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文稿,还能这样写》作者雄文《笔杆子碎语》作者王一端《机关文稿写作入门》作者杨新宇《机关文字工作五十讲》作者何新国
最新《公文写作培训课程》直播间《公文写作百法例讲》作者房立洲老秘网站长、《老秘笔记》作者老猫《公文高手的自我修养》作者胡森林
开启左侧

在全县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专题会议上的讲话

[复制链接]
一方红尘 发表于 2014-7-8 17:07: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公文写作培训班
县委、政府决定召开全县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专题会议,主要任务是:认真学习贯彻省、市关于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重要部署,分析当前群众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特点,研究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措施、办法和机制,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
  近期,省、市委先后举办了以"深入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为主题的专题研讨班,集中时间、集中人员,以孟连"7·19"事件为案例,开展领导干部宗旨意识再教育,专题研讨新形势下做好群众工作,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方式方法,进一步密切党群、政群、干群关系,提高各级领导干部做好新时期群众工作的能力。我们要结合实际、提高认识,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就如何做好全县新形势下群众工作,讲五点意见。
  一、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做好群众工作的重要性
  XX年7月19日,普洱市孟连县500多名群众和100余名公安民警发生冲突,导致 40多名民警、15名群众受伤,造成2名群众死亡。事件发生后,省委、政府高度重视,在第一时间组成:厂作组,深人事发地,电指导处置工作,采取一切措施,尽最大努力平息事态。通过省、市、县党委政府的努力和社会各界的支持,事件得到有效处置,局势平稳。孟连"7·19"事伺:表面上是警民冲突,实质上是胶农与企业的经济利益长期纠纷引发的群体性突发事件,是人民内部矛盾在特定条件下的集中表现。共会泽县委书记  何汝利
  "7·19"事件虽然发生在孟连县,但是,对各地各部门、各级领导干部都敲响了警钟。究其根本原因,我们可以从中得出四点启示:(一)发生群体性事伺:,是因为群众利益长期受损、多年矛盾积蓄难解,最终集中爆发冲突;(二)发生群体性事件,是因为农村基层组织涣散,少数干部软弱无能,行政管理"空位",耽误解决问题的时机;(三)发生群体性事件,是因为地方政府公信力缺失,群众知情权得不到维护,干群矛盾激化;(四)发生警民冲突事件,是因为少数领导干部作风简单粗暴,解决利益纠纷的处置方式不当,把国家的工具放置在人民的对立面。
  人民群众是物质文明的创造者、精神文明的推动者、政治文明的参与者,也是生态文明的建设者。群众工作,从本质上讲,是党为实现执政目标或某一阶段的工作任务,而组织群众、宣传群众、教育群众、服务群众的过程。群众下:作做好了,就能够聚民心、集民智、合民力,就能够战胜各种困难和挑战,夺取一个又一个新胜利。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面对现实生活::户的经济成分和经济利益、社会生活方式、利:会组织、就业方式多样化的新趋势,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认真做好新时期党的群众工作,满足人们多方面的需求,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对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推进会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二、认清形势,准确把握群众工作的新情况新特点
  新时期群众工作,是以理情绪、促稳定、解决群众最为关注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为切人点的群众工作。目前,整个社会在转型、阶层在分化、市场在放开、观念在更新、民主意识在增强、利益诉求在多样化,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样性、差异性明显增强,影响群众思想和行为的因素和渠道越来越复杂多样。要准确把握群众工作的新情况新特点,坚持以人为本,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切实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群众的根本利益。
