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贾陆英老师学《论语》为政篇第22章 (2014年4月3日) 4月3日下午3点30分,《“论语”札记》作者贾陆英老师在老秘网“重温经典读书会”QQ群14260122里面,就《论语》为政篇22章进行了讲解,现将讲座内容整理如下。 贾陆英:各位网友大家好。今天下午,我们共同学习讨论《论语》为政篇第22章: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信:信誉、诚信。 輗(音ní泥):古代以牛车为大车,车辕两端用以拴系横木的关键(活销)就是輗。 軏(音yuè月):古代以马车为小车,车辕两端用以拴系横木的关键(活销)就是軏。 孔子说:“做一个人,却不讲信誉,真不知道他怎么能行得通。就好比大车没有安横木的輗,小车没有安横木的軏,它如何能行走呢?” 本章谈诚信问题,指出诚信是立身之本。请大家发表意见。 问:孔子用“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作比喻来说明人不可无信,其含义是什么? 答;孔子用这个形象的比喻告诉人们,讲诚信是一个人的立身之基。人不讲信誉,就不能取得他人的信任,就会寸步难行。子张问老师如何才能行得通,孔子说:“说话要忠信,行事要笃敬,即使到了蛮貊地区,也可以行得通。说话不忠信,行事不笃敬,就是在本乡本土,能行得通吗?”(《论语·卫灵公》)讲得也是这个道理。 公民道德包括“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10个基本规范,为什么强调要“以诚实守信为重点”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呢?这是因为,诚信是中国伦理道德的基石,也是构建和谐社会、保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基础。在仁、义、礼、智、信这“五常”中,“仁义”是它的核心内容,基本精神;礼”是社会规范,是衡量仁义的准绳;“智”是辨别能力,是正确实施仁义的前提;“信”则是仁义礼智落实到行动上的保证和体现。仁义礼智如果落实不到“信”字上,就会蜕变为哄人、骗人、坑人的假象。 爱就一个字:诚信,其实是只需从一点一滴做起,不是大道理,不是高得见不到顶的道德标准。人无信,难以立言。诚信要成为一种习惯,一种生活状态,就大同也。我们现在,捡到一张钱,都要思想斗争一番。而当诚信成为一种社会常态,生活习惯,还需要心理斗争吗?小时候,记得捡到钱,第一想法就是失主或交公。而现在,很多人捡到钱,第一反应是那个纠结啊。 小小:诚信贯穿于个人、社会、国家。 贾陆英:@爱就一个字:诚信,其实是只需从一点一滴做起,不是大道理,不是高得见不到顶的道德标准。 ——是的,贵在言行一致,勿自欺,勿欺人。 对于个人来说,诚实守信是立身之本、成事之基。中华文化把“诚”看做天地人伦的内在规律。孟子说,“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孟子·离娄上》)所谓“天之道”,就是自然规律。大自然的一切,都是实实在在的,没有虚假,所以说“诚”是天之道。人道源于天道。既然诚是天之道,人之道就应该“思诚”,把追求“诚”作为人的根本。诚信的最高要求是“慎独”。《礼记·大学》中说,“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故君子必慎其独也。”这就是说,君子要从内心深处做到既不自欺,也不欺人,即使在个人独处的情况下,也能按照诚信的要求规范自己的言行,没有丝毫的虚假不实。 爱就一个字:在这里,我看啊有两种信,个体与整体的关系,个人立信就是个体,社会立信是整体,前者可以逐步影响后者,而后者可以立马影响前者,我觉得社会立信很重要,前者靠的是个人修为,后者是考验一个社会的道德水准。所谓环境塑造人。 葵花:我们在日常工作生活中,与亲人、朋友、领导、同事,都可以做到不以小事而不信的话,就已经很诚信了。 