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文稿,还能这样写》作者雄文《笔杆子碎语》作者王一端《机关文稿写作入门》作者杨新宇《机关文字工作五十讲》作者何新国
最新《公文写作培训课程》直播间《公文写作百法例讲》作者房立洲老秘网站长、《老秘笔记》作者老猫《公文高手的自我修养》作者胡森林
开启左侧

四它、四安、四要、四感、四福

[复制链接]
晓妍凤平 发表于 2014-4-12 09:10: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文稿修改演播室众筹计划,点击了解详情
 

8 P/ g# }  l! z/ X- i" M   四它:解除困境的主张——面对它、接受它、处理它、放下它
, r; \1 Q) L) r" i$ k    面对它
: g7 T; w% [+ b( ~    凡遇困难问题及危机状况在你面前出现时,逃避是没有用的;忧愁恐慌,则可能使得状况更糟。惟有面对它,就不会那么的可怕。怕死的人,死得快些。能有勇气面对危难,就可临危不乱,转危为安。所以我们应当时时练习着以平常心面对各种各样的困境。
+ j& @$ R( n3 Q/ Y6 O. p    接受它
4 l+ }1 q# ~5 g    当你遇到困难问题及危机状况之时,切切不可忧愁苦恼地怨天尤人,也不必追究是谁的责任,更没有时间让你弄个水落石出,既然有困境偏偏落到了你的头上,你就勇敢地接受它吧!甚至要感恩这个机会,让你学习成长,让你消融自我。 0 Q, L4 K4 C8 U+ R' O
    处理它
$ O2 X* J( a1 d    当你接受了困境、病难、危机、灾变等的事实之时,切切不可自怨自艾地坐困愁城,你当设法运用你能够运用的各种资源,不论用智能、用信仰、用财物、用人际关系、用情、用理、用法等,尽己之所能,来处理它,并且给自己一个空间、一段时间,那就有一个坚强活下去的希望。 " n- h1 k0 Y7 N
    放下它
* T+ ]* T$ c9 e/ u: J    如果你已经做过处理它的最大努力,解除了困境,当然很好,应该船过水无痕,不再牵挂。万一尚无办法脱离危难的困境,那就只好与你的困境共存了,既然在心理上不介意和你的困境共存,它就成了你生命的一部分,不排斥、不对立,困境便是跟你一齐生活的伴侣,困境也就困不住你的心了。 ( p3 c, ?. K1 d1 G( m( X' u
    四安:提升人品的主张——安心、安身、安家、安业 8 r5 h1 |4 J: D2 l
    安心——在于少欲
5 U* k6 y) y/ K6 [0 ^0 b: V. C# z    少欲知足,就不会有贪得无厌、患得患失的烦恼来困扰你了,就能够欢欢喜喜、轻松自在地过日子了。自己的心平安之后,就可以为他人谋求福利,影响他人共同来做四安的工作了。 $ c5 D7 D5 {( a0 A8 N
    安身——在于勤俭
- B2 U0 Y! j# ~. U5 X    适当的勤劳,除了能让身心健康平安,多半也会得到不同形式的报酬,但必须节制地使用,最好是给他人分享,所以勤劳练筋骨、节俭好施舍,是安身的最高秘诀。 # p& q. i4 J% W5 k; j) s
    安家——在于同心
" v7 {! V6 `# y2 ]    跟家人相处的要领是互相尊敬、互相学习、互相体谅、互相帮助,加上彼此关怀、彼此感恩、彼此提升、彼此奉献。不是光在物质上把自己的家安顿好,真正的安家,是要使得家中的每一个人,都能同心协力,敬爱逾恒。
! w% h* D9 u2 }9 [    安业——在于奉献 # t' x8 O0 M* O% _
    安业不仅是对职业、工作而言,要有安定的收入和保障。更重要的,是对自己的身心有益,也对家人及他人有利的工作,不论钱多钱少,甚至是无钱可得的工作,都能全心全力将它做好,便合乎身口意三业清净和精进的原则,也是自安安人、增福增智能而作的奉献。
# V  t& G- }9 r0 o& U: o2 _    四要:需要的才要,想要的可以不要,能要、该要的才要,不能要、不该要的绝对不要 9 Y+ ~7 f) W" c, P: q' d# W3 C
    需要的才要 & L$ o1 R8 n9 N5 v
    “需要”是什么?就是少了它便不能活,例如:阳光、空气、水分、起码的食物、医药、御寒的衣服,避风遮雨的房子,基本的交通工具、谋生工具等,也就是除了不会饿死、冻死、热死、累死、病死之外,便是想要而不是需要。 % W, d1 x, u" `% Y  Q0 J( u) u; l
    想要的可以不要
4 w6 U! ?4 \" |( x' [  P  s    除了维护生命的必需,以及用作谋生与奉献的所需物品之外,凡是为了满足虚荣、贪图一般水平以上的享受、追求不切实际的名、利、权、位、势,乃至追求非份和不正常的享有等,要了就算不犯法,还是可以不要的。  8 S2 R& a6 ^) b- C. L
    能要、该要的才要
! Z* b; T9 w6 e4 u    “能要”是凭自己的各种资源,有能力取得的各种享受。“该要”是适合自己能要和需要的,或者以自己的能力,不为己求,而为社会大众,乃至未来的人类,合情合理谋取幸福,便是该要的。 / d# ?) w  p' j) @' \
    不能要、不该要的绝对不要
' R, _- V& x6 j( v5 y7 e) J    凡是以自己的能力资源,尚不能得到的,便是不能要的。凡是以自己的身份立场来说,不宜取得不宜享用的,绝对是不该要的。凡是不合情理、违背法律的,都是不能要的,都是不该要的。只要时时谨记:不公物私用、不顺手牵羊、不浪费虚荣、不损人利己、不作非分的享受和拥有,便是做到这个项目了。 0 H$ e9 A1 n( U" N
