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社会,领导者确立威信、影响下级,不仅靠“硬”权力,还越来越多地靠“软”权力,也就是非权力影响力。
为什么有的领导干部手握重权,却有权无威、下属“不买账”、群众不支持?原因很简单,权力可以使人敬畏,却未必能让人拥戴。因此,提升非权力影响力,不容小觑。
领导干部的影响力,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权力性的,一是非权力性的。权力性影响力具有外来性、强制性和阶段性,随着职务的变化而变化,其作用是有效的,但也是有限的。而威信、毅力、经验、才能等非权力性影响力,却具有内在性、根本性和长远性,它与职务没有必然关联,其内涵是无形的,但作用却是巨大的,更具号召性、感染力。比如焦裕禄、孔繁森等先进人物,他们的优良品德、人格魅力所构成的非权力影响力,远远超过他们作为县委书记、地委书记所拥有的权力影响力。
从领导实践看,影响力从低到高大致可分为四个层次。一种是当部属提及某位领导时,不是摇头叹息,就是嗤之以鼻,可谓“厌而恶之”。一种是部属对领导的才华很钦佩,但不太愿意接近他,常常是“敬而远之”。一种是部属不仅愿意接近他,而且把他引为知己,可谓“亲而近之”。还有一种是虽然与部属不常谋面,但部属心里始终有他,即使离任后大家还在赞誉他、念着他的好,可谓“怀而念之”。显然,后两个层次,是影响力的较高境界。
领导者如何实现有效的领导?列宁明确指出,主要不是靠权力,而是靠威信、毅力、丰富的经验、多方面的工作以及卓越的才能。领导干部的非权力影响力,直接影响一个单位的风气、士气和建设水平。从这个意义上说,非权力影响力是领导干部的核心影响力,是衡量领导干部能力水平的重要标志。 作为领导干部,谁都想拥有影响力,这是树立威信、有效领导的关键。可是,影响力的获得却并不容易。权力影响力可以由组织来赋予,非权力性影响力只能靠自己打造。对领导干部来说,首先自身要正。“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正直、正派是领导干部从政的核心品质。一个领导如果品格上有问题,不但难以赢得下属的敬仰和真心支持,还会产生“形象危机”、“信任危机”。二是处事要公。“公生明,廉生威。”部属最怕领导处事不公。因此,领导干部凡事都要出于公心,看问题、办事情都要心放正、水端平,以公正换人心。三要有关爱之心、体恤之情。“得民心者得天下”,时刻把群众的疾苦放在心上,真心实意为群众排忧解难,才能赢得人民群众发自内心的尊重和爱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