贾陆英:诚信,要真正做到并非易事,尤其是慎独二字,这是修养达到很高境界才能做到的。 小小:个人、社会、国家都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 爱就一个字:有机统一的。但国家层面的诚信塑造更重要。路不拾遗,不是完全靠个人修为能做到的,还包括法制健全与执行、公民素养的提升。 贾陆英:诚实守信也是一个人基本的交友之道。人要成就一番事业,必须具有良好的形象和信誉。《史记》记载了秦朝一个叫季布的人,非常讲信用,只要他答应过的事情,无论有多大困难,都要设法办到,因此人们说,“得黄金百两,不如得季布一诺”,成语“一诺千金”就是由此而来。先哲们还尖锐地指出了不讲诚信的危害。《老子》说:“轻诺必寡信”(六十三章),告诉人们说话不算数必然得不到大家的信任。《墨子》说:“行不信者,名必耗”(《墨子·修身》),在行动上不讲诚信的人,名声必然败落;“言不信者,行不果”(同上),在言论上不讲诚信的人,办事一定不可靠。周幽王“烽火戏诸侯”,为了博得爱妃一笑,多次无故点燃敌人来犯时报警的烽火,诸侯们带兵来救援时,却不见敌人的踪影,最终失信于人,敌人真的来犯时,无人救援,致使国破家亡、身败名裂。诚信是一种社会约束,讲诚信,最终获得成功的是自己;不讲诚信,虽然也可能得逞于一时,但终究会失去与人交往的资本,失去在社会上的立足之地。 葵花:诚信无小事,我们若是可以在点点滴滴的小事中坚持立信,对社会上不诚信的风气予以抵制,这样应该就接近诚信一点点了吧!最通俗易懂从小就听的那个《狼来了》的故事。 流畅:人拥有了诚信,能够让你的形象更加高大,可以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企业拥有了诚信,能够拥有客户的信任,打造自己的品牌;国家拥有了信任,能够提升在国际上的形象,赢得各国的尊重。 爱就一个字:贾老用典故教育我们要讲诚信啊,讲诚信,要与时俱进,现在的社会,还要强调契约精神。遵章办事。 贾陆英:对于国家来说,诚实守信是为政之要,治国之宝。孔子说:“为政以德”(《论语·为政》),有了这个“德”,才会取信于民。孔子在回答“怎样才能把国家治理好”时,强调要“敬事而信”(《论语·学而》),也就是要有敬业的精神和诚信的态度。学生子贡向孔子请教治国的道理,孔子讲了三件大事,一是“足食”,就是让老百姓过上好生活;二是“足兵”,就是有强大的军队来保卫国家;三是“民信”,就是要得到老百姓的信任。子贡问,如果去掉一条,该去哪一条?孔子说:“去兵。”又问,如果再去掉一条,该去哪一条?孔子说:“去食。”接着他讲出了一个古往今来执政的基本规律:“自古人皆死,民无信不立。”(《论语·颜渊》)执政者讲诚信,才能得到老百姓的信任和支持,政权才能巩固,国家才能安定。 爱就一个字:国与国打交道,同人与人打交通,理相能也。 贾陆英:@流畅:人拥有了诚信,能够让你的形象更加高大,可以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企业拥有了诚信,能够拥有客户的信任,打造自己的品牌;国家拥有了信任,能够提升在国际上的形象,赢得各国的尊重。 ——说得非常好。 讲诚信,是执政者顺利施政的必要条件。商鞅为了在秦国推行新政,变法之前“立木树信”,在都城南门外立起一根三丈长的木头,当众许下诺言,谁把木头搬到北门,赏10金。开始无人相信,就把赏金提到50金。有一人果然把木头扛到了北门,商鞅立即兑现承诺。这一举动使人们看到他是一个说话算数的人,他的新政很快得以推行。唐太宗李世民所以开创了“贞观之治”,也是因为他深知“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道理,实行了一系列深得民心的政策。历史一再证明:“信,国之宝也,民之所凭也。”(冯梦龙《东周列国志》)。 华南:今天的社会,讲信誉道诚信,没有环境,大部分人遵循的是既得利益。在一个封闭的系统中,若有个体不守规矩,你讲诚信,就会有损失,而社会不同情弱者,当你被淘汰出局时,信誉和诚信让你代价翻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