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以其迅速、便捷和海量信息等无可比拟的优势,成了人们须臾不能或缺的工具。也正因为如此,有的同志便在学习工作中形成了“网络依赖”,离开了网 络,就不知道文怎么写,事怎么做,办法怎么想。这是一种新的不正常的状态,必须引起注意,加以克服。 6 V! H9 z& g" L5 l# H
据笔者调查了解,“网络依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学习上依赖。有的同志学习政治理论或专业知识,不是把主要精力放在原原本本读原著、攻难点上,而是先看网上有什么辅助材料和解读,觉得只要把这些抓住了,原著读不读、读多少就无所谓了。更有甚者,直接在网上搜索下载读书学习体会,改一改就算是自己的。二是工作上依赖。一些同志不论是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还是起草讲课稿、写材料,都先到网上找,看有什么样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有无类似文章和材料。若有比较接近的东西,生吞活剥下来就当成自己的。三是信息依赖。一些同志喜欢网上冲浪,几个小时不上一次网,在网上几分钟不刷新一次,便有一种信息焦虑。四是业余时间上的依赖。有的同志一有点工余时间就扑到网上,或浏览网页,或打游戏,或QQ聊天,觉得网上有无穷的乐趣,离开网络就不知道业余时间如何打发。 7 L- u4 Z" ~4 X: z
毫无疑问,网络发展为人们学习、工作和生活提供了极大的方便,但是,在一些人身上出现的“网络依赖”也显然是进入网络时代后出现的一种新的弊病。这种弊病的危害,一是使学习浅尝辄止。古人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网络出现之后,我们更有理由说:“网上得来更觉浅”。毕竟网络是新近出现的媒介,网上的很多知识都是从传统载体上来的,特别是哲学和历史知识等大都是他人咀嚼过的馍。如果我们学习知识不从原著读起,不掌握理论源头,只接人家的二手货,那就只能学一点口耳之学。二是容易导致工作脱离实际。我们做任何决策,制定任何文件,采取任何工作方法,都必须从本单位工作实际出发,网络上的一些做法、举措,包括民意,只能作为参考,照抄照搬网上的做法必然不符合本单位实际。为此,有的领导强调,做思想政治工作不能只“键对键”,还要“面对面”,这是清醒的认识。三是占用了不应占的时间。网络确实为人们打开了新的视野和空间,但同时因富有新奇性、娱乐性等特点,容易把人套在网上。因此,大量的业余时间和精力被消耗在这里,导致许多该学的东西没有学,该做的事情没做,该与家人亲近的没有亲近。其做法很不可取。 Y* L8 }4 l2 o; o
摆脱“网络依赖”,首先要对网络有一个正确的认识。网络尽管有丰富的信息,成为我们学习、工作和生活不能缺少的工具,但它毕竟只是服务于人的工具。人最可贵之处就是能够利用工具发展自身,而不是工具的附庸。既然网络只是仅供人们利用的工具,那么,我们就应该学会正确地使用它,而不要被网络俘虏。二是要能保持同网络的距离。我们要学的知识很多,要做的工作也很多,许多有价值的理论和知识是网络上没有的,对于这些内容的学习,必须要回到书本上,走进图书馆里。工作中起草文件、撰写材料、制定规划措施等,更需要我们到实践中调研,根据自身实际来撰写拟定,要善于离开网络来工作。三是有意识地控制自己上网时间。必要时我们可以给业余时间一个科学的划分,比如划出某段时间读书学习,某段时间用于健身,某段时间发展个人业余爱好等,这些都是控制上网时间的有效方法。当然,避免“网络依赖”,最重要的还是避免学习和工作上的依赖,它关乎工作质量效益,关乎战斗力的生成,我们必须学会既利用网络又能摆脱网络。 $ Z, S7 y; M4 m, ^; ?& d" A
8 H5 p# W1 n& l# X/ D- l0 Y2 {$ }& A" v: \% [# a$ ^: 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