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地税局课题组
根据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建设专业市场、拉动和做大做强地方经济的目标任务,市地税局课题组近期先后走访调研了市经贸委、工商局、三钢、钢材协会、项目业主和部分经销商,对我市金属材料制品营销现状、专业市场建设与发展前景进行调查分析,并展望专业市场形成后的经济效益。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建立专业市场已具备基础条件
三明是我省的重工业基地,不但有全省最大的钢铁生产企业,而且我市冶金压延、机械加工业起步早,已经形成了一定规模的供求关系和市场基础。2006年底全市在工商部门注册登记的经销钢材的275户、物资回收再利用78户(不包括个体小作坊);其他金属制品93户。但这些商家分布零散,经营管理无序,影响市容市貌,信息闭塞,经营成本高,税收贡献少;分散经营,形不成规模,影响力不大,不利于发展壮大。据调查:三钢年产300多万吨钢材,在三明市场销售还不到20%,当地经销商在经销环节吨平均进销差价在50元左右。2006年我市办理了税务登记且正常缴纳税收的经营钢材户114个,年销售额18.2亿元。缴纳增值税1036万元、地方税费393万元;物资回收再利用9户,年销售额4.37亿元,缴纳增值税40万元、地方税费114万元;其他金属制品111户,年销售额28.8亿元,缴纳增值税1227万元、地方税费433万元;以上三项合计:年销售额约52亿元,共缴纳增值税2303万元,地方税费940万元,形成地方可支配财力1340万元,销售环节税收负担率仅为0.623%,仅为商业平均税负的一半。
我市现有经营金属材料制品商家的存量及其销售数量,为专业市场的建立和培育,提供了客观的基本条件。
二、专业市场建设规划科学合理
建设中的三明市海峡西岸金属材料制品市场是以钢材及其他金属材料制品交易为主,集加工、配送、仓储、废旧材料回收、信息发布、银行金融服务为一体的大型综合市场。规划占地981亩,园区分为金属交易区;金属加工区;废旧金属回收;电子商务区;物流区和居住开发区六大功能区,整个规划科学合理。预算总投资9亿元,其中:土地收储及拆迁补偿4.18万元。建设期限2.5年(2006.6-2008)。该项目现由新注册的国有独资公司“福建三明海鑫经济开发有限公司”负责规划区内的土地收储、拆迁补偿和基础设施建设,各功能经营区由市场开发投资业主按规划投资建设并自主招商。据我们调查了解,目前前来洽谈投资开发市场的客商不少,形势很好;已开工建设的型钢市场和物资回收再利用市场已有不少经销商明确表示要入驻经营。三明市政府该项目的运行模式,充分发挥了各经营专区投资业主在本行业号召力和影响力,招商进展顺利,发展势头良好。
三、建设专业市场势在必行
1、顺应我省经济发展定位的要求。十六大后,福建省的产业定位是工业经济围绕电子、石化、机械三大主导产业,发展电子、汽车、冶金等八大产业集群。同时还明确建设好海峡西岸经济区,发挥沿海带动内地的传动幅射功能;加快交通能源等硬环境的建设、城市群的崛起、城镇化率的提高、产业集群的发展以及居民消费结构的提升,汽车、石化等支柱产业的快速发展,必然刺激福建钢铁市场更加旺盛的需求,我省的经济发展目标和经济布局表明,福建省钢材市场容量大并逐年增长,预测到2010年全省钢材消费量将达到2000万吨,其中建筑用钢材1200万吨,生产用钢材800万吨,自产钢材不能满足省内建设的需求。面对不断增长的市场需求,我省钢铁行业的发展思路是:抓住国内外钢铁工业布局和结构调整的机遇,充分利用我省深水海岸线等优势,扩张总量,优化结构,形成两个战略性产业集群。在沿海形成1~2个新建大型板材钢铁企业为龙头的产业群,在内地形成一个以建筑钢材为龙头的产业群。三钢位于三明市区,年产钢达300万吨,必将成为福建省钢铁工业布局中内地建筑钢材产业集群的龙头企业。从发展趋势看,到2010年三钢钢材产量将达500万吨,实现工业产值200亿元。加上建立专业市场对抢占我省市场先机必将有利。
2、顺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福建省是海峡西岸经济区的中心,市场可辐射上海、浙江、广东、海南等省市以及东南亚、日本、韩国等国家,在海峡西岸经济区中,广东、浙江等省制造业发达,自产钢材不能满足需求,在钢材结构上和我省一样存在严重的结构性矛盾,有较大的钢材需求空间;台湾因受环境条件限制,每年需进口2000万吨粗钢补充不足。因此。钢铁市场定位可在立足于本省市场的基础上,幅射周边的广东、浙江、江西、台湾和东南亚市场,销售半径大多在500公里以内。三明市建设福建省一流,面向海峡西岸经济区,辐射周边省份的高起点、高标准的大型综合性金属材料市场,是积极呼应福建省、市有关加快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决策部署的具体实践;市场需求又是支撑市场平稳运行的主要动力,从我省经济目标、发展趋势和市场需求情况预测,我市海西钢材市场2008年第一期建成后,年交易规模有望达到200万吨,年销售额80亿元;经过3-5年努力到2010年,年交易规模到达500万吨,年销售额200亿元。
