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项重大改革举措密集出台,各种思想观点交相辉映,刚刚过去的2013年注定将载入史册。+ k4 c* o3 R) d G9 Z. O
/ l7 Z' y; V8 d4 U+ y+ Y3 c 本期纵横,我们摘录了《人民论坛》杂志今年1月(下)评选出的一组观点。这些被称为“2013年度最具价值”观点的持有者,多是各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 L: G, i; x0 n0 I
4 T4 a, t9 M* D5 I D7 O
他们从政治、经济、社会等各个层面,对中国前途、未来改革发表富有见地的见解,相信对于凝聚共识、提振信心,具有重要的意义。
* J' V! b& ~" H/ I% O; j: p: o( Z6 l6 e o
——编 者
& Z/ E5 y2 |: ^( P
. n' K" I0 K* V& f' r. Q3 \+ g% n
' F+ B' M. d( o4 E! d
# f6 |: j: C: `' w: t5 P! } 吴敬琏:) U& i* k- H7 S! p; ~- ?+ F
; w$ W+ Q4 l D; q/ v
全面深化改革是唯一出路- ]6 f1 t) t6 K3 w( b
" b. E- e8 A4 ]4 W) a# f0 h0 D+ F
中国经济需要的是发展方式的转变,这一点虽然早在1995年时就已提出,但在“十五”计划期间由于改革艰难及人口红利消退,使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步伐减慢。尽管政府出台一系列鼓励政策,民营企业仍难以进入电力、交通、环保等基础设施领域,民间对于体制改革、政府松绑、打破国企垄断的呼声日益高涨。过去20年的经验表明,要使得经济增长的模式真正能够改变,唯一的出路就是全面深化改革,建立法制、规则基础上竞争性的市场体系。
: J8 F* m# K, x! L. V+ u/ n6 I* h1 n! l3 j1 L6 i$ a
(作者为著名经济学家)
% p. j! N$ z. e( V8 B9 F! \. B) V% p ]; k
周其仁:
0 o3 |- |! k9 i/ ^( @8 f9 \# I- a9 V* W, y
形成与改革一致的新利益7 X1 w$ e, t5 M# a! [
4 u" H% \0 V0 W; T3 C) z
改革除了触动现有的既得利益,还要尽可能快地形成与改革一致的新利益。这个新利益的力量越大,改革就越难逆转,越可以把国家的发展状况推进到一个新阶段。上世纪80年代为什么能成为一个改革的“黄金年代”,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迅速形成了与改革一致的新利益。这个经验证明:不管我们观念上、理论上、思想上对改革怎么看,只要迅速大量地形成了跟改革一致的新利益,跟国家未来一致的新利益,改革就能推进。& S4 R2 s0 U/ R& z% n9 ?# k$ E' l
. }5 Q3 F/ D. x' x/ m8 }
(作者为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
$ K1 Q* T, P& v9 n4 G: d2 L# V" G; y+ V( S2 |
刘世锦:" n# H' {+ T) J$ k% u' D
1 J6 B5 E) r9 a 新的改革红利靠“精耕细作”7 w+ P7 D6 g2 P
3 t0 V4 d0 c0 h
如果说高速阶段主要是“铺摊子”,在传统农业部门之外,大规模地发展现代产业部门,“粗放经营”在所难免,甚至有一定的必然性,新增长阶段则主要是“上台阶”,通过现代产业部门内部和相互之间的优胜劣汰、换代升级推动增长,重在“精耕细作”。从“粗放经营”到“精耕细作”,需要的体制机制会有很大不同,后者更强调发挥企业和个人的积极性、创造性,更讲求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更易于与国际社会接轨。 t' B, U$ u9 V' I+ e' R- B+ E
6 D; Y# g/ x. i7 \! b
(作者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
3 I" j& g) F: B9 |6 u9 Q) R2 b2 w6 }' P# E) ~& U/ Q
李扬:
, Z1 y3 a+ V7 b0 Y
2 b8 v4 H; u: n; s5 U+ k' ^' P( S 挤掉经济发展的三类水分
) w" T C6 j% j( f: ]4 B \& E1 M$ z d
中国经济多年的高速增长,存在虚高成分。这主要不是指统计数据的水分。表现为瞎编数据的“人造水分”已大规模减少,但是,增长的外延水分、内涵水分和生态破坏水分等三类水分,值得高度重视。简而言之,如果不能形成有效供应,那么靠投资拉动的增长就有外延水分。如果经济增长不能靠更少的投入实现,应当被视为增长的内涵水分。不讲生态保护的增长减少了人类的福祉,这些折扣也是增长的水分。
