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下午, 贾陆英继续在老秘网QQ群“重温经典读书会”里给大家讲授《论语》学而篇第十二章。这次的讨论依然火爆,有更多新朋友参与,老猫刚好在线,也提了两个小问题,很感谢贾老师均作了解答。现将聊天实录整理如下:, C" ^" n, J! R* h
- T+ r- g$ f- l* C$ z' S* E 贾陆英:
" D2 O/ U4 |0 u% X0 K4 h8 P9 o4 O& s+ K; L4 }3 @! \ v& R
各位,今天下午,我们学习讨论《论语》学而篇第十二章好吗?: b7 ]5 J, d2 z2 F9 N
* l5 {2 G6 w# Y$ \& k6 s7 ] 1•12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b2 @! p; L1 C: c9 j+ _3 j
和:和谐,协调。斯为美:斯,这,此,这里指礼,也指和。“由”:顺着。7 R* a5 Z5 N% S
2 ?; f& X" Q# X2 ], ^9 Q2 j
有子说:“礼的运用,以和为贵。先王治国之道,其美妙之处正在于此,无论小事大事都要顺着礼的原则、和的目的去做。但是也有行不通的地方:如果只知道要和,一味地求和,而不用礼来加以节制,也就行不通了。”
4 O: j( @; q% T! y4 U" S0 U+ O* E, K7 N" g& B1 C1 j
问:礼与和是什么关系?) \* I2 a3 F" a) _
* z8 ^6 u( S9 i5 X/ e4 _7 O- |
答:这一章是孔门论礼、论和及其相互关系的精义之所在。“礼之用,和为贵”这句名言清楚地表明,孔子把“礼”视为手段,把“和”视为目的,深刻地阐述了礼与和、手段与目的之间既相辅相成、又相互制约的辩证统一关系。礼主敬而贵和,礼的作用就在于规范社会秩序和人们的行为,从而实现社会有序运转和人际关系和谐。和是中国人最高的价值追求,是孔子学说的重要内容之一。和为贵,在中国几乎家喻户晓,成为人们待人处事的基本原则。“先王之道”最为美妙的精华正在于此:事无大小,都是由“礼”而致“和”。$ L* l$ K" @& a' P0 w
* S. g6 N: s& Q$ N1 c1 ~
问:为什么说“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9 D: n: P" d+ E1 v/ b# s" d
7 D X2 a( ]; y1 Y6 l- W2 ^答:有子在这一章中讲了两层意思,一是着重强调了和是最高价值追求,二是指出“和”是有原则的,是要以“礼”来调节的。如果只知道要和,不讲原则地一味求和,而不以礼来加以节制,那也是行不通的。人们往往关注并引用“和为贵”的思想,而忽略了“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的忠告。然而,忽略了后者,不讲原则,团结和谐的局面也就不复存在了。
+ u) W7 w9 f5 D6 G: `" q孔子对于“礼”与“和”相互关系、相互作用的深刻阐述,对于我们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构建和谐社会,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化解社会矛盾的持续过程。和谐并不是同一,也不是没有反差、没有矛盾。把和谐社会误认为没有矛盾的社会,是不切实际的。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这个过程是具体的、历史的、分阶段、有层次的,我们必须把目标和过程统一起来,把法治和德治统一起来,不断地化解社会矛盾,积极而又循序渐进地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 X N( z8 A1 a& {9 t* Q7 v/ t* t& |% _: x
' f. Y: |% V: h8 ? p
夕惕若:
$ R9 f1 v7 k$ e n- P8 m
' T* {5 p( W0 ~7 e, U我感触最多的是“知和而和”四字,这是一种委屈原则求全的做法,近乎佛家说的攀援5 ]& n% Y$ p6 P4 m o/ J7 y
- J6 Q7 \; ^4 n* x* w. n0 g- b- W贾陆英:
* [" B" i& t1 e1 ?$ O, ~4 a
; f; J B4 C, F- A& a8 V8 G5 c“知和而和”,只知道和的目的,一味求和,不讲原则,不以礼节之,就行不通。
$ ]' C$ {3 E3 q/ K# ]
/ ^: [4 A4 [/ ]! E无心随风:2 G T0 S6 L8 g! E- ~
& q: O1 b: I' h6 t( t# Z; A先王之道,斯为美。上古时期诸王真的做到了以“和”治国的境界?
0 F' R9 W8 ^ p
; R/ k& v8 t+ f+ W1 L* g4 v( u$ C红豆不惑:: O Y8 u+ s- D0 C
- o! Z& Q7 F! _% G: n3 _4 l
孔子对于“礼”与“和”相互关系、相互作用:这个很有现实指导意义。而现实中,红豆之所见,多是“知和而和”而不以礼节之的现象。多时溜须拍马、和稀泥、无原则之徒。更有甚者,只和上而踏下,为一己之私利而和。
2 g0 ?( L( e# G9 f9 J O某某曰:发乎情而止乎礼。
0 X* v2 e$ Y8 c9 W$ L
3 o' X6 Q0 p+ g8 k& n8 |夕惕若:! ^6 \0 P" F7 x$ }; w) c
+ [8 G- a9 D8 {: q8 A- b4 E7 e z
这里的“礼”做原则讲吗/ M! v4 \" Z1 R G h6 Z& Q
+ U4 d: y! N E$ m% G
贾陆英:8 j# F9 e* S0 K6 J7 G$ x
4 _/ s$ M& \/ M% ]( X以“和”治国的境界?-不是以和治国,是以礼治国,实现和谐社会的境界。6 i7 \# Y$ t' o3 s: y `2 p( y
( R! `0 k- {% t' m& C
无心随风:
3 A3 O9 X, c0 Q$ [. m" t! j
$ N: T4 O: Y1 Z* h利是礼仪,是社会人的行为规范,孔子的核心理论之一。礼是和的手段与途径。德的范围大于礼0 n: s" e* l% s6 W0 a2 w" h
( O, W* M3 D3 t b8 Y$ N4 {千帆过: ! J/ ]4 }- I7 K/ ~2 e4 x+ J
7 v5 o0 |) c i) A) U
莫非以德治国是从这里找到理论依据
( `4 H; g9 F. {6 U! c+ S9 g# X- j& [6 i# R6 {
贾陆英:* D) g' X' ~5 C/ o' F
& d& n$ i5 C; u' _3 R" A( T
礼是社会规范,是用以调节人与人。人与社会关系的。大家要依礼而行,这就是原则。0 B. y+ ?! U0 _3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