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文稿,还能这样写》作者雄文《笔杆子碎语》作者王一端《机关文稿写作入门》作者杨新宇《机关文字工作五十讲》作者何新国
最新《公文写作培训课程》直播间《公文写作百法例讲》作者房立洲老秘网站长、《老秘笔记》作者老猫《公文高手的自我修养》作者胡森林
开启左侧

词的节奏感更强

[复制链接]
别趣人生 发表于 2014-11-1 19:23: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文稿修改演播室---机会只留给有准备的人!
 
词的节奏感更强
王一端
    所谓节奏,就是指一种有规律的、连续进行的完整运动形式,是用反复、对应等形式把各种变化因素加以组织,构成前后连贯的有序整体。
    就词的节奏而言,它时而快,时而慢,时而激烈,时而缓柔,使我们在朗诵它的时候,往往被它所感染,甚至情不自已。
    我小时候读书时,音乐没学好,音乐感和节奏感不强。但我对词的节奏,有两个方面的深刻感触:
    一是词的节奏感和音乐感,有时表现在抑扬顿挫、铿锵有力和跳跃式变化方面。如《十六字令》,仅仅只有16个字,却用 4句话表达。其韵律为三平韵,平仄如下: 平,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平]仄仄平平。我们如果以“咚”代表平声,以“咤”代表仄声,用打击乐的方式,翻译它的格式,那么它的节奏就是:|咚—|,|咤咤|咚咚|咤咤|咚—|。|咚咚|咤—|,|咚咤|咤咤|咚—|。我们看,这是一种多么优美的节奏啊!例如,毛泽东诗词《十六字令》第一首:“山,快马加鞭未下鞍。惊回首,离天三尺三。”这首词,从现代语言习惯角度看,除了最后一句外,都是符合十六字令的格式的。它的第一句只有一个字,平声起,给人一种叫板的感觉。接着跳到了七字句,进入了一种万马奔腾的场面。随后,调子突然收缩,从七字句降到了三字句。最后,收而又伸,用了个五字句,使人感到绵远悠长。这种表现形式,不仅写出了山的崔嵬、险峻、雄浑、宏大,而且给人以跌宕起伏的节奏感。
    二是词的节奏感和音乐感,有时又表现在如泣如诉、婉柔纤细方面。如李清照的《声声慢·寻寻觅觅》:“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这种节奏,正好反映了她国破、家亡、夫死、伤于人事的孤单凄凉和哀婉心情。
    词之所以有这么强的节奏感和音乐感。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
    1、词自从伴随燕乐产生以来,它就和音乐结下了不解之缘。音乐的节奏感深深影响了它。后来,它虽然和音乐分家了,但音乐的影子一直伴它左右。
游客,如果您要查看本帖隐藏内容请回复

1 A; B2 \  a2 Z7 a1 o+ L! E& q+ [
标签:节奏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0关注

89粉丝

121帖子

排行榜
作者专栏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公众号

客服个人微信号

全国服务热线:

0595-22880819

公司地址:泉州秘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运营中心:福建省泉州市

Email:506070961#qq.com

Copyright   ©2015-2025  老秘网 责任编辑:释然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秘途文化  备案号   ( 闽ICP备19022590号-1 闽公网安备35050302000919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