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书工作》2012年第6期策划了胡乔木同志百年诞辰专题:“‘党内第一支笔’是怎样炼成的”,读后感触颇深。胡乔木同志是文章写作的大家,从1941年2月起到1966年6月,任毛泽东同志的秘书、中共中央政治局秘书,起草过《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等重要文件,参与编写了《毛泽东选集》第1 至4卷,撰写了《中国共产党的三十年》,协助邓小平同志审定了《邓小平文选》等著作,是实至名归的“党内第一支笔”。读胡乔木同志的生平事迹,对我们这些在文秘岗位工作的干部来说,意义深刻。' V9 Z6 s7 N* T+ h
0 W3 r6 R+ o; e2 r! C
据说亚州有一种毛竹,最初五年里,它以一种不易被人发觉的方式向地下生根。在五年时间里根系可以伸展出几公里,人们几乎看不到它的变化。第六年雨季到来时,毛竹终于钻出地面,而后像施了魔法一样,以每天近2米的速度生长,达30米的高度,直入云霄。厚积方能薄发,胡乔木同志的人生与此相似。他毕业于杨州中学,文理兼优,先考入清华大学物理系,后转到历史系,1933年又进入浙江大学外文系学习。在日常生活中,他每天都坚持读书,对知识的追求到了痴迷的程度。他说:“学习,对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不可以须臾离开的事。”正是孜孜不倦的学习精神加上独特的人生经历,使他除通晓马列主义和革命理论外,对天文地理、语言文学、历史考古、翻译出版、新闻宣传、科技发明、国际外交、体育医卫等方面的知识也都了然于胸。而有了知识的储备,使得他无论起草多么繁重的文稿、参与如何艰巨的决策,都能从容应对、出色完成。 3 M/ D3 \$ k6 \/ X : ]( Q U. Y+ E 天山雪松,生于旷野山巅,年年经受风霜雨雪的侵蚀,受酷暑严寒的考验,多年磨炼才能成长为天山南北一道绝美的风景。胡乔木同志说:“要把文章写好,写得生动,只有下苦功夫,这时是没有近路可走的。”他写起文章来经常废寝忘食、白天黑夜连轴转。1951年6月,他写《中国共产党的三十年》,不分白天黑夜,热得受不了时就坐到放满凉水的澡盆里写。他说:“有的文章是需要很快写出来的,而且可以写好,但那并不是作者在一个晚上就把写作的本领都准备好了,而是长期锻炼培养出来的。”“一定要自己实践,一定要经常练习,才能达到目的”。我们做秘书工作时,经常羡慕有些写作能人“下笔千言、倚马可待”,但轮到自己写时,则百般推诿、敷衍塞责、应付了事,不仅耽误了工作,而且写作水平也长时间得不到提高。这个时候,我们就应该向胡乔木同志学习,向天山雪松学习,不畏艰难,争取苦练成才。 1 u9 Y' L& ?& s/ e, Q: H! }& c; A) g3 a: t. {2 D( K$ w
胡乔木本名胡鼎新,“乔木”是笔名。我们平时说到乔木,意指高大挺拔之树、建筑有用之材。胡乔木同志先后任中共中央青委委员、新华通讯社社长、新闻总署署长、中共中央宣传部副部长、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等职,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其中文字贡献尤为突出,是党内的一支如椽“巨笔”。对我们这些在办公室工作的干部来说,以文辅政是一项重要职责,而要履行好这项职责,深厚的文字功底、高超的写作能力必不可少。看胡乔木同志的事迹,不得不佩服其一生的勤学、深思、苦练、细改之功,更为我们指明了前进的方法和方向。胡锦涛总书记希望新疆各族干部如天山雪松、绿洲白杨、戈壁红柳、沙漠胡杨一样植根和挺立于新疆大地,我们自当奋发努力,在知识的海洋中深深扎根,在日常的工作中迎难而上,在困难挫折中汲取营养,舒枝展叶,争取早日成长为国家建设需要的栋梁之材。(乔炎)8 d# q0 i! C. H
$ j( l" T. H5 q" L, v. e6 k