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文稿,还能这样写》作者雄文《笔杆子碎语》作者王一端《机关文稿写作入门》作者杨新宇《机关文字工作五十讲》作者何新国
最新《公文写作培训课程》直播间《公文写作百法例讲》作者房立洲老秘网站长、《老秘笔记》作者老猫《公文高手的自我修养》作者胡森林
开启左侧

XX镇农民增收工作调研报告

[复制链接]
一方红尘 发表于 2014-7-8 17:33: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公文写作培训班
XX镇位于XX处,(基本情况,略)。近年来,本届党委、政府秉承前任历届班子的成功经验与做法,团结带领全镇广大干群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扣“科学发展、富民强镇”这一主题,紧紧围绕“农民增收、富民和谐”两大目标,积极实施“产业兴镇富民、建设改变面貌、项目辐射拉动、法制促进和谐、党建凝心聚力”五大举措,努力构建富裕、文明、和谐新XX。近年来,XX镇烤烟产业发展、平安创建、社会维稳、党建等工作多次受到市县表彰奖励。XX年被市委、市政府评为“科学发展、升级晋档”先进乡镇、 “平安创建示范乡镇”和信访工作“三无”镇办。目前,全镇社会经济稳步发展,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广大群众安居乐业。
  就我镇农民收入构成而言,其中经营性收入(种植与畜牧业)占XX%,工资性收入(外出劳务)占XX%,政策性收入占XX%,资产性收入占XX%。
  一、我镇在农民增收工作中的几点做法
  如何增加农民收入既是三农工作永恒的主题,也是新形势下基层工作的主要任务和工作重心。为此,本届党委政府将“科学发展、富民强镇”作为发展主题,将增加农民收入作为全镇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因地制宜选准主导产业,优化布局调整产业结构,齐抓共管形成强大合力,从而使农民增收既有稳定可靠的增收途径,又有持续发展的产业支撑。全镇农民收入逐年稳中有升,连续3年实现了年递增千元的宏伟目标。
  (一)立足本地实际,规划主导产业。产业是农民增收的载体和支撑。近年来,镇党委、政府利用全国人口普查和全国第二次经济普查的大好机遇,对全镇自然和社会资源进行调查摸底,紧扣自然条件、传统习俗及市场前景等优势因素,因地制宜地制定了大力发展烤烟、林果、畜牧、劳务四大主导产业,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努力增加农民收入的产业发展思路,做出了《关于大力发展四大主导产业的决定》,明确了每一产业布局和增收目标,明晰产业发展保障措施,指明了我镇农民增收的方向和工作着力点。近几年的实践证明,镇党委政府确定的四大主导产业,制定的产业发展措施,符合我镇发展实际,引领和带动了农民增收,产生了良好的综合效应。
  (二)制定优惠政策,加大扶持力度。为扶持产业发展,镇党委政府制定出台了《2007至2012年五年规划》,分别从项目倾斜、资金扶持、技术保障、提供服务、成立四大产业发展一条线等方面方面予以保障支持,并随着经济发展,逐年提高奖励扶持比例,使各项产业始终沿着健康的轨道向前运行。以烤烟产业为例,我镇以发展烤烟产业为依托,积极实施烟水、烟电、烟路等配套工程,不仅成功解决了烟区群众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的难题,改善了生存环境,同时也为烤烟产业的长足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生产条件。从2008年至今,我镇将镇村发展烤烟的奖励标准由X%提高到X%,极大调动了广大烟农和镇村干部发展烤烟产业的积极性,使这一产业走出一条由小到大的发展路径,连续五年实现了产值、面积翻番的宏伟目标,使之成为我镇农民增收的龙头产业和XX对外的一张名片。另外,在主导产业发展中,镇党委政府对产业发展所需用地、购置农机具等方面都给予了相应的补助,减免产业发展建设相关税费,每年春季生产工作会上对产业大户予以表彰并披红戴花,这些扶持政策最大程度的为产业农户排忧解难,稳定他们的生产情绪,激发他们的生产热情。据不完全统计,我镇每年投入四大主导产业发展资金年均在XX万元,项目配套资金年均XX万元左右,可谓是举全镇之力,力挺主导产业发展,竭力增加农民收入。
  (三)规范程序标准,支农惠农富农。随着形势的发展和国家政策导向的调整,大量惠农资金流向农村基层,使政策性收入在农民增收中的比例份额日益提高。为了使广大群众充分沐浴党和国家的温暖,确保农民政策性收入份额不减,镇党委政府先后制定了《XX镇关于规范五保、低保金管理实施办法》,启动实施了便民服务大厅和惠农资金全封闭一折通运行机制,创造性地开展了惠农资金三评议三公示等做法,积极打造阳光政务,规范了惠农资金管理和运行程序,充分发挥了惠农资金支农富农的职能作用,确保了政策性收入在农民增收中的贡献额。
  (四)强化督导考评,形成强大合力。近几年来,我镇结合全省蓬勃开展“科学发展,升级晋档”党建活动,依据农民增收在活动所占比例分值,将农民增收工作作为每个村级组织是否升级晋档的硬指标进行考核,作为衡量一级组织执政能力和水平的硬措施来对待,将农民增收内涵与外延具体细化量化到每一主导产业的发展上,使考评农民增收项目有了明确详实的考核点。两年来,我镇莲池村、东铺村因有可靠稳定增收产业,分别被市委、市政府评为升级晋档一类先进村,XX年镇党委政府也被市上评为“升级晋档,科学发展”先进乡镇。为强力推进产业发展,取得实效,每年不同时季,镇党委政府都要组织不同类型促进会、观摩会和推进会,强化督导考评,下发奖惩通报,赶学比帮超,以此推动各项工作有序开展,在全镇上下形成了以发展主导产业为荣、积极打造工作亮点的良好态势,形成了以党建促发展、全民抓产业的强大合力。