  (一)准确把握当前群众工作的新情况。一是发展的黄金期与矛盾的凸显期交织并存。会泽经济剌:会发展进入了爬坡攻坚阶段,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新农村建设起步良好,特色农业发展壮大,农业产业化步伐加快,创造性地实践了"以整乡推进带动整村推进、整村推进促进整乡推进、整乡推进带动扶贫开发纵深发展"的扶贫开发路子,经济祠:会发展最快、城乡面貌变化最大、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但在加快发展的同时,城乡之间、行业之间、不同群体之间收入差距仍在继续拉大,上学难、就医难、养老难的问题依然存在,土地征用、城镇拆迁、企业改制工作中部分部分群众的利益受到损害,人民群众意见比较集中地反映出来。二是群众参与改革发展的热情和对领导干部的期望值日益高涨。我们在改革和建设中,因势利导,相信和依靠人民群众,最大限度地扩大人民群众的民主权利,群众参与改革发展的深度和广度不断拓展,群众首创的积极性得到充分释放,形成了强大的合力,积极投身于发展。但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推动经济发展转入科学发展的轨道,是一项系统工程,人才、土地、资金、技术等资源重新聚合、运用,难免会有这样那样的新矛盾和新问题,组织发动群众的任务更加艰巨,群众工作面临的问题更加复杂,特别是部分群众的一些利益暂时会受到损失和影响,出现一时难以理解和接受的现象,如果我们不尽力帮民富、解民忧,及时纠正工作中的缺点和失误,群众就不满意。当前,群众对领导干部比较满意,同时期望值也更高,我们必须从细微处着眼,从小事情做起,注重给广大人民群众带来实惠的实际效果,用实实在在的工作成绩和道德力量凝聚群众、教育群众和引导群众。
  (二)准确把握当前群众工作的新特点。一是群众工作趋向多元化。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出现了个体劳动者、私营企业主、自由职业者等新的社会阶层,出现了下岗职工、失地农民、城乡贫困人口等弱势群体,群众工作的对象、类型呈现多元化;群众集中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既有土地征用、房屋拆迁、环境保护、企业改制、就业保障等问题,也有安全生产、干部作风、分配不公、民族宗教、历史遗留等多层面、多领域的问题;群众的利益需求涵盖了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各个层面,从单一化趋向多样化、从普遍化趋向差异化。二是矛盾纠纷趋向复杂化。群众的要求无法及时得到满足,民意得不到充分表达和释放,直接利益冲突和间接利益冲突并存;初次信访重视不够导致该解决的问题没有及时解决,个别群众抱着"不闹不解决、小闹小解决、大闹大解决"的心态,忽视法律渠道和民间渠道,动不动就越级访、重复访、集体访,合理诉求和不合理诉求并存;一些群众性事件事先有策划、有组织,加之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利用人民内部矛盾竭力挑拨离间,对抗性矛盾和非对抗性矛盾并存。三是矛盾形成原因趋向多样化。有的是在执行政策、制定决策中,对可能出现的问题估计不足,措施、办法脱离实际,由决策失误带来的;有的是对群众的生产生活不熟悉。不了解,对群众的联系不紧密,把握不了群众的思想动向,工作方法简单,由处置失当带来的;有的是群众用各种方式反映自己的意见建议,由渠道失畅带来的;有的是群众对改革的必要性、艰巨性和复杂性思想准备不足,不能站在全局、长远的角度理性地看问题,由心理失衡带来的。
  (三)准确把握当前群众工作的新问题。一是物价持续上涨,农民负担居高不下。农村税费改革、种粮补贴、良种补贴、农资补贴减轻了农民负担,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政策的落实让更多的适龄儿童能够就学,但随着粮油肉蛋等食品价格和化肥、农药等农用物资价格连续上涨,增加了群众的生产生活成本,抵消了政策效应和粮价上涨的利益,给广大农民的生产投入带来影响,导致农民负担问题仍然严重。二是少数基层组织不扎实,农村不稳定因素增多。从基层组织方面看,少数乡(镇)、村(社区)基层组织软弱涣散,对群众的号召力、凝聚力和说服教育作用有所减弱,行政管理和控制力呈明显弱化的趋势,导致影响农村稳定的因素不断增多。三是政策措施不配套,利益冲突引发群体性事件。改革对原有生产关系和利益关系进行了重大调整,因体制、机制和历史等多种客观因素的制约,因企业经营亏损、破产、转制的职工在工作安排和生活保障问题上得不到妥善解决,因征地拆迁、土地征用补偿、征地后劳动力的就业和安置等相关政策得不到落实,因农民工工资、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和养老、失业、医疗等社会基本生活保障得不到保证,一定程度上造成社会成员之间的矛盾,出现心理失衡和认识偏差,产生怨气、引发不满,以至引发群体上访甚至闹事事件。四是信坊问题突㈩,信访总量高位运行。少数群众信"访"不信"法",越级上访,随意性明显;同一上访批次出现精心策划组织、筹集经费、相互串联、寻求媒体外援扩大影响等行为,集体上访,组织化明显;一些上访者特别是老信访户信"大"不信"小",择机上访,趋上性明显;受政策方面的限制和条件方面的障碍,群众反映的一些合理要求未能得到及时解决,一信多访,劝返处置难度较大。
  三、以人为本,努力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
  在新形势下,党要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务必更准确、更有效地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务必保持与群众的血肉联系,务必维护好群众的既得利益,站在群众利益的这边,让群众话有处说、怨有处诉、难有处解、事有处办,让群众的合理诉求真正得到落实,让群众充分享受改革发展的成果。
  (一)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善于宣传群众、教育群众,是党的群众路线的要求。对群众中存在的思想问题,提出的不符合法律和政策规定的要求,出现的违法现象,不能放任自流。越是矛盾突出,越是问题复杂,越要耐心细致地做好宣传群众、教育群众的工作。一是把党和政府的声音直接传递给千家万户。深入进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教育,开展国情、省情、市情、县情、乡情教育,引导群众正确认识形势,正确处理个人和集体、局部和整体、当前和长远利益的关系,切实把群众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对形势的分析判断上来,统一到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委的各项决策部署上来。二是教育和引导群众学会运用正确的手段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有针对性地解决不同社会群体、不同人的思想问题,引导群众以理性合法的形式表达利益要求,解决利益纠纷。三是教育和引导群众弘扬社会正气、凝聚力量。通过各种喜闻乐见、群众易于接受的形式,大力宣传社会公德,弘扬社会正气,树立文明新风,切实把广大群众引导到自我管理、发展致富上来,增强推动发展的合力。
