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文稿,还能这样写》作者雄文《笔杆子碎语》作者王一端《机关文稿写作入门》作者杨新宇《机关文字工作五十讲》作者何新国
最新《公文写作培训课程》直播间《公文写作百法例讲》作者房立洲老秘网站长、《老秘笔记》作者老猫《公文高手的自我修养》作者胡森林
开启左侧

突出项目 搭建平台 构建两岸林业合作先行区

[复制链接]
沙市秘书 发表于 2009-2-19 15:24: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公文写作培训班

突出项目 搭建平台 构建两岸林业合作先行区

●王怀毅

  2005年初,为更好贯彻落实中央对台方针政策,主动融入海峡西岸经济区和两岸人民交流合作先行区建设,市委、市政府立足于我市特色与优势,在全国率先提出设立对台林业合作实验区的构想,很快得到省委、省政府和国家林业局的肯定与支持。2005年6月,国家林业局正式批准设立海峡两岸(三明)现代林业合作实验区(以下简称实验区)。三年来,我们按照国家林业局和省委、省政府的要求,突出项目,搭建平台,扎实推进实验区各项建设,总体进展顺利。
  一、进展情况
  (一)两岸林业合作平台提升。一是人员交往增多。三年多来,三明市先后接待来明观光考察的台湾有关人士1.42万人次,与台湾区木材工业同业公会、台湾嘉义大学校友总会等10多家社团组织和台湾林业试验所等多家科研教育机构建立协作机制。二是技术引进增多。三年多来,三明市先后依托三明学院成立闽台林业研究所、依托福建三明林业学校成立闽台林业科技交流培训中心,累计引进台湾新品种、新技术174个,推广面积13.8万亩。三是项目引进增多。三年多来,三明市新批办涉林台资企业32家,总投资1.53亿美元,其中合同利用台资1.17亿美元,引进数额是实验区设立前全市历年累计总和的3倍,其中有新党主席郁慕明领衔投资1.4亿美元的格氏栲国家森林公园综合开发、浙江省义乌市台协会长陈松雄投资1500万美元的嫩竹生化肥料开发等大项目洽谈落户。四是林博会作用明显。特别是第三届海峡两岸(三明)林业博览会升格为国家级专业会展,参会参展嘉宾客商1680人,其中台商42个团组486人;签约项目223项,利用外资和市外资金149.3亿元,其中林业合同项目92项,总投资29.1亿元;在签约项目中,台外资项目26项,总投资2.44亿美元,合同利用台外资1.51亿美元。五是实验区影响扩大。三年多来,新华社、中新社、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香港文汇报、香港大公报、台湾东森电视台、金门日报等境内外50多家媒体,先后报道三明林业对台交流合作情况,发稿总量达120多篇(条),在海峡两岸引起较大的反响。
  (二)“六区一园”建设取得积极进展。一是林产品加工合作区。累计已有21家台资企业落户,其中实验区设立以来新引进9家。台资企业的生产领域从原来单一的人造板加工向木工机械、木竹家具、体育运动器械、木竹工艺品、小木屋等多方向发展。二是生物医药开发合作区。累计已有台资企业7家,其中实验区设立以来新引进三明益茹生物、新联葛业、金宝树等6家台资企业。重点从事珍贵药材培育基地建设,并有银杏、红豆杉萃取等台资项目正在对接深化。全市已建有红豆杉、厚朴、雷公藤、铁皮石槲等药材基地20万亩,并有泰宁雷公藤、九节茶和明溪红豆杉、建宁莲子列入福建省地道药材GAP示范基地建设。三是森林食品加工合作区。累计已有26家台资企业落户,其中实验区设立以来新引进10家。台资企业投资经营领域涉及果蔬、茶叶、鲜笋以及其它优质农作物、绿色植物的种植、加工和市场营销。四是生物多样性保育合作区。实验区设立以来新引进清流富贸生物科技、清流阳光花卉等2家台资企业,开展苗木花卉种植培育。海峡西岸沙县林木种苗繁育中心已完成选址确认,规划建设面积1800亩,正就合作的相关事宜与台商进行洽谈对接。五是森林生态休闲观光合作区。积极开展以客家文化、族亲宗亲文化为主题的文化旅游交流合作互动。泰宁大金湖与台湾日月潭、泰宁世界地质公园与台湾野柳地质公园正式签订互接旅游团组等合作项目,实现“两水”、“两园”对接,“台湾—香港—厦门—泰宁—武夷山—福州”等3条旅游精品线路的合作项目正在对接洽谈,先后接待来访观光的台湾客人1.2万多人次,其中文化交流220多人。台商杨文华先生拟投资750万美元的“清流大丰山森林公园”综合开发项目,于2007年10月批办注册,正在加紧景观改造、娱乐服务及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六是林业科技开发园区。新引进台资三明市嘉农农林发展有限公司、沙县八晁林业科技等4家台资企业。成立闽台林业研究所、闽台林业科技交流培训中心,并与台湾原住民族产业发展协会、台湾嘉义大学校友会、台湾嘉农农业发展基金会等社团组织签订海峡两岸农林科技系列合作协议,重点开展新品种、新技术引进推广和台湾产销班、森林旅游开发的对接培训与定点帮扶。七是清流台湾农民创业园。金星工业园区已完成投资3500多万元,平整土地1500亩,种植苗木、花卉6万亩。目前,创业园已有28家企业落户,其中台资企业15家,利用台资2200多万美元(含非林项目)。
  二、今后打算