  二、工作中存在的困难与问题
  虽然我镇在发展主导产业、增加农民收入方面做了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但我们也清醒认识到工作中依然存在着诸多困难与问题,仍制约着我镇产业发展进程,影响了农民增收目标的顺利实现。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是收入的结构不合理,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依然任重道远。就我镇农民收入构成来看,经营性收入仍旧占绝大多数比例,农民收入主要靠农业经济收入来支撑和维系的主要现状没有改观。如遇灾害天气,农作物将会受到重创,农民收入将会锐减,也就是说我镇农民收入不确定性和潜在隐患较多。如何进一步提高农民工资性收入(主要是务工)等其余三项收入比例,发展的困难重重,依然需要积极而又艰苦探索。
  二是土地流转难度增大,制约产业发展因素不断增多。随着国家投向农村惠农政策的不断增多,标准不断提高,许多农民开始意识到拥有土地的价值,土地转用、租用的价格连年攀升,造成产业发展用地因价格造成的供需矛盾比较突出,土地流转难度进一步加大。若产业发展所需用地问题得不到妥善解决,不仅造成产业发展无地可用的不良现象,甚至还会引发新的社会问题,影响社会和谐稳定。
  三是农产品科技含量低,抵御自然灾害和市场风险能力较弱。毋庸置疑,我镇经济类农产品由于科技投入先天性不足,广大群众习惯于传统粗放式管理,自然而然农产品的科技含量欠缺,在抵御自然灾害和市场风险面前显得苍白无力,举手无措。以我镇XX年X月X日烤烟受灾为例,由于缺乏必要防雹设备,短短XX分钟冰雹,导致烟农直接经济损失达XX万元,造成X万余斤烟叶遗留市场之外。一些丰产增收的科技措施未得到很好普及和推广也是导致农产品科技含量低的主要因素之一。
  四是劳务产业组织化程度不高,增长与贡献份额较少。就我镇实际而言,劳务产业收入虽然仅占30%,但绝大多数劳务输出都是零散自发、“候鸟式”的输出方式,缺乏具有专业性有组织的大户或机构引领,劳务输出盲目性与不确定性因素很多,自然而然难以撑起农民增收的半壁江山。
  五是统计评估农民收入的手段单一滞后,难以适应新形势发展要求。当前评估和监测农民纯收入主要依据仅是每村选择一定比例监测户反馈的数据参数,缺乏科学详实的监测评估方式方法,很难全面反映农民增收构成比例、增收途径等主要内容,很难为当地党委政府制定农民增收政策提供第一手详实资料,很难映射增收工作的得与失,急需一套科学真实的监测办法和评估方法,真实传输农民增收的各种信息。
  三、建议与思考
  1、关于进一步完善农村土地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续配套政策的建议。土地联产承包制实施30多年来,对于解放农村生产力,繁荣农村经济发挥了其举足轻重的作用,但随着形势发展,尤其是农村在实现由解决温饱向文明富裕转变的新时期,急需在这一改革政策的主体作用下,辅以相应后续政策,使二者相得益彰,才能使这一农村重大改革在新时期内焕发更大生机。如中央一号文件规定,群众可将确权后的土地和林地作为资产,参与二次分配,但现实依然是群众守着金山银地空等,后续的配套完善政策亟待跟上。建议政府与金融部门借鉴外地成功做法,成立土地和林地银行,对农户土地和林地作出科学评估,可以入股或抵押融资,将确权的土地和林地作为群众资产性收入纳入农民增收范畴。
  2、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不断提高农业抵御自然灾害能力。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投入力度,改善生产条件,初步形成旱能灌、涝能排、雹能防、运输便捷的立体设施农业体系,切实提高农业抵御自然灾害能力水平。
  3、加强农业科技队伍建设,增强农业科技含量。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加大对农民尤其产业农户培训力度,注重培养一大批献身基层的乡土专业人才,探索实施科技特派员和科技有偿服务制度,建立健全农村专业技术人员待遇保障制,鼓励他们到农村广阔天地中去建功立业。与此同时,大力推广良种作业和精细化科学管理,切实提高农业科技含量,走科技兴产业之路。
  4、建立健全专业合作社组织,充分发挥其内引外联职能作用。
  5、建议将陕南避险搬迁户纳入农村低保范畴。陕南避险搬迁户搬入新居,仅建房一项就花费了他们毕生精力和心血,有的搬迁户有可能短时期内因此返贫,因此建议县政府将搬迁户纳入农村低保范畴,以此增加他们政策性收入,缓解面临的困难,帮助他们共渡难关。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0关注

3粉丝

95帖子

排行榜
作者专栏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公众号

客服个人微信号

全国服务热线:

0595-22880819

公司地址:泉州秘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运营中心:福建省泉州市

Email:506070961#qq.com

Copyright   ©2015-2025  老秘网 责任编辑:释然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秘途文化  备案号   ( 闽ICP备19022590号-1 闽公网安备35050302000919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