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文稿,还能这样写》作者雄文《笔杆子碎语》作者王一端《机关文稿写作入门》作者杨新宇《机关文字工作五十讲》作者何新国
最新《公文写作培训课程》直播间《公文写作百法例讲》作者房立洲老秘网站长、《老秘笔记》作者老猫《公文高手的自我修养》作者胡森林
开启左侧

如何不费力就能写出好稿?

[复制链接]
二猫 发表于 2015-7-5 07:3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文稿修改演播室众筹计划,点击了解详情
 
  为什么同样的新闻事实,在不同记者的笔下写出来的味道就不一样?为什么有的记者很费力却写不出好作品,而有的记者好像并不费力却写出了好的新闻作品?为什么有的记者提高到一定水平就难以再提高了,而有的记者却可以使自己的水平不断提升?
  这一切的原因可以归结为一句话:记者的素养不同。
  记者都会新闻写作,但要实现再提高,就要加强基本素养。拿种花和施肥来比喻,花要越开越茂盛,主要靠底肥。而施底肥和底肥发挥作用,是一个慢功。所以,对于新闻写作来说,基础的东西是提高或增强记者的必要的素质。素质是逐步养成的。因而,提高素质的过程又称为素养,素质也可以称为素养。
  新闻记者的基本素养,应该主要包括理论素养、能力素养、道德素养、业务素养、知识素养这几个方面。


1
理论素养
  记者不是理论家,但记者不能没理论。做好任何一项工作,最重要的是把握事物的规律,而理论(当然是正确的理论)则是事物规律的最简要的概括。没有理论的记者,在繁杂的事物面前,会感到如坠烟海,眼花缭乱,无所适从,更无从下手。有理论武装的记者,才能在繁杂的事物面前保持清醒的头脑和锐利的目光,甚至在昏暗的局面下,也能够对事物“洞若观火”。
  记者首先要懂哲学。有了哲学的素养,观察和分析事物的能力就会大大提升。提高理论素养的办法就是学习、思考和运用。现代的中国已经是文化开放的中国,理论开放的中国。我们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的同时,也引进了西方的许多理论特别是经济学理论和企业管理理论。在“五四运动”中被批判的我国传统文化,现在已经重新被重视,并形成了所谓的“国学热”。在这种形势下,很重要的学习方法就是“融合式”的学习方法——善于把古今中外一切有用的理论有机地融合起来,创造新理论、新文化。我们需要的是这样的理论素养。

能力素养
  一种是社会活动能力的素质。斯大林给记者的社会定位是“社会活动家”。这个定位非常准,也非常好。一般人给记者的所谓“笔杆子”的定位是不准确的。相当一些笔头很硬但活动能力不行的记者,最终也没有能够成为很有影响的记者。因为缺乏广泛的社会交往能力,就不可能发现重要的新闻线索,新闻报道缺少丰富的源头,怎么会不断有好作品出现呢?
  一种是发现问题和思考问题的能力。一个好的记者总具有高度的敏感,善于发现新的问题,并且能够对这些问题不断地进行思考。衡量一个记者的水平有一个很简单的办法,就是看他的头脑里究竟装着多少问题,并对这些问题有多少自己的思考。
  一种是社会调查能力。记者的另一个社会定位是“专业的调查研究人员”。没有过硬的社会调查能力,即使发现了好的新闻线索,也会因为深挖不下去,而白白浪费掉。


道德素养
  社会责任感是记者最重要的道德素养。只有时时处处想到自己责任的记者,才有可能发现有新闻价值的题材,才有动力把报道写好,才有可能成为好记者。笔者在1991年获得首届范长江新闻奖的时候,被要求写一条自己欣赏的格言。我写的是我自己的格言——“对一个人的最高奖赏就在他的事业之中”。一个记者不是把名利作为最高追求,而是把事业作为最高追求,他才可能拥有持续发展的动力。诚信是记者道德素养的根基。记者要交朋友,但没有诚信很难交朋友,更难有知心朋友。真实是新闻的生命。但新闻真实的基本保证是记者的诚信。如果记者缺少诚信,搞了假报道,编辑部往往是难以发现的。这是记者对读者和受众是否诚信的问题。也还有记者对采访对象诚信与否的问题。有的记者对采访对象做了好多允诺而不兑现,有的记者甚至利用自己的记者“特权”蒙骗甚至敲诈采访对象,那更是违背职业道德、损害诚信的行为了。
  更重要的是,记者要认识到自己的采访权力是公众性的权力,为什么人家要接受你的采访,要把很多重要的信息告诉你?因为你代表着公众的需求,代表着你所在媒体的委托,甚至代表着媒体背后的主管单位。如果利用公众权力为自己谋不正当的利益,其实和政府官员以权谋私没有根本性质上的区别。

业务素养
  主要是指新闻业务的素养。要善于学习,更要注意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要学习和研究新闻学知识。包括新闻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应用理论知识。在工作中能够做到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在过去很长时间内,“新闻无学”成为一种普遍的认识,不仅新闻界以外的人这样认识,包括新闻界内的人,也有许多人是这样认识的。近年来这样的论调似乎比较少了,但是新闻界的人对新闻理论不重视仍然是需要克服的倾向。记者确实是实践性比较强的工作,不是学点理论就可以做好的。但是,有理论指导和没有理论指导还是大不相同的。


知识素养
  有人说,记者应该是“杂家”,这话是很有道理的。记者的知识应该是广博的,越广博越好。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政治、经济、科技、历史、文化、文学、艺术,还有许多地方知识、地方风俗、民间工艺、民族习惯,再加上著名人物(历史和当今)的业绩和典故,等等。这些知识仿佛是一个庞大的知识后备军,平时它很难说有什么具体的用处,但一旦用得着,马上可以调出来,派上差事。在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记者还必须知道许多国外的各种知识。对于知识的态度,应该是“韩信领兵,多多益善”。
  总之,新闻写作的基础是记者的基本素养。有人说,写诗是“功夫在诗外”。其实新闻写作也是“功夫在诗外”——在具体写作之外。
  (作者系经济日报社原总编辑艾丰  原载于《新闻与写作》

标签:如何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0关注

6粉丝

403帖子

排行榜
作者专栏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公众号

客服个人微信号

全国服务热线:

0595-22880819

公司地址:泉州秘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运营中心:福建省泉州市

Email:506070961#qq.com

Copyright   ©2015-2025  老秘网 责任编辑:释然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秘途文化  备案号   ( 闽ICP备19022590号-1 闽公网安备35050302000919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