我老秘网市人才工作和人才队伍建设还存在一些差距和不足,特别是领导干部的思想观念与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的需求还不相适应,人才结构与惠州科学发展的现实需要还不相适应,招才育才环境与人才工作竞争发展的态势还不相适应,重才用才机制与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要求还不相适应。这些不相适应,影响了人才聚,阻碍了创新发展,必须引起高度重视,认真加以解决。
当前的惠州,正处于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在经济新常态下,靠什么抢占制高点、靠什么获得新动力、靠什么赢得竞争力、靠什么再创新优势?关键在人才。我们对人才的渴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强烈;加快人才队伍建设,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
人才是核心竞争力之要,抓人才就是抓第一优势。国家之间、地区之间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谁能培养和吸引更多优秀人才,谁就能在竞争中占据优势。纵观世界,美国之所以成为世界头号强国,最关键的原因就在于网罗了一流的英才,世界经合组织(OECD2008年发布的一份报告称,全球62% 的顶尖科学家聚集在美国。以色列、新加坡尽管国土小、资源少,但因为拥有了人才优势,照样成为竞争力强国。这充分说明,人才优势是第一优势,谁拥有了人才,谁就拥有了核心竞争力,谁就能创新胜人一筹、发展快人一步。当前,国内各大城市都在竞相实施人才新政,新一轮人才争夺战日趋激烈。尽快进入珠三角第二梯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我们有良好的区位优势、产业优势、资源优势、生态优势,把这些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关键要打造人才第一优势,以人才优势激发、激活、放大各种优势,全面提升惠州竞争力,抢占发展制高点,赢得竞争主动权。
人才是跨越发展之需,抓人才就是抓第一要务。人才质量影响发展质量,人才水平决定发展水平。一部惠州发展史,就是一部人才的创新创业史。惠州每一次跨越发展,人才都起着至关重要的支撑作用。2007年、2011年、2014年,我老秘网市人才总量分别为45万人、84万人、96万人,人才的倍增推动了发展的跨越,惠州经济总量同期突破1000亿元、2000亿元、3000亿元三个大关。惠州的昨天靠人才,惠州的今天靠人才,惠州的明天仍然靠人才。我们要牢固树立抓人才就是抓发展的理念,要像抓招商引资一样抓招才引智,要像抓项目建设一样抓人才队伍建设,要像抓投资环境一样抓人才环境,为实现跨越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人才智力保障。
人才是创新驱动之源,抓人才就是抓第一动力。创新驱动的实质是人才驱动,谁拥有一流的创新人才,谁就拥有科技创新的主导权,谁就拥有竞争发展的不竭动力。一个领军人才,不但可以做大做强一个企业,更可以催生一个产业,带动一方发展。一个马云,打造了一个阿里巴巴商业集团,催生了一个年交易额10万亿级的电商产业,成就了杭州电子商务之都的美誉,印证了人才引领创新、创新驱动发展的客观规律。当前,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适应新常态急需依靠人才转换动力,转型升级急需人才支撑,创新城市建设急需创新型人才引领。我们要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六大行动,打造珠三角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重要节点,在创新创业的实践中集聚一批站在行业前沿、具有国际视野、掌握专业技术的高层次人才,把创新驱动力与人才创造力在更大范围、更深程度、更高层次融合起来,推动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让人才成为惠州持续发展的发动机动力源
人才是队伍建设之重,抓人才就是抓第一资源。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业以才兴。我党历来高度重视人才工作,始终把人才资源作为第一资源来开发,始终把人才队伍建设作为关系党的事业的关键性问题来抓。1977年,邓小平同志第三次复出,主动要求分管科技和教育,自告奋勇担当人才的后勤部长,焕发了人才队伍的活力,使百废待兴的中国迎来了科学的春天,这充分说明人才资源在发展中的关键性地位。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资源环境约束趋紧,要素驱动难以为继,唯有人才资源是永不枯竭的战略资源。建设科学发展的惠民之州,必须把人才放在优先发展位置,始终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把人才工作作为干部队伍建设的重中之重,做到人才资源优先开发、人才结构优先调整、人才投入优先保障、人才制度优先创新,建设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
谋人才就是谋全局,得人才就能赢未来。当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浪潮滚滚而来,站在全局的高度,必须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始终坚持人才为先,把惠州建设成为人才生态最优的城市,形成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生动局面。
