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文稿,还能这样写》作者雄文《笔杆子碎语》作者王一端《机关文稿写作入门》作者杨新宇《机关文字工作五十讲》作者何新国
最新《公文写作培训课程》直播间《公文写作百法例讲》作者房立洲老秘网站长、《老秘笔记》作者老猫《公文高手的自我修养》作者胡森林
开启左侧

树立扶贫底线思维

[复制链接]
王思铁 发表于 2014-2-14 16:50: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公文写作培训班
    实现扶贫目标,有底线,需要底线思维。
    什么是底线思维呢?就是客观地设定一段时期的发展目标,守住各项任务底线,依据自身发展条件和潜力,立足最低点,努力争取较好的结果。
    也许你没有见过孩子每日在昏暗的烛光下看书,没见过一家老少吃完晚饭就各自上床,没见过儿女在外打工买回的电视机两年包装盒都没打开,也没见过一个手机准备三四块电池,每周去乡里充好电用一个星期的人,因为他们所在的村是“无电村”。现在,全国还有256个乡没有电,3900个村、90多万户、380万人没有解决用电的问题。
    也许你在电视上见过溜索过河的情景,甚至觉得新鲜有趣,但当这种方式成为你日常出行的唯一选择时,便不是有趣而是无奈。现在全国还有268条溜索,老百姓还挂在铁链子下过河。
    也许你不知道全国1.2亿多人仍然没有解决安全饮水问题,几百个县严重地受到地方病困扰,很大一个社会群体还住在危房里……那些到2020年必须解决、不容再存在的贫困问题,就是我们的扶贫底线。扶贫应该集中力量解决底线问题,将其放在最优先的位置,这就是扶贫工作的底线思维。
    底线是一道防线、一条警戒线、一个分水岭,底线的突破是最致命的突破。在贫困地区的脱贫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环节,在扶贫上升成道路和方向问题的关键时期,做扶贫工作,必须想想底线在哪里?突破这些底线的后果会怎样?防范这些底线的主体是谁?守住这些底线的措施是什么?
    消除贫困的问题、扶贫的问题是贯穿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个长期历史过程,这一点我们应该有非常清晰的认识。全面小康标准包含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生活质量、民主法制、文化教育、资源环境6个方面25项指标体系。很多贫困地区是由于自然地理或者生态条件所造成的地域贫困,是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如果用同样的标准去要求,不一定切合实际。一些片区县定指标、定规划期望值有点过高,定的盘子太大,实际上甚至自己对自己定的规划也不太相信,只不过是按照上级的要求把规划做完了,之后就束之高阁,实际工作该怎么办还是怎么办,规划在某种程度上没有能够起到统一思想、理清思路、整合资源、动员群众的作用。所以,善用底线思维,以积极的态度前瞻风险、守住底线、防患未然,才能掌握扶贫的主动权。
    推进扶贫事业,犹如一场艰巨的马拉松,唯有树立底线思维,科学合理分配体力,不走弯路、不跌跤,才能最终跑出好成绩。直面挑战,需要逢山开路、遇河架桥的勇气,也需要管控风险、防守底线。木桶的容量,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从制定宏观政策、措施到出台解决具体问题的工作方案,都需要准确地找出短板,据此划定底线。加快发展,底线思维是安全阀,是制动器,也是保险杠。
    人们常说,有危机感的人不一定会有危机,没有危机感的人一定会有危机。有了底线思维,人们才会敢于面对事实,善于看清底线在哪里、困难在哪里,进而更好地克服应付的心理,摆脱内心的焦虑,看到远景目标,从而作出正确决策,对出现的困难考虑得更充分一些,措施谋划得更具体一些,各项工作才会心中更有数、成绩更有效。
一言以蔽之:最高目标校准方向,最低目标守住底线。来源:《中国扶贫》杂志   作者:林鄂平

 

精彩评论1

正序浏览
王思铁 发表于 2014-2-14 16:52:02 | 显示全部楼层
 
公文写作百法例讲
谈坚守底线
   价值观决定了一个人对事物的基本判断,是与非,对与错。在儒家传统中,十分强调明辨的能力。古人云:“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善恶不分,真假难辨,就会行差踏错。身处转型期的中国,价值多元、观念多变,这是发展进程中必然要经历的。但是,多元并不意味着没有主导。这个主导就是核心价值观。

    核心,必定是一种交集,即大家都认可的东西。就像这个世界,会有不同国别、民族和种族,但是总有一些共同的理念。在现实生活中同样如此,无论所持有的观点是左、是中,还是右,总有一些基本认同的东西。这个共同的东西就是底线。底线是核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这个社会的地基。如果大家在一些基本价值上都无法达成一致,那么又何来共识?

    一个社会需要有底线。然而,遗憾的是,在现实生活中,突破底线的事却可能因为牵扯了各种理由、各种“特殊情况”,而变得可以被接受,甚至具备了道义上的某种优越感。这样的情形,时常出现,就会逐渐冲击、蚕食我们的价值观。有些人由此陷入了价值虚无主义,丧失了应有的原则与立场,缺乏基本的法治意识和道德判断。一位作家曾说过,这底线就像江河的水线,水有一定高度,船好行驶,人好游泳。如果有一天降到了底儿,大家就一起陷在烂泥里。我们连自己是脏是净是谁也不知道了。

    多元化不能没有是非标准,情感表达不能忘了底线思维,“舆论审判”更不能代替法律法规。坚守底线,才不会迷路狂奔,也才能为形成共识奠定基础。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0关注

15粉丝

85帖子

排行榜
作者专栏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公众号

客服个人微信号

全国服务热线:

0595-22880819

公司地址:泉州秘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运营中心:福建省泉州市

Email:506070961#qq.com

Copyright   ©2015-2025  老秘网 责任编辑:释然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秘途文化  备案号   ( 闽ICP备19022590号-1 闽公网安备35050302000919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