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卫平
抓项目,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是着力推进三明在海西“两个先行区”建设中加快崛起的有效途径。我们一定要进一步深化对项目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坚定不移地实施项目带动战略,进一步强化项目运作,突出项目工作的重点,以创新的精神,推进城乡建设项目工作,为推动我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一、在数量上下功夫,通过做足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拓展空间 1、加紧市科技会展中心项目建设,确保第四届林博会按期召开。着力推进台江大桥及徐碧大桥至翁敦立交、工业南路至泉三高速公路南互通、富兴堡至三元区党校、贵溪洋大道等四条通道建设;续建白沙路、拓宽改造列东街(东新五路-徐碧铁桥)、长安路一期工程等城市道路建设项目;抓好新泉路、下洋三路、育才路、铁路新村等市区污水管网改造项目;加紧白沙化机涵洞等项目建设;着重推进2个精品小区、3个重点小区改造,并抓紧实施社区道路、下水道等一批社区基础设施改造项目,完善城市基础设施。 2、继续推进污水、垃圾处理产业化进程。开展三明市垃圾焚烧发电项目的运作,年内完成项目可研并争取确定建设运营商,确保2010年前项目建成投入使用,以进一步提高生活垃圾处理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水平。加大泰宁县污水处理厂及市区、沙县污水处理厂配套管网建设力度,确保今年省政府下达污水处理厂建设和节能减排任务的全面完成。 3、认真贯彻市政府《关于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的实施意见》。从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把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作为改善人居环境的重要内容来抓,大力发展城市公共交通事业。根据《三明中心城市公共交通规划》,市区近期要重点抓好贵溪洋、东霞、村头、火车站四个公交主场站的规划建设,以保证整个市区公交线网的进一步优化整合,2008年重点推进贵溪洋综合停车场建设。推广普及节能、环保的公交车辆,完善公共交通基础设施,提高交通资源利用率和公共汽车的营运质量、效率,逐步形成以建成区为中心、辐射周边乡镇的城乡一体化公共交通网络,为市民提供安全可靠、方便快捷、经济舒适的出行服务。 二、在规模上下功夫,通过做大房地产业带动经济 1、进一步贯彻《国务院关于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若干意见》。把解决城镇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作为维护群众利益的重要工作,加快社会保障性住房建设,力争到“十一五”期末,使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农民工等其他城市住房困难群体的居住条件得到逐步改善。 2、抓好商品房、经济适用房和廉租住房的建设。确保2008年全市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48亿元、全市经济适用住房完成投资2.5亿元。 商品房建设方面,市区重点抓好城市公园、水榭坊二期、上河城二期、江滨新城和江滨豪园等项目的开工建设,并做好阳光城、时代锦园、盛景嘉园等项目的跟踪服务工作。经济适用住房建设方面,市区重点抓好省安小区(二期)、三明学院、化机职工经济适用住房等10个项目的开工建设,并做好绿景花园(二期)、陈大碧玉小区等项目跟踪服务工作。廉租住房建设方面,市区要加快推进绿景花园(二期) 经济适用房项目中配建廉租住房的建设。同时,积极协调在贵溪洋或陈大碧玉小区项目中配建部分廉租住房。 3、加强对房地产市场的监督和引导。继续推进房地产市场秩序专项整治,深化商品房交易市场秩序的监督管理,完善《福建省物业管理条例》配套措施,推进房地产市场规范化管理,认真查处群众投诉举报案件。进一步加强城市房屋征收拆迁管理,坚决纠正城镇房屋征收拆迁中侵害居民利益问题,维护社会稳定,促进我市房地产市场的持续、健康发展。 三、在产业上下功夫,通过做强建筑业企业增强实力 1、坚持扶优扶强的原则,培育发展一批规模较大、实力雄厚、市场竞争力强的骨干建筑业企业。着力支持发展高资质、竞争力强的企业,鼓励发展符合投资需求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企业,大力扶持培育特色鲜明并在市外有一定影响的专业承包企业、劳务企业,形成大中小、综合型与专业型、总承包与分包企业协调发展的产业组织结构。 