一要海纳百川、包容并蓄聚人才。不拒众流,方为江海。包容四海,是惠民之州的城市特质;广聚英才,是科学发展的必然选择。今日惠州,需要五湖四海广揽人才,需要包容并蓄集聚人才。
要拓宽视野引人才不限国籍地域,不设学历禁区,哪里人才集中,橄榄枝就伸到哪里;哪里人才顶尖,金绣球就抛向哪里。要建立高层次人才市场,加快培育专业化人才中介组织,积极构建外出引才、市场招才、中介荐才、网上揽才四位一体的招才引智体系;要充分发挥北京中关村、德国科隆等异地孵化器作用,新增一批海外人才联络处,打造国际化人才引进新据点;依托惠货全国行惠货全球行惠货网上行等载体,打通企业人才需求与人才市场对接通道,千里引骏出海寻龙;坚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积极探索柔性引才机制,通过实施周末工程师院士惠州行千人计划专家惠州行等,鼓励高层次人才以短期聘用、科学研究、企业顾问等灵活方式投身惠州建设。
要筑巢引凤聚人才。栽好梧桐树,引得凤凰来。哪里创新创业的机会多、环境好,那里就是人才汇聚的高地。要搭建创新创业承载平台,以重大平台集聚人才,发挥大亚湾、仲恺两个国家级开发区的辐射作用和聚集作用,重点建设一批新型研发机构,力争在国家级重点实验室、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等建设上取得新突破,以载体创新和制度创新构筑人才磁场。要搭建人才交流对接平台,让人才之间、人才与企业之间在交流碰撞中接收创新创业前沿信息、产生创新创造火花,推动人才与项目、人才与企业、人才与城市的深度融合。要做好 “项目聚才文章,紧扣项目建设发挥人才效能,推动招商引资与招才引智相结合,在引进项目时注重引进管理团队和研发力量,引进人才时注重发掘和孵化项目,实现项目建设与人才开发良性互动,使人才有干头、发展有动力。
要完善政策留人才。箭不激不发,人不励不奋。我们的胆子要更大一些,步子要更快一些,要抓好政策创新的顶层设计,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鼓励各类金融机构、信用担保机构、风投基金、天使基金支持人才创新创业,鼓励企事业单位采取科技成果入股、股权期权激励等方式让人才名利双收,形成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有资助、科技研发有奖励、住房有保障的三有政策体系;广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要结合人才成长规律,综合运用各种激励手段,对不同的人才采取不同的激励措施,让惠州成为人才创新创业的热土。鼓励重点园区、重点用人单位以政策创新为引领,打造一批人才优先发展示范点,激活人才事业发展的一池春水
二要着眼长远、因人制宜育人才。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百年之计,莫如树人。培养人才既是解当前之需,又是立长效之功。
要拓展育才蓄水池高校是人才的摇篮、创新的源泉。高等教育是惠州教育的短板,制约了人才的培育、人才的成长。要继续支持惠州学院等院校深化改革,从规模扩张转为内涵提升;大力发展高等职业学院,为社会培育更多的创业人才;鼓励有条件的院校成立 “创新协同中心创客空间,培养更多敢创业、能创新的高素质人才;抓住中科院两所两装置落户我老秘网市良机,力争引进1-2所国内外知名理工科大学来惠合作办学,源源不断培育高层次人才。
要壮大育才主阵地企业是人才开发和科技创新的主要载体。要进一步巩固和发挥我老秘网市研发机构、研发人员、研发资金、研发成果、专利申请五个90%以上都来源于企业的优势,激励企业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探索建立以财政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个人支付为补充的人才培训资金投入机制,推动智力资本的深度融合,支持已纳入企业成长计划的重点企业,加快培育一批较高水平的企业研发中心、企业技术中心、产业技术创新研究院等。要鼓励企业加大人才继续培育的投入,建设创新创业型企业文化,发挥企业人才培养的后端效应。
要建设育才百花园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各级各部门、广大企事业单位要积极统筹各类人才队伍建设,把培养人才作为推动事业兴旺发达的基础性工程,坚持一人一策、循序渐进、学用结合,在人才培养方面舍得花精力、舍得花经费。要深入实施天鹅计划,全力补齐高精尖人才短板,努力形成引进一个领军人才、组建一个创新团队,掌握一项核心技术、支撑一个产业发展的衍生效应。要以尽快进入珠三角第二梯队为目标,紧紧围绕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培养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农村实用人才和社会工作人才,鼓励人人自学成才。要加大东江学者、拔尖人才、万名高技能人才、首席技师等重大育才工程实施力度,开创人人成才、百花齐放的生动局面。
三要不拘一格、知人善任用人才。用人所短,天下无可用之人;用人所长,天下无不用之人。要坚持唯才是举、唯才是用,做到发现人才如获至宝,举荐人才不拘一格,使用人才各尽其能。