  省委、省政府提出建设“两岸人民交流合作先行区”,是福建在新时期贯彻落实中央对台方针政策的具体实践,是深化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战略举措。我们要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关于“大力推进海峡两岸(三明)现代林业合作实验区建设,允许实验区在政策、体制、机制上探索和创新,逐步将实验区建设成为全国林业对台交流合作的示范窗口”的要求,更加突出项目、搭建平台,加快推进两岸林业交流与合作。
  (一)加快“一个突破”。即在对台合作项目上有大的突破,围绕林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按照现代林业发展的理念、模式和要求,通过引进台资项目特别是引进台资大项目,促使我市林业产业升级。要大力扶持青山纸业、永安林业、大亚木业、南方生物等一批骨干龙头企业,开展技术创新,争创品牌,做大做强林产工业产业集群,力争在加快我市林业产业整体竞争力有新突破。要重点跟进郁慕明先生牵头投资10亿元三元格氏栲景区综合开发、台商吴建亿投资3000万美元建设年产5万套高档出口家具生产线等台资项目,争取重大台资项目有新突破。要主动对接台湾林业优势产业的转移,重点开展人造板、松香、纸制品深加工和林业机械、生物技术、森林旅游等产业开发项目的研究、策划、储备和招商,努力争取引进一批重量级的台资项目,推动我市家具及其配套产业、精细化工产业、林业机械制造产业、生物医药产业和森林生态旅游产业加快发展,力争在延伸产业链、拓展产业发展领域、促进产业优化升级上有新突破。
  (二)完善“两个机制”。一是完善服务机制。构建市、县两级对台林业交流与合作工作体系,健全工作机构,配足、配强工作人员,落实工作经费,实行工作考评制度,全力推进对台林业交流与合作。完善涉台项目跟踪服务机制,特别是对重点涉台项目、企业,要强化跟进落实工作责任制,在对台项目(企业)的引进批办、用地规划、原料供应、技术创新、品牌创建、产品进出口以及政策落实等环节,全程跟踪跟进,努力做好各项服务工作,尽可能帮助台商、台资企业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困难和问题,尽快扶大做强一批台资企业。二是完善两岸交流机制。进一步完善两岸交流方式,拓宽两岸交流渠道,推动和加强两岸民间的互动交流,特别是要重点开展两岸林业企业、商会以及其他各类专业协会、高校、科研机构、学术团体以至亲朋好友之间的各种民间交流活动,为两岸民间和人员来往交流与接触,提供更多平台和机会。抓好台商库建设,注意收集和完善台商、台资企业相关信息资料,并加强对台商、台资企业的联系沟通对接工作,争取让更多的台商走进三明,了解三明,投资三明。
  (三)建设“三个平台”。一是建设两岸科技交流合作平台。要充分利用林博会国家级会展平台的影响,尽可能邀请台湾有实力的林业院校、科研机构参与联办两岸林业合作论坛,并吸引台湾林业科技新成果参会、参展。闽台林业研究中心、闽台林业科技交流培训中心要主动联系对接台湾有关院校、科技机构、人才教育中心,定期组织学术交流活动,联手开展科研项目协作攻关,积极推进两岸林业新品种、新技术的交流、推广,加强两岸师资建设、人才培育、教育管理等方面的经验交流和人才互动。要借鉴台湾农业合作社、产销班建设和休闲农业发展的经验,加快推进林业合作经济组织建设。二是建设台湾同胞投资创业平台。继续支持清流台湾农民创业园和三元荆东、明溪十里埠、宁化、泰宁等生物技术产业园区建设,进一步完善园区规划,加快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促其尽快形成特色、形成规模。加紧在三明市区郊区规划建设林业台商投资集中区,以解决目前三明台资企业分散和征地难的问题,并通过集中区的建设,争取引进若干台湾大的家具和林业机械制造企业,加快推动三明林业产业升级。三是建设经贸活动平台。学习借鉴广交会、“9·8”投洽会等大型会展经验,探索和创新林博会的办会机制、办会形式,争取邀请境内外林业跨国公司或有实力的台资企业、台湾会展商参与实质性的联办和会展运作,提升办会水平,提高办会实效,努力把林博会办成以商品贸易为主的专业会展。同时,抓紧成立三明林业会展有限公司,具体负责林博会结束之后会展中心的日常管理与经营,组织承办各类展览会和技术交流会,积极培育发展会展物流产业,打造海峡两岸现代林业合作交流中心、海峡西岸综合性经贸活动平台。

  (作者为三明市林业局局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0关注

5粉丝

599帖子

排行榜
作者专栏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公众号

客服个人微信号

全国服务热线:

0595-22880819

公司地址:泉州秘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运营中心:福建省泉州市

Email:506070961#qq.com

Copyright   ©2015-2025  老秘网 责任编辑:释然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秘途文化  备案号   ( 闽ICP备19022590号-1 闽公网安备35050302000919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