: b% Y/ Y5 Z- v8 y
" s+ f; ~5 z; z4 B. c1 D0 p" {0 Z (作者为中国社科院党组成员、副院长)
' H8 x# m0 u: ~; f2 ^! P5 m' J% D/ D! o% }3 @
韩庆祥:
" k7 } r& X2 Q7 `2 M8 z
* {* L) h! _( J# P: H( T 促进公平正义也是硬道理
5 z* R: F1 T" Y$ b
! [" X: Q& m6 O3 ~6 v 公平正义是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一条红线。从强调“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到提出“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从强调公平正义“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到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公平正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公平正义始终作为一条红线贯穿其中。作为我们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所追求的最高价值目标之一,就是实现每个人自由全面的发展,在本质上,此即公平正义。
5 W7 t2 g/ w5 p: T! c' U" k2 N
( g1 Y4 v8 v; U5 { (作者为中共中央党校研究生院院长)
0 p* u" V) E6 A% T, e& d% y
, B h! O# @4 e) Y! ? 王东京:
/ w- ^5 t k! n2 y0 a" ?# y6 \9 v' |$ _8 n; a8 \! \. m1 o+ W: H
须守住中国经济 “下限”4 r7 U6 C" ]$ q& I
3 o7 F, h d7 w: n
对守“下限”我们不可掉以轻心。政府为何一定要守“下限”?当然是为了守就业。经济学有个奥肯法则,一国经济增长与失业呈反比关系。中国经济下滑照样会增加失业,故为就业计,我们必须守住“下限”。放眼看,今天世界上还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政府表态不刺激经济,中国怎可能例外呢?所以政府不刺激经济只能是相对的,也是有条件的;经济一旦滑出“下限”,政府该出手还得出手。
9 U$ O* ^! y9 Y$ m, i' I& v
4 [, d' f6 n' k( S3 _ (作者为中共中央党校教务部主任)4 i8 h! q: D6 g+ A1 B0 w! K
# }8 B( T# I5 y* u! f, ?0 i* v
李强:/ O/ t' F- C9 ^' j! }$ [
- E% U A+ _5 N 避免出现“无机会群体”- q) H4 E" f0 G8 ~9 F
! A6 t5 m- _3 O 如果有竞争能力的群体变成了没有机会的群体,将引发巨大的社会风险。调查显示,在我国,一个人成功的概率,与其出生地高度正相关。大城市的经济社会资源相比农村雄厚得多,城市户籍人口的机会大大高于农村,经济发达地区的机会高于老少边穷地区。这里的关键就是要做到资源配置的公平公正。避免出现“无机会群体”,既可以通过社会福利保障等平台、用转移支付的办法来帮助,也需要建立“竞争型的资源共享平台”。2 ]) x4 Y1 I2 h: a/ \" j
9 y) U1 i( G ~
(作者为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院长)
) i8 j* \" C5 G0 r6 B
+ B: _7 Y" H9 b" c6 p" }: y: t8 E 竹立家:& d0 h: q; R& }& g0 j2 j
- d2 ~ D+ h: b6 Y9 s$ y$ A 中国正进入“双型转型期”3 |8 C7 x0 b' u- g
" b6 D; i* l! L; q$ K3 ]3 d
当今世界文明又处于一个重大“文明转型期”。新的文明向何处去,如何从一个“不确定性”状态中发展出一个“确定性”未来,人类需要价值重构和制度反思,打破“价值迷思”和“制度依赖”。中国则进入一个“双型转型期”:人类文明转型叠加中国社会转型。这导致了中国社会转型的艰巨性和风险性,需要我们在理论建构、价值重塑、制度改革上显示出高超的智慧、坚强的决心和社会的良心。
; ?; k( i; H2 v2 M# Z2 m! C1 m& Q, g
(作者为国家行政学院教授)2 K0 s% q; [% b# e5 j% i& ^
2 |, Y2 ~' V# u: ^2 N* 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