    四感:与人相处的主张——感恩、感谢、感化、感动 4 {8 ^  ~) {$ ?- M4 l1 |; n( ]5 h
    感恩 * R! ~/ e+ K7 ^+ d# q- `
    对于一切有助于我们的人,不论是直接的或是间接的,不论是今人或古人,不论是顺向的帮助或逆向的阻扰,不论是正面的扶持或负面的打击,凡是促使我们增长的,都该让我们感恩。接受成就成长的时候要感恩,让我们有奉献机会的时候也要感恩。
$ `4 f# W* {; g3 @! p$ R: w% d# d, \    感谢 ! F, O5 M: R9 n- S) f
    感恩必须谢恩,既然凡是促使我们增长的一切因缘,都该感恩,那就必须要以感谢的心,来回报他们。用行动、用语言、用财物等的回馈,来表示感谢,对于正面的恩人,当然要感谢,对于逆向的恩人,也要感谢。有的宜于当面感谢,多半只能做到用行善积德等间接的方式来表示报恩。为了谢恩,乃至以举手之劳做一件好事、说一句好话,都可以算是感谢的实践者了。能够时常心存感谢的人,便是最觉得快乐,也是最有平安的人。
0 G4 i4 d. p/ w    感化
. f( U8 S9 |) u- S, _7 Q    用学习成长来感化自己,用佛法、用圣典、用古今的圣训格言、用伟人的嘉言懿行,来勉励自己、来感化自己,来提升自己的品德、净化自己的行为,转变自己的价值观,建立自己为奉献而努力的人生观,常常知道惭愧和忏悔,督促自己,努力再努力。只要做到其中的任何一点,都是从接受感化之中,提升了自己。
5 M7 {3 c0 |# n# P& G# H+ b    感动
& G, V+ r6 o/ v/ u# }) b' n    用奉献我们自己,来感动他人。以自己的成长和转变,便能感动他人;以自己的悉心关怀和不求回馈的付出,便能感动他人。以自己的慈悲心和忍辱心,跟人相待相处,便能感动他人;以自己的诚恳心和谦虚心,便能感动他人;以自己的刻苦耐劳及承担怨尤,便能感动他人。凡能做到其中的一点,便是提升了自己。
7 b! u& j/ J: J8 M6 n- w" V8 @    四福:增进福祉的主张——知福、惜福、培福、种福
- s! r7 l) b8 {  h. U    知福 
9 w8 m; x( O2 r    知足的人,便是知福的人,世上再穷的人,最起码都还有一口呼吸,有呼吸就等于拥有一切希望,它就充满了一切的可能。不过知足并不等于只要一口呼吸,而是能多当然好,如果只有少,也很好,万一没有了,也不用懊恼。有得必有失,能舍才能得。知足者常乐,能够经常快乐,岂不就是有福的人呢?
3 ?" @7 l) @8 [7 A    惜福 / \, R' E8 {1 |
    就是要珍惜我们已经拥有的,包括健康资源、时间资源、体能资源、亲属资源、财物资源、社会资源等,不论拥有多少,都是有限的,必须珍惜,不挥霍、不浪费、不糟蹋。不论是得之于天赋,或者是受之于先贤、父母、师长、亲友,乃至来自社会大众及自然环境,我们都有责任珍惜使用。使用之时,必须精打细算,要以有限的资源,发挥最大永续的功能。只要珍惜一点资源,便算是在一点上做了自我提升的功课。 * w( |3 ^2 t7 y, f5 A
    培福
& a' f& T0 V5 l* T3 b& U    对于已有的资源要惜福,对于不够多的资源要培植增加,称为培福。好像要把一株一株的小树苗,栽培成一棵一棵开花、结果、遮荫、蓄水的神木巨树。我们可以运用自己拥有的各项资源,成就自己,利益他人,便像挖井取水,耕田播种,除了供给自己用,更要结众生善缘。如果只顾自己享福,福就少了,如能经常培福,福便大了。不论有多少资源,只要培福,便有大福,便是自我提升。
2 v0 l4 S8 @; h2 u    种福   G# [$ S, |" z+ P. X1 y! m+ j
    没有福的人,缺少各种资源的人,就应该多多种福。多结众人的善缘,广种无量的福田。凡是有病痛、有困扰、有阻碍、人缘不好、知能不足、身体不健康、家庭不和乐、儿孙不贤孝、朋友不忠诚、长辈不爱护、社会不安宁、环境不安全、天然灾害、人为祸患等等,都是因为过去没有惜福、培福、种福。所以不论小福大福,随时要种,不论有钱没钱,随时要结人善缘,不论是用时间、用体力、用财物、用语言、用社会资源等,随时随地给人方便,随分随力多做布施,不论大力小力、有人见到或无人见到,只要尽心尽力,量力行善,乃至每日行一小善,也是自我提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0关注

1粉丝

62帖子

排行榜
作者专栏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公众号

客服个人微信号

全国服务热线:

0595-22880819

公司地址:泉州秘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运营中心:福建省泉州市

Email:506070961#qq.com

Copyright   ©2015-2025  老秘网 责任编辑:释然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秘途文化  备案号   ( 闽ICP备19022590号-1 闽公网安备35050302000919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