2、优先培育本地骨干企业。继续贯彻落实《三明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扶持建筑业发展壮大的若干意见》文的精神,积极与省上沟通扶持本地企业资质上等级,重点扶持一级总承包企业做大做强,优选扶持实力较为雄厚的二级总承包企业,提高其产业集中度和市场竞争力,尽快将其培育成骨干企业。引导现有的二、三级企业资质上台阶,鼓励企业申报一、二级总承包及较高专业承包资质。鼓励企业发展外向型经济,对企业施工总产值中市外完成的产值占30%以上的建筑业企业,各级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在表彰及政策优惠等方面要给予最大限度的支持。加强建设工程招投标监管,对经批准邀请招标的工程,特别是房地产开发、工业园区项目,要求建设单位必须邀请我市建筑业企业参加,以提高我市建筑业企业的中标率和市场占有率,促进建筑业产值的提高,确保今年全市建筑业产值完成55亿元。 3、以市场为导向,优化产业结构。鼓励建筑业企业进一步提高融资能力,拓宽经营领域,延长产业链。加快产业结构调整重组,由传统的房屋建筑为主,向路桥、水电等专业建筑业拓展;由建筑业一业为主向房地产、新型建材、制造业延伸;由传统的工民建向钢结构、装饰装潢和智能建筑等新兴领域进军。鼓励企业与院校和科研单位合作。鼓励具有勘察、设计、施工总承包等资质的企业强强联合,进行跨地区、跨行业重组,向工程总承包和项目管理公司发展。鼓励设计与施工企业重组,促进设计与施工技术相结合,培育具有资金、人才、技术优势和科研、设计、管理能力的集团公司。在建筑业企业或单位联合重组过程中,有关单位或部门要给予大力配合。 4、依靠技术创新提高核心竞争力。鼓励建筑业企业增加科技投入,加强工艺和工程技术研发,重视技术引进、消化、吸收与创新,提高企业技术水平。大力发展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建筑,鼓励企业推广应用先进的施工技术、工艺和设备,利用高新技术、实用技术和信息技术,促进企业技术升级,争创国家级和省级科技应用示范工程。对因技术创新而节约投资或提高效益明显的,建设单位和有关部门应给予相应的物质奖励。 5、培育壮大建筑业人才队伍。进一步建立健全工程建设领域专业人员注册执业制度,鼓励企业重视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培育壮大企业经营管理、专业技术和一线操作专业人才队伍;建筑业企业要依法建立高技能人才培训制度,加强职工职业技能培训。有关部门要在人才引进培养和专业技术职称评定等方面积极帮助建筑业企业,为建筑业企业晋级和开拓外埠市场提供人才支持。 四、在效率上下功夫,通过做优项目工作环境推进发展 1、完善组织领导机制。建立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指定专人负责的工作机制,明确目标、任务和措施,单位领导特别是主要领导要带头谋项目、找客商、促合作、引资金。 2、拓展项目生成机制。一要从城市道路、污水垃圾处理、园林绿化等市政公用设施建设中生成城建类项目;二要从旧城改造、新区建设、经济适用房建设中生成房地产开发建设类项目;三要从建筑施工企业、勘察设计单位改制和公用事业改革工作中生成改制类项目;四要从建筑“四节”(节能、节地、节水、节材)技术、安全防护标准化产品等高新技术和材料推广中生成推广类项目。 3、强化项目工作对接机制。要以“5.18”、“6.18”、“9.8”、“城市发展暨旅游产业专场招商活动”等项目交易会及市招商引资活动为平台,把项目开发与项目推介对接起来,精心筛选项目参加招商活动和项目成果交易会,明确基本条件、项目责任人,抓好跟进落实。要发动广大干部、职工参与招商引资工作,齐心协力,互相配合,积极联络市外客商,强化项目推介,广泛吸引市外资金投入项目建设。对现有的在建项目,要继续抓好建设,积极推进,争取尽早完工。新建的项目,要抓好项目筹划,布局定点。要加强项目策划,建立项目筛选、储备和推介制度,形成建设一批、推进前期工作一批、储备项目一批的工作机制。 4、完善项目资金来源机制。一要鼓励社会资金和外资以独资、合资、合作等形式,公开向社会招标选择投资主体,参与项目开发建设;二要积极向上争取资金,根据国债投向重点,围绕国债资金的投向变化情况,及时做好国债项目筛选和申报工作,争取更多的项目列入国债盘子;三要对工程项目的招标和施工进行严格监管,努力降低建设和运营成本,提高投入产出效益。 5、健全项目服务机制。做好项目建设服务工作,主动靠前服务,积极配合,提前介入,开通“绿色通道”,实施前期、中期、后期“保姆式”跟踪管理,依法行政,廉洁高效,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及时协调解决项目建设过程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促进项目早落地、早开工、早建成、早见成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