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们: 我们这次人才工作学习研讨会,应当说是思考已久、谋划已久,这既是当前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才工作重要批示和论述精神的一项重大部署,也是今后我们谋划和推动全市人才工作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得到了市委组织部的高度重视。刚才,几个部门的负责同志分别作了发言,讲的非常实在、非常深刻,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可操作性,不是就理论学理论、就经验谈经验,而是能把在平时工作中遇到的困惑和问题提出来、摆进去,相互交流,取长补短,做到了在思想上有所触动,在思路上有所启发,在工作上有所帮助。希望同志们围绕这次研讨会的主题,结合本地区、本部门的实际,抓好精神的贯彻和落实,做到学能管用、学以致用,真正使本次研讨会取得应有的成效。 第一,如何走好“引才”这个捷径。实事求是来讲,近年来我老秘网市在人才引进上做了很多文章,也取得了很大成效,尤其对各类高层次人才和紧缺人才,本着“缺什么补什么,需要什么就引进什么”和“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原则,不拘一格,广纳贤才,引进了一批“高、精、尖”人才,为东营发展提供坚强的人才保证和广泛的智力支持。但是目前仍存在着视野不宽、方法不多、思路不活等问题,比如部分单位和企业存在实用主义思想,希望拿来就用,到同行业或科研院所“挖人”,造成人才的恶性循环,或是为解决某一问题,或是引进成熟项目技术,来到以后就能上项目、上生产线、出产品,追求“短平快”,这样的人才固然重要,但也有其局限性,有些人才带着成熟技术引进之后,历经立项、土地手续、项目建设再到投产,可能项目的黄金期已经过去,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滞后性。常格不破,大才难得。首先,必须真正把人才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优先改革不合时宜的人才体制机制,优先开发利用国际国内两个人才市场和两种人才资源,优先研究制定人才发展规划。其次,要牢固树立人才宝贵、人才难得、人才至上的理念,树立强烈的人才意识,要善于用战略思维、开放视野、发展观点谋划和推动人才工作,在新一轮人才竞争中赢得主动、赢得优势。再次,要走出唯学历、唯职称、唯资历、唯身份的误区,牢固确立人人皆可成才的社会理念。既要追寻“千人计划”之类的高层次人才,也要敬重大学生村官、劳动模范以及“土专家”“田秀才”等各类人才。 第二,如何抓好“用才”这个根本。《光明日报》曾刊载过一篇文章,讲到世界上的关于用好人才的制度大概有十类:一是使基层人才能够脱颖而出的中国科举制度;二是有效造就优秀学术人才的英国导师制度;三是将移民演变成移才的美国移民制度;四是以重大国家工程为依托的人才培养制度;五是有效黏住人才的期权股权制度;六是为天才之火添加利益之油的专利保护制度;七是鼓励创新思维碰撞的学术交流制度;八是能够平稳实现职业分流的学校教育制度;九是多样化有区别的人才聘用制度;十是均等化有托底的人才保障制度。这给我们的启示就是实现人才各尽其能,就要用好制度化的力量,既要体现用人的人性化,同时又要体现待遇的公平性。这样,才能营造尊重、关心、支持人才创新创业的良好氛围,对他们充分信任、放手使用,让各类人才各得其所,让各路高贤大展其长。因此,我们领会好、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对人才工作的指示,就要积极借鉴外地先进经验,从人才培养、选拔使用、人才流动、激励保障等方面,加大创新力度,加快形成更加科学、更具活力的用人机制。加快用人制度改革,建立健全与工作业绩紧密联系、充分体现人才价值和维护人才合法权益的激励保障机制,研究探索知识、技术、管理、技能等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激励办法,进一步激发人才队伍活力。进一步完善人才评价标准和评价体系,激励各类人才加快成长、多出成果,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第三,如何做好“服务”这个关键。人才政策执行的好不好,人才工作落实的到不到位,关键看各部门服务职能发挥得怎样。一方面,对人才政策,要根据实际不断健全完善。比如,高级技能人才评选,可以探索企业评审、部门认定的办法,把主动权、评定权交给企业,让真正符合企业标准的人才脱颖而出;加大对人才公寓、专家公寓建设力度,并将人才满意度调查纳入各职能部门考核等等。另一方面,要有针对性地主动搞好服务。我们出台了相关扶持政策,这并不是说我们的工作就完成了,而是要抓好贯彻落实。比如一直以来,我们强调要建立领导联系专家制度,但各级各部门并没有落到实处。因此,要按照掌握名单、建立联系、发挥作用、搞好服务的原则,加强与高层次专家人才的日常沟通和思想联系,及时解决好各类人才在住房、医疗、就业、子女教育、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实际问题,努力创造拴心留人的良好政策环境、学术环境、人际环境和工作生活环境,激励更多的人才建功立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