要让人才有人生出彩的机会。人才的价值在于奉献。引而不用、大材小用、用人不当,都是对人才的浪费,都是对事业的损害。尽快进入珠三角第二梯队是惠州的伟大事业,同时也为各类人才展现个人才华、实现人生价值提供了难得的机遇。要慧眼识才,坚持以用为本,不唯学历、不唯职称、不唯资历、不唯身份,敢于打破常规,用全新的视角和理念来发现人才、评价人才、引进人才;要人尽其才,深入实施人才双高计划八大工程,引导各类人才在创新创业中显身手、在转型升级中找位置,加快构建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体制机制,以能力辨优劣、按实绩论英雄,让各类人才在惠州改革发展中共享人生精彩。
要让人才有施展身手的舞台。事业是吸引和留住人才的关键。惠州的事业需要人才,惠州的发展也成就人才。要把着眼点放在人才的成长上,让人才在最合适的岗位发挥所长、施展抱负、建功立业。要推广人才+项目人才+产业人才+课题等模式,让人才向四个千亿元产业集群、创新驱动三大圈层、社会治理创新等重点领域集结,充分发掘人才服务发展、实现价值的潜能。要推动人才资源共享,总结推广流动教师、流动医生等人才流动机制,组建人才服务团定期深入县(区)、企业、学校等开展智力服务,推动各类人才在城乡、产业、行业之间合理流动,让人才的效益最大化。
要让人才有倍受尊崇的地位。环境好,则人才聚,事业兴。要在全社会倡导人才宝贵、人才难得、人才至上的理念,大力宣传人才工作的政策措施和优秀人才创新创业的先进事迹,形成尊重人才、支持人才、关爱人才的良好氛围。在规划市、县(区)两代表一委员人选时要优先考虑各类优秀人才,扩大人才参政议政、建言献策渠道,提高人才政治地位。要让人才有更多的获得感,在科研成果产业化的过程中,获得合理回报。要尊重人才个性、包容人才不足,旗帜鲜明支持人才改革、鼓励人才创新、允许人才失误,让人才舒心生活、专心工作、充分发挥人才的创新智慧和创新活力。
四要以人为本、甘为人梯待人才。中华民族历来具有尚贤爱才的优良传统,留下了周公吐哺月下追韩信三顾茅庐等千古佳话。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是党的一贯方针,也是惠州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
要建好人才之家。加快建设市人才服务大楼,建立高层次人才一站式服务窗口,构建一口受理、全程代理、一站办结的服务机制;成立人才创新创业服务联盟,建立人才项目落地绿色直通车,充分发挥好高层次人才联谊会、博士协会、人才研究会等作用,为高层次人才提供精细化、个性化、全方位服务。成立高层次人才之家,定期组织形式多样的沟通交流活动,丰富人才的精神家园。
要解决人才之忧。把人才的忧虑当作自己的忧虑。人才忧事业,我们搭舞台;人才忧环境,我们造氛围。加快人才公寓建设,解决好初次来惠创新创业的高层次人才住房之急;制发高层次人才服务IC,解决好人才普遍关心的医疗社保、配偶就业、子女入学等方面的实际问题,让人才无后顾之忧、放心放胆放手发展。
要情暖人才之心。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 各用人单位要想人才之所想,急人才之所急,诚心诚意办实事,尽心竭力解难事。各级领导干部要思想上重才,感情上亲才,行动上助才,弯腰为桥、挺立为梯,关心呵护人才成长。要建立领导干部联系高层次人才制度,定期与人才交流互动,主动解决人才工作生活和成长中遇到的实际困难,让人才感受到组织的关怀和温暖,增强归属感和幸福感。
人才工作是党的工作重要组成部分。各级党委要牢固树立 “抓好人才工作是本职、不抓人才工作就失职、抓不好人才工作不称职的意识,定期听取人才工作汇报,研究解决人才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创新党管人才方式方法,把人才工作牢牢抓在手上,把各类优秀人才凝聚到尽快进入珠三角第二梯队的伟大事业中来。各级党委(党组)书记要有强烈的求贤若渴情怀,带头抓人才工作,既善于为发展觅人才,又敢于为事业用人才;各级各部门要强化责任意识,形成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有关部门各司其职、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人才工作格局,推动人才环境优化、人才政策落地、人才效益显现;要完善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制,建立人才跟踪服务台帐,提高人才工作考核指标权重,加大督查人才发展规划纲要、人才双高计划落实力度,让惠州成为人才创新创业、成就梦想、实现价值的向往之地。
同志们,创新引领发展,事业呼唤人才,创新创业的集结号已经吹响。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市委十届八次全会决策部署,让创新源泉充分涌流,让人才活力竞相迸发,为推动惠州尽快进入珠三角第二梯队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标签:创新人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27关注

489粉丝

4160帖子

排行榜
作者专栏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公众号

客服个人微信号

全国服务热线:

0595-22880819

公司地址:泉州秘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运营中心:福建省泉州市

Email:506070961#qq.com

Copyright   ©2015-2025  老秘网 责任编辑:释然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秘途文化  备案号   ( 闽ICP备19022590号-1 闽公网安备35050302000919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