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落实要讲求点“辩证思维” ——八谈“落实” 灵台县委副书记、县政府县长 刘凯 落实,说简单也简单,就是认认真真、踏踏实实地将“上面”的决定执行下去,只要有一颗为老百姓干实事的真心,就一定能够做好。然而,落实说难也难,落实好党的大政方针,也绝非有“好心肠”就足够。条件充不充分,资源配不配套?落实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什么意想不到的障碍,又该如何处理?哪些政策要快速推进,哪些政策可从长计议?哪些问题可大而化之,哪些问题需细之又细?哪些措施应严格执行,哪些措施可灵活考虑?这些问题,都考验着政策执行者的智慧、经验和胆识。而要解决好这一问题,确保“善心”能够转化为“善行”,最终结出“善果”,需要各级党政干部在抓落实的过程中讲求点“辩证思维”。 抓落实中的辩证,要求宏观与微观的统一。比如,落实当前中央确定的促进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方针,各级政府机构就应该坚持抓大放小。一方面,在行业准入、行政收费、投资审批等方面充分放开,实行粗线条的管理,政府只把好宏观大方向,剩下的交给市场和价值规律来调节。另一方面,在信贷支持上,要对不同行业、企业类型作出细分,根据行业和企业的特点采取差异化的信用评级和风险评估政策;在鼓励投资上,要将大的政策方向细化为产业、税收、土地等优惠措施,并确保这些措施行之有效、落到实处。 抓落实中的辩证,要求原则性和灵活性的统一。对于法律法规的实施,容不得任何变通,因为任何随机应变都有可能导致徇私枉法,破坏法律的公正性和权威性。对于中央重大规划的实施,就需要根据当时当地的具体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地方规划、行业规划加以支撑,以兼顾不同地方的资源禀赋和不同行业的运行特点,确保中央精神与地方、行业的实际无缝对接。对于最低生活保障政策的落实,则既要将“确保城乡低收入人群应保尽保”当作“死命令”来执行,做到保障全覆盖、无死角;又要坚持“动态管理、统筹兼顾”,根据经济发展情况、收入水平调整、物价指数变化、食品价格变动等情况以及不同地方政府的财力,动态地扩大补贴人群范围,切实解决百姓生活困难。 抓落实中的辩证,要求当前和长远的统一。比如,防洪抢险、抗灾救援等任务,大多急难险重,直接关系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因此必须要势如破竹,快速解决难题,短期立竿见影,让百姓第一时间看到效果、感受到变化;与此同时,还要进一步探讨完善应急保障机制,尽量减少“临时抱佛脚”式的落实所带来的紧张和忙乱。调整产业结构、壮大县域经济、开展节能减排等任务,需要争取大量资源支持,理顺较多复杂矛盾,短期难以一蹴而就,因此必须要循序渐进,不可死要面子、好大喜功,单纯追求数字上的“好看”,而要静下心来多做打基础、做准备、利长远的实事,耐下性子理顺和解决积攒多年的矛盾和问题,做到积极而不急躁;与此同时,也要通过制定具体实施的时间表和路线图,争取在短期内打开局面,保持相关工作不断取得进展的势头,对外释放清晰的信号,让百姓尝到甜头、向群众传达希望。 落实工作纷繁复杂,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建设方方面面,辩证思维的运用必不可少。但是,各级干部又决不能把“辩证”的“大智慧”误读为“滑头”的“小聪明”,以“辩证”为托辞,一到落实环节就讲困难、说要价、谈条件,在需要进行粗线条管理的领域越位抓权,在需要坚决落实政策的时刻虚与委蛇,在需要立即执行决定的关头瞻前顾后。 显而易见的是,我们党倡导的辩证思维是马克思唯物主义的辩证法,而非虚无主义、相对主义、逃避主义的辩证哲学。这就要求我们在运用辩证思维抓落实的过程中,一是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以抓落实所处具体环境和所面对的条件为依据,做好统筹兼顾;二是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根据落实的对象,明确某一特定时期和具体条件下,一项政策的落实,是更注重宏观、原则和长远,还是更注重微观、灵活和当前,找准落实的切入点和抓手;三是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将百姓需求作为一切工作的终极依据,在讲求方法、策略的同时,有那么一点“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魄力和“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气概。唯有如此,我们方能真正全身心、全天候、全方位地完成好中央和上级党政机关交给的任务,切切实实为百姓谋福利。
+ j* [* y* H$ D) Z& ]+ t+ S- ?8 B/ t' 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