  (二)组织群众、发动群众。把人民群众发动起来、组织起来,是我们群众丁作的优势和潜力所在,也是我们的看家本领。组织起来就是出路,组织起来就会形成强大的发展合力,就能够在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闯出路子。一是在改革发展的实践中组织发动群众。引导群众用发展的观点看待问题,组织发动群众在发展中解决问题。二是在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中组织发动群众。克服轻视群众、骄傲自满等错误思想意识,善于发
  现和总结群众创造的新鲜经验,最大限度地发挥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为建设和谐会泽注入强大动力。三是在发扬民主中组织发动群众。建立健全基层民主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探索和运用各种行之有效的民主管理模式,采用群众乐于接受、愿意参与的方式,凝聚人心,团结力量,形成自觉支持、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依靠群众自身的力量干好群众愿意干的事。
  (三)贴近群众、深入群众。老百姓是衣食父母,是历史的创造者。要在感情上贴近群众、在工作上深人群众,做到亲民不辱民、近民不疏民、惜民不扰民、助民不压民,努力使群众的意愿得到反映、群众的智慧得到集中,为推进各项工作赢得更加坚实的群众基础。一是端正对民态度。端正对人民群众的态度,把群众的冷暖放在心上,把带着责任和感情与群众打交道变为自觉的实际行动,坚决反对愚弄群众、辱骂群众、打击群众的错误做法。领导干部不能摆架子、不可装"聋子"、不要当"瞎子",不准在任何场合、以任何方式把人民群众辱骂为"刁民"、"草民"。二是维护群众意愿。凡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决策,都要采取听证会、公示公告、座谈会等形式,诚心征求意见、虚心接受意见、耐心听取意见,充分体现群众意志,维护群众知情权、参与权,逐步实行政府引导,村组自主管理、自我监督。三是畅通民意渠道。健全群众民意表达畅通机制,落实领导信访接待日制度,深入开展"大接访、大下访"活动,变上访为下访,真正让群众有苦能诉、有理能讲、有话能说。四是悉听群众呼声。从群众的需要和愿望出发,把握群众思想脉搏,正确对待群众提出的各种要求,并善于将群众意愿作为思考问题、制定政策、开展:卜作的最基本的依据。五是加强民意调查。重点围绕如何帮助解决农民增收的问题,如何解决贫困群众就医难、上学难、养老难等问题,深入村组、农产开展调查研究,深人了解群众的生产生活状况,及时了解群众在想什么、急在哪里、难在何处,切实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和针对性。
  (四)关心群众、服务群众。人民群众的事情,小事也是大事。要自觉把党的群众工作体现在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的具体行动中,让群众从一件件具体的实事好事中感受到党的温暖,增进与党的感情。一是始终关注民生。时刻关注群众的关切和感受,注意从源头抓起,从小事抓起,从日常工作抓起,认真落实各项政策措施,突出重点,加大力度,狠抓落实,特别要在加强教育、发展医疗卫生事业、扩大就业、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等方面取得新的进展,及时解决关系老百姓的柴米油盐、衣食住行、安危冷暖、生老病死等实际问题,努力让人民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二是多干得民心的实事。要出以公心,公事公办,该办则办、特事特办、急事急办、办就办好,真心真意为民解难事、办实事。善谋为民之策,从增强干部素质、提高做好群众工作的本领和方法人手,教育引导广大干部不仅要注意"做正确的事",还要注意"正确地做事",学会与群众交流感情,学会与群众打交道,学会调查研究,学会运用发扬民主、说服教育、耐心疏导、经济调节、道德规范和依法裁决等方法解决人民群众内部矛盾。多办为民之事。坚持办多数群众受益的事,坚持办力所能及的事,坚持办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好事实事,实实在在地为人民排忧解难,特别是注意从解决一些群众最关心、反映最强烈的问题人手,为民造福,在办实事、办好事中加深与群众的感情,让群众感受到党的温暖。三是关心困难群体。把困难群众的疾苦当作自己的疾苦,把闲难群众的呼声当作丁作的第一信号,不断完善对农村贫困群众的救助制度,妥善解决困难群众在生活、子女人学、医疗等方面的实际困难。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0关注

3粉丝

95帖子

排行榜
作者专栏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公众号

客服个人微信号

全国服务热线:

0595-22880819

公司地址:泉州秘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运营中心:福建省泉州市

Email:506070961#qq.com

Copyright   ©2015-2025  老秘网 责任编辑:释然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秘途文化  备案号   ( 闽ICP备19022590号-1 闽公网安备35050302000919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