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编辑部
元旦刚刚过去,春节即将来临。值此辞旧迎新之际,谨向本刊广大读者致以新年的问候和美好的祝愿!
2004年,是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硕果累累的一年。全市交通建设完成投资30亿元,居全省9个设区市第一位;农村公路硬化改造1200公里,居全省第二位;三福高速胜利通车,邵三高速正在建设,泉三高速即将动工,永武、永宁高速前期工作进展顺利,向莆铁路已被纳入国家铁路建设“十一五”规划,这一切,意味着制约三明发展的交通瓶颈已经并将继续得到强力突破。项目工作成效显著,全市有15个重点项目投产,70个投资千万元以上项目付诸实施,特别是三钢明光、大亚木业、三聚氰胺、红狮水泥等一批生产性大项目的建设,必将极大地增强我市经济发展后劲。产业集聚效应初步显现,市里确定的三大产业集群产值已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53.9%。非公经济发展迅速,民营企业完成投资和实现税收分别增长60%和28%。对外经贸上新台阶,实际利用外资增长24%,外贸出口首次突破2亿美元大关,增幅创历史新高。城乡居民生活继续得到改善,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9%,是1998年以来增幅最快的一年。社会事业协调发展,成立了我市第一所本科院校——三明学院,新增国家级、省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7所,高考本科上线率居全省第二位。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消息,2004年我市在全国地级以上城市综合实力评估中,首次迈进“百强”行列。
2005年是全面实现“十五”计划目标、衔接“十一五”发展的关键一年,也是我市融入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的重要一年。市委六届十次全会和全市经济工作会议,对2005年工作作出了全面部署。全市各级各部门必须深入学习和贯彻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精神,大力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努力提高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发展民主政治的能力、建设先进文化的能力、构建和谐社会的能力和服务人民群众的能力,为加快三明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坚强的政治保障;必须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发展第一要务,围绕推进改革开放、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突出提升产业素质、强化项目带动、发展特色经济、统筹城乡发展、增强经济活力、构建和谐社会六个重点,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必须从三明实际出发,主动对接全省发展大局,抓好“三市战略”、“四地定位”、“两带一圈”发展格局和“五个对接、五个突破”发展举措深入实施和强力推进,努力实现三明在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中加快崛起和更大跨越。
回顾过去,成绩令人鼓舞;展望未来,目标催人奋进。新的一年,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伟大旗帜,在市委的统一领导下,弘扬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精神,形成万众一心、奋发图强的合力,共同开创我市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