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善于“用笔领导” $ F( h7 G+ T3 \0 o* w
6 b% d4 ~( c) A* B- e* x
改革开放以来,干部队伍结构不断向专业化和高学历化发展,在日常的工作及重要场合,各级干部往往都能够讲上几句,有的更是妙语连珠、旁征博引。这反映出干部的理论水平、语言能力在不断提高,着实令人欣喜。然而,随着计算机和网络的普及,领导干部虽然说的多了,但自己真正动笔写的机会却少了,这一现象也着实值得注意。 回想革命年代,“笔杆子”在我们党打倒反动势力、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笔杆子”可以动员群众、统一思想、指引前进方向。无产阶级革命家和“党的秀才”手中一支笔,可抵过反动派百万大军。如今,我们虽已远离硝烟和战场,但仍然面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等一系列“硬仗”要打,打好这些攻坚战,需要“笔杆子”这一重要利器。此外,在经济发展战略机遇期和转型社会矛盾凸现期,政府经济调控、社会管理、公共服务职能的履行,要求日常行政工作更加柔化、更加人性化,这更需要各级党政干部运用手中的“笔杆子”,办好文、进好言、管好事。由此可见,“笔杆子”在什么时候都不能丢,如今各级党政干部,更要善于“用笔领导”。 用笔领导,就是要求领导干部把自己的认识、想法、思考、创意写下来,依靠文字沟通情况、表达观点、发布指令。除了上面提到的“笔杆子”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年代起到的宣传动员、答疑解惑、消除分歧、统一思想等作用,在政府职责日益多样的现代社会,用笔领导,可以避免口头表达的随意性,在纷繁的任务里明确主次,在复杂的局面下冷静思考,有助于工作的正规化、决策的科学化。此外,一个清晰明了的批示、一段鞭辟入里的分析,不仅可以展现领导干部个人工作水平,也可以将口头表述落在纸面,做到有据可查、有凭可依,有助于各项任务真正落到实处,确保好的想法得到贯彻。 做到善于用笔领导,一是要时刻保持“思”的状态,积极对经济社会发展中急、难、险、重的问题与个人本职工作内涉及全局性、重要性、战略性的议题进行思考,把思考当作一种习惯,融入个人的日常行为当中,只有想得透,才能写得好。二是要时刻保持“学”的劲头,所谓“思而不学则殆”,领导干部在思考中发现了问题,就要以问题为导向,不断学习,增加知识储备,让脑中见识成为笔尖文字的“源头活水”,做到“胸中有丘壑,下笔如有神”。三是要时刻保持“勤”的态度,把想的东西落到笔头、诉诸纸端,不仅仅是一个“体力”活,更是一个“脑力”活,说到底,还是一个“心力”活,需要细心分析揣摩、真心调研求证、静心思考沉淀,领导干部无论职级大小,每个人手头都有“一摊子”事儿,要想写点东西,就要时时保持勤劳、勤奋、勤勉的态度,在繁忙的工作中抽时间、挤时间,这样才能用心去想、去学、去写。 用笔领导,不仅仅是干部自己的事情,也与他们所处的工作环境息息相关。因此,各级党政机关应积极营造有助于用笔领导的工作环境。比如,完善机关公文流转工作机制,提高办文质量,给干部用笔领导供应丰富素材;加强机关工作作风建设,压缩各类应酬,为干部用笔领导留出充足时间;建立更为科学的选拔和考核机制,重视对文字能力的要求,为干部用笔领导提供足够激励。 从人的认知规律上来讲,往往说容易、写麻烦、执行更困难。领导干部做到从“口”到“笔”、再到“行动”,实际上就是把一个好的想法、创意变成实践、落到实处。由此可见,“写”正是在理论认知和实践行动之间搭起了一座桥梁。各级干部要想把于民有利的“点子”变成群众受益的“实惠”,就必须善于用笔领导好所在的团队,用笔管理好负责的工作,做到能说会写、敢想善为、知行合一。不仅当好党的“好战士”,更做好人民的“好秀才”。用秀才手中的铿锵文字,激浊扬清,化解前进中的矛盾,让各阶层群众心往一块想、劲往一块使;用秀才手中的锦绣文章,上下求索,让基层的情况、大众的心愿、百姓的诉求能够直达决策案头,真正为民请命,为党分忧。 3 R4 c& C$ } T# Y7 i3 [) 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