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不清哪位学人说过,人与人的差距的分水岭,不在八小时以内,而在八小时之外。也有人说:八小时以内,看你怎样工作;八小时之外,看你怎样做人。对此,笔者深以为然。对这句话可以从两方面辩证地理解:一是一个人八小时以内的成绩与作为,是由他的八小时之外决定的;二是八小时之外做什么,决定了你选择做一个怎样的人。$ I0 D @; U$ ~) E% d
有人说:我们的一生是由三个三分之一组成的,三分之一时间工作,三分之一时间睡眠,还有三分之一时间自由支配。恰恰是这自由支配的三分之一时间,决定了你的生活情趣、决定了你的价值取向,甚至决定了你选择做一个怎样的人。而你的社会地位与个人理想怎么样,也必然与此息息相关。
" `; z1 q% `) A 你看,八小时之内,别人与你拥有同样的时间、同样的环境、同样的机遇,你再努力、再奋斗,也很难超越,因为别人也不是“两手端着豆腐”。八小时之外就不同了:有的人一门心思经营人际关系,迎来送往、阿谀奉迎;有的人为“财”所迷,奇奇巧巧、唯利是图;有的人过于把生活当逍遣,花前月下、卿卿我我;有的人一味追求个人享受,吃吃喝喝、花天酒地;有的人满足于平平淡淡、循规蹈矩;而有的人则是或者青灯古卷、废寝忘食充电,或者埋头业务、孜孜以求钻研,或者琴棋书画、吹拉弹唱发展业余爱好……时间久了,你会发现,他们的生活情趣、价值理念甚至社会地位及个人品德都发生了天壤之别。第一种人也许很快做了官,但是他们可能就成了“职业革命家”;第二种人也许会发了财,但是他们可能“穷得只剩下钱”;第三种人可能在搞乱自己家庭的同时,也让别人的家庭不得安宁;第四种人曾经滋润过,但身体一定不健康;第五种人“过去什么样,现在还什么样”。最后一种人一定是骨干、是专家、是小有成就的人,至少是生活充实的人。* ~6 P* w3 X8 O
记起了“两个和尚挑水吃”的故事:说从前有两座山,分别住着两个和尚。山间有一条河,两个和尚都要在这条河里挑水以供生活之需。每天他们清早下山,挑水回寺,之后念经颂佛,安然入睡。生活好像是早就编排好的一样。日复一日,两个和尚也彼此熟悉了,每天清早他们开始隔河相呼,振臂相问。时间就这样过去了五年。五年中,两个和尚天天如此,惺惺相惜。直到有一天清早,一个和尚发现另一个没有来挑水,面对突然的变化,这个和尚有些不适应:他担心另外那个和尚怎么样了:是生病了?出了什么事情?还是还俗了?
7 Z- G- j( e, ^; T" ~ 这日,他无法静心,挑完水回到自己的寺庙,收拾了一下,就往对面的山上走去。到达对面山上寺庙的时候,已经是傍晚,这时,他看到另外那个和尚正在埋头看书,完全没有一丝异样。他很诧异,问他为何几日没去挑水。另一个和尚笑笑,领着他往寺庙后山走。
- d% E& b: I3 G$ |$ E2 p 来到后山,眼前的景象让他大吃一惊:原来那个和尚竟在这后山掘出了一口井!他这才知道:原来那个和尚尽管每日和他一样挑水,但他每天回来后都会到后山去挖井,因为他相信这后山是有水源的,是能掘出水来的。五年光阴,这个和尚果然得了一口井,不用再辛辛苦苦去挑水了。
J/ Q- u1 u1 H3 p 很显然,这里两个和尚的挑水,就如同我们八小时以内的工作,喜欢与否,谁都无法避免,谁都要完成。但是五年、八年以后谁还在挑水?谁可以解放出来了呢?答案已经很清楚。所以我们要提醒前面的朋友,不要怨天尤人,不要自寻烦恼。要紧的是:问一问自己,八小时之外,你,在悄悄地掘井吗?
/ y' j/ w- P# L0 n% Z0 c, b 现代社会,瞬息万变,电讯和网络让地球变为“村落”,“微”时代一切都在“碎片化”。八小时之内决定现在,八小时之外决定未来。有什么样的想法,需要什么样的生活,注重学习的人才有选择权。放弃学习,你一定没有选择。家长不学习,会被孩子看不起,并且会和孩子产生代沟;夫妻一方不学习,共同语言就会越来越少,婚姻就会有裂隙。学习的人如同长高的树,自然会有高藤来缠。生活在21世纪,会的、说的、想的全是20世纪,一张“旧船票”,怎么登上新时代的“动车”?没有知识,要有常识;没有常识,走进教室。抓住八小时之外,做终身学习的人,你就为自己的未来打好了“井”。作者:杨义祥# Y, e+ a+ S. G# I3 |' V" R
0 D" l7 d/ Z; t% G( D
* x8 F: j8 `) I; V+ 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