3、顺应我市经济发展的需求。专业市场的建立必将会带动我市相关产业的发展。一是促进金属材料的深加工,延伸金属制品产业链。据专业人士介绍,五金制品70%左右的企业以钢材为生产原料,市场能够提供种类齐全的钢材,企业能就地进行金属材料的深加工,可降低生产成本,增强其竞争力,从而带动我市金属材料加工业的发展。按钢材市场交易发展前景分析,到2010年预计我市金属材料加工能力有望达到200万吨。二是带动五金制品、水暖器材和其他建材产品专业化经营。随着我市金属材料加工能力的提高,地产五金制品和其他建材产品数量、种类将越来越多,具备就地形成市场的条件,同时还能吸引各地的经销五金制品、水暖器材和其他建材产品的商家直接入驻三明专业市场来配套,促成行业聚集、企业集约经营,预计2010年年交易额有望达到50亿元。三是带动我市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市场形成后,三明有望成为闽中地区钢材的集散区,每年有500万吨钢材交易量,必然会吸引专业物流企业的入驻和当地物流企业的快速发展,预计2010年年交易额有望达10亿元。
4、顺应集约化管理的需求。一个市场从投资建设到发展壮大成为品种齐全、功能完善、经营规范的有规模、有影响力的成熟市场,都需要经过一定时期的培育。我们认为市场培育应以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为原则,从政府角度上说,要经过加强集约化管理来提供优质服务,促进市场的健康发育。具体如下:一是搭建统一的公共信息平台,免费为场内企业服务,畅通与丰富的市场相关信息渠道,为市场发育导航。二是认真研究和解决好市场建设与培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适时出台相关的扶持政策,各相关部门都应有所作为。三是规范管理。建立市场管理机构,统一协调各部门对市场的相关管理要求,为市场的健康发育提供公平、宽松、有序的环境。
四、建立并做大专业市场将会提升税收贡献水平
(一)投资建设期税费预测:
项目预算总投资9亿元,扣除不产生税收的土地收储和拆迁补偿费4.18亿元。建设期将产生各项税费2569万元((9-4.18)×3%+[(9-4.18)×3%]×(7%+4%)+(9-4.18)×2%),形成地方可支配财力1990万元。
(二)市场经营期税费预测:
根据省、市的经济发展目标和经济布局分析预测,此项目建成到2010年规模经营后,若年交易规模可达365亿元,年可新增加税收7.38亿元(其中:增值税6.28亿元、地方税费1.1亿元),新增地方可支配财力2.6亿元。分类详细情况分析如下:
1、经销钢材的税费贡献:市场建成一期,钢材销售若按年交易量200万吨计算,销售额80亿元,每吨钢材平均进销差价50元预测,年可产生增值税9600万元(按商业平均税负1.2%计算)、地方税费1056万元,扣除原来本行业的存量税收1430万元,每年新增加税收9226万元,新增地方可支配财力3456万元。到2010年后,若按年交易量500万吨计算,销售额200亿元,每吨钢材平均进销差价50元预测,年可产生增值税24000万元、地方税费2640万元,扣除原来本行业的存量税收1430万元,每年新增加税收25210万元,新增地方可支配财力8640万元。(以上地方税费中企业所得税暂未预计在内,因钢材经销商都是查账征收的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目前市场的批零差价都控制在很低的范围内,其账面基本上体现亏损)
2、金属材料深加工税费贡献:市场规模化经营后,若按年金属材料加工能力200万吨,深加工吨附加值50%计算,交易额为105亿元,年可产生增值税33600万元(按金属制品加工业平均税负3.2%计算)、地方税费2663万元,每年新增加税收36263万元,新增地方可支配财力11063万元。
3、五金制品、水暖及其他金属材料交易税费贡献:2010年后若按年交易额50亿元测算,年可产生增值税6300万元、地方税费700万元,每年新增加税收7000万元,新增地方可支配财力2275万元。
4、物流等行业的税费贡献:年500万吨钢材的吞吐量,带动物流、货代、运输、仓储、服务等相关行业的发展,由此而产生经营收入年约10亿元计,年可产生营业税及附加税费约为5300万元,新增地方可支配财力4100万元。
课题指导:黄小平
课题负责:陈秀金
执 笔:张柳华
(责